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使得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课题,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已引起社会上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建立环境会计的必要性,然后重点来分析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我国环境会计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环境会计
在我国,改革30多年期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建立和实施环境会计,则是可持续发展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条件下,企业在进行日常经济活动时,必须正确、及时、合理地对企业环境资源进行核算,环境会计便应运而生了。
一、我国建立环境会计在的必要性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污染当然要治理,环境也要保护,经济也要发展,使得它们之间有了相互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就像一个双面镜,一面显现出现代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另一面却可能反映出了人类文明的丑态。这时就要必须要合理运用环境会计这一个有力工具,进行企业、国家和社会的与环境有关的经济监督,以保证国家、人民、企业之间的各自利益。
1.全方面衡量国民生产总值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资源、能源日趋短缺,环境日益恶化,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的挑战。目前,世界各国和企业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是十分的惊人,据统计,西方国家每年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至8%,而我国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至4%,这部分花费应该记入相应的成本费用中的,它将直接影响国家、企业的收入和税后利润。使得一些经济学家和职能机构渐渐意识到使用传统的国民生产总值核算方式计算出来的结果,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程度,已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全面。绿色GDP已成为衡量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衡量指标。
2.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会计核算不仅要考虑企业的自身利益,而且要兼顾社会效益,环境会计正好可以反映社会效益,它不仅能反映与企业有关的直接会计信息,而且对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进行全面的反映和控制。它所提供的信息不仅仅具有经济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性;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自身利益服务,另一方面还可以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
3.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在逐步增强,对企业生产过程及最终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倡绿色环保产品。追求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是现代企业存在和发展基础。建立环保化、现代化、可持续化、技术化相统一的新型企业,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环境会计可以清楚明了地表现出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和环境治理所付出的费用,从而引导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从企业长远发展看,只有加大环保投入,重视环境会计,降低能源消耗,细化环保投入和产出的计量,计量取得的环境资源,才能始终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而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可持续发展要求考虑环境问题,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生态循环纳入会计核算之中,以经济活动是否给社会、环境带来经济影响,防止透支未来,滥用社会各类有限的资源。环境会计目标在于要求企业在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会计核算时,一定要考虑到与这些经济业务活动有关的环境因素,以便从会计角度来监督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以便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5.正确核算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耗费构成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现行的成本计算一般包含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人工费用和一些必要的费用,而忽略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各类资源的耗用及对环境的破坏,结果导致资源的不断枯竭及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而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成本是企业没有注意到的,其花费是惊人的巨大,一些行业的环境成本比其生产总值还要大。使得现在必须不断完善现有的企业成本体系。
二、我国环境会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中国,环境会计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环境会计的研究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而且环境会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在研究环境会计方面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我国在环境会计研究领域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完备的实务模式。
1.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我国现行的各类会计和实务的法规主要是由国家财政部和证监会制定的,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财务制度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等。总体看来,这些法规、制度和相应的会计与实务对于环境问题基本上没有涉及。
在环境会计理论方面,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于环境会计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特别是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从会计实务方面看,我国企业还没有建立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尤其在企业环境报告信息披露上,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
从我国现有的环境会计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只注重环境会计理论某一方面的研究,而将环境会计理论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成果较少。大多数学者在对环境会计进行研究时,只是表面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不能对某一方面深入研究或系统分析,因此,很难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出现。在研究上,片面性的研究文章较多,实践操作性的文章和理论不多。
2.未形成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
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环境会计操作不规范,指标不统一,在企业会计制度及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中也很少涉及环境问题。有的企业根本不知道环境会计是什么,更谈不上有关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了。
在会计实务中,还没有系统的形成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企业各方利益关系者对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要求还不是很强烈,企业在环境信息披露上很不规范,可有可无的现状。多数企业在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核算等方面很混乱,对公布环境资料态度不积极,公布的环境资料不全面且缺乏可比性。
在环境会计中,环境成本的确认和核算是难点,合理利用环境成本计算的方式是环境会计研究与推广应用环境会计的关键点。我国目前尚无环境成本核算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企业内部也尚未建立与环境成本核算相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大部分企业只是将排污费、各种收取社会规定的费用作为管理费用,用一般会计的核算方法来计算,这是不符合现代会计核算制度的,就目前也只能如此而已。
例如:环境会计的目标、对象、信息披露等内容和技术方法应当如何运用于环境会计实践操作性则缺乏具体的研究和统一标准。尽管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渐渐意识到了环境会计的重要性,也有披露环境信息的要求,但感到遗憾的是,环境会计研究还停留在会计系统的表面,还未真正形成具备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还不能满足实务工作的客观要求。
3.环境会计在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作为生产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核算的主体。就现阶段会计核算的情况而言,我国企业在具体操作上仍存在较多问题。
(1)企业设立相关环境会计科目少,并且对环境负债和成本的估值不准
企业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支出和环境收入,会计信息反映明显不足。就以突发性环保支出为例,其实际发生率约为62%,但企业实际账率仅为13%。企业对构成环境负债和成本的或有事项存在侥幸心理,对环境成本核算确认和计量不明确,或多或少。因此对环境负债和成本的估值不准,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和意外风险,同时成本的或高或低将影响企业的利润和国家的税收,不能分清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承担相应地费用。
(2)环境会计核算披露上不够规范
造成环境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和规范性,这点与相关环境会计法规的不明确有很大联系。环境会计应披露的信息有:环境负债、环境成本、与环境资产等相关的会计政策。而目前我国在环境因素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会计法规还没有完全合理的定论,尚处于探索阶段。
4.环境会计缺乏整体意识
就目前我国会计界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微观层面,将环境会计只局限于企业环境会计,而忽略了宏观层面的环境会计,将宏观环境会计看作是经济学家和国家会计管理机构的事情,对宏观环境会计研究略显不足。企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不够全面,没有认识到环境是一项公用东西,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控制是需要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来制定一个整体的核算体系。目前的我国的环境会计核算管理只是片面的强调某一个方面,缺乏从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与微观环境会计核算的有效衔接,实质上缺少统一地整体标准核算。
5.全体社会重视程序不够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环境的关注程度是有很大差距,如我们邻国日本就有很多节能方法:公共厕所分部分冲和全部冲,水箱是用节水节能的,居民日常生活垃圾采取分类回收利用,塑料用品都可回收利用,人人都有环保观念,国家制定的环保法规人人自觉执行。差距的形成主要原因就是我国人民的环境意识没有真正的形成,思想上没有重视,尤其是企业在环境致力上更是缺乏责任感和整体发展观。
6.环境会计专业人员储备缺少
人是任何社会活动和企业经营活动的执行者,人的因素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环境会计的出现和实施不是很长时间,环境会计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专业经济学者在进行探讨,由于缺乏相应的环境会计理论指导和社会没有开设环境会计有关方面的培训,直接导致环境会计的专业人才匮乏,将来这可能会影响我国环境会计实施的一道障碍。
我们可以从环境会计的性质来看,可知环境会计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性学科,这在客观上要求环境会计的执行者不但要具有广博的本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掌握多学科知识技能。而从我国目前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来看,明显达不到要求。
三、加强我国环境会计建设的对策
要改变我国环境会计的目前现状,不断完善环境会计体系,需要从理论方面和实务方面予以推动,同时还要有一套措施来予以保证。
1.加强、加快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从现如今中国企业对环境会计的处理上可以看出,环境会计的实务操作上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出来的是环境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的不完整和不合理。大家都知道,环境会计实务的推广应以完善理论为前提条件。由于环境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具有多元化和难确定性,尤其是在环境成本计量这一个环节上没有实质性突破,一直用着现代会计通用的核算方法来进行,使得当前环境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因此,尽快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需借助于适当的理论指导,才有可能突破实务操作方面的各类障碍。在这方面政府或相关部门如果能时时地引导会计理论界在环境会计方面做些研究,成立环境会计理论专题组来提高我国现有的环境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更好结合。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一定要促进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同步进行。我们决不能等到环境会计理论完全的成熟起来再来开始利用环境会计,应该一边工作、一边探索研究、一边不断的总结成果来完善现有的会计体系,成熟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只有彼此同步,才能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同时需要对原有的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组织结构、账户设置、信息披露方式等都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充实完善增设与环境会计有关地会计科目、会计报表等企业环境信息。具体核算可以由现有的会计人员和财务机构共同承担,在实施环境会计时不必要设立专门的会计机构,在信息披露中必要时可以用一些文字来说明企业对环境所做的贡献和造成的损失。
基于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实状况,应当将环境会计信息尽可能与现行的会计体系相匹配,不改变现行的会计报告体系,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增加单独一项,即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同时,要考虑到环境会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原则,这一项可以以独立形式披露。
2.健全现有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首先要以法律、法规来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实行起来有法可依、有理可查,统一标准,增强实务的可操作性,避免各行其是,各自为事,其具体做法是:先要修改现有的《会计法》。《会计法》是会计工作最高层次的规范,再将环境会计列入《会计法》中,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会计体系,以法律形式来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作用,作为环境会计理论实践最有力的手段和保障;再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将所有涉及环境的内容一一列入,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和核算对象,有效地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经营行为和投机行为时时发生,要用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的方法来规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使其更加的规范和准确;最后建立环境会计制度,环境会计制度是对有关环境原则和相关规定来进行设计和执行的标准,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广大会计人员掌握和运用。
3.加强环境会计监督和奖惩
首先必须强化环境审计制度,原因在于环境审计是对环境会计的监督的重要保证,加强环境审计有助于环境会计的不断完善。环境审计是环境监督的有效工具,是对与环境有关的组织、管理等进行系统的、客观的估价,并有效地对环境进行管理和控制,还有助于对企业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必要手段,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在我国通常把环境审计看作为国家审计机关开展的一种专项审计工作来抓,环境审计的有效有序地开展,可以在实践操作上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杜绝企业短期投资行为的出现。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一方面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还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执法机构必须做到奖惩分明,对于一些重污染的企业要时时宣传教育和时时跟踪调查,无视环境大势生产的企业要从严从重的惩罚和法律责任,狠抓污染源头。要重重奖励和全国通报表扬研究环境会计、治理污染有功的人员。现实中企业往往从自身的利益考虑,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因此,必须合理建立综合配套措施,社会上的各行政管理部门要与环境会计、审计工作密切配合,在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方面发挥作用。
当前,我国的环境会计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未建立起来,环境会计实践中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体系。但是随着人类社会和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和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环境会计存在的空间会越来越大,环境会计一定会有很多的发展前途,环境成本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将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永臣:《企业环境会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2]许家林:《环境会计》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张 英:《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4]张以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环境会计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
[5]许磊财会月刊,2006年4期.
[6]张亚连、田冠军 《论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 会计之友,2006年6期.
关键词: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环境会计
在我国,改革30多年期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建立和实施环境会计,则是可持续发展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条件下,企业在进行日常经济活动时,必须正确、及时、合理地对企业环境资源进行核算,环境会计便应运而生了。
一、我国建立环境会计在的必要性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污染当然要治理,环境也要保护,经济也要发展,使得它们之间有了相互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就像一个双面镜,一面显现出现代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另一面却可能反映出了人类文明的丑态。这时就要必须要合理运用环境会计这一个有力工具,进行企业、国家和社会的与环境有关的经济监督,以保证国家、人民、企业之间的各自利益。
1.全方面衡量国民生产总值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资源、能源日趋短缺,环境日益恶化,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的挑战。目前,世界各国和企业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是十分的惊人,据统计,西方国家每年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至8%,而我国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至4%,这部分花费应该记入相应的成本费用中的,它将直接影响国家、企业的收入和税后利润。使得一些经济学家和职能机构渐渐意识到使用传统的国民生产总值核算方式计算出来的结果,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程度,已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全面。绿色GDP已成为衡量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衡量指标。
2.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会计核算不仅要考虑企业的自身利益,而且要兼顾社会效益,环境会计正好可以反映社会效益,它不仅能反映与企业有关的直接会计信息,而且对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进行全面的反映和控制。它所提供的信息不仅仅具有经济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性;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自身利益服务,另一方面还可以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
3.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在逐步增强,对企业生产过程及最终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倡绿色环保产品。追求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是现代企业存在和发展基础。建立环保化、现代化、可持续化、技术化相统一的新型企业,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环境会计可以清楚明了地表现出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和环境治理所付出的费用,从而引导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从企业长远发展看,只有加大环保投入,重视环境会计,降低能源消耗,细化环保投入和产出的计量,计量取得的环境资源,才能始终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而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可持续发展要求考虑环境问题,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生态循环纳入会计核算之中,以经济活动是否给社会、环境带来经济影响,防止透支未来,滥用社会各类有限的资源。环境会计目标在于要求企业在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会计核算时,一定要考虑到与这些经济业务活动有关的环境因素,以便从会计角度来监督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以便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5.正确核算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耗费构成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现行的成本计算一般包含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人工费用和一些必要的费用,而忽略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各类资源的耗用及对环境的破坏,结果导致资源的不断枯竭及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而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成本是企业没有注意到的,其花费是惊人的巨大,一些行业的环境成本比其生产总值还要大。使得现在必须不断完善现有的企业成本体系。
二、我国环境会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中国,环境会计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环境会计的研究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而且环境会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在研究环境会计方面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我国在环境会计研究领域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完备的实务模式。
1.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我国现行的各类会计和实务的法规主要是由国家财政部和证监会制定的,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财务制度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等。总体看来,这些法规、制度和相应的会计与实务对于环境问题基本上没有涉及。
在环境会计理论方面,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于环境会计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特别是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从会计实务方面看,我国企业还没有建立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尤其在企业环境报告信息披露上,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
从我国现有的环境会计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只注重环境会计理论某一方面的研究,而将环境会计理论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成果较少。大多数学者在对环境会计进行研究时,只是表面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不能对某一方面深入研究或系统分析,因此,很难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出现。在研究上,片面性的研究文章较多,实践操作性的文章和理论不多。
2.未形成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
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环境会计操作不规范,指标不统一,在企业会计制度及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中也很少涉及环境问题。有的企业根本不知道环境会计是什么,更谈不上有关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了。
在会计实务中,还没有系统的形成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企业各方利益关系者对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要求还不是很强烈,企业在环境信息披露上很不规范,可有可无的现状。多数企业在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核算等方面很混乱,对公布环境资料态度不积极,公布的环境资料不全面且缺乏可比性。
在环境会计中,环境成本的确认和核算是难点,合理利用环境成本计算的方式是环境会计研究与推广应用环境会计的关键点。我国目前尚无环境成本核算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企业内部也尚未建立与环境成本核算相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大部分企业只是将排污费、各种收取社会规定的费用作为管理费用,用一般会计的核算方法来计算,这是不符合现代会计核算制度的,就目前也只能如此而已。
例如:环境会计的目标、对象、信息披露等内容和技术方法应当如何运用于环境会计实践操作性则缺乏具体的研究和统一标准。尽管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渐渐意识到了环境会计的重要性,也有披露环境信息的要求,但感到遗憾的是,环境会计研究还停留在会计系统的表面,还未真正形成具备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还不能满足实务工作的客观要求。
3.环境会计在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作为生产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核算的主体。就现阶段会计核算的情况而言,我国企业在具体操作上仍存在较多问题。
(1)企业设立相关环境会计科目少,并且对环境负债和成本的估值不准
企业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支出和环境收入,会计信息反映明显不足。就以突发性环保支出为例,其实际发生率约为62%,但企业实际账率仅为13%。企业对构成环境负债和成本的或有事项存在侥幸心理,对环境成本核算确认和计量不明确,或多或少。因此对环境负债和成本的估值不准,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和意外风险,同时成本的或高或低将影响企业的利润和国家的税收,不能分清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承担相应地费用。
(2)环境会计核算披露上不够规范
造成环境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和规范性,这点与相关环境会计法规的不明确有很大联系。环境会计应披露的信息有:环境负债、环境成本、与环境资产等相关的会计政策。而目前我国在环境因素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会计法规还没有完全合理的定论,尚处于探索阶段。
4.环境会计缺乏整体意识
就目前我国会计界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微观层面,将环境会计只局限于企业环境会计,而忽略了宏观层面的环境会计,将宏观环境会计看作是经济学家和国家会计管理机构的事情,对宏观环境会计研究略显不足。企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不够全面,没有认识到环境是一项公用东西,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控制是需要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来制定一个整体的核算体系。目前的我国的环境会计核算管理只是片面的强调某一个方面,缺乏从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与微观环境会计核算的有效衔接,实质上缺少统一地整体标准核算。
5.全体社会重视程序不够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环境的关注程度是有很大差距,如我们邻国日本就有很多节能方法:公共厕所分部分冲和全部冲,水箱是用节水节能的,居民日常生活垃圾采取分类回收利用,塑料用品都可回收利用,人人都有环保观念,国家制定的环保法规人人自觉执行。差距的形成主要原因就是我国人民的环境意识没有真正的形成,思想上没有重视,尤其是企业在环境致力上更是缺乏责任感和整体发展观。
6.环境会计专业人员储备缺少
人是任何社会活动和企业经营活动的执行者,人的因素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环境会计的出现和实施不是很长时间,环境会计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专业经济学者在进行探讨,由于缺乏相应的环境会计理论指导和社会没有开设环境会计有关方面的培训,直接导致环境会计的专业人才匮乏,将来这可能会影响我国环境会计实施的一道障碍。
我们可以从环境会计的性质来看,可知环境会计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性学科,这在客观上要求环境会计的执行者不但要具有广博的本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掌握多学科知识技能。而从我国目前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来看,明显达不到要求。
三、加强我国环境会计建设的对策
要改变我国环境会计的目前现状,不断完善环境会计体系,需要从理论方面和实务方面予以推动,同时还要有一套措施来予以保证。
1.加强、加快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从现如今中国企业对环境会计的处理上可以看出,环境会计的实务操作上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出来的是环境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的不完整和不合理。大家都知道,环境会计实务的推广应以完善理论为前提条件。由于环境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具有多元化和难确定性,尤其是在环境成本计量这一个环节上没有实质性突破,一直用着现代会计通用的核算方法来进行,使得当前环境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因此,尽快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需借助于适当的理论指导,才有可能突破实务操作方面的各类障碍。在这方面政府或相关部门如果能时时地引导会计理论界在环境会计方面做些研究,成立环境会计理论专题组来提高我国现有的环境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更好结合。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一定要促进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同步进行。我们决不能等到环境会计理论完全的成熟起来再来开始利用环境会计,应该一边工作、一边探索研究、一边不断的总结成果来完善现有的会计体系,成熟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只有彼此同步,才能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同时需要对原有的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组织结构、账户设置、信息披露方式等都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充实完善增设与环境会计有关地会计科目、会计报表等企业环境信息。具体核算可以由现有的会计人员和财务机构共同承担,在实施环境会计时不必要设立专门的会计机构,在信息披露中必要时可以用一些文字来说明企业对环境所做的贡献和造成的损失。
基于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实状况,应当将环境会计信息尽可能与现行的会计体系相匹配,不改变现行的会计报告体系,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增加单独一项,即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同时,要考虑到环境会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原则,这一项可以以独立形式披露。
2.健全现有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首先要以法律、法规来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实行起来有法可依、有理可查,统一标准,增强实务的可操作性,避免各行其是,各自为事,其具体做法是:先要修改现有的《会计法》。《会计法》是会计工作最高层次的规范,再将环境会计列入《会计法》中,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会计体系,以法律形式来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作用,作为环境会计理论实践最有力的手段和保障;再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将所有涉及环境的内容一一列入,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和核算对象,有效地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经营行为和投机行为时时发生,要用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的方法来规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使其更加的规范和准确;最后建立环境会计制度,环境会计制度是对有关环境原则和相关规定来进行设计和执行的标准,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广大会计人员掌握和运用。
3.加强环境会计监督和奖惩
首先必须强化环境审计制度,原因在于环境审计是对环境会计的监督的重要保证,加强环境审计有助于环境会计的不断完善。环境审计是环境监督的有效工具,是对与环境有关的组织、管理等进行系统的、客观的估价,并有效地对环境进行管理和控制,还有助于对企业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必要手段,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在我国通常把环境审计看作为国家审计机关开展的一种专项审计工作来抓,环境审计的有效有序地开展,可以在实践操作上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杜绝企业短期投资行为的出现。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一方面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还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执法机构必须做到奖惩分明,对于一些重污染的企业要时时宣传教育和时时跟踪调查,无视环境大势生产的企业要从严从重的惩罚和法律责任,狠抓污染源头。要重重奖励和全国通报表扬研究环境会计、治理污染有功的人员。现实中企业往往从自身的利益考虑,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因此,必须合理建立综合配套措施,社会上的各行政管理部门要与环境会计、审计工作密切配合,在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方面发挥作用。
当前,我国的环境会计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未建立起来,环境会计实践中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体系。但是随着人类社会和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和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环境会计存在的空间会越来越大,环境会计一定会有很多的发展前途,环境成本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将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永臣:《企业环境会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2]许家林:《环境会计》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张 英:《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4]张以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环境会计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
[5]许磊财会月刊,2006年4期.
[6]张亚连、田冠军 《论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 会计之友,200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