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多重表达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s8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每个作家都有着不同的表达。身为母女的蒋韵和笛安,自然也不例外。本文将以《告别天堂》和《隐秘盛开》为例,从爱情追求、人物气质、成长体验等方面论述书中不同的爱情观。
  关键词:笛安 蒋韵 爱情观
  一、爱情追求与人物气质
  笛安作为“80后”作家,拥有当代年轻人的先锋与勇敢。在《告别天堂》中,这种先锋与勇敢就变成了激烈轰动、敢爱敢恨、奋不顾身的爱情故事。书中无论是作者的措辞行文,还是人物所呈现的状态,都非常用力,每个人都在以一种决绝的姿态飞蛾扑火,深陷其中。每个人都用尽全部生命去爱,不保留,不克制。这是独属于青春的印记,这是当下年轻人的故事。
  《告别天堂》几乎涵盖了当下年轻人的爱情版图,人物具有典型性和普适性。女主角宋天杨,平凡普通的邻家女孩,但在爱情里的宋天杨,像一团炽烈燃烧的火焰,爱得勇敢轰烈、不计代价,同样也爱得偏执、任性、自私、癫狂。她不惜毁灭自己来挽留爱情,更不惜拿起“刀子”互戳对方来证明真心和坦诚。这种状态可以在无数为爱情而疯狂的年轻人那里得到共鸣。男主角江东在方可寒和宋天杨两个人之间摇摆和纠结,是很多男人的真实感受。面对方可寒时的心动和不可抑制的冲动和想念,在得知方可寒欺骗后的心痛、气愤和歇斯底里。面对宋天杨炽热爱意时的内疚和痛苦,在这段爱情无可避免要陷落时的无奈与挣扎。当这些情绪描摹出来时,这个人物就非常真实。周雷算是书中最平凡但也最具普适性的人物。他因青梅竹马的身份,被天杨排除在爱情之外,只能强忍住情感,以好朋友的身份陪在天杨身边。他背负着对天杨浓浓的爱意以及天杨压在他身上的全部想象,让他在漫长的岁月里受此影响,这种苦涩无奈的暗恋,以好朋友身份陪在喜欢人身边的心理轨迹,可以得到大部分年轻人的共鸣。
  《隐秘盛开》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爱情被无限压抑。人们对于爱情更像一种理想,可以为爱情坚守一辈子。在这里,爱情是光芒,是信仰,是超越一切的大爱。就像木心先生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1}《隐秘盛开》里的人物,离我们这个时代有些距离,或者说有些格格不入。他们有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压抑与克制,每个人对于爱情小心而隐秘。比如潘红霞,无论是对竖笛姐姐还是刘思扬的感情,她都极力压抑,不表露,不占有。在潘红霞这一代人身上,爱情是一个人的事情。潘红霞直到生命走到尽头,都不忍心打扰爱了一辈子的人。蒋韵笔下80年代的人物与笛安笔下的人物截然不同,这些人不会像80后一样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爱意,这些人的爱是克制内敛的又是心酸而甜蜜的。他们把爱情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完成,是一生的理想。他们不同于80后,爱得人尽皆知、肝肠寸断,爱就要偏执地永远在一起,不爱也要執着地追问为什么。这是书中人物最闪亮的地方,因为稀缺,因为难得,所以有着格外震撼人心的感人力量。
  二、成长体验与个人伤痛
  《告别天堂》和《隐秘盛开》里的人物拥有着不同的爱情观,除了时代大环境因素外,同样有个人的伤痛和成长体验。下面以《告别天堂》里的宋天杨与《隐秘盛开》里的米小米进行分析。
  纵观宋天杨的成长经历,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孤独。母亲因生产而死亡,父亲常年在非洲工作,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造成了宋天杨父爱与母爱的严重缺失。身为独生子女的宋天杨,在医院这样一个冰冷而忙碌的地方成长起来,缺少同伴,缺失关爱,在同学和老师同情的眼光下长大,内心孤独,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以及对爱迫切的渴望。由于母亲过早死亡,没给宋天杨留下任何印记,宋天杨只能把这份感情全部转移到远在他乡的父亲身上,这就形成了宋天杨非常深厚的恋父情结。在面对爱情时,这种情结尤为明显。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可以说明:
  他的声音很厚,很重,有海浪的声音在里面喧响,又温柔得像一缕阳光……我闭上眼睛,努力不让湿润的睫毛颤抖。那声音驯养了我……{2}
  这是父亲给六岁的天杨读《小王子》。
  两个月后,我遇上了江东……我听见一个声音说:“我叫江东。”那声音和六岁那年的一模一样,可以用来读《小王子》,可以让我的身体里开满繁花似锦的、温柔的欲望。后来,我就义无反顾地陷下去了。{3}
  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我们就能理解宋天杨在爱情里的癫狂。在她漫长而孤独的人生里,遇到了一个像父亲般点亮她人生的男人,她注定飞蛾扑火,注定玉石俱焚。因为成长环境造成的不安全感,造成了她的多疑与敏感,想要时刻抓住爱人,想要绝对占有来抚平自己的不安全感。同样作为“80后”独生子女成长起来的宋天杨,也有非常自私的一面。当爱情陷落的时候,强大的占有欲带来了内心非常自私的偏执。哪怕遍体鳞伤、两败俱伤,依旧不放手。当宋天杨得知自己被背叛,在这段爱情里被辜负,因为这种不安全感、自私,就衍生出很强的不甘心和不平衡,因此才有了她与肖强的性关系。她的这种报复、走投无路,也更加体现了宋天杨在爱情里的痴情与癫狂。
  如果说宋天杨是因为极度缺少父爱与母爱,那么《隐秘盛开》里的米小米则是对母亲绝对控制和影响的反叛和质疑。米小米的母亲拓女子是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经过知青们的改造教育,认识了汉字,阅读了许多爱情小说。爱情这粒种子在她的心里慢慢开花结果,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拓女子的一生都怀抱着“爱情”这个理想,哪怕她不情愿地为了家人嫁了人,内心对于爱情的信仰没有减弱一分。因此,拓女子把自己想要的人生全部放在米小米身上。因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即便家境贫寒,哪怕去卖血,也一直供米小米读完大学。一直期望米小米遇到真正的爱情,结婚生子。这是拓女子寄托在米小米身上的理想,也是拓女子一生的理想。然而当米小米捧着用身体赚回来的钱时,拓女子一生的理想都崩塌了。
  一直受到母亲影响和控制的米小米,不相信母亲相信的,她痛恨那些改造和启蒙她母亲的那些知青,她们为母亲打开了新世界,却没能让她学会跟这个世界和解、妥协过下去的办法。因此,米小米不相信爱情和浪漫,她不觉得用身体挣钱多下贱、多可耻。从小看在眼里的母亲,因为怀抱着浪漫主义和理想爱情,把人生过得非常暴烈和惨淡。如果没有爱情启蒙,那么母亲的一生将过得非常安静幸福。因为家境贫寒,放假时全家兄弟姐妹都要去捡药材,母亲甚至不惜卖血,就是为了在女儿身上完成自己未完的理想。但是,米小米质疑这份启蒙,质疑这份浪漫和爱情,当她看到母亲的悲惨,生活的不如意,她内心是非常痛恨这种浪漫和爱情的。因此,当她走上社会,她可以和任何人发生性关系,发生恋爱,但产生不了爱的联结。她用她的行为和状态,对浪漫主义和理想爱情发出了反抗和质疑。   直到母亲死后,看到母亲深厚的母爱以及随着母亲死去,米小米的反叛变得没有对象,也就没了力量。直到遇到潘红霞,见识到更加巨大的、震撼的浪漫主义和理想爱情的追随者,米小米被感动了。她开始反思,她突然想要与之前暴烈的人生来一次和解,想要一次纯粹的浪漫主义爱情。可现在的她却已经伤痕累累,千疮百孔,背负着污浊而惨痛的历史。在即将成为一个残缺的女人的时候,她不敢一猛子扎入爱情的怀抱里,所以,当杰米对她说他愿意做一个一见钟情的傻瓜时,她不可避免地陷落了。
  三、尾声与落幕
  笛安在最后设置了一个开放式结局。2004年,年仅二十一岁的笛安给不了青春和爱情的答案,或者说处在年轻状态下的笛安,也不知道怎么选择。
  “她终于转过脸,含着泪,嫣然一笑。”{4}这是《告别天堂》全书最后一句话,读者们不知道天杨选择了谁,笛安选择让所有读者自己去揣摩、体悟这个答案。所有的读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臆想来完成这部小说的结局。
  如果说《告别天堂》还有着喜悦的幻想和猜测空间,有着较为圆满的结局的话,那么《隐秘盛开》留给读者的就是无尽的遗憾与唏嘘。潘红霞爱了一辈子的男人,直到死,她也未曾再见过一面,她就这样抱着一辈子的爱情,伟大又孤独地死去了。这是一个非常悲伤的结局,当潘红霞勇敢地去见刘思扬时,我们都为这等待了漫长岁月的相见而欣喜、激动,可现实却让人寒心。作者设置了无限悲情的结局,使得潘红霞一生浪漫主义的爱情追求更加充满了神圣和宿命的意味。作者将这种究极一生的无私大爱贯穿了全书,给读者留下的是久久不灭的心灵回响。
  无论《告别天堂》和《隐秘盛开》里的爱情觀有多么不同,但它们对爱情的态度是一致的,都是诚恳的、认真的。爱情对每一个人的意义都不尽相同,每个人在爱情故事里看到的也是不同的自己。但笔者相信,爱情是件好事情,即使潘红霞默默爱了刘思扬一辈子,即使宋天杨遇见那么多的人,最爱的依旧是江东。没关系,足够了,爱情会变成血肉,重组我们。所有的这些,让我们变成更好的人。你的爱人,你的爱情,从没离开过。
  {1}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74—75页。
  {2}{3}{4} 笛安:《告别天堂》,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62页,第162页,第237页。
其他文献
摘 要: “酸了”是新出现的表达个人主观情感的网络流行语,它借助隐喻机制在网络语境中丰富和发展了自身的语义内涵,其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也得到了发展更新。“酸了”走红的原因与语言系统内部、多模态话语形式和社会心理需求等方面有关。  关键词:“酸了” 网络流行语 隐喻 走红原因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从2019年2月起,微博、贴吧、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众多自媒体乃至传统网站都开始
摘 要:毕飞宇小说《玉米》里面三个女人不同形式的悲剧命运,在她们身上是不同的选择:玉米是两难选择,玉秀是没有选择,而玉秧是有新的选择。她们都跳不出命运的怪圈,在对命运的抗争中显示出个人心理原因、历史时代原因及社会转变原因。  关键词:女人 命运 选择 抗争  引言  如同一篇评论文章的题目《另类的毕飞宇与毕飞宇的另类》,毕飞宇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晚生代作家中是如此的与众不同。穿越先锋文学的迷雾
摘要:《美籍华人》是华裔漫画家杨瑾伦的最新作品,采用三条不同的线索讲述美籍华裔青少年在白人社会所经历的艰难成长过程。该文以《美籍华人》为研究文本,分析作品中图像与文本两者的叙事关系,探讨作家如何结合图像叙事理论,建构出美籍华人在白人社会中对自我身份的追寻。  关键词:杨瑾伦 《美籍华人》 图像叙事 美籍华裔 身份追寻  《美籍华人》(Amen’canBornCh/nese)是美籍华裔漫画作家杨瑾伦
摘 要: 月这个意象广泛分布于张炎的各类型词作之中,其词作中的月意象具有色彩明丽、富于动感、画面感强、象与情合的特点。张炎描绘月意象的方式非常独特,其描写源于前人又有所发展,并且经常在尾句写月,余韵悠长。月意象的出现则使其词作更加清空骚雅且促使情感更加深沉蕴藉。  关键词:张炎词 月 意象  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亮一直是诗人、词人笔下重要的书写对象,
摘 要:瞿秋白汉语现代化探索意义下的文字改革是他第二次赴俄期间正式启动的。他的中国字拉丁化方案是对“赵氏方案”做“相当的修改”,约花“一年的时间”完成的。“瞿氏方案”吸纳了瞿秋白“字眼”(“词儿”)研究的成果,对声调做大刀阔斧的“模糊处理”,简明便利,是后来“新文字运动”的理论基础。所以,从本质上说,“瞿氏方案”并非一个精确的现存汉语的实录描述方案,而是一个未来汉语规划建设方案。瞿秋白在民国汉语规
摘 要: 刘呐鸥以都市题材而在文学界占有一席,贴合着他成长的背景,其文字当中流淌的是对于现代主义及其生活于其中的男男女女的开放式描摹。联系时代探索,我们无法准确判断玲玉究竟是哪国女性,但是她是具有打破传统的成长背景的,这是一次西式的现代的,个人本位化了的意识注入东方式的传统思维,原本的理性被激情而来的“爱情”部分隐蔽,由是无法步入情感的正规。本文主要从《热情之骨》一文中分析都市题材文学的创作以及生
摘 要:BBC热播剧《波达克》(Poldark)是一部典型的唯美励志型英剧。该剧以男主人公罗斯·波达克从抗美战场幸存下来后返回家乡康沃尔郡为线索,展现了以康沃尔郡为代表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伦风情。剧作所呈现的美轮美奂的英伦史画,让观众从不同层面感受美、欣赏美、接受美,并与之共鸣;可谓风情之美与目谋,音乐之美与耳谋,人性之美与心谋,励志之美与神谋,其美感从“悦耳悦目”“悦心悦意”走向了“悦志悦
摘要:豫剧艺术曾经拥有极强生命力,但在当下的电子媒介时代遇到了挤压。只有争取更多的关注,焕发出新的活力,摆脱旧有规范的束缚,适应时代,不断创新,才能找到合适的发展途径。《风雨故园》在叙事方面的创新上取得了较大成功,为豫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豫剧叙事 《风雨故园》 人文关怀 文学修辞  中国戏剧中影响最大受众最多的剧种有五大类: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作为中国戏剧五大类之一的豫
摘 要:《鸿门宴》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经典,司马迁通过对刘邦、项羽二人的刻画使得他们的形象跃然纸上,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通过纵横内外的历史刻画将二人写活,在横向、外部的博弈中,通过“三问”和“两默然”凸显二人性格的不同,在纵向、内部的斗争中,通过“有序”与“无序”的集团指挥彰显刘邦的过人与谋略,通过这样的历史刻画,让我们对《鸿门宴》的解读有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鸿门宴》 刘邦 项羽 历史刻画  一
摘要:南粤特有的地理环境影响了苏轼,触发了他的生命意识,使苏轼写出独特的作品,增益了苏轼的诗库,同时苏轼作为一代文学巨擘,亦增广了南粤文化的内涵,促进南粤文化的发展。本文试图探寻苏轼贬粤时所作诗词的文学地理价值。  关键词:苏轼 南粤诗 文学地理  “然南北好尚,互有异同:江左宫商发越,贵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便于时用,文化者宜于咏歌”。地域环境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