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教学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pi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传统教学方法侧重于教学形式与手段,缺少教学内容本质的认知过程考虑,提出一种新的认知教学方法,它从教学本质出发,抓住知识的组织、粒化与因果关系,将所有知识融为一体,符合教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认知机理以及学生学习思维的逻辑认知过程。根据程序设计课程的特征,将认知教学应用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并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实际应用对象,验证教学效果。
  关键词:认知教学;组织;粒化;因果;计算机程序设计
  作者简介:彭珍(1981-),女,山东东明人,华北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北京 101601)吴立锋(1978-),男,河北隆尧人,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北京100048)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指导类课题“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华北科技学院试题库项目“《C++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试题库建设”、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研究项目“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ACCESS 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59-02
  
  目前已有的问题教学、[1]任务驱动教学、[2]案例教学、[3]引导教学等都侧重于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变新与改革,[4]很少从教授内容的本质出发,研究教学内容的认知规律。为此,本文基于教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认知机理,提出一种新的认知教学方法,条理地、逻辑地、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学习思维的逻辑认知过程。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领域中一门重要的软件技术,是其他软件技术的基础。“程序设计”课程是伴随着计算机应用和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学科,已发展成为计算机专业中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确立了不可缺少的公共基础课的地位。作为使用和开发计算机的重要工具,程序设计课程具备统一的抽象与规律。
  本文将这种认知教学应用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组织、有规律地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贯穿始终,为学生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一、认知教学的概述
  本文提出的认知教学是基于Zadeh的认知原理,Zadeh将人类的认知概括为:[5]组织(organization)、粒化(granulation)和因果(causation)。“组织”指从部分合并为整体,“粒化”指将整体分解为部分,“因果”指原因和结果的关联。前两者可看作互拟的过程,因果结构是一切知识的共性,它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抽象,因果有直接因果关系和间接因果关系,也有潜在因果关系和真实因果关系。所谓潜在因果关系是指一个具有普遍适应范围的概括性的因果规律,表示给定一定的条件,原因X的满足将引起结果Y的满足;而真实的因果关系则是在一个特定情形下实际发生的事实,即X和Y事实上发生了,而且是因果相关的。在知识表示的层次上,教师所研究的是潜在因果关系,真实因果关系可以看作是潜在因果关系在某一特定情形下的一个实例。人类认知事物是从事物的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上认知事物的本质,将复杂的信息结构化(粒化),然后研究在不同结构层次上新事物具有的特性和不同侧面或层次上新事物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而从本质上全面认知事物。
  认知教学,就是按照人类认知事物的规律进行教授知识,即将教学知识组织、粒化、因果化,从而使得学生抓住知识的本质、全面地掌握知识。这里,组织可以理解为对知识宏观的掌控,粒化是对知识微观的演化,因果则是知识之间的关联。因此,认知教学能够条理地、逻辑地、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是一种符合学生学习逻辑认知过程的科学方法。
  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
  几乎所有高等学校的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诸如C、VB或VF语言这样的程序设计课程(必修课程),而且随着各具特色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Java等)及网页程序设计语言(JSP、ASP.net等)的不断涌现,程序设计课程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公共基础课,而且已成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独立必修专业课程。程序设计是大学生必备的一种计算机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其思维的特殊训练和对其智慧的重大挑战。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主要是学习如何用某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来解决问题。程序=数据结构+算法,所以程序设计的本质就是设计出合理的数据结构与算法。
  根据软件工程理论,[6]程序设计大致可以分为结构化程序设计(Structured Programming,SP)、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OOP)、面向数据结构的程序设计(Jackson System Development,JSP),国内主要用的是前两种程序设计方法。
  同一类型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有若干不同程序设计语言,同一类型的语言采用的数据结构大致相同,比如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采用的数据结构绝大多数是基本数据类型,还有其他构造类型如结构体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主要采用的数据结构则是类,其中还涉及继承机制等。因此,程序设计课程首先介绍的都是数据结构,在程序中体现在数据的定义上。
  算法的设计与具体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无外乎是对数据结构的操作,比如输入、计算与输出。其中计算最为复杂,可能是函数,或标准的表达式语句,或带有顺序、选择、循环结构的混合。因此,程序设计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都在算法部分。
  三、认知教学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抽象特征,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将认知教学应用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
  按照数据结构+算法的思路将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知识合理组织在一起,形成程序设计知识的宏观体系结构;对宏观架构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化,即构建出每一知识点的微观结构;搭建宏观知识点之间、微观知识点之间以及相互的关联。
  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7]图1概括了C程序设计的所有知识点,形成了一个多层次、逐层深入的组织结构。每一层次可以看作其上层的粒化,每一层次与其上层和下层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同层次知识点之间也存在因果关系。比如定义数据、输入数据、计算数据和输出数据构成了程序的基本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和条件;比如定义数据中的基本数组类型是所有定义的基础,为了存储多个有序数据(同一类型)形成了构造性数据即数组;为了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才有了构造型数据即结构体和共用体;为了便于表达更为复杂的数据结构及方便有效地使用数据提出了指针,所以在定义数据中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关联。
  最底层中的知识点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细化。“C程序设计”课程中,有关数组的认知体系以包含10个整型数据的一维(10*10二维)数组、字符数组为例,如图2所示。数组认知按照数组的组成和编程的思路分别从纵向和横向展开。纵向坐标: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和字符数组,一维数组是二维与字符数组的基础,二维数组又是二维字符数组的基础;横向坐标:定义、输入、计算和输出数组。特别地,(一维)字符数组的输入/输出的因果关系来看,它采用类似于一维数组的输入/输出方法,将输入/输出格式中的%d改为%c,进一步可以简单地采用%s格式输入/输出(去除了循环结构),更进一步采用函数gets/puts调用来完成。
  四、结束语
  科学的教学方法应该遵循教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认知机理和学生学习思维的逻辑认知过程,认知教学即从牢牢抓住教学本质出发,深化知识的组织、粒化与因果关系,将所有知识融为一体,尤其对于程序设计,这类逻辑性强的课程,该方法更适合。本文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阐述了认知的应用,并通过实际教学,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罗祖兵.教育学问题教学:涵义、价值与操作[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3):71-75.
  [2]王春婷.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2):103-105.
  [3]赵月坤,高常.案例教学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162-163.
  [4]陈越,何钦铭.计算机专业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24):99-101.
  [5]Zadeh L.Some reflections on soft computing,granular computing and their roles in the conception,design and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intelligent systems[J].Soft Computing,1998,(2):23-25.
  [6]钱乐秋,赵文耘,牛军钰.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宋秀丽)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全程式”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以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要求,从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的自身特点出发,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践课程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全程式;能力本位;发电厂电气部分  作者简介:郑晓丹(1966-),女,浙江杭州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副教授;徐金寿(1962-),男,浙江临安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副校长,教授。(浙
期刊
摘要:结合学校自动化专业课程创新建设的实践,阐述了应用型高校在专业建设中突出行业特色的一些思考和做法,探讨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创新建设;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黄伟(1966-),女,广东广州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教授;王志萍(1971-),女,上海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教授。(上海200
期刊
摘要:学科竞争优势在于具备核心竞争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学科发展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抉择。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是知识性。因此,加强知识管理成为学科提升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学科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途径  作者简介:徐道炜(1981-),男,福建福州人,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讲师;刘金福(1966-),男,福建永春人,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教授。(福建福州350002) 
期刊
摘要:采用以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核心的虚拟样机仿真软件(如ADAMS)进行虚拟设计是一种全新的产品设计理念。学校开设的机械系统动力学及仿真课程,围绕着不断提高“实践性”这个主线来明确教学目的和选择课程内容;在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的基础上,以案例教学和交互式动态教学法为特色来组织教学,取得了预定的教学效果,CAE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本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机械动力学;ADA
期刊
摘要:“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分析了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探讨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关键词:汇编语言;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陈燕俐(1969-),女,江苏常熟人,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许建(1980-),男,江苏徐州人,南京邮
期刊
摘要:针对工业工程人才培养这一问题,通过对产学研结合在工业工程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分析,研究了新形势下工业工程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的方案、途径、模式及质量保证机制等问题。经过系统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工业工程;人才培养;合作教育  作者简介:余建国(1979-),男,湖北安陆人,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冯梅琳(1979-),女,陕西合阳人,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
期刊
摘要:“大学物理”是大学理工类的一门基础课程。基于大学物理教学情况调查结果,分析探讨有效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和学习策略,对如何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物理;学习方法;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朱慧群(1965-),女,广东江门人,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忆(1963-),男,安徽涡阳人,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教授。(广东江门529020)  基金项目:本文
期刊
摘要:系统工程涉及知识范围广,需要基础理论多。为了在课时较少情况下,达到明确学科体系结构,突出系统工程思想目的;首先明确了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学习“系统工程导论”的教学目的,然后探讨了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定性;定量;学科体系结构;系统工程思想  作者简介:魏萍(1975-),女,河南新乡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信息学院,讲师;许亚岚(1977-),女,湖北襄樊人,中国石油大学
期刊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的交互模式,是传统教学法的延伸和拓展。把项目教学法应用到实践性很强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当中增强了相关课程的关联性,能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幅度地改进教学效果,能够为社会培养大批的专门技术人才。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支挡结构;教学观念  作者简介:杨庆光(1979-),男,江西黎川人,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唐西娅(1972-),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
期刊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十多年来,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PDCA理念是得到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理念。基于PDCA理念,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提出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架构,包括三个层面(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微观管理)、四个环节(确定培养目标、实施培养过程、检查培养质量和调整人才培养)及各层面和环节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我国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