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使用频率较高的彝族APP分析,调查资料发现凉山彝族地区存在贫困的代际传递现象,彝双语教学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且有声读物在一方面能够有效缓解彝族幼儿及家庭的彝、汉文识别难问题,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当地幼教师资参差不齐的缺陷。声读物在学前教育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且目前有关彝族儿童有声读物的开发仍属空白。
【关键词】:彝族 儿童有声读物 APP
我们所做项目的名称是:《凉山彝族地区儿童双语有声读物APP的开发》。最开始确定是凉山彝族地区,是因为我们所在的学校处于四川地区,周围有很多彝族的同学。最初的想法是做一款有关于彝族的APP。
在前期准备的阶段,我们对目前市面上使用频率较高的彝族APP进行了分析。有《中国彝语》、《彝族风情》、《掌上凉山》、《五彩凉山》这四种APP。其中《中国彝语》主要分为视听、直播、音乐、学彝语和用户登录五个部分。视听部分中政治新闻更新至今,其余四个部分中也直播至今更新,内容多为日常生活,宝物鉴赏,人物传记和音乐曲目。《彝族风情》主要有彝吧、彝家人和圈子三部分,有走进彝族、彝史、彝歌彝舞、彝学和音乐等板块,但于2017年停止更新。《掌上凉山》是凉山广播电台推出的,与当地的政治新闻有关。《五彩凉山》则主要以推荐涼山当地的旅游攻略为主。在分析调查之后,又与几名凉山彝族的同学交谈后发现有声读物在学前教育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且目前有关彝族儿童有声读物的开发仍属空白。
搜集相关资料后我们发现:在凉山彝族地区是存在贫困的代际传递现象,且在作为精准扶贫重镇的四川凉山地区尤为严重。其核心原因,可以归结为贫困人口的素质问题。2015年,凉山州政府开始实施“一村一幼”普惠计划,着力补齐学前教育短板,从源头上打破贫困“积累循环效应”。彝汉双语教学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如何解决彝文的识别能力低和从彝语向国家通用普通话的过渡问题?开发一款适合凉山彝族地区儿童的双语有声读物APP,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技术开发和创新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且研究表明,有声读物可以开发以听觉为依托的第二阅读空间。儿童在0-6岁期间,多进行听力训练可以丰富知识,提升注意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针对凉山彝族地区的学前教育现状,有声读物APP的开发有两大作用:一是有效缓解彝族幼儿及家庭的彝、汉文识别难问题,将各种适合幼儿的优质内容转换成有声书籍的形式,让孩子们体会“听到”各类经典的乐趣,进而转化为以后的阅读兴趣。二是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地幼教师资参差不齐的缺陷。有声读物寓教于乐且应用方便,可有效辅助幼儿教师及家庭锻炼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明确调查研究彝族儿童有声读物方向之后,在调研之前,我们于2018年9月17日通过朋友圈转发的社交传播方式,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彝族家庭对学前教育的态度、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了解孩子是否接触过有声读物、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终端的接受程度。调查对象中包含彝族在内的少数民族占总调查人数的63%,其中以18至25岁为主要的年龄区间,调查结果表明有约占比一半的人在学前没有接触过有声读物。这就更加证实了儿童有声读物APP开发的必要。
之后项目团队于2018年9月24日去西昌市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进行为期4天的调研:调研的形式以面对面问卷调查以及语音读物播放的为主。首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村及城市家庭,共100个为调查对象。然后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让孩子们接触事先准备好的有声读物语音。实地调研之后,取得的结论如下:
在学前教育的态度上,农村家庭和学校家庭表示支持,认为学前教育是有必要的。
在教育的内容上,绝大部分农村家庭认为孩子的学前教育主要应以简单的游戏为主要教学内容,注重孩子自由、快乐的成长。其余极少部分农村家庭在这一问题上,与城市家庭保持一致,认为在孩子的学前教育阶段,应该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化课知识,比如拼音,英文字母的学习,为幼儿园之后的入学做准备。
在教育的形式上,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都会送孩子去幼儿园。但农村家庭幼儿园的入园年龄普遍高于城市家庭。农村家庭的孩子多以做游戏和任其自由发展的形式为主。城市家庭的孩子多以做游戏和听故事为主。听故事的媒介多是会讲故事的洋娃娃,有声画板,点读书以及智能机器人。
城市家庭的孩子普遍接受过不同形式的有声读物,且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终端的接受程度较高。农村家庭的孩子没有接触过且父母也没有听说过有声读物,且农村家庭的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较低。
在儿童读本的接受程度上,城市家庭接触过不同形式的儿童读本,接受度较高,其接受度主要由儿童读本的内容,对儿童发展是否有益决定。农村家庭没有接触过儿童读本,接受度较低,其接受度主要由儿童读本的价格决定。
在儿童教育的了解程度上,城市家庭了解且重视儿童的学前教育。农村家庭在此方面了解较少,但农村家庭表示,愿意效仿城市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手段。
对当地幼儿园儿童读物使用情况进行走访调查之后,得出初步结论如下:
在使用儿童读物的类型上,当地幼儿园不使用儿童读物。
不使用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幼儿园老师的数量较少,故事书中的大量内容读不过来。且孩子处于低年龄阶段,单靠老师讲授的形式不生动具象,对于孩子没有吸引力,无法集中注意力。但幼儿园老师表示,如果有相关的有声读物APP愿意下载使用。
【参考文献】
【1】 曲木伍各 马庆霜 阿牛木支.凉山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2】 王美英.凉山彝族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民族研究教育》,2017年第1期。
【3】 傅乃芹.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声读物发展潜力研究[J].《中州学刊》,2015年第6期.
【4】 张祎.幼儿园彝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楚雄市A幼儿园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7年.
【5】 郭晗.现代儿童认知发展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关键词】:彝族 儿童有声读物 APP
我们所做项目的名称是:《凉山彝族地区儿童双语有声读物APP的开发》。最开始确定是凉山彝族地区,是因为我们所在的学校处于四川地区,周围有很多彝族的同学。最初的想法是做一款有关于彝族的APP。
在前期准备的阶段,我们对目前市面上使用频率较高的彝族APP进行了分析。有《中国彝语》、《彝族风情》、《掌上凉山》、《五彩凉山》这四种APP。其中《中国彝语》主要分为视听、直播、音乐、学彝语和用户登录五个部分。视听部分中政治新闻更新至今,其余四个部分中也直播至今更新,内容多为日常生活,宝物鉴赏,人物传记和音乐曲目。《彝族风情》主要有彝吧、彝家人和圈子三部分,有走进彝族、彝史、彝歌彝舞、彝学和音乐等板块,但于2017年停止更新。《掌上凉山》是凉山广播电台推出的,与当地的政治新闻有关。《五彩凉山》则主要以推荐涼山当地的旅游攻略为主。在分析调查之后,又与几名凉山彝族的同学交谈后发现有声读物在学前教育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且目前有关彝族儿童有声读物的开发仍属空白。
搜集相关资料后我们发现:在凉山彝族地区是存在贫困的代际传递现象,且在作为精准扶贫重镇的四川凉山地区尤为严重。其核心原因,可以归结为贫困人口的素质问题。2015年,凉山州政府开始实施“一村一幼”普惠计划,着力补齐学前教育短板,从源头上打破贫困“积累循环效应”。彝汉双语教学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如何解决彝文的识别能力低和从彝语向国家通用普通话的过渡问题?开发一款适合凉山彝族地区儿童的双语有声读物APP,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技术开发和创新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且研究表明,有声读物可以开发以听觉为依托的第二阅读空间。儿童在0-6岁期间,多进行听力训练可以丰富知识,提升注意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针对凉山彝族地区的学前教育现状,有声读物APP的开发有两大作用:一是有效缓解彝族幼儿及家庭的彝、汉文识别难问题,将各种适合幼儿的优质内容转换成有声书籍的形式,让孩子们体会“听到”各类经典的乐趣,进而转化为以后的阅读兴趣。二是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地幼教师资参差不齐的缺陷。有声读物寓教于乐且应用方便,可有效辅助幼儿教师及家庭锻炼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明确调查研究彝族儿童有声读物方向之后,在调研之前,我们于2018年9月17日通过朋友圈转发的社交传播方式,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彝族家庭对学前教育的态度、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了解孩子是否接触过有声读物、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终端的接受程度。调查对象中包含彝族在内的少数民族占总调查人数的63%,其中以18至25岁为主要的年龄区间,调查结果表明有约占比一半的人在学前没有接触过有声读物。这就更加证实了儿童有声读物APP开发的必要。
之后项目团队于2018年9月24日去西昌市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进行为期4天的调研:调研的形式以面对面问卷调查以及语音读物播放的为主。首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村及城市家庭,共100个为调查对象。然后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让孩子们接触事先准备好的有声读物语音。实地调研之后,取得的结论如下:
在学前教育的态度上,农村家庭和学校家庭表示支持,认为学前教育是有必要的。
在教育的内容上,绝大部分农村家庭认为孩子的学前教育主要应以简单的游戏为主要教学内容,注重孩子自由、快乐的成长。其余极少部分农村家庭在这一问题上,与城市家庭保持一致,认为在孩子的学前教育阶段,应该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化课知识,比如拼音,英文字母的学习,为幼儿园之后的入学做准备。
在教育的形式上,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都会送孩子去幼儿园。但农村家庭幼儿园的入园年龄普遍高于城市家庭。农村家庭的孩子多以做游戏和任其自由发展的形式为主。城市家庭的孩子多以做游戏和听故事为主。听故事的媒介多是会讲故事的洋娃娃,有声画板,点读书以及智能机器人。
城市家庭的孩子普遍接受过不同形式的有声读物,且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终端的接受程度较高。农村家庭的孩子没有接触过且父母也没有听说过有声读物,且农村家庭的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较低。
在儿童读本的接受程度上,城市家庭接触过不同形式的儿童读本,接受度较高,其接受度主要由儿童读本的内容,对儿童发展是否有益决定。农村家庭没有接触过儿童读本,接受度较低,其接受度主要由儿童读本的价格决定。
在儿童教育的了解程度上,城市家庭了解且重视儿童的学前教育。农村家庭在此方面了解较少,但农村家庭表示,愿意效仿城市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手段。
对当地幼儿园儿童读物使用情况进行走访调查之后,得出初步结论如下:
在使用儿童读物的类型上,当地幼儿园不使用儿童读物。
不使用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幼儿园老师的数量较少,故事书中的大量内容读不过来。且孩子处于低年龄阶段,单靠老师讲授的形式不生动具象,对于孩子没有吸引力,无法集中注意力。但幼儿园老师表示,如果有相关的有声读物APP愿意下载使用。
【参考文献】
【1】 曲木伍各 马庆霜 阿牛木支.凉山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2】 王美英.凉山彝族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民族研究教育》,2017年第1期。
【3】 傅乃芹.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声读物发展潜力研究[J].《中州学刊》,2015年第6期.
【4】 张祎.幼儿园彝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楚雄市A幼儿园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7年.
【5】 郭晗.现代儿童认知发展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