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粉丝”文化对青少年身份的建构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15m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新媒体环境中的“粉丝”为研究对象,以Oner为例,从参与式文化、应援文化、社交平台在传播中的作用等方面分析粉丝文化如何影响青少年身份建构等问题。
  关键词  新媒体;粉丝;粉丝文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0-0111-02
  1  引论
  网络社会一日千里,娱乐文化发展迅速,二者齐头并进的结果使青少年亚文化有别于以往的存在,既改变了青少年接触信息的体量,也影响了青少年与信息互动(interact)的方式。正如孙斌所言:粉丝们早已经不再被简单解释为狂热的追星族,而是拥有自己文化体系的特殊群体。互联网时代,社会交往日益密切不可避免,社会交往中的人都有身份,“身份”指在文化语境中人们对个人经历和社会地位的阐释和建构。“身份建构”则指一系列自我定义和对自我建构不断修正的过程。本文以Oner为例,从参与式文化、应援文化、社交平台在传播中的作用等方面分析粉丝文化如何影响青少年身份建构等问题。
  1.1  微博在粉丝文化传播中的平台特征及粉丝文化差异体现
  20世纪90年代初期,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 Rheingold)提出的“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这个从未出现的全新概念。指的是“网络空间上的聚集场所,在这一场所中,足够熟练的人群展开长时间的公共讨论,其中有着充沛的情感,从而形成网络空间上的人际关系网。”莱茵戈德预言:“这个基础建设让人类可以进行以往不可能的沟通。它将会改变社会行为,而最深远的改变会来自能让人类关系、组织、群体、市场运作的基础建设改变。”
  大众传媒的重要特点是运用现代的技术和手段来产生和传播信息。其中微博成为了不容忽视的具有庞大使用人群的平台,相比于其他平台,其优势有以下两点:1)传播速度快,即时性强,依托现代4G网络,可以做到时时在线。2)用户群体庞大,消息内容广泛。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8上半年微博用户达到3.37亿,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保证了基础信息的多和全。
  1.2  应援会与应援文化
  应援是一种结合“线下互动”(offline interaction)和“线上互动”(interaction)的文化仪式,传播学把这种“结合”(combination)称作“中介性的传播”(mediated communication)。也是明星或团体实力的一种体现。应援会是指由粉丝自主自发成立的支持艺人活动的组织,目的是作为连接粉丝和艺人之间的平台。近几年来,“粉丝应援”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也逐步地成为品牌、广告代理公司和粉丝服务平台喜闻乐见的事情。官方正版是粉丝们的偏爱,在粉丝心中的地位难以撼动,代表着他们对偶像的忠诚。
  应援文化当属粉丝文化最具有特色的一种。“应援物”和“应援色”是粉丝们对艺人形象或者某种记忆点总结的结果。粉丝自发无偿为偶像应援的原因无外乎以下两点:1)增强偶像的人气和影响力,粉丝们非凡消费能力的体现如给偶像团体或剧组提供餐食,在各大社交平台刷热度,以偶像名义捐赠做慈善;2)粉丝内心的热爱,自我感动,冲刷孤独感,他们把这个作为宣泄自己内心情绪的途径,对偶像的情感通过互联网得到满足。
  2  粉丝文化的传播价值
  2.1  饭圈传播现象
  约翰·费斯克(Iohn Fiske)认为在工业社会中,粉丝是“生产型受众”“他们对偶像的投入是主动的、热烈的、狂热的、参与式的”,白嫖粉则相反。白嫖(BP),饭圈专属语言,免费享受当下的流量红利,不花钱或者不参加任何偶像活动,即不追行程不看演唱会,也不买专辑不打榜投票,不做任何追星的实质性的行动。饭圈常说“BP没人权”“BP没资格说话”就是因为不为偶像做实质性的事情在一些粉丝的眼里根本没有粉籍。
  2.2  流量艺人刷数据的模式准则
  如粉丝团体打破了经纪公司单方面制作包装输出的模式,形成了粉丝与官方之间相互互动高效率传播的局面。在流量时代,数据是一个人艺人红不红的重要指标,每一个流量艺人成功的背后都有众多“数据粉丝”为他们做贡献。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理解:艺人是否有商业活动形成取决于他是否有热度,尤其是背后没有强大资源支持的艺人来说,他们的热度相当大一部分都是真爱粉一点一滴刷上去的。数据前先提打榜。“打榜”一词最先现在“音乐圈”,榜单排名靠前自然有益无害,比如爱奇艺泡泡明星粉丝圈的明星粉丝影响力榜,是爱奇艺泡泡明星粉丝圈的排名,也是明星粉丝活跃度及对爱豆贡献的排行情况,可以通过赠送打榜道具来提升榜单排名。
  3  粉丝团体的集资行为分析
  除了人力之外,现在要拼的还有金钱和渠道。日常数据只需要人工就很容易实现目标。但特殊时期,比如艺人的电视剧和节目播出时,往往金钱就会被花在可以用錢买到的数据上,宝贵的人力资源则用在花钱也得不到的数据上。他们通常不会直接进行集资活动,往往是管理者拿出部分资金,再由后援会将日常集资收入分拨给数据组使用,一些重视数据流量的公司也会直接出钱为艺人买渠道。
  4  为什么粉丝愿意为偶像“勇往直前”
  微博上有一位娱乐博主谈到偶像: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尤其是青少年,在青春期本就容易对某人某物产生情感,而年轻“气盛”这一特点更是支撑他们为偶像赴汤蹈火的基础,柯林斯曾提出过一个重要的观点:当身体与身体充分接触时,才能提供共同的关注与情感。尽管大多数追星的粉丝很难获得与偶像之间的近距离接触,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从微博或是其他社交平台得到屏幕两端与偶像接触的这种快乐。   5  粉丝在社群中的身份建构
  5.1  文化认同
  涂尔干(Durkheim)认为,认同是一种被称为“集体意识”的东西,是将一个共同体中不同的个人团结起来的凝聚力。而亨廷顿(Huntington)认为:认同自我界定,是自我与他们交往的产物,作为一种身份或归属感的心理认同意识,它是人们社会交往中的关系建构。在粉丝对偶像产生崇拜时,往往会放大其身上的某些闪光点,并且会和自己进行比对,从而参照偶像获得某种技能或优点,完成自我的内在的反思和提升。青少年在由孩子长成大人的这敏感时期格外需要偶像的“精神支持”。偶像是他们的标杆,甚至是他们的希望,喜欢某个偶像就已经是身份建构的一部分了,作为传播符号被贴上了标签,他们向偶像靠齐的同时,对自身要求的这一过程也是建构的过程,而结果很有可能是与偶像具有高统一度的。除此之外,他们仍会在群体外寻找认同,获得非粉丝的认可是粉丝十分渴望的。而在粉丝群体中,存在他们共同关注的焦点,最根本就是艺人本身。粉丝们在关注的同时也在寻找自己的价值所在,寻找自己在社群中存在的价值并努力去实现价值,在互动者中寻找认同。
  5.2  粉丝群体中的情感共鸣
  埃里克斯(Alex)与舒尔茨(Schultz)认为,人们平时的交谈本身可以作为一个“节拍器”,虽然人们谈话时候并没有实际上的节拍器来帮忙打节奏。粉丝认同是在粉丝文化中的一个重点,认同是他们聚集的先决条件。在粉丝群体中,粉丝行为保持高度统一是很明显的特点,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比如爱豆的新剧上映,要统一粉丝群体为其刷热度造声势;再如自家爱豆被其他黑粉攻击时,“撕掉”黑粉则变成了整个社群的共同目标,这也就成为了粉丝们齐心协力的时刻。在粉丝群体中,经过一定的交流后,产生的情感支撑他们之间的互动与共同的想法与目标,对于在社群中这一层身份的建构单个的粉丝保持统一,引发了他们的情感共鸣。
  粉丝文化被视为一种文化上而非经济领域的潜袭。作为文化劳动,它填补了官方文化留下的空白。粉丝提供了填补文化缺失的方法,并为文化资本提供了社会声望和自尊。因此,粉丝是一种特殊文化决定因素,这种特殊文化在文化大爆炸时代对现实社会和网络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我们只有站在时代的背景下研究文化,才能更好的理解粉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跨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亨利·詹金斯.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M].郑熙青,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周红梅.关于明星粉丝经济的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9(3):57-59.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使得非遗面临着传承与传播的困境,但数字化时代媒介融合的发展态势也为其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机遇。文章根据IP形象迅速的传播效能以及强大的市场号召力的特征,针对海派漆器这一非遗项目进行IP形象的设计与传播策略研究,明确通过IP形象的开发可以提升海派漆器的公众认知度。文章以期通过对海派漆器的个案研究为其他非遗的传播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IP形象:设计与传播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现代教育技术》期刊在2014—2018年所刊载论文为研究对象,引入SCI2软件工具,并结合传统的文献计量方法,根据突变关键词对中国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前沿进行分析,即可发现,近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学呈现出五个最重要的研究前沿主题,即网络课程、创客、翻转课堂、日本、人工智能。对这五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多方位梳理和多角度展示近五年来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前
期刊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短视频App如雨后春笋般占据人们碎片化的时间,其中,抖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实现了井喷式发展。为什么抖音的用户数量能屡创新高,用户使用时长一直居高不下并且能一直保持较高的用户黏性呢?文章从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和人本主义三种心理学流派的角度分别具体分析“抖音热”的原因,以帮助大家更好了解短视频成瘾背后的用户心理机制。  关键词 短视频;成瘾;认知心理学;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体育动漫产品登上体育传播的舞台,并为体育项目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作用。文章以日本动漫《冰上的尤里》和花样滑冰项目为例,从体育动漫的角度对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与体育产业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助力我国的体育动漫和体育传播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体育动漫;体育传播;花样滑冰;《冰上的尤里》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
期刊
摘 要 高校网络舆情的一般参与主体人数众多,是网络事件的重要推动力量。高校网络舆情的一般参与主体的特征表主要是:具有较强的身份意识,表现出较强的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与传统的“沉默螺旋”理论相比,高校网络舆情一般参与主体存在“反沉默的螺旋”的现象;具有“乌合之众”的从众心理,群体性、无意识性、盲目性、破坏性使从参与主体发生从群体无意识到群体非理性的转变。  关键词 高校网络舆情;参与主体;身
期刊
摘 要 以微博为例分析高校图书馆微博在吸引用户关注方面的作用,并运用主题建模技术对图书馆微博进行文本挖掘,将高校馆对新媒体的应用策略进行聚类,获得四个应用策略:图书展示、参与主题、社区建设和图书馆展示,分析每个图书馆微博应用策略主题分布及其用户反馈情况,通过验证各类应用策略的有效性,为图书馆更好地应用新媒体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新媒体;微博;图书馆服务;K-means;文本挖掘  中图
期刊
摘 要 基于社交媒体中“教科书式耍赖”事件由当事人互为污名延伸至司法形象认同过程的梳理,将事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社交媒体中当事人互为污名现象产生;第二阶段是当事人互为污名化现象的群体延伸;第三阶段是互为污名连结司法形象认同。分析认为,该事件反映出社交媒体中网络社会化群体对司法事件“围观”过程中的站队污名行为,会影响社会群体对司法机关的态度,从而损害公众对司法形象的认同,这为转型期的当代司法机
期刊
摘 要 湖南卫视在2018年年初重点推出和打造的一档原创声音类魅力竞演节目《声临其境》,一经播出便备受关注。节目凭借其专业性、创新性、娱乐性自打播出便收获了极高的口碑和收视率。文章以传播理论为基础,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探究其成功路径,以传播策略思维为基础进行深度挖掘并展开重点分析,挖掘节目成功的背后,带给我们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
期刊
摘 要 通过“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这一鲜活的两岸融媒体传播案例,研究大陆媒体借助国际社交媒体开展两岸传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对台传播;国际社交媒体;融合传播;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0-0046-02  1 社交媒体在台湾  当前,人们普遍使用国际社交媒体开展信息分享与交流。据最新统计,F
期刊
摘 要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面临着新兴媒体在传播途径、手段、效果、市场各方面的巨大冲击,如何主动直面挑战,融合发展,成为广大业界严峻而重大的课题。笔者结合近年以来的实际工作,从坚定政治站位,重构机制流程、人才队伍建设、未来发展方向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关键词 传统媒体;融合;转型;政治站位;体制改革;流程重塑;人才培养;县级融媒体平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