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水稻一直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优越的种植条件,我国水稻的年产量基本都是位居世界的前列,水稻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一直都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水稻种植技术得到不断优化与完善,从而实现了质量与产量的双丰收。基于此,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针对当前我国水稻种植的现状,重点讨论水稻种植效益的提高策略以及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策略,望借此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的依据,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水稻种植效益;提高策略
水稻在我国种植的时间最早可能追溯到七千年前,一直延续的今天,从未断绝。就当前实际状况而言,我国水稻种植的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三成左右,是我国当前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口基数的不断增长,传统水稻种植技术显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再加上近些年来,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我国水稻种植的形式不容乐观,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不仅存在低产问题,还时常发生病变。基于此,对于相关部门而言,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水稻种植技术进行创新与优化,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水稻种植的环境,从而大幅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率,实现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我国水稻种植的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水稻从古至今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超过六成的人口都将稻米作为日常的主食。因此,对于我国而言,由于水稻种植时间较长,因此具备大量的种植经验,使得当前阶段水稻种植技术逐渐成熟与完善。基于此,为了确保水稻产量可以满足我国人口逐渐增多的实际需求,相关部门需要在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方面不断融入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引领传统水稻种植技术共同前进的目标,在确保水稻种植质量与产量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我国耕地面积面临着逐年减少的状况,使得水稻种植趋于密集化,再加上农村劳动力的不断缺失,水稻种植技术想要得到进一步提升困难重重。因此,水稻种植技术的创新与完善,是当前我国相关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二、水稻种植效益提高的关键技术分析
1.种植方式
(1)直播。如果想要切实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就需要从根本上入手,转变种植方式是重中之重。水稻直播操作便利、且具备良好的低节位分蘖以及较高的种植效率,是当前一种相对比较成熟的水稻种植方式,值得大力推广。然而,这种水稻种植方式的短板也显而易见,因为种植密度较大,且根系无法扎根到稻田深处,所以稻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时常出现“东倒西歪”的现象,从而导致稻米的质量较低且出米率不高,还会滋生杂草灾害。为了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水稻种植户能够从水稻种植的选种开始,结合实际状况,种植恰当的秧苗,并使用与之配套的除草剂,从而提高水稻种植的质量与产量。
(2)抛种。抛秧播种最突出的优势在于播种效率高、投入成本低,因此在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得到大范围应用。选用抛种方式进行水稻种植的时候,秧苗选择上都会更多的选用较为精良的秧苗。而抛秧播种也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即秧苗的精壮度与新鲜度要高,同时在操作方面也需要格外注意,通常都会选择在逆风状况下实施远投与高抛播种,稻田水深以两厘米最佳,而且需要分两个阶段实施播种,第一阶段只抛种七成左右的秧苗,剩余秧苗则用来填充前一阶段抛种的空白区域,从而充分利用有限的稻田面积。而为了进一步节省人力物力的投入,技术人员逐渐研发出新型水稻抛秧器,不仅有效解决传统人工抛秧不均匀的问题,而且能够大幅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从而提高了水稻种植的效益。
2.改善水稻种植的生态环境
对于水稻而言,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关键的自然因素就是水资源;就当前实际状况而言,水稻整个种植阶段,需水量一般最大不超过1200毫升,最小不低于700毫升,因此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对稻田的水量进行合理控制。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稻田土壤中水分含量低于80%,水稻的光合作用會明显下降,从而引发秧苗枯萎发黄等问题;不难看出,提高水稻种植效益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善稻田的水循环系统。针对秧苗生长过程中可能发生倒伏的状况,技术人员能够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确保秧苗能够直立生长,一般都是为秧苗提供支撑。待水稻进入开发期与返青期,此阶段对于水分的需求最大,必须给水稻提供充足的水源,但不能过量,否则会降低水稻的结实率,更有甚者会导致水稻大面积死亡。
三、水稻种植技术的提高策略分析
目前我国水稻种植技术仍旧以“三控”技术为主,简单来说就是在种植水稻的时候,对病虫害进行防控、对水稻秧苗进行控制,对水稻的施肥量进行控制。深入研究这三种控制技术,能够切实提高水稻种植的质量与产量,从而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
1.水稻肥料使用量控制技术
在水稻肥料使用量控制方面,一般都是对施加的氮肥进行严格控制。如果水稻氮肥的施加量较高,则会导致水稻有效种植面积降低,这是传统水稻种植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水稻种植户在给水稻施肥的过程中,通常没有全面掌握稻田土壤的实际需求与接受能力,从而引起稻田施肥不均匀的问题,使得长出的水稻易受病虫害的侵袭,存活率较低,植株整体枯黄。因此,水稻肥料使用量在种植水稻过程中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水稻秧苗生产发育过程中,对于氮肥的需求有限,因此需要适当降低氮肥施工的比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植株对氮肥的需求不断增加,此时就需要加大肥料中氮肥的比例。不仅如此,还应当对其余肥料的配比状况进行平衡,例如,秧苗进入分蘖期后,需要适当补充一定量的氯化钾与尿素,避免水稻进入抽穗期提前衰败。
2.水稻秧苗的控制技术
如果想要提高水稻的种植技术,就需要严格控制与管理水稻秧苗的选种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的选种标准。结合稻田土壤的实际需求、地理环境状况以及当前的气候环境特征等,确定最佳的种植环境。使用传统水稻种植技术进行水稻种植的时候,水稻在后续生长发育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茎节分枝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能够在水稻施肥环节选用合理的肥料进行规避,同时还需要重视施肥的方式以及施肥的时间,最大程度避免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茎节分枝的状况,从而实现水稻的高产,进而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 3.病虫害防控技术
种植水稻过程中尤其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水稻幼苗能够正常生长发育。病虫害是威胁水稻生长发育最突出的外界因素。如果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从根本上对水稻实施必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首先需要对水稻几种常见的病虫害进行分类,例如田鼠害、蝗虫害以及稻曲病等;接着,结合实际状况,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不同手段有效防治各类水稻病虫害。以解决水稻的稻曲病为例,每667平方米20%井冈霉素最佳使用量为50克,在水稻抽穗之前十五天左右,与一定量的水掺在一起,对水稻进行喷洒。
4.建立科学的观测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种植的质量与产量,应当建立科学的水稻叶龄观测点;这样水稻种植户就能够借助对水稻叶龄的实时监测,针对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状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不仅如此,在对水稻叶龄进行观测的同时,还应当对本地的气候环境状况以及水稻品种信息进行全面记录。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以将该区域水稻种植的整体状况数据信息收集在一起,以便为后续水稻培育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5.合理使用叶龄田间诊断
水稻种植过程中,对其威胁最大的便是病虫害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这些因素给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带来的不利影响,或者避免出现这类问题,水稻种植户需要熟练使用叶龄田间诊断技术,对水稻种植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从根本上做好水稻的防灾害工作。叶龄田间诊断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当地水稻实际发育状况与水稻种植状况为主,对生长发育阶段的种苗实时合理转移,及时发现水稻不同生产发育时期存在的问题并解决,从而提高水稻的质量与产量,进而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水稻业已成为我国大多数人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人们对于水稻的依赖程度与需求量也逐年上升。基于此,相關部门需要结合实际状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与创新水稻种植技术,从而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与质量,进而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铁朝良.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探究[J].南方农业,2018,12(11):25 27.
[2]杨艳萍.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7,37(22):89-90.
[3]邓世龙.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分析[J].农家参谋,2017(17):1.
[4]张连海.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01):149.
作者简介:莫剑勇(1976-10-9)男,汉族,广西博白人,学历:大专,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水稻种植效益;提高策略
水稻在我国种植的时间最早可能追溯到七千年前,一直延续的今天,从未断绝。就当前实际状况而言,我国水稻种植的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三成左右,是我国当前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口基数的不断增长,传统水稻种植技术显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再加上近些年来,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我国水稻种植的形式不容乐观,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不仅存在低产问题,还时常发生病变。基于此,对于相关部门而言,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水稻种植技术进行创新与优化,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水稻种植的环境,从而大幅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率,实现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我国水稻种植的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水稻从古至今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超过六成的人口都将稻米作为日常的主食。因此,对于我国而言,由于水稻种植时间较长,因此具备大量的种植经验,使得当前阶段水稻种植技术逐渐成熟与完善。基于此,为了确保水稻产量可以满足我国人口逐渐增多的实际需求,相关部门需要在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方面不断融入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引领传统水稻种植技术共同前进的目标,在确保水稻种植质量与产量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我国耕地面积面临着逐年减少的状况,使得水稻种植趋于密集化,再加上农村劳动力的不断缺失,水稻种植技术想要得到进一步提升困难重重。因此,水稻种植技术的创新与完善,是当前我国相关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二、水稻种植效益提高的关键技术分析
1.种植方式
(1)直播。如果想要切实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就需要从根本上入手,转变种植方式是重中之重。水稻直播操作便利、且具备良好的低节位分蘖以及较高的种植效率,是当前一种相对比较成熟的水稻种植方式,值得大力推广。然而,这种水稻种植方式的短板也显而易见,因为种植密度较大,且根系无法扎根到稻田深处,所以稻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时常出现“东倒西歪”的现象,从而导致稻米的质量较低且出米率不高,还会滋生杂草灾害。为了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水稻种植户能够从水稻种植的选种开始,结合实际状况,种植恰当的秧苗,并使用与之配套的除草剂,从而提高水稻种植的质量与产量。
(2)抛种。抛秧播种最突出的优势在于播种效率高、投入成本低,因此在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得到大范围应用。选用抛种方式进行水稻种植的时候,秧苗选择上都会更多的选用较为精良的秧苗。而抛秧播种也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即秧苗的精壮度与新鲜度要高,同时在操作方面也需要格外注意,通常都会选择在逆风状况下实施远投与高抛播种,稻田水深以两厘米最佳,而且需要分两个阶段实施播种,第一阶段只抛种七成左右的秧苗,剩余秧苗则用来填充前一阶段抛种的空白区域,从而充分利用有限的稻田面积。而为了进一步节省人力物力的投入,技术人员逐渐研发出新型水稻抛秧器,不仅有效解决传统人工抛秧不均匀的问题,而且能够大幅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从而提高了水稻种植的效益。
2.改善水稻种植的生态环境
对于水稻而言,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关键的自然因素就是水资源;就当前实际状况而言,水稻整个种植阶段,需水量一般最大不超过1200毫升,最小不低于700毫升,因此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对稻田的水量进行合理控制。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稻田土壤中水分含量低于80%,水稻的光合作用會明显下降,从而引发秧苗枯萎发黄等问题;不难看出,提高水稻种植效益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善稻田的水循环系统。针对秧苗生长过程中可能发生倒伏的状况,技术人员能够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确保秧苗能够直立生长,一般都是为秧苗提供支撑。待水稻进入开发期与返青期,此阶段对于水分的需求最大,必须给水稻提供充足的水源,但不能过量,否则会降低水稻的结实率,更有甚者会导致水稻大面积死亡。
三、水稻种植技术的提高策略分析
目前我国水稻种植技术仍旧以“三控”技术为主,简单来说就是在种植水稻的时候,对病虫害进行防控、对水稻秧苗进行控制,对水稻的施肥量进行控制。深入研究这三种控制技术,能够切实提高水稻种植的质量与产量,从而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
1.水稻肥料使用量控制技术
在水稻肥料使用量控制方面,一般都是对施加的氮肥进行严格控制。如果水稻氮肥的施加量较高,则会导致水稻有效种植面积降低,这是传统水稻种植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水稻种植户在给水稻施肥的过程中,通常没有全面掌握稻田土壤的实际需求与接受能力,从而引起稻田施肥不均匀的问题,使得长出的水稻易受病虫害的侵袭,存活率较低,植株整体枯黄。因此,水稻肥料使用量在种植水稻过程中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水稻秧苗生产发育过程中,对于氮肥的需求有限,因此需要适当降低氮肥施工的比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植株对氮肥的需求不断增加,此时就需要加大肥料中氮肥的比例。不仅如此,还应当对其余肥料的配比状况进行平衡,例如,秧苗进入分蘖期后,需要适当补充一定量的氯化钾与尿素,避免水稻进入抽穗期提前衰败。
2.水稻秧苗的控制技术
如果想要提高水稻的种植技术,就需要严格控制与管理水稻秧苗的选种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的选种标准。结合稻田土壤的实际需求、地理环境状况以及当前的气候环境特征等,确定最佳的种植环境。使用传统水稻种植技术进行水稻种植的时候,水稻在后续生长发育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茎节分枝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能够在水稻施肥环节选用合理的肥料进行规避,同时还需要重视施肥的方式以及施肥的时间,最大程度避免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茎节分枝的状况,从而实现水稻的高产,进而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 3.病虫害防控技术
种植水稻过程中尤其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水稻幼苗能够正常生长发育。病虫害是威胁水稻生长发育最突出的外界因素。如果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从根本上对水稻实施必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首先需要对水稻几种常见的病虫害进行分类,例如田鼠害、蝗虫害以及稻曲病等;接着,结合实际状况,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不同手段有效防治各类水稻病虫害。以解决水稻的稻曲病为例,每667平方米20%井冈霉素最佳使用量为50克,在水稻抽穗之前十五天左右,与一定量的水掺在一起,对水稻进行喷洒。
4.建立科学的观测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种植的质量与产量,应当建立科学的水稻叶龄观测点;这样水稻种植户就能够借助对水稻叶龄的实时监测,针对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状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不仅如此,在对水稻叶龄进行观测的同时,还应当对本地的气候环境状况以及水稻品种信息进行全面记录。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以将该区域水稻种植的整体状况数据信息收集在一起,以便为后续水稻培育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5.合理使用叶龄田间诊断
水稻种植过程中,对其威胁最大的便是病虫害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这些因素给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带来的不利影响,或者避免出现这类问题,水稻种植户需要熟练使用叶龄田间诊断技术,对水稻种植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从根本上做好水稻的防灾害工作。叶龄田间诊断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当地水稻实际发育状况与水稻种植状况为主,对生长发育阶段的种苗实时合理转移,及时发现水稻不同生产发育时期存在的问题并解决,从而提高水稻的质量与产量,进而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水稻业已成为我国大多数人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人们对于水稻的依赖程度与需求量也逐年上升。基于此,相關部门需要结合实际状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与创新水稻种植技术,从而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与质量,进而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铁朝良.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探究[J].南方农业,2018,12(11):25 27.
[2]杨艳萍.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7,37(22):89-90.
[3]邓世龙.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分析[J].农家参谋,2017(17):1.
[4]张连海.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01):149.
作者简介:莫剑勇(1976-10-9)男,汉族,广西博白人,学历:大专,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