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夯实教师法律素养
1.主动学法懂法,提高自身修养
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自主学习,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虽然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科书中穿插着很多的法律知识,如侵犯受教育权、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侵犯隐私权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人民教师,要抓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更实用的法律知识,就必须自主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如《宪法》《民法》《刑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妇女儿童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环境保护法》等以及相关的地方管理条例这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法律知识。只有用这些法律知识先武装好自己的头脑,规范好自己的行为,才能做到“源头活水来”,才有可能教育好学生,使学生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学法、知法、守法的好学生。
2.自觉守法,言传身教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虽然说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作为教师,不只是会“教书”,更重要的是要会“育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在教育教学中,身教胜于言教,换句话说,就是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做到言传身教,起到学生的标杆示范作用。正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如果作为教师,在校园内披衣散带,牛话连篇,拖沓扯皮,不按学校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等,那又如何去教育学生遵守校规校纪,文明做人呢?
因此,教师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学法、懂法、守法,依法施教,严于律己,做守法的好榜样,用自己的正确行为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榜样力量去感化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更多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只有这样通过身教和言教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更多的学生成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不断地结上丰硕的果实,获得丰收的喜悦,达成最终的目标。
二、教师要掌握思想品德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1.教学方法多样灵活,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
(1)要改善教学方法,敢于创新
思想品德教育课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法律知识点更为单一,没有任何规律可言,这也是大部分中学生对法律知识不感兴趣的原因。教师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法律的兴趣,需要改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敢于创新,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或教学辅助工具进行演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分析法律案件与所学法律知识的关系;也可以进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品、相声等方式的表演来理解法律关系中每个人所处的地位和相应的权限。
(2)要善于抓住课后宣传、搜集、整理
课后善于发现,适時地利用校刊,班刊、黑板报等形式普及宣传《宪法》《民法》《刑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妇女儿童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知识。以此为契机,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案例资料,使他们在收集的过程中分析、归类、总结、得出结论,从而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
(3)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进行讲座、参观
通过学校请的专家进行法制讲堂活动来提升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让法律观念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人心;邀请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或派出所民警同志给学生做一些专题讲座、现身说法;组织参观工读学校、少管所、监狱等。这样,既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守法的重要性,又能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规范自己的言行。
2.注重课堂体验,落实法制教育渗透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阅历尚浅,涉世不深,了解的知识太少,面太窄,特别是法律知识的欠缺。由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罗列、讲解法律条文,进行空泛的理论说教,那么,法制教育就无法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身边的实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思考讨论中体验法律威严,从而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自觉地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课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列举一个在学生身边发生的辍学学生的例子,让大家来分析这个学生辍学的原因,然后再让学生想想,他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假如是你,你应该如何来维护自己的这项权利?这样的情境创设既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欢快愉悦的学习气氛,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更加活跃,更见实效。
3.要把法制建设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在思想品德课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如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道德和法律的关系等。还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说明问题,如网民上网和违法上网的关系,通过分析它们的区别在哪里来理解法律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不仅仅是将这些知识在考试中展示,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知识融入生活实际中。这也是思想品德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青少年知法守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总之,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中学生是成长阶段最容易形成两极分化的阶段,只有我们教师在思想品德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时做到方法灵活多样,有机地把法制教育融入到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大力增强时效性,对学生的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情感教育贯穿到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始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会分析、自主运用法律知识,理解和掌握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更好地提升自身品德素养。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心中从小就种下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种子,从而为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1.主动学法懂法,提高自身修养
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自主学习,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虽然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科书中穿插着很多的法律知识,如侵犯受教育权、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侵犯隐私权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人民教师,要抓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更实用的法律知识,就必须自主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如《宪法》《民法》《刑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妇女儿童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环境保护法》等以及相关的地方管理条例这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法律知识。只有用这些法律知识先武装好自己的头脑,规范好自己的行为,才能做到“源头活水来”,才有可能教育好学生,使学生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学法、知法、守法的好学生。
2.自觉守法,言传身教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虽然说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作为教师,不只是会“教书”,更重要的是要会“育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在教育教学中,身教胜于言教,换句话说,就是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做到言传身教,起到学生的标杆示范作用。正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如果作为教师,在校园内披衣散带,牛话连篇,拖沓扯皮,不按学校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等,那又如何去教育学生遵守校规校纪,文明做人呢?
因此,教师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学法、懂法、守法,依法施教,严于律己,做守法的好榜样,用自己的正确行为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榜样力量去感化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更多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只有这样通过身教和言教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更多的学生成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不断地结上丰硕的果实,获得丰收的喜悦,达成最终的目标。
二、教师要掌握思想品德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1.教学方法多样灵活,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
(1)要改善教学方法,敢于创新
思想品德教育课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法律知识点更为单一,没有任何规律可言,这也是大部分中学生对法律知识不感兴趣的原因。教师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法律的兴趣,需要改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敢于创新,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或教学辅助工具进行演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分析法律案件与所学法律知识的关系;也可以进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品、相声等方式的表演来理解法律关系中每个人所处的地位和相应的权限。
(2)要善于抓住课后宣传、搜集、整理
课后善于发现,适時地利用校刊,班刊、黑板报等形式普及宣传《宪法》《民法》《刑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妇女儿童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知识。以此为契机,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案例资料,使他们在收集的过程中分析、归类、总结、得出结论,从而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
(3)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进行讲座、参观
通过学校请的专家进行法制讲堂活动来提升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让法律观念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人心;邀请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或派出所民警同志给学生做一些专题讲座、现身说法;组织参观工读学校、少管所、监狱等。这样,既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守法的重要性,又能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规范自己的言行。
2.注重课堂体验,落实法制教育渗透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阅历尚浅,涉世不深,了解的知识太少,面太窄,特别是法律知识的欠缺。由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罗列、讲解法律条文,进行空泛的理论说教,那么,法制教育就无法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身边的实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思考讨论中体验法律威严,从而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自觉地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课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列举一个在学生身边发生的辍学学生的例子,让大家来分析这个学生辍学的原因,然后再让学生想想,他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假如是你,你应该如何来维护自己的这项权利?这样的情境创设既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欢快愉悦的学习气氛,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更加活跃,更见实效。
3.要把法制建设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在思想品德课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如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道德和法律的关系等。还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说明问题,如网民上网和违法上网的关系,通过分析它们的区别在哪里来理解法律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不仅仅是将这些知识在考试中展示,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知识融入生活实际中。这也是思想品德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青少年知法守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总之,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中学生是成长阶段最容易形成两极分化的阶段,只有我们教师在思想品德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时做到方法灵活多样,有机地把法制教育融入到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大力增强时效性,对学生的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情感教育贯穿到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始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会分析、自主运用法律知识,理解和掌握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更好地提升自身品德素养。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心中从小就种下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种子,从而为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