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技术标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评价因素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我国技术标准政策随着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化的不断演化和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又反向推动了产业联盟的技术标准化进程,这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使得我国在技术、经济方面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飞跃。
关键词:技术标准;产业联盟;政府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6.44;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9-000-01
引言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网络效应加速了相关行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市场的技术标准之战。技术标准也从“对重复技术事项所制定的统一标准”这个单薄的定义转变成为企业重要的竞争战略核心。然而,基于技术标准逐渐专利化的趋势,缺乏专利和知识产权技术的中国在技术标准之争中就明显居于弱势。
一、政府政策与技术标准化
(一)我国在技术标准化领域出现的问题
技术的标准化使得可以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得以实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市场交易的平等性和有效性。这种标准在技术领域的应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经济乃至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时至今日,我国在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化领域中已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然而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并且存在着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前进方向的现象。
1.参与国际标准化制定能力不足
从ISO和IEC制定的国际标准数据显示,以中国为主提出或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不到全部数量的0.5%。由此可见,我国在制定国际技术标准能力上的欠缺。而这种缺陷带来的在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国际市场的开拓和国家经济利益的维护方面的严重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2.技术标准不能有效适应和吻合实际发展状况
我国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往往既不开放也不透明,这导致对标准实施的反馈机制的不完善,市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由此与技术标准失去了直接联系。这种与实际脱轨的技术标准的制定不能有效、真实、全面地反映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使得存在的问题难以进行调整和修订。
3.标准化工作的执行力度较弱
技术标准能够优化居民生活质量、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国家经济建设的前提条件是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执行。对于全社会包括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市场监管的相关部门等来讲,虽然许多行业都有所谓的“国家标准”,但是其竞争力较之国际企业仍然甘拜下风的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好好执行和利用技术标准。
(二)法律法规机制不完善
任何技术标准的产生和推广都伴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这保证了技术标准的可操作性。然而我国在实行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化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技术标准的高利润性而忽视其对于可操作性的要求,造成技术标准的滞后。
1.政府在技术标准化领域的作用
在制度经济学家看来,技术标准不仅仅是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更是一种制度安排。整个产业、公司以及企业员工的行为都受到这种制度规定下的规则的约束,秩序由此产生。这种规范而有序的秩序所带来的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则集中体现在生产成本的减少和交易费用的节约上。
政府通常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实施:
(1)在政策上鼓励技术标准研发
对加入标准化领域并以此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一些高技术产业予以税收政策的优惠支持如减免税等。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尤其是专利法和反垄断法等标准化方面的核心法律制度,营造良好的有利于技术标准研发的环境。政府通常通过制定标准化专项规划、设立专项奖励资金等方法来具体实施。
(2)在政府采购方面影响技术标准的确立
政府采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拉动需求,影响企业的预期计划。这为本国标准的制定和渗透市场预留了充分的空间,有效地防止国外标准对本国标准化领域的冲击。
(3)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标准化活动的活跃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宏观环境。公平公正的技术标准制度安排能有效减少信息的不对称现象,进而约束机会主义行为,使得经济主体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趋于合理化,并营造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的环境。
二、基于政府作用下标准化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标准化如何激励创新
在中国,政府通常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政策以激励技术标准化的进程,但很少考虑如何有效地利用技术标准化来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总体竞争实力。而技术创新政策从技术的生命周期方面来看,对于其早期关键技术的资金资助的宽度和强度也有所要求。
(二)标准的引进和修订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所引起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引进、制定和修订标准带来的发展空间。这直接影响着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也为我国在技术标准领域的选择做出了警示,即我们应完全依赖国外的先进标准还是自主开发研究国内标准技术以实现技术标准的超越。
(三)技术标准管理体制难以发挥作用
在中国,由于技术标准的管理和技术政策的颁布实施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技术标准管理,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制定和实施技术政策),这使得技术标准难以在技术政策的执行中有效地发挥作用,技术政策的实施效率低下。
三、结束语
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化的复杂步骤和性质要求政府发挥其引导、支持和监管作用,以加速我国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化进程并完善与技术标准化相关的政府支持体系建设。虽然本研究列举了一些我国政府在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就政府在技术标准化领域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然而,有些问题仍然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如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实质性结合与运用问题、影响我国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化的关键因素等。
参考文献:
[1]芮明杰巫景飞.行业标准营销策略研究: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3(4).
[2]李太勇.网络效应与标准竞争战略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9).
作者简介:张卫平(1995–),女,河南周口人,本科,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孙业佳(1995–),女,宁波慈溪人,本科,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范瑾瑜(1993–),女,本科,宁波宁海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关键词:技术标准;产业联盟;政府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6.44;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9-000-01
引言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网络效应加速了相关行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市场的技术标准之战。技术标准也从“对重复技术事项所制定的统一标准”这个单薄的定义转变成为企业重要的竞争战略核心。然而,基于技术标准逐渐专利化的趋势,缺乏专利和知识产权技术的中国在技术标准之争中就明显居于弱势。
一、政府政策与技术标准化
(一)我国在技术标准化领域出现的问题
技术的标准化使得可以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得以实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市场交易的平等性和有效性。这种标准在技术领域的应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经济乃至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时至今日,我国在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化领域中已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然而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并且存在着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前进方向的现象。
1.参与国际标准化制定能力不足
从ISO和IEC制定的国际标准数据显示,以中国为主提出或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不到全部数量的0.5%。由此可见,我国在制定国际技术标准能力上的欠缺。而这种缺陷带来的在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国际市场的开拓和国家经济利益的维护方面的严重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2.技术标准不能有效适应和吻合实际发展状况
我国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往往既不开放也不透明,这导致对标准实施的反馈机制的不完善,市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由此与技术标准失去了直接联系。这种与实际脱轨的技术标准的制定不能有效、真实、全面地反映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使得存在的问题难以进行调整和修订。
3.标准化工作的执行力度较弱
技术标准能够优化居民生活质量、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国家经济建设的前提条件是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执行。对于全社会包括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市场监管的相关部门等来讲,虽然许多行业都有所谓的“国家标准”,但是其竞争力较之国际企业仍然甘拜下风的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好好执行和利用技术标准。
(二)法律法规机制不完善
任何技术标准的产生和推广都伴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这保证了技术标准的可操作性。然而我国在实行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化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技术标准的高利润性而忽视其对于可操作性的要求,造成技术标准的滞后。
1.政府在技术标准化领域的作用
在制度经济学家看来,技术标准不仅仅是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更是一种制度安排。整个产业、公司以及企业员工的行为都受到这种制度规定下的规则的约束,秩序由此产生。这种规范而有序的秩序所带来的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则集中体现在生产成本的减少和交易费用的节约上。
政府通常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实施:
(1)在政策上鼓励技术标准研发
对加入标准化领域并以此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一些高技术产业予以税收政策的优惠支持如减免税等。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尤其是专利法和反垄断法等标准化方面的核心法律制度,营造良好的有利于技术标准研发的环境。政府通常通过制定标准化专项规划、设立专项奖励资金等方法来具体实施。
(2)在政府采购方面影响技术标准的确立
政府采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拉动需求,影响企业的预期计划。这为本国标准的制定和渗透市场预留了充分的空间,有效地防止国外标准对本国标准化领域的冲击。
(3)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标准化活动的活跃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宏观环境。公平公正的技术标准制度安排能有效减少信息的不对称现象,进而约束机会主义行为,使得经济主体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趋于合理化,并营造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的环境。
二、基于政府作用下标准化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标准化如何激励创新
在中国,政府通常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政策以激励技术标准化的进程,但很少考虑如何有效地利用技术标准化来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总体竞争实力。而技术创新政策从技术的生命周期方面来看,对于其早期关键技术的资金资助的宽度和强度也有所要求。
(二)标准的引进和修订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所引起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引进、制定和修订标准带来的发展空间。这直接影响着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也为我国在技术标准领域的选择做出了警示,即我们应完全依赖国外的先进标准还是自主开发研究国内标准技术以实现技术标准的超越。
(三)技术标准管理体制难以发挥作用
在中国,由于技术标准的管理和技术政策的颁布实施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技术标准管理,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制定和实施技术政策),这使得技术标准难以在技术政策的执行中有效地发挥作用,技术政策的实施效率低下。
三、结束语
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化的复杂步骤和性质要求政府发挥其引导、支持和监管作用,以加速我国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化进程并完善与技术标准化相关的政府支持体系建设。虽然本研究列举了一些我国政府在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就政府在技术标准化领域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然而,有些问题仍然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如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实质性结合与运用问题、影响我国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化的关键因素等。
参考文献:
[1]芮明杰巫景飞.行业标准营销策略研究: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3(4).
[2]李太勇.网络效应与标准竞争战略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9).
作者简介:张卫平(1995–),女,河南周口人,本科,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孙业佳(1995–),女,宁波慈溪人,本科,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范瑾瑜(1993–),女,本科,宁波宁海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