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体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以期更有效地开展农村小学体育课程。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思考
小學体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笔者对于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有着一些感触与体会,现结合实践经验,谈一谈我的教学感悟。
一、 注重课程兴趣的激发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需要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有兴趣孩子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该课程的学习之中,学习效率也非常的高;相反,没有兴趣孩子们则会消极对待该课程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很低下。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激发孩子们学习体育的兴趣,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课程,更好地发展孩子们的体质。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点途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首先,通过校园的文化墙、宣传栏等张贴有关体育锻炼的标语、运动健将的光荣事迹等等,进而引导孩子们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其次,通过不定期开展各种体育竞赛,例如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趣味运动会等等,让孩子们在体育赛事中展现自我,提高运动技能,锻炼身体素质。最后,把体育课程的考核成绩计入学生学业成绩当中,提高家长与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进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二、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小学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就目前而言,一部分中小学生由于深受多种内在与外在因素的影响,心理极不健康,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心理障碍。例如,自卑、厌学、暴力、自我封闭等不良倾向。这些不健康的心理,极大地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及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利用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早期干预,防微杜渐,尽力把学生的不良的心理倾向扼杀于萌芽状态,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在长跑比赛中,体育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引领孩子们深刻理解“败不馁,胜不骄”的正确意涵;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体育室内课,依据体育课程的特点开展适合的心理健康主题课,引导孩子们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促进孩子们健康长大。
三、 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
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促进中小学生智力的发展,更要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有才而无德的人是一种畸形的人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中小学各科的教学务必要在教学中对孩子们进行德育,以此提升孩子们的道德修养,体育教育也不例外。我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就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品德培养,我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品德。例如,在200米接力比赛中,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的能力;在长跑比赛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引导学生养成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良好习惯;在足球比赛中,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意涵,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比赛的结果,不应当过分注重比赛的分数。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体育、智育、德育很好地融合在日常体育教学之中,我所带的班级小学生的道德修养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孩子们的身心也更加健康。
四、 注重体育技能的训练
中小学开设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中小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基于此,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该在日常体育教育教学中提升教学的效率,切实增强中小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中小学生的运动水平。如果中小学生的运动技能得不到增强,运动水平得不到提高,那么体育教学的目的和目标就没有达成,就是失败的体育教学。我本人在日常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就十分注重增强孩子们的运动技能,提高孩子们的运动水平。例如,在跳绳运动中,切实提高孩子们的跳跃能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在跳高运动中,注重提高孩子们的弹跳能力;在韵律操运动中,努力提高孩子们的身体柔韧性;在100米跑中,努力提高孩子们的爆发力;在平衡木运动中,提高孩子们身体的平衡与协调能力。通过一个学年的努力,孩子们的运动技能获得了提升,运动水平获得了提高,身体素质得到了增强。孩子们身体素质提高了,心理也就更加健康了,那么学习水平自然也会获得非常大的提升。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点滴感悟。当然,个人觉得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今后我将继续对自身的体育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以便能够更好更有效地进行小学体育教学。
作者简介:史远远(1985— ),女,安徽宿州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现供职于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常桥小学,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学。
作者简介:史远远,二级教师,安徽省蚌埠市,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常桥小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思考
小學体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笔者对于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有着一些感触与体会,现结合实践经验,谈一谈我的教学感悟。
一、 注重课程兴趣的激发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需要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有兴趣孩子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该课程的学习之中,学习效率也非常的高;相反,没有兴趣孩子们则会消极对待该课程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很低下。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激发孩子们学习体育的兴趣,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课程,更好地发展孩子们的体质。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点途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首先,通过校园的文化墙、宣传栏等张贴有关体育锻炼的标语、运动健将的光荣事迹等等,进而引导孩子们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其次,通过不定期开展各种体育竞赛,例如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趣味运动会等等,让孩子们在体育赛事中展现自我,提高运动技能,锻炼身体素质。最后,把体育课程的考核成绩计入学生学业成绩当中,提高家长与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进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二、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小学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就目前而言,一部分中小学生由于深受多种内在与外在因素的影响,心理极不健康,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心理障碍。例如,自卑、厌学、暴力、自我封闭等不良倾向。这些不健康的心理,极大地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及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利用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早期干预,防微杜渐,尽力把学生的不良的心理倾向扼杀于萌芽状态,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在长跑比赛中,体育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引领孩子们深刻理解“败不馁,胜不骄”的正确意涵;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体育室内课,依据体育课程的特点开展适合的心理健康主题课,引导孩子们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促进孩子们健康长大。
三、 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
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促进中小学生智力的发展,更要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有才而无德的人是一种畸形的人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中小学各科的教学务必要在教学中对孩子们进行德育,以此提升孩子们的道德修养,体育教育也不例外。我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就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品德培养,我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品德。例如,在200米接力比赛中,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的能力;在长跑比赛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引导学生养成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良好习惯;在足球比赛中,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意涵,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比赛的结果,不应当过分注重比赛的分数。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体育、智育、德育很好地融合在日常体育教学之中,我所带的班级小学生的道德修养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孩子们的身心也更加健康。
四、 注重体育技能的训练
中小学开设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中小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基于此,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该在日常体育教育教学中提升教学的效率,切实增强中小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中小学生的运动水平。如果中小学生的运动技能得不到增强,运动水平得不到提高,那么体育教学的目的和目标就没有达成,就是失败的体育教学。我本人在日常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就十分注重增强孩子们的运动技能,提高孩子们的运动水平。例如,在跳绳运动中,切实提高孩子们的跳跃能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在跳高运动中,注重提高孩子们的弹跳能力;在韵律操运动中,努力提高孩子们的身体柔韧性;在100米跑中,努力提高孩子们的爆发力;在平衡木运动中,提高孩子们身体的平衡与协调能力。通过一个学年的努力,孩子们的运动技能获得了提升,运动水平获得了提高,身体素质得到了增强。孩子们身体素质提高了,心理也就更加健康了,那么学习水平自然也会获得非常大的提升。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点滴感悟。当然,个人觉得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今后我将继续对自身的体育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以便能够更好更有效地进行小学体育教学。
作者简介:史远远(1985— ),女,安徽宿州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现供职于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常桥小学,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学。
作者简介:史远远,二级教师,安徽省蚌埠市,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常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