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贷管理控制制度、体制及方式等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存在很大差异。管理权限集中度高,贷款风险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导致以防范风险为中心的信贷机制尚未在我国商业银行完全建立起来。虽然旧有的政策性因素等导致的不良贷款已通过政策及商业性剥离等方式得到了化解,但随着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剧烈变化,新增的信贷风险还在不断出现。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现状入手,对信贷管理中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部分建议。
关键词:信贷管理 现状 内部控制
引言:在商业银行中信贷业务是最重要的一项资产业务,通过银行贷款收回本息,减去成本后得到的就是利润,所以在商业银行中信贷是主要赢利方式。从信贷主体来看,可分为个人信贷业务和法人信贷业务,其中个人信贷业务主要有个人经营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等;法人信贷业务只要有房地产企业贷款、项目贷款、中小企业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本世纪的头二十年,我国经济步入到一个发展新时期,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发展目标,社会经济体制正在深入改革,并逐渐进入深水区。在这一阶段经营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是完全竞争性的市场,将迎接新的挑战,在竞争中既有大中小众多的国内银行、保险和证券机构,又有大型外资银行,监管者通过国际化监管规则对风险进行全程监管。银行信贷管理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中,其市场定位、创新产品、贷款结构和营销、扁平化管理、安全技术、人本服务等问题,既是银行信贷管理研究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银行管理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现状
1、信贷风险仍不断显现,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的确花费了大力气来降低不良贷款,如信贷业务实现完全程序化,制定严格规范的信贷管理指导,对降低不良贷款规定具体指标等。这些措施确实起到了防范和降低信贷风险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大,国内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和改革急需深化的严峻形势,商业银行系统的信贷风险不断凸现,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政府平台公司信贷风险、中小企业贷款信贷风险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历史因素和当前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本身存在的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样也是形成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
2、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重视贷款忽视管理的现象
风险防范与信贷营销两者是矛盾的,银行贷款收益是在我国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确认的,而只有实际发生后贷款损失才能确认,这就导致了银行相关经营管理人员在客观上追求扩张贷款的冲动与重视贷款忽视管理的倾向。因贷后管理是一种事后管理,所以在实践中出现风险,只能被动接受。有的信贷人员对贷前调查产生过度依赖感,他们认为只要在贷前执行了严格的调查与分析论证,落实了可靠的第二还款来源,就能够万事大吉,甚至认为贷后管理只是流于形式。对那些由上级行开发的大客户,因缺少对等关系,担心会得罪客户,就不敢管,难以落实管理。以上这些都是形成贷后管理问题的根源,如果不转变这样的观念,就无从谈起加强贷后管理。
3、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在我国商业银行中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信贷管理的一个长期不利因素。一是在银行系统内缺乏信息共享,尽管有信贷查询系统,但因监管不到位,信息录入不准确、不及时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有的银行为了恶性竞争,提供假信息或是故意封锁信息,这都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加大;二是相关主管部门信息封闭,如工商、税务、产权登记海关等部门,像评估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的报告,其真实性难以完全相信。正因这些信息不对称,才助长了个人、企业弄虚作假的行为,使得银行防范风险越来越难,随之道德风险增加。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
1、贷款风险责任制不明确
在实际信贷操作中,许多贷款的形成是特事特办或口头指示,责任制不明确,再加上贷款发放时的信贷员和审批人更换频繁,导致出现贷款风险后难以准确追究相关责任人。然而责任人难以认定会导致不良后果,使得信贷人员、信贷审批人缺乏责任心,也助长了他们的侥幸心理,亏损的是公家的,换岗后与自己责任关系不大,的确在现实中很少有银行领导是由于形成一些不良资产而接受处罚,所以在实际信贷操作中时有发生审查把控不严,甚至是为己谋私的情况。
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不严
内部控制旨在保障财产安全、确保获得资料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使经营效率提高,促使贯彻实施确定的信贷管理政策而采取的各项措施、方法。所以内部控制建设必须要以信贷资产的保值增值、发放贷款的效率及各环节的信贷资料真实可靠性等方面为工作重心。但在实际运作中出现了以下问题:首先,岗位、部门缺乏有效制约。与专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组织结构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框架没有本质的变化,还是沿用以往的垂直管理机构,管理责任关系与回报渠道表现为: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与先进的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纵向管理链条偏长,缺乏横向的制衡、分工关系。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结构调整在各级分支行如火如荼进行着,分别成立了信贷审查部和信贷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是处理不良资产和评估贷款风险,原来由信贷部掌管所有信贷业务的状况得以改变,但是审贷部继续承担信贷风险审查和政策管理等职责,部门的细分化没有做到位,信贷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还是集中在一个部门。贷款审批需要逐层上报和层层审批,审批流程较多。其次,缺乏专业性监督。银行的审计部门主要负责的是全行总体经营业务的监督工作。与安全防范、会计等其它业务不同,信贷业务的信贷制度、政策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及其它外在因素变化,自身进行较快调整,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会计、安全防范等制度、政策比较稳定,外部对其影响不大。因部门存在差异常规性审计有其局限性,那些规范性操作问题在审查中往往能够发现并得以解决,但真正形成不良贷款的原因,难以发现和分析。 三、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的建议
1、加强对企业实际情况的审查
对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流动性风险及财务稳健性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仔细审查现金流量情况,确保第一还款来源的可靠性和充分性。还要理清与关联企业的具体关系,研究关联方对本企业的影响大小以及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关联性风险和潜在风险。要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及时对一些贷款出现问题发出警报信号,如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及重要管理者变动,这样就能让信贷人员尽快找出问题,有一定时间采取相应对策,避免或降低损失。还要建立信用风险评级模式,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状况、信用状况财务状况等各个项目进行打分,依据加权平均法算出总分,予以确定风险级别,最终确定其贷款方式和定价等。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避操作和道德风险
首先,要确保组织机构上的岗位相互制约。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组织结构不仅要强化总行——分行的纵向管理,还要进一步强化部门之间相互制约与分工的横向管理,从而实现更好的控制风险与配置资源的最优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向国外大型银行学习,外资银行一般是由多个专业化水平高的部门一起负责信贷管理,例如业务管理部、风险分析部、政策制定部、风险审查部及信贷风险管理部等。各部门之间各尽其责、明确分工、相互沟通、相互监督。此外,对审批人要强化考核管理,对其决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制定出相应的奖罚细则,不良资产是因审批不当产生的,坚决实行责任追究制。其次,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部的职责。信贷风险管理部要参与到信贷业务的整个过程中,不能仅监测自身的风险。一是由信贷风险管理部来履行制定制度、政策的职能,全行的信贷制度、政策由信贷风险管理部统一负责制定;二是对信贷整体经营管理情况要由信贷风险管理部开展专业审计监督,当发生信贷风险要追究与认定责任。
3、强化银行信贷人员综合素质
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信贷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信贷人员需要具备各方面的素质:工作能力强、思想品质高、专业知识丰富、宏观政策水平高、微观分析能力精,这对开展信贷业务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至关重要。所以要通过系统完整的教育培训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强化信贷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激发信贷人员敬业奉献的精神。作为企业的商业银行也需要有自身的企业文化,这能让全行员工凝聚在一起,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以银行的使命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觉为实现银行金融风险最小化、整体效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
结论:总之,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实施信贷管理就是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不断提高自身整体实力,是实现国际性大银行的必经之路。就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现状而言,当前信贷管理中尚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加强对企业实际情况的审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避操作和道德风险、强化银行信贷人员综合素质,只有这样商业银行中的信贷管理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信贷管理 现状 内部控制
引言:在商业银行中信贷业务是最重要的一项资产业务,通过银行贷款收回本息,减去成本后得到的就是利润,所以在商业银行中信贷是主要赢利方式。从信贷主体来看,可分为个人信贷业务和法人信贷业务,其中个人信贷业务主要有个人经营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等;法人信贷业务只要有房地产企业贷款、项目贷款、中小企业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本世纪的头二十年,我国经济步入到一个发展新时期,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发展目标,社会经济体制正在深入改革,并逐渐进入深水区。在这一阶段经营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是完全竞争性的市场,将迎接新的挑战,在竞争中既有大中小众多的国内银行、保险和证券机构,又有大型外资银行,监管者通过国际化监管规则对风险进行全程监管。银行信贷管理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中,其市场定位、创新产品、贷款结构和营销、扁平化管理、安全技术、人本服务等问题,既是银行信贷管理研究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银行管理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现状
1、信贷风险仍不断显现,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的确花费了大力气来降低不良贷款,如信贷业务实现完全程序化,制定严格规范的信贷管理指导,对降低不良贷款规定具体指标等。这些措施确实起到了防范和降低信贷风险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大,国内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和改革急需深化的严峻形势,商业银行系统的信贷风险不断凸现,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政府平台公司信贷风险、中小企业贷款信贷风险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历史因素和当前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本身存在的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样也是形成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
2、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重视贷款忽视管理的现象
风险防范与信贷营销两者是矛盾的,银行贷款收益是在我国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确认的,而只有实际发生后贷款损失才能确认,这就导致了银行相关经营管理人员在客观上追求扩张贷款的冲动与重视贷款忽视管理的倾向。因贷后管理是一种事后管理,所以在实践中出现风险,只能被动接受。有的信贷人员对贷前调查产生过度依赖感,他们认为只要在贷前执行了严格的调查与分析论证,落实了可靠的第二还款来源,就能够万事大吉,甚至认为贷后管理只是流于形式。对那些由上级行开发的大客户,因缺少对等关系,担心会得罪客户,就不敢管,难以落实管理。以上这些都是形成贷后管理问题的根源,如果不转变这样的观念,就无从谈起加强贷后管理。
3、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在我国商业银行中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信贷管理的一个长期不利因素。一是在银行系统内缺乏信息共享,尽管有信贷查询系统,但因监管不到位,信息录入不准确、不及时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有的银行为了恶性竞争,提供假信息或是故意封锁信息,这都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加大;二是相关主管部门信息封闭,如工商、税务、产权登记海关等部门,像评估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的报告,其真实性难以完全相信。正因这些信息不对称,才助长了个人、企业弄虚作假的行为,使得银行防范风险越来越难,随之道德风险增加。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
1、贷款风险责任制不明确
在实际信贷操作中,许多贷款的形成是特事特办或口头指示,责任制不明确,再加上贷款发放时的信贷员和审批人更换频繁,导致出现贷款风险后难以准确追究相关责任人。然而责任人难以认定会导致不良后果,使得信贷人员、信贷审批人缺乏责任心,也助长了他们的侥幸心理,亏损的是公家的,换岗后与自己责任关系不大,的确在现实中很少有银行领导是由于形成一些不良资产而接受处罚,所以在实际信贷操作中时有发生审查把控不严,甚至是为己谋私的情况。
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不严
内部控制旨在保障财产安全、确保获得资料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使经营效率提高,促使贯彻实施确定的信贷管理政策而采取的各项措施、方法。所以内部控制建设必须要以信贷资产的保值增值、发放贷款的效率及各环节的信贷资料真实可靠性等方面为工作重心。但在实际运作中出现了以下问题:首先,岗位、部门缺乏有效制约。与专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组织结构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框架没有本质的变化,还是沿用以往的垂直管理机构,管理责任关系与回报渠道表现为: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与先进的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纵向管理链条偏长,缺乏横向的制衡、分工关系。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结构调整在各级分支行如火如荼进行着,分别成立了信贷审查部和信贷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是处理不良资产和评估贷款风险,原来由信贷部掌管所有信贷业务的状况得以改变,但是审贷部继续承担信贷风险审查和政策管理等职责,部门的细分化没有做到位,信贷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还是集中在一个部门。贷款审批需要逐层上报和层层审批,审批流程较多。其次,缺乏专业性监督。银行的审计部门主要负责的是全行总体经营业务的监督工作。与安全防范、会计等其它业务不同,信贷业务的信贷制度、政策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及其它外在因素变化,自身进行较快调整,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会计、安全防范等制度、政策比较稳定,外部对其影响不大。因部门存在差异常规性审计有其局限性,那些规范性操作问题在审查中往往能够发现并得以解决,但真正形成不良贷款的原因,难以发现和分析。 三、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的建议
1、加强对企业实际情况的审查
对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流动性风险及财务稳健性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仔细审查现金流量情况,确保第一还款来源的可靠性和充分性。还要理清与关联企业的具体关系,研究关联方对本企业的影响大小以及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关联性风险和潜在风险。要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及时对一些贷款出现问题发出警报信号,如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及重要管理者变动,这样就能让信贷人员尽快找出问题,有一定时间采取相应对策,避免或降低损失。还要建立信用风险评级模式,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状况、信用状况财务状况等各个项目进行打分,依据加权平均法算出总分,予以确定风险级别,最终确定其贷款方式和定价等。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避操作和道德风险
首先,要确保组织机构上的岗位相互制约。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组织结构不仅要强化总行——分行的纵向管理,还要进一步强化部门之间相互制约与分工的横向管理,从而实现更好的控制风险与配置资源的最优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向国外大型银行学习,外资银行一般是由多个专业化水平高的部门一起负责信贷管理,例如业务管理部、风险分析部、政策制定部、风险审查部及信贷风险管理部等。各部门之间各尽其责、明确分工、相互沟通、相互监督。此外,对审批人要强化考核管理,对其决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制定出相应的奖罚细则,不良资产是因审批不当产生的,坚决实行责任追究制。其次,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部的职责。信贷风险管理部要参与到信贷业务的整个过程中,不能仅监测自身的风险。一是由信贷风险管理部来履行制定制度、政策的职能,全行的信贷制度、政策由信贷风险管理部统一负责制定;二是对信贷整体经营管理情况要由信贷风险管理部开展专业审计监督,当发生信贷风险要追究与认定责任。
3、强化银行信贷人员综合素质
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信贷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信贷人员需要具备各方面的素质:工作能力强、思想品质高、专业知识丰富、宏观政策水平高、微观分析能力精,这对开展信贷业务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至关重要。所以要通过系统完整的教育培训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强化信贷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激发信贷人员敬业奉献的精神。作为企业的商业银行也需要有自身的企业文化,这能让全行员工凝聚在一起,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以银行的使命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觉为实现银行金融风险最小化、整体效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
结论:总之,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实施信贷管理就是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不断提高自身整体实力,是实现国际性大银行的必经之路。就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现状而言,当前信贷管理中尚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加强对企业实际情况的审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避操作和道德风险、强化银行信贷人员综合素质,只有这样商业银行中的信贷管理才能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