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大学“理想国”:从未名湖到民主湖

来源 :高校招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hui_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重庆大学迎来了一位新的执掌者,这位既具有综合性大学管理经验,又具备国际化视野、海外深造经历,崇尚变革精神的校长,正在悄然地引领着集“211工程”“985工程”称号于一身的“工科重大”逐渐向“综合·性重大”的角色转变。这位大学领导人正试图通过他的“实验”,把重庆大学建设成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
  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曾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现任重庆大学校长的林建华。他曾先后在德国Stuttgart的Max-Plank固体研究所、美国Iowa州立大学化学系和Ames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为无机固体化学和无机材料化学。获得过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殊荣。
  本期,林建华校长做客《高端访谈》栏目,将结合自己的求学历程,讲述求学故事,传递成长经验,并以他到重大后的切身体验,为大家解读他对重大饱含的别样情愫和对重大的“试验变革”之路。
  重庆,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
  《高校招生》:林校长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2010年之前,您在北京大学求学,然后深造读研,最后留校工作,而且还担任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在您来到重庆大学任职之前,您对重庆大学。以及重庆这个城市有着怎样的印象?
  林建华:实事求是地讲,来之前我对重庆大学的了解真的很少(笑)。北京大学和重庆大学的学科不一样,而且差别很大。但对于今日重庆的印象,我觉得她是一个很活跃、很有活力的城市。我看过许多有关重庆的史料,抗战期间,她是国家的大后方,那时候还是国民政府的陪都,在历史上也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觉得重庆不仅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对外开放的姿态、多方文化交融的一种历史遗存让她身上体现着不俗的气质,我觉得这是一个城市难能可贵的品质。
  《高校招生》:重庆的夏天特别炎热,许多北方的家长和考生比较担心这里的气候会影响到他们来重庆求学,您怎么看?
  林建华:我自己是北方人,在北京也待过很多年。在人们印象中,夏天的重庆被称为“火炉”,重庆的确很热,但我感觉还可以适应吧。我来重庆后,就着力改善学生的住宿、食堂和教室的环境和条件,现在重庆大学所有的学生宿舍都安装上了空调。当学校具备了这些优良的条件之后,也就不那么热了,所以请大家不必为之担心。
  重大,绝非一所工科大学那么简单
  《高校招生》:就职重庆大学两年来,您对重庆大学的认识有了哪些变化?
  林建华:来重庆大学工作后,才逐渐发觉这所大学也是一所很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学。我特别震撼的是,1929年建校伊始就有三名国内大师和三名海外学者当年共创重庆大学,他们几乎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指了指身后墙上悬挂的六位大师的照片)。为了振兴当时川东的高等教育,他们在重庆大学建校宣言里面对未来的重庆大学做了很好的描述: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报导社会。这16个字的大致意思是国家和地方的发展都需要人才,而重庆大学的任务就是培养这些人才,这也是重庆大学早期的办学思想,现在我们称之为办学理念。对比现在一些皮毛化、表面化、功利性的办学思想,那时候的办学思想就呈现得更加深邃。当时的这些教授已经知道高等教育对国家、民族发展的意义,以及对学校的定位和学校在社会中将会起到的作用。
  重庆大学从1929年建校,仅仅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到1942年时就被确定为“国立重庆大学”,已然是一方学术和人才培养的重镇。而且当时重庆大学的学科规模和布局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中,都是最齐全的。实现了重庆大学成立时宣称“以西南交通最便之域,文化输入首当之冲,货殖素号殷邦,冠盖夸于列郡,当有完备弘深之大学一所。”这个目标。上世纪40代初期的重庆大学,就有了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商学、医学等6个学院,23个系的完备规模布局。与此同时,学校还汇聚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学者,所以说重庆大学所具备的深厚、优秀的底蕴使她具备了独特的竞争力。
  我认为一所大学的学科数量可以很快建立起来,而文化底蕴是不可能短期就可以建立的,所以这也是重庆大学的特别之处。
  《高校招生》:据悉,重庆大学专门筹建了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这在国内以工科为主打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并不多见。
  林建华:要把重庆大学建设成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文科不能少。一般而言,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发展基础人文社会科学比较困难,而重庆大学目前的文科学院主要以应用文科为主,包括法学学院、新闻学院、商学院、艺术学院等,在基础文科方面几乎为零。因此,我们的发展方向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是调整现有学院的学科结构,明确和界定学院内专业的方向和领域;另一个则是聘请了一批顶级的文科学者来组建跨学科、综合性的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在这个研究院的前期筹备阶段,我们就聘请了纽约大学东亚系的系主任张旭东来担任院长,也有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大学的文科学者作为兼职教授。一方面希望用这个高水准的学术平台来吸引更多的青年学者汇聚于此,最终的目标就是建成基础的文科体系;另一方面就是做学术研究,为服务、活跃地方文化发展做出贡献,在这方面的效果已经开始呈现,比如校园里每天都有很多名家讲座,有时候讲座现场听众爆满到连坐的地方都没了。
  在依托这支团队的基础上,我们也开始积极探索在传统工科大学里推进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探索高水平文科基础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博士生训练的路径。最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秋天,重庆大学的文科实验班——博雅学院,将招收首届本科学生。
  《高校招生》:在重庆大学BBS论坛上,有网友称您是重庆大学自1982年以来,30年的时间里,第一次由非重大校友担任校长。他们说您的到来将开启重庆大学发展的新篇章,迎来新的春天。对此,您怎么看?
  林建华:学生和老师们对一所大学的校长给予很高期望是可以理解的。我觉得各种文化的交融对办好一所大学非常重要。我被任命为重庆大学校长,我想这应该是学校的主管部门——教育部,基于重庆大学的发展,以及让不同学科的大学领导能够在不同大学互通交流的考虑。不同学科类型的大学领导交叉治校,就会有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学校的发展,也能使学校的发展思路和视野得到进一步的拓宽,这其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化学给予的,是受益终身的思维习惯和方法
  《高校招生》:大学本科您学习的是化学专业,不管是后来选择读研深造还是在担任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期间,您都在跟“化学”打交道,是什么力量激发着您对这个专业的持续热情?
  林建华:高考志愿填报时,化学专业是我自己选择的,因为中学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这门学科了。
  1972年我上中学的时候,整个年级的学生也不多,就七八十个人,大家和老师的关系也特别好,因为离家远就住校,中午吃完饭我就去老师的办公室聊天。那时候,化学这门学科大家都觉得难,因为和物理、数学的学科特点和体系不同。所以第一次测试的时候,大家都没及格,我就去请教化学老师,他说你得背化学,至少周期表、元素得掌握透彻。听完老师的建议后,我对化学的领悟力开始强起来,化学成绩也越来越好,后来我就被推举为化学科代表。因为和化学老师关系好,有一次,老师就叫我跟他一起把火药枪和步枪改造成一支新的猎枪,然后我就跟着老师做火药、枪膛引火……弄完之后,就跟老师骑着车子跑了很远去打猎。当发现目标,于是瞄准射击,只听“轰”地的一声,子弹却在目标前十几米就停下了,根本没打着猎物,辛辛苦苦捣腾猎枪就这样“完”了,很遗憾,只能作罢!正是通过这些经历,让我对化学产生了最原始的、浓厚的兴趣。还有一个例子,我在中学教书的时候,由于教的是化学,当时学校有一些化学实验仪器,但没人知道怎么操作,我就想办法找到相关书本,一个人就按照书本上说的开始琢磨。于是尝试着用仪器制氯气,当时实验室也没什么通风设备,当那个氯气产生后,由于强烈的刺激气味,把同学们一个个都熏得跑出了教室(大笑)。由于氯气本身有毒,所以我当时也是冒着险在做,而支撑自己敢于去冒险的也是对化学的好奇和兴趣。
  《高校招生》:现在有人说化学是基础学科里面的专业,就业不好,在您看来,化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怎样?
  林建华: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它是构建许多其他学科的基础性内容,比如材料、生命科学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另外,它在整个理工类学科中,还处于核心的地位。
  化学是研究分子的一门学问,也是唯一一门可以创造、发现新的物质、新的分子的一门学科。我们许多学科要用到的材料物质、生命体,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去研究、发现、创造。化学还体现在它很强的基础性,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影响很大。对此,我有个建议,对一个要做生命科学研究的学生,必须要打好化学基础;对那些想要做材料、应用药物领域研究的学生,必须要打好化学基础。其他学科就其实际的应用性来讲,往往找不到直接的途径来实现,但化学却表现出了很强的、广泛的应用渠道,所以,当学好了化学这门专业后,其实可以进入到很多不同工作领域。
  《高校招生》:对于可能会选择类似于“化学”这样基础学科专业的考生,您有哪些建议?
  林建华:我觉得,这要根据考生自己对今后个人发展的规划和预期来进行选择,目前一些考生在选择专业方面,主要会有两个方面的考虑,比如一些想尽早进入社会,想毕业后直接就业的考生,你可以去选择一些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比如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室内设计、财务、会计之类的专业;对于那些想在基础领域,或者是应用型学科领域想要做得比较好,比较高端的话,就可以选择诸如物理、化学、数学、历史、政治等专业。如果考生进入大学后能把物理、化学、生物这几门课的基础打好,一方面学习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一种科学思维的习惯和方法,当掌握好了这些科学习惯和方法,就可以很好地转移到其他领域。
  社会总在变革,大学的宗旨却抱定不变
  《高校招生》:“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是重庆大学的校训,相比国内的其他大学,其用词显得十分朴素。怎么去理解这12个字对于重庆大学的特别寓意?
  林建华:前段时间,有不少人说重庆大学的校训已经很老套了,得改,这样才能和现在社会发展的节奏和潮流合拍。现在好多大学的校训都在使用“团结、创新、求实、奋进”,但我始终认为学校的“十二字校训”所体现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它所包含的内涵也是十分深厚的。前不久我曾在学校庆典上阐述过我对这12个字校训精神的理解,当我们提到“耐劳苦、尚俭朴”这6个字时,大家可能会说这跟大学搭不上边啊,分明讲的是有关消费观的事情,但我觉得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观念和文化。
  比如说,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不太好的潮流——铺张浪费,有些人喜欢投机取巧,以为这样就能达到某种目标。而我们的校训就针对这样的现象提出来一种有关人的发展,人的成长的一种内在要求和约束,等我们的学生将来发展了,有钱了,更有必要把这种尚俭朴,踏踏实实做事的精神坚持下去。越是在我们社会发展比较快、各种思潮变得纷繁复杂的时候,这种校训精神越是变得越珍贵。
  大胆的尝试,把“学院”统筹到“学部”之中
  《高校招生》:对于重庆大学,很多人觉得她的建筑学、土木工程专业有名,但并不知道其实重庆大学还是一所综合性大学。
  林建华:考生和家长对于重庆大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建筑学”“土木工程”这些专业上,可能是受到房地产、工民建筑这个行业的影响比较大,对这些专业很亲睐,这可以理解,但有些狭隘。
  说到重庆大学的建筑学类专业,的确非常好。但是,因为院系划分过细,彼此之间合作不畅,人才培养与实际脱节。为此,我们成立了建筑学部,在学术事务和人才培养方面把建筑城规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全部划归到“建筑学部”下统一管理,以前不同学院就成为了“一家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打破了早先学院间存在的壁垒,实现了不同学院下跨专业的学习和跨专业间的课程设置,而在建筑学部下的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在学习上可以互相交流沟通,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宽专业知识面很有好处。在最近的两年的时间内,学校经过了大量院系调整和整合,形成了“四部两院”的架构格局。   除了建筑和土木工程专业以外,重庆大学的其他工程类专业也非常不错,这些工程类专业和制造行业是紧密联系的,而且现在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制造业的人才需求也是非常旺盛的,在机械、材料、电气等大类专业实力也比较强势,它们属于比较传统的一些专业,所以并没有成为热门专业。比如采矿工程、软件工程、车辆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管理、城市规划、热能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理工科专业都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而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等文科类专业也非常有特色,实力不错。
  《高校招生》:重庆大学历年的就业情况怎样?
  林建华:作为全国高校中较早实行产学研结合、教育部直属高校第一个成立大学校董会的大学,重庆大学拥有包括中建总公司、五粮液集团、长安集团、东方电气、柳工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32家校董会成员单位,同日寸与微软、IBM、罗克韦尔、西门子、中国核物理研究院等国内外著名企事业单位共建教学实验室40余个学生实习基地200余个,为学生买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多年来各专业的供需比平均在1:5左右,部分专业达到1:10以上。近年来在全国就业异常严峻的形势下,我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每年毕业生中有近30%直接升入本校或国内外名校就读研究生,70%左右直接就业进入国内知名企业如中石化、国家电网、华为、中兴、长安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如IBM、HP、APP等,以及银行证券如国内各大银行、渣打银行等等。
  主动走出去,做好“大学联盟”文章
  《高校招生》:2011年,由重庆市内的6所大学共同构成的大学联盟成功组建,作为此联盟的发起者,重庆大学为何要发起并出力组建这支大学联盟?
  林建华:我到重庆大学工作后不久。就有了要建立这个联盟(编者注:该联盟全称为重庆市大学联盟,由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外语学院等六所高校联合组成)的想法,经过半年多的论证和多方的支持和协助,2011年6月这个联盟得以正式成立,重庆大学是这个联盟的发起者。当时之所以要发起并建立这个联盟有几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想怎么去共同提升重庆地区高校的教育水准和质量,我发现在重庆市除了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是综合性大学外,其他多数高校都是专业性、行业性比较强的高校。即便是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这两所综合性大学,两校之间不少学科也是欠缺的,所以彼此互补性很强。
  想要提高重庆的高等教育和重庆大学的办学水平,大家就必须联合起来,比如说重庆大学非常想发展生物医学方面的、比较前沿性的学科领域,但苦于重庆大学没有医学学科。巧的是,在重庆的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在这方面有很强优势,我们就可以和他们一道来做成这个事。目前重庆大学已和第三军医大学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院,这个学院的定位很高,预计在3-5年之内,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国内最好的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学科之一,在10—15年之内,建设成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国内最好的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我觉得,中国的高等教育要提升到一个高度,不能仅仅在自己的大学里做文章,要主动走出去,联合其他高校合作办学,意义也很重大。当然现在许多高校都有自己的主管部门,比如重庆不少高校隶属于重庆市教委,我们则隶属于教育部,这些部门对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做了很多事情,但有些事情则是靠大学主动去做,主动去承担起对社会育人的责任。我们学校主动去把这个事情做了,对我们本身的发展也是大有好处的。
  虽身处西部,办学却很国际化
  《高校招生》:随着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的进一步深化,目前不少考生和家长也十分关注大学学生的深造和留学情况,请您介绍下贵校在这些方面的政策。
  林建华:重庆大学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培养“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并为学生提供短期访学、交流学习及海外实习等机会,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跨文化交流学习。目前,已与美、英、法、德、俄等30多个国家的116所知名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
  目前主要有“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由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CEAIE)、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CCIEE)和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AASCU)于2001年3月共同建立并管理的新型中美高等教育双向交流与合作项目。该计划包括了美国特洛伊大学、美国鲍尔州立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美国东华盛顿大学等近20所高校。还有与美国密苏里大学的“2+2、3+2”培养模式。
  另外,对新闻学专业的大二学生可申请赴加拿大威尔弗里德·劳里埃大学班福校区新闻传媒专业进行三、四年级的学习,完成两校规定的学习要求,可获得双文凭和双学位;对软件工程学院学生,选拔该院大二优秀学生以“2+2”模式赴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实行学分互认;对生物工程学院学生,每年选派生物工程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优秀本科生赴美国密苏里大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进行课程学习或毕业设计。不仅如此,学校还有其他部分短期交换项目。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吸收和改良教学方式。Seminar教学法从其产生的背景、具体操作以及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上都具有很多独特之处。Seminar新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必要补充,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现代高校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seminar教学法; 学习兴趣; 现代高校; 创新思维与能力; 创新型人才    Discussi
期刊
从2013年第一期开始,本栏目的“佳作点评”将陆续刊登第十一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的优秀作文,并邀请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的优秀英语老师進行点评,敬请关注。
期刊
【摘要】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培养目标、促进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和谐校园,包括构建和谐的党政之间、上下级之间、同级部门之间、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关系和校园环境等内容。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实施人性化管理,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  【关键词】构建;和谐校园;必要性;内容;举措    Discuss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期刊
作者简介:  罗文明,福建厦门集美中学教研员,中学政治特级教师,厦门市政协委员,厦门市教育学会学会政治课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厦门市名师讲学团成员。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对于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考查非常引人注目。一是年年必考;二是题量多,分数高。如在2012年全国各省(区、市)的高考试卷中共有11道题涉及,其中选择题8道题,主观题4道题;2011年全国各省(区、市)的高考试卷也有9道题
期刊
【摘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青年学生,是当前高校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高校,抓好青年学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重点工程、基础工程、更重要的是未来工程。要引导青年学生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增强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际效果。  【关键词】三个代表;管理体制;文化素质;思想道德建设    Road endless its long and far 
期刊
【摘要】对我国而言,加入WTO后,如何在WTO农业规则的框架下,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增强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当今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拟在WTO农业协议的框架内考察我国现行农用土地法律制度的得与失,通过建构适应促进农民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农用土地法律制度,为我国农业迎接WTO的冲击提供制度上的准备和对策。  【关键词】农业;土地;农用权    WTO and countryside land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尽快界定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便能够出一本适合的教材,规范目前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会计课;教学;内容界定     About the Accounting Courses Reform for Agriculture Economi
期刊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似乎“外热内冷”,舆论都说它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重要,但学生却对学习这门课程热情度不高。本论文针对淮海工学院在《大学语文》教学方面存在的实际情况,从课程定位与目标的确立、教材选择、课程教学的创造性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作者的看法与思考。  【关键词】课程定位;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    The humanities ,Appre
期刊
【摘要】培养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为高职学生中存在较严重的阅读心理障碍,所以教师要调动学生英语阅读兴趣,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获取丰富的知识和信息。  【关键词】兴趣;主动;基础;意群;分层;整体;实战;坚持不懈;循序渐进    Overcomes the reading psychological barrier Strengthens the r
期刊
【摘要】文章介绍基于不规则三角网建立的数字地面模型在地形可视性判断与计算的应用。提出数字地面模型可视性分析中的用途及建立DTM应注意的问题与措施。  【关键词】数字地面模型;不规则三角网;可视性分析;用途    Analysis Digital Terrain Model of Visualization Based On TIN  LIN Jun-qiang  【Abstract】This p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