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煤集团敬老院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来源 :煤矿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1988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铁煤集团敬老院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通过实地调研,结合该矿的地质条件、开拓布局、生产及辅助系统等特点和以往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将其主要的危险总结为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火灾、水灾、顶板、提升运输及电气伤害6个方面,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和行业标准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及建议,从而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完善安全管理体系,进而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其他文献
针对陈四楼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问题,综合运用瓦斯地质学和构造物理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现场调研和数值模拟,从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2个方面对“4·10”煤与瓦斯突出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压扭性雁列式断层引起剪应力集中,造成岩桥区结构性变形,破坏煤体结构,促使瓦斯富集,提供了突出所需的弹性内能和瓦斯膨胀能,是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地质因素;采动应力造成断层活化诱导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断层预测、建立煤与瓦斯突出预警体系和强化瓦斯抽采等瓦斯综合防治措施.
以神东矿区上湾煤矿12煤三盘区回采工作面为例,考虑工作面回采煤层埋藏浅、煤层间距近的赋存特性,以及矿井工作面通风系统、工作面采掘部署情况,利用实验结果和现场实测数据,结合理论研究,研究确定工作面采空区及上覆采空区自然发火重点防治区域.在分析矿井现有的防灭火措施基础上,通过优化采空区注浆方式、完善上下采空区注氮、加强上下采空区气体及温度监测等措施,进一步健全矿井综合防灭火技术体系.
针对浅埋大断面巷道快速掘进中因围岩表面不平整导致锚杆托板严重破坏引发支护失效的问题,采用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锚杆托板组合构件协调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构建锚杆托板组合构件力学模型,分析托板和调心垫圈在偏载作用下受力演化特征及不同锚杆托板组合作用下巷道的支护效果.小保当112207工作面大断面切眼巷道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当锚杆托板组合构件协调性良好时,能有效降低锚杆尾部应力集中程度,提高锚杆预紧力,锚杆尾部不易发生损坏变形,且有助于锚杆预紧力施加,支护效果更好;锚杆托板组合构件相互锁死的
为了研究工作面推进方向与沟谷走向平行时,不同工作面位置影响下沟谷区采动斜坡变形破坏特征,根据泰安煤矿白家沟区域地质条件,分别建立了工作面位于斜坡后方、斜坡下方、沟谷中间时3个数值模型,分析研究了斜坡位移分布规律、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及斜坡变形破坏机理.结果表明:沟谷区采动斜坡变形破坏特征和工作面布置位置有关,当工作面位于沟谷区一侧斜坡后方时,采空区上方地表整体变形和平坦地带相似,两侧斜坡稳定性较好;当工作面位于沟谷区一侧斜坡下方时,工作面上方斜坡从坡顶处开始破坏,继而推动斜坡产生整体破坏,破坏类型为推移式滑坡
为响应国家节能环保要求,建立绿色能源供热矿井,小保当煤矿2#风井提出淘汰现有燃煤锅炉,利用矿井余热资源,解决该风并场井口保温防冻和建筑采暖用热需求.基于现有乏风余热利用的4种技术路线,分别对各自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对比,最终提出采用直冷式深焓取热乏风热泵新技术,解决该煤矿的用热需求,介绍了小保当煤矿2#风井场地的项目概况,供热需求以及采用直冷式深焓取热乏风热泵系统的技术路线,最后进行了经济分析.项目实施后,彻底解决了由于燃煤带来的环保问题,并且对煤矿现有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针对新维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自然发火防治难题,以3#煤层3102工作面为例,通过室内实验与现场实践形结合的方式开展采空区自然发火分级预警技术研究.煤氧化程序升温实验结果表明,3#煤层在O2体积分数10%条件下,自燃氧化开始受到抑制;O2体积分数7%条件下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煤自然氧化过程呈现明显的阶段CO产气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将采空区自然发火预警划分为四级预警,对应煤自然发火的缓慢氧化(24× 10-6~200× 10-6)、加速氧化(200×10-6~500×10-6)、剧烈氧化(500× 10-6
以赵固一矿区域内多个煤层底板灰岩层的多分支水平注浆井实钻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井身结构优化,降低环空压力损耗及钻具托压值,复合钻进速度提高约15%~25%,定向钻进速度提高约20%~40%;进行了钻具组合优选,采用双扶稳斜钻具组合降低了复合钻进过程井斜与方位漂移量,使得平均日进尺率提高了41.67%;优选出含有减振托齿和复合保径及抗磨的5刀翼双排齿PDC钻头,复合钻进平均速度提高约50%,定向钻进平均速度提高约56.52%;基于传统水基低固相钻井液,改变钻井液配方优化钻井液性能,使得滑动钻进速提高至原钻速的1
高覆岩应力影响下,硬煤巷道两帮煤体块落现象严重,为提高该类巷道安全稳定,选取榆北地区典型硬煤巷道为背景,结合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综合手段对巷道煤体破坏特征及控制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硬煤巷道两帮煤体内部环向裂隙发育,裂隙间隔在0.5~1.0 m左右,越靠近巷道,煤体裂隙发育程度越高;覆岩应力影响下,煤体板裂结构变形(0.017 m)超2倍于材料变形(0.0077 m),巷道煤帮变形以结构变形为主;锚杆预应力越大,对于板裂煤体的控制能力越强.现场实测表明,提高两帮支护强度和预紧力后,帮部煤体变形减
为研究陕北中深埋厚煤层综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中部的小保当一号井首采工作面(112201工作面)为研究区,通过地表移动观测、GNSS地表移动自动观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了地表移动变形特征,获取了相关移动变形参数和采动地表裂缝发育规律.结果表明:112201工作面回采后地表最大下沉量为3840 mm,最大下沉系数为0.66;地表移动变形持续时间约1.5年,其中启动阶段历时18 d,活跃阶段历时110 d;活跃阶段前期的43 d是地表的集中变形期,累积地表下沉量达到地表总下沉量的91
为揭示长壁工作面开采的上行裂隙发育机理,得到其发育高度的确定方法;基于断裂力学混合型裂纹扩展理论,运用断裂力学分析了上行裂隙发育顶端岩层受力状态,分析了上行裂隙发育的判据,提出了上行裂隙发育高度的确定方法;基于混合型裂纹σ(θ)max理论,建立了上行裂隙岩层裂纹扩展理论模型,提出了裂纹扩展与上行裂隙发育的判据.研究表明:随长壁工作面推进,上行裂隙发育可以分为上行裂隙产生段、发育延伸段和稳定段3个阶段,裂纹的扩展表现为混合型裂纹;工作面充分采动后,岩层顶面产生的裂纹在拉应力的作用下沿裂隙带方向向下扩展,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