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畜牧业从散养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发展以及农业专业化生产的不断推进,由于没有形成农牧结合的良性机制,农牧业经营一直是一种线性的单向流动发展模式,即:“资源-农产品-废弃物-污染浪费”,具有“三高一低”的特征,即产品的高产出、资源的高消耗、污染物的高排放以及物质和能量的低利用,其实质是对农牧业采取掠夺性经营,使农牧业生产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这是当前发展畜牧业乃至整个高效生态农业面临的突出問题。
“循环经济”是近来出现在我国社会经济领域的高频词语,是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促进资源利用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陈瑞清,2007)。在发展农牧业上引入循环经济,可以解决目前出现的污染和资源紧缺的问题。
1、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的意义
1.1 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是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污水、固体粪便和恶臭气体。这些污染物一方面会造成水质的不断恶化,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会污染皱胃空气,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对环境保护形成了巨大压力。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已经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需要面对的基础问题之一。
1.2 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是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迫切需要
畜禽养殖产生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等,会增加环境中病原菌的种类和数量,从而造成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人畜共患病。不仅给畜牧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而且给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威胁。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打造生态化的农牧业,是有效防止各种畜禽流行疾病和人畜共患病传宝的有效方式之一。
1.3 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再利用的迫切需要
在各种资源日益缺乏的情况下,采取资源开发、节约使用并举的措施,大力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强化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综合利用,避免资源过早废弃,减少畜牧业污染的产生、迁移、转化与排放,是缓解畜牧业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
2、农牧业经济的循环模式
2.1 “畜禽饲养-粪便-沼气(或粪便生化处理加工)-绿色农产品”
通过在规模养殖场大力实施“沼气工程”,把畜禽的粪污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生产燃气和用于发电,从而节约能源。或者将畜禽的粪便进行生化处理,制成有机肥料,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使大量畜禽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这样既能生成新的资源,为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提供肥料,又可以减轻对于环境、地下水和农产品的污染,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2.2 “粮食种植—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废弃物处理再利用”
以畜禽养殖加工业为龙头,向上延伸带动种植业发展,从粮食生产到饲料加工,向下延伸带动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不断提高,实现畜禽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化。如畜产品加工业的废弃物(血、羽毛、骨骼等)通过加工,又转化为饲料原料,从而实现物质能量循环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此形成比较完整的循环链。
2.3 “饲草种植—反刍动物饲养—蔬菜种植—特种动物养殖—单胃动物养殖”
通过种植牧草或秸秆等作物,饲喂反刍动物(牛等),然后将牛粪用于种植蔬菜,比如蘑菇等,采集蘑菇后的基料再养殖蚯蚓,蚯蚓喂鸡。通过一系列的循环利用,将农牧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2.4 “农作物秸秆—青贮—草食家畜养殖—过腹还田”
通过开发秸秆饲料资源,发展生态型、节粮型畜牧业,变废为宝,减少污染,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农牧业的有机结合,推动农牧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循环经济在畜牧业的应用不仅仅是治理污染,关键是“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利用生物间相生相克原理,尽可能地以多种方式使用各种资源,避免资源过早废弃,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减少畜牧业污染的产生、迁移、转化与排放,提高畜禽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的相容度,降低整个畜牧业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风险,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循环经济”是近来出现在我国社会经济领域的高频词语,是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促进资源利用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陈瑞清,2007)。在发展农牧业上引入循环经济,可以解决目前出现的污染和资源紧缺的问题。
1、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的意义
1.1 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是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污水、固体粪便和恶臭气体。这些污染物一方面会造成水质的不断恶化,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会污染皱胃空气,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对环境保护形成了巨大压力。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已经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需要面对的基础问题之一。
1.2 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是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迫切需要
畜禽养殖产生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等,会增加环境中病原菌的种类和数量,从而造成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人畜共患病。不仅给畜牧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而且给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威胁。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打造生态化的农牧业,是有效防止各种畜禽流行疾病和人畜共患病传宝的有效方式之一。
1.3 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再利用的迫切需要
在各种资源日益缺乏的情况下,采取资源开发、节约使用并举的措施,大力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强化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综合利用,避免资源过早废弃,减少畜牧业污染的产生、迁移、转化与排放,是缓解畜牧业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
2、农牧业经济的循环模式
2.1 “畜禽饲养-粪便-沼气(或粪便生化处理加工)-绿色农产品”
通过在规模养殖场大力实施“沼气工程”,把畜禽的粪污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生产燃气和用于发电,从而节约能源。或者将畜禽的粪便进行生化处理,制成有机肥料,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使大量畜禽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这样既能生成新的资源,为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提供肥料,又可以减轻对于环境、地下水和农产品的污染,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2.2 “粮食种植—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废弃物处理再利用”
以畜禽养殖加工业为龙头,向上延伸带动种植业发展,从粮食生产到饲料加工,向下延伸带动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不断提高,实现畜禽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化。如畜产品加工业的废弃物(血、羽毛、骨骼等)通过加工,又转化为饲料原料,从而实现物质能量循环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此形成比较完整的循环链。
2.3 “饲草种植—反刍动物饲养—蔬菜种植—特种动物养殖—单胃动物养殖”
通过种植牧草或秸秆等作物,饲喂反刍动物(牛等),然后将牛粪用于种植蔬菜,比如蘑菇等,采集蘑菇后的基料再养殖蚯蚓,蚯蚓喂鸡。通过一系列的循环利用,将农牧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2.4 “农作物秸秆—青贮—草食家畜养殖—过腹还田”
通过开发秸秆饲料资源,发展生态型、节粮型畜牧业,变废为宝,减少污染,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农牧业的有机结合,推动农牧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循环经济在畜牧业的应用不仅仅是治理污染,关键是“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利用生物间相生相克原理,尽可能地以多种方式使用各种资源,避免资源过早废弃,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减少畜牧业污染的产生、迁移、转化与排放,提高畜禽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的相容度,降低整个畜牧业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风险,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