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公共场所的中英双语标识语被广泛使用,但由于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许多公共标识语的翻译极不标准、极不规范。本文重点探讨了公示语汉英翻译常见的误译类型,同时也对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不规范、错误的公示语的翻译成因进行梳理和分析,分析了错误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翻译原则,同时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示语的翻译做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中英公共标识语 文化差异 误译 翻译方法
一、中英公共标识语:文化差异之制约
标示语标示某一(些)事物或人物应处的方位或动向。标示语的种类很多,比如安全标志、交通标志、公用设施标志、机械设备标志、外贸包装标志、宣传口号、说明标识等。标示语目前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常用的应用文体,它在方方面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标识语则属于标示语的一种常见应用文体,如安全标志、交通标志、公用设施标志等等。标识语是语言在文字上的反映,由于语言受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中英文公共标识语的表达各不相同。
东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在思维方式方面,主要表现为: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之别,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异,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不同。从总体上看,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具有较强的综合思维,具象思维和顺向思维;而西方人具有明显的分析思维,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遵循“五行相克”和“阴阳消长”的基本原则,英美人则以公理出发,按照严格的演绎推理为其基本模式。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是“诠释圆环(hermeneutic circle)的非线性推理方式:金→木→火→土→金。彼此相互决定,相生相称,从而产生“因果相成论”。西方则属于因果线性论:“上帝造人,人造飞机,飞机不造什么。”中国人和英美人思维方式不同,其语言的使用习惯也因此发生极大的差异。对同一事物,甚至是同一现象,中西方人民在公共标识语的选择使用上也是不同的。
因为思维方式对语言使用和语言习惯的影响,中英公共标识语具有不同的特点。英语公共标识语的特点是语言简洁明了,正式规范,而中文公共标识语的特点是具体、生动、形象。如公园里草坪中的公共标识语,中文一般多用“小草青青,足下留情”或是“小草也有生命,请爱护它们”等生动形象的表达法。而英文多用“Keep off the grass”等此类简洁、明了的表达法。再如医院里禁止吸烟的标识语,中文多为“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等礼貌性、劝诫性的标识语;而英文则多用“No Smoking”等简单的两三个单词来表达。
民族心理角度也影响着中英公共标识语的表达。中国历来是一个恪守礼训、严于律己的国家;英美国家则更注重个性与自由。因为民族心理的不同,对于公共标识语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同的。
在禁止性公共标识语中,中文多表述为“禁止游客进入”、“禁止摘花”等语气较强、强制性的标识语。英文则较委婉、礼貌,通常表述为“Staff Only”,“Take Care of the Flowers”等。“禁止”、“不准”、“严禁”等此类语气强烈的公共标识语在中国城市随处可见,中国人在心理上也多能接受,但英美人则很难以认同和接受此类标识语。
二、中文公共标识语的误译:思维方式、民族心理之影响
由于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文化差异,中文公共标识语与英文公共标识语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中文公共标识语的英译过程中,如果不考虑文化差异的影响,则容易出现误译。这种误译多表现在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上。从语言层面上讲,会出现选词错误、汉语式表達等方面的误译;从文化层面上讲,则会出现文化信息的误传、诱导等方面的失误。
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异,许多中文公共标识语的英译出现了很大的偏颇。如将公厕译为“Public Toilet”,这是受了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其实只需译为“Restroom”(洗手间)即可。再如将“业务受理前台”译为“Business Reception Desk”,这也属于典型的汉语式思维表达法,根据英美人的习惯表达法,只需译为“Reception”即可。
因为民族心理差异的影响,许多中文公共标识语的英译也是不得体的。中文公共标识语一般较少考虑读者的感受,强制性的标识语经常出现,英美人对此类标识语也是难以接受和认同的。如“勿踏草坪”被译为“Don’t Tread on Grass”,这种翻译难以让人认同。
三、中文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多层次多方位之语际转换
翻译的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翻译涉及的是从形式到内容、从语音到语义、从达意到传情、从语言到文化的多层次、多方位的语际转换。在进行中文公共标识语的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文化差异的影响,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翻译:
(一)习惯表达翻译法。中文公共标识语翻译成英文主要是为了方便外国友人获得信息,这是中国走向世界之林的必然之路。要使中文公共标识语的翻译达到国际化的标准,首先必须根据英语的习惯表达法来进行翻译,此类翻译法能有效避免汉式思维的影响。如“小草青青,足下留情”或“小草也有生命,请爱护它们”,只需翻译成“Keep off the Grass”即可。如果按字翻译,则不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表达法。再如电梯内的禁止吸烟,只需译为“No Smoking”就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表达法,如果翻译成“Don’t smoke in this lift”反而影响效果。停车牌被翻译成“Parking This Way”就不如直接翻译成“Parking”这样更清楚达意,“This Way”是汉式表达法,反而会让外国人迷惑不解。上海虹桥机场外路牌上的候机楼的译文是“Waiting Hall”,而不是国际通用的“Terminal(building)”;西安某学院的音乐大厅的安全出口被译为“Safe Export”而不是通常使用的“Exit”;南京著名旅游景点中山陵的“入口”出招牌上配备的英译文是“Way in”,而不是通常的“Entrance”;南京某内资超市的“收银台”被译成“Payment Area”, 而不是“Cashier”。因此,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场合,选择习惯表达翻译法,以期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二)转换翻译法。由于中西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的差异,中文强制性公共标识语与英文的表达有极大的不同。在翻译此类语气强烈的禁止性的中文公共标识语时,我们不妨采取转换翻译法,即将强制性的表达标识语转换翻译成说服性的、语气委婉的英文标识语。如将“严禁吸烟”翻译成“No Smoking, Please.”而不是将其译为“Don’t Smoke.”再如可将“禁止喧哗”翻译成“Quiet, Please.”而不是将其翻译成“Don’t Make Noise.”“严禁游客进入”可翻译为“Staff Only, Please.”不可翻译成“Guest Go No Further.”
(三) 删词翻译法。因为语言的表达受思维方式的影响,中文公共标识语比较复杂,而英文公共标识语通常简单明了、正式规范。因此,应视具体的情况而采取删词翻译法,删词翻译法是将不地道的汉语式表达法删减为地道的能为外国人所接受的表达法。即删除不必要的翻译,保留简洁且能达意的译文,不可逐字翻译。如“游人止步”,可将“Notice to Visitors”删减为“Notice”即可。“警务工作站”,可将“Police Affairs Station”或是“Police Working Station”删减为“Police Station”即可。此类翻译方法能有效避免汉语式思维方式的影响,使中文公共标识语的翻译更地道、准确,更能传达信息,也更易于外国人接受。
(四)注释性翻译法。处于改革开放大潮的中国,虽已经与国际社会接轨,但仍然有许多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标识语。此类带有浓重中国特色、富含中华文化内涵特色的公共标识语无疑是一个翻译上的难题。对于此类标识语,我们不妨采取注释性翻译法。注释性翻译法要视情況而定,如果已经被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同和接受的,就不需要再采取注释性翻译法,否则会画蛇添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一国两制”翻译为“One Country, Two Systems”就能传情达意,若再进行注释,则是没有必要的。而其他的包含有中国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公共标识语,则需要进行适当的注释,以期达到传情传意的最佳效果。某学校有一块这样的标语牌,上面写着汉、英对照的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宣传标语。英译文为“Five talks, four beauties and three loves.”很多人看了大吃一惊,无法理解。更有人调侃说这意思是“谈过五次恋爱,其中四个漂亮的,爱过其中三个”。这里问题出在原语的语用预设无法被目的语读者所理解。译文应该采取意译法增添预设信息。“ stress on decorum, manners, hygiene, discipline andmorals; beauty of the mind, language, behavior and the environment; love of the motherland,socialism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只有根据中文公共标识语的不同的特色,采取不同的注释翻译法,才能做到达词达意,清晰明了,才能准确传递出中国特色的公共标识语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及交际的目的。
四、小结
中英文公共标识语各具特色,由于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民族心理的迥异的影响,又使得许多中文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出现了失误,这种误译多表现在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上。本文从文化差异角度,即主要从中西方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差异两个方面探讨了中文公共标识语的翻译,通过大量实例的对比,归纳出了四种中文公共标识语的翻译方法,即习惯表达翻译法、转换翻译法、删词翻译法、注释性翻译法。在实践中,具体采用何种翻译方法,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可结合其中的几种方法,从而避免误译。总之,中文公共标识语的翻译要根据不同的语境,考虑信息接受者的情感与接受能力,尽力做到符合英文习惯表达法,以期达到信息传递与接受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卞正东.论标示语的翻译[J].上海翻译,2005.
[2]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3]赵湘.中英标识语的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J].外语教学,2006,(2):71.
关键词:中英公共标识语 文化差异 误译 翻译方法
一、中英公共标识语:文化差异之制约
标示语标示某一(些)事物或人物应处的方位或动向。标示语的种类很多,比如安全标志、交通标志、公用设施标志、机械设备标志、外贸包装标志、宣传口号、说明标识等。标示语目前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常用的应用文体,它在方方面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标识语则属于标示语的一种常见应用文体,如安全标志、交通标志、公用设施标志等等。标识语是语言在文字上的反映,由于语言受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中英文公共标识语的表达各不相同。
东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在思维方式方面,主要表现为: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之别,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异,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不同。从总体上看,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具有较强的综合思维,具象思维和顺向思维;而西方人具有明显的分析思维,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遵循“五行相克”和“阴阳消长”的基本原则,英美人则以公理出发,按照严格的演绎推理为其基本模式。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是“诠释圆环(hermeneutic circle)的非线性推理方式:金→木→火→土→金。彼此相互决定,相生相称,从而产生“因果相成论”。西方则属于因果线性论:“上帝造人,人造飞机,飞机不造什么。”中国人和英美人思维方式不同,其语言的使用习惯也因此发生极大的差异。对同一事物,甚至是同一现象,中西方人民在公共标识语的选择使用上也是不同的。
因为思维方式对语言使用和语言习惯的影响,中英公共标识语具有不同的特点。英语公共标识语的特点是语言简洁明了,正式规范,而中文公共标识语的特点是具体、生动、形象。如公园里草坪中的公共标识语,中文一般多用“小草青青,足下留情”或是“小草也有生命,请爱护它们”等生动形象的表达法。而英文多用“Keep off the grass”等此类简洁、明了的表达法。再如医院里禁止吸烟的标识语,中文多为“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等礼貌性、劝诫性的标识语;而英文则多用“No Smoking”等简单的两三个单词来表达。
民族心理角度也影响着中英公共标识语的表达。中国历来是一个恪守礼训、严于律己的国家;英美国家则更注重个性与自由。因为民族心理的不同,对于公共标识语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同的。
在禁止性公共标识语中,中文多表述为“禁止游客进入”、“禁止摘花”等语气较强、强制性的标识语。英文则较委婉、礼貌,通常表述为“Staff Only”,“Take Care of the Flowers”等。“禁止”、“不准”、“严禁”等此类语气强烈的公共标识语在中国城市随处可见,中国人在心理上也多能接受,但英美人则很难以认同和接受此类标识语。
二、中文公共标识语的误译:思维方式、民族心理之影响
由于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文化差异,中文公共标识语与英文公共标识语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中文公共标识语的英译过程中,如果不考虑文化差异的影响,则容易出现误译。这种误译多表现在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上。从语言层面上讲,会出现选词错误、汉语式表達等方面的误译;从文化层面上讲,则会出现文化信息的误传、诱导等方面的失误。
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异,许多中文公共标识语的英译出现了很大的偏颇。如将公厕译为“Public Toilet”,这是受了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其实只需译为“Restroom”(洗手间)即可。再如将“业务受理前台”译为“Business Reception Desk”,这也属于典型的汉语式思维表达法,根据英美人的习惯表达法,只需译为“Reception”即可。
因为民族心理差异的影响,许多中文公共标识语的英译也是不得体的。中文公共标识语一般较少考虑读者的感受,强制性的标识语经常出现,英美人对此类标识语也是难以接受和认同的。如“勿踏草坪”被译为“Don’t Tread on Grass”,这种翻译难以让人认同。
三、中文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多层次多方位之语际转换
翻译的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翻译涉及的是从形式到内容、从语音到语义、从达意到传情、从语言到文化的多层次、多方位的语际转换。在进行中文公共标识语的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文化差异的影响,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翻译:
(一)习惯表达翻译法。中文公共标识语翻译成英文主要是为了方便外国友人获得信息,这是中国走向世界之林的必然之路。要使中文公共标识语的翻译达到国际化的标准,首先必须根据英语的习惯表达法来进行翻译,此类翻译法能有效避免汉式思维的影响。如“小草青青,足下留情”或“小草也有生命,请爱护它们”,只需翻译成“Keep off the Grass”即可。如果按字翻译,则不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表达法。再如电梯内的禁止吸烟,只需译为“No Smoking”就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表达法,如果翻译成“Don’t smoke in this lift”反而影响效果。停车牌被翻译成“Parking This Way”就不如直接翻译成“Parking”这样更清楚达意,“This Way”是汉式表达法,反而会让外国人迷惑不解。上海虹桥机场外路牌上的候机楼的译文是“Waiting Hall”,而不是国际通用的“Terminal(building)”;西安某学院的音乐大厅的安全出口被译为“Safe Export”而不是通常使用的“Exit”;南京著名旅游景点中山陵的“入口”出招牌上配备的英译文是“Way in”,而不是通常的“Entrance”;南京某内资超市的“收银台”被译成“Payment Area”, 而不是“Cashier”。因此,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场合,选择习惯表达翻译法,以期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二)转换翻译法。由于中西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的差异,中文强制性公共标识语与英文的表达有极大的不同。在翻译此类语气强烈的禁止性的中文公共标识语时,我们不妨采取转换翻译法,即将强制性的表达标识语转换翻译成说服性的、语气委婉的英文标识语。如将“严禁吸烟”翻译成“No Smoking, Please.”而不是将其译为“Don’t Smoke.”再如可将“禁止喧哗”翻译成“Quiet, Please.”而不是将其翻译成“Don’t Make Noise.”“严禁游客进入”可翻译为“Staff Only, Please.”不可翻译成“Guest Go No Further.”
(三) 删词翻译法。因为语言的表达受思维方式的影响,中文公共标识语比较复杂,而英文公共标识语通常简单明了、正式规范。因此,应视具体的情况而采取删词翻译法,删词翻译法是将不地道的汉语式表达法删减为地道的能为外国人所接受的表达法。即删除不必要的翻译,保留简洁且能达意的译文,不可逐字翻译。如“游人止步”,可将“Notice to Visitors”删减为“Notice”即可。“警务工作站”,可将“Police Affairs Station”或是“Police Working Station”删减为“Police Station”即可。此类翻译方法能有效避免汉语式思维方式的影响,使中文公共标识语的翻译更地道、准确,更能传达信息,也更易于外国人接受。
(四)注释性翻译法。处于改革开放大潮的中国,虽已经与国际社会接轨,但仍然有许多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标识语。此类带有浓重中国特色、富含中华文化内涵特色的公共标识语无疑是一个翻译上的难题。对于此类标识语,我们不妨采取注释性翻译法。注释性翻译法要视情況而定,如果已经被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同和接受的,就不需要再采取注释性翻译法,否则会画蛇添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一国两制”翻译为“One Country, Two Systems”就能传情达意,若再进行注释,则是没有必要的。而其他的包含有中国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公共标识语,则需要进行适当的注释,以期达到传情传意的最佳效果。某学校有一块这样的标语牌,上面写着汉、英对照的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宣传标语。英译文为“Five talks, four beauties and three loves.”很多人看了大吃一惊,无法理解。更有人调侃说这意思是“谈过五次恋爱,其中四个漂亮的,爱过其中三个”。这里问题出在原语的语用预设无法被目的语读者所理解。译文应该采取意译法增添预设信息。“ stress on decorum, manners, hygiene, discipline andmorals; beauty of the mind, language, behavior and the environment; love of the motherland,socialism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只有根据中文公共标识语的不同的特色,采取不同的注释翻译法,才能做到达词达意,清晰明了,才能准确传递出中国特色的公共标识语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及交际的目的。
四、小结
中英文公共标识语各具特色,由于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民族心理的迥异的影响,又使得许多中文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出现了失误,这种误译多表现在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上。本文从文化差异角度,即主要从中西方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差异两个方面探讨了中文公共标识语的翻译,通过大量实例的对比,归纳出了四种中文公共标识语的翻译方法,即习惯表达翻译法、转换翻译法、删词翻译法、注释性翻译法。在实践中,具体采用何种翻译方法,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可结合其中的几种方法,从而避免误译。总之,中文公共标识语的翻译要根据不同的语境,考虑信息接受者的情感与接受能力,尽力做到符合英文习惯表达法,以期达到信息传递与接受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卞正东.论标示语的翻译[J].上海翻译,2005.
[2]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3]赵湘.中英标识语的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J].外语教学,200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