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好像是在古老大宅里翘首倾听长者痛诉沧桑的往事,而阅读林清玄的作品则像在宁静小院中虚席聆听智者侃谈生活的智慧。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林清玄的散文常常从平凡的小故事中幻化出玄妙的哲理,人生偶遇,生活片断,自然万物,经他巧妙点染,便能燃烧出激情,迸发出智慧。
林清玄对人情世故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常以清丽的笔墨书写美好人性,为读者树起“爱”的丰碑。
《天堂的位置》一文描绘了一幅少年儿童纯真而又洁净的心理图画,在这幅图画中,善与恶、美与丑泾渭分明,在孩子们单纯幼稚的心灵中,天堂充满了美好与欢乐,地狱弥漫着苦难与不幸。作者对孩子们的忠告却是:“人间不介于天堂与地狱之间。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当我们心里充满爱的时候就是身处天堂,当我们心里怀着怨恨的时候就是住在地狱!”他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引导着孩子们摒弃怨恨,用爱心建造属于自己的天堂。
《期待父亲的笑》中父亲的一场病让“我”无限怀念父亲的爱,父亲的声声告诫犹在耳旁:“做农夫,要做第一流的农夫;想写文章,要写第一流的文章;要做人,要做第一等人。”“我”深深的忏悔也感染着每一位读者,“假使有人,为了爹娘,百千刀战,一时刺身,于自身中,左右出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父子深情盈满全文。而旁人的话“要知道您父亲的病情,不必看您父亲就知道了,只要看您妈妈笑,就知道病情好转,看您妈妈流泪,就知道病情转坏,他们的感情真是好”更是写出父母之间的浓浓深情。亲情之爱在看似平常的照看和牵挂中得到升华。
《细微的爱里》一文从苏东坡的五言诗“钩帘归乳燕,穴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中生发感慨:“不能进入微细的爱里的人,不只是粗鄙,他也一定不能品味比较高层次的心灵之爱。他只能过着平凡单调的日子,而无法在生命中找到一些非凡之美。” “我们如果光是对人有情爱,有关怀。不知道日落月升也有呼吸,不知道虫蚁鸟兽也有欢歌与哀伤。不知道云里风里也有远方的消息。不知道路边走过的每一只狗都有乞求或怒怨的眼神。甚至不知道无声里也有千言万语……”爱亲人,爱朋友,也要爱自然万物。细腻的笔触中流淌着博爱和大爱,呼唤着人们成为圆满的人。
种树、吃松子、品茶、化妆这些小而又小之事在林清玄笔下总是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衍生出生活的智慧,散发出别样的馨香。
《桃花心木》以种树之法寓立身立世之理。种植桃花心木的人不定期看树,不规则地浇水施肥,引起“我”的好奇,而种树人揭示出树木生长的原理更让人深思:“……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由此“我”悟到了人的生长规律:“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文章借物喻人。启示人们唯有自主自立才能立身立世。从生活小故事中挖掘出人生的智慧,使文章寓意深刻极具教育意义而又无说教的痕迹。
《松子茶》中小小的松子有着不凡的意味:“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正是这小小的平常的松子,却能颐养人的性情。“松子”之所以能发挥如此大功效的原因,那就是人要怀有一颗善于洞察的灵动的心。“松子”之类本来“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文章最后“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作者告诉我们要坦然地面对生活,不要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太长,而要像把握小松子一样把握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
生活中化妆是常有的事,善于观察的作者却从简单常见的化妆中捕捉到了非同一般的人生哲理,于是便有了《生命的化妆》这样的美文,化妆师的话惊醒了那些爱好装扮表相的人的心:“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于是便有了作家更为深刻的人生体悟:“在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阳光雨露、山泉百合、莲花香木、冷月钟笛,透出清香,含着隽永,平易的叙述,醇厚的情感中有着难以言传的感人力量。林清玄笔下的自然万物充满了灵性,有着大智大慧。这些智慧清新的散文如清泉洗涤人心上的尘土,开启着人性的灵智,在淡淡的馨香中,轻松地思索人生的意义。
《阳光的香味》记述了一个城里人与一位放弃城市繁华生活回到乡村的大学生农夫一起翻晒稻谷的故事。“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全文围绕着“阳光的香气”组材,以独特的视角肯定了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表达出对远离自然的忧虑和回归自然的渴盼,唤醒人类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天性,一起感受大自然天赋之香的幸福心情。从而启示人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回归自然,在大自然中去感受人生的馨香。
《心田上的百合花》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了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顽强执著的野百合形象。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野百合的生长环境恶劣,但是这并没有消磨它追求美好愿望的天性:“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它默默地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着。野草的嘲讽讥笑、蜂蝶的鄙夷劝导,丝毫动摇不了野百合的信念:“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野百合顽强抗争,终成“正果”:“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它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正因为这美丽来之不易。所以当百合谷成为人们的“圣地”之时,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谨记第一朵百合的教导:“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百合谷其实就是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在林清玄看来,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的满足。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尽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这样一个因“尽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是“灵性、精神的美”的杰出代表。林清玄用文学的语言,智慧的表达,告诉我们应如何面对生活的困境,如何与环境抗争,如何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美好。
走进林清玄的散文世界。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他的散文朴质中蕴藏聪颖,清幽中透着大气,宁静中流淌着智慧,淡泊中显出豁达,闲适中带着高雅,馨香中飘出灵动。他将他广博的智慧与胸怀,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眭的温情。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我们找到自我的本真,让嘈杂的心变得清明,在会心的一笑中感悟人生的智慧。
编辑 姚 晟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林清玄的散文常常从平凡的小故事中幻化出玄妙的哲理,人生偶遇,生活片断,自然万物,经他巧妙点染,便能燃烧出激情,迸发出智慧。
林清玄对人情世故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常以清丽的笔墨书写美好人性,为读者树起“爱”的丰碑。
《天堂的位置》一文描绘了一幅少年儿童纯真而又洁净的心理图画,在这幅图画中,善与恶、美与丑泾渭分明,在孩子们单纯幼稚的心灵中,天堂充满了美好与欢乐,地狱弥漫着苦难与不幸。作者对孩子们的忠告却是:“人间不介于天堂与地狱之间。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当我们心里充满爱的时候就是身处天堂,当我们心里怀着怨恨的时候就是住在地狱!”他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引导着孩子们摒弃怨恨,用爱心建造属于自己的天堂。
《期待父亲的笑》中父亲的一场病让“我”无限怀念父亲的爱,父亲的声声告诫犹在耳旁:“做农夫,要做第一流的农夫;想写文章,要写第一流的文章;要做人,要做第一等人。”“我”深深的忏悔也感染着每一位读者,“假使有人,为了爹娘,百千刀战,一时刺身,于自身中,左右出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父子深情盈满全文。而旁人的话“要知道您父亲的病情,不必看您父亲就知道了,只要看您妈妈笑,就知道病情好转,看您妈妈流泪,就知道病情转坏,他们的感情真是好”更是写出父母之间的浓浓深情。亲情之爱在看似平常的照看和牵挂中得到升华。
《细微的爱里》一文从苏东坡的五言诗“钩帘归乳燕,穴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中生发感慨:“不能进入微细的爱里的人,不只是粗鄙,他也一定不能品味比较高层次的心灵之爱。他只能过着平凡单调的日子,而无法在生命中找到一些非凡之美。” “我们如果光是对人有情爱,有关怀。不知道日落月升也有呼吸,不知道虫蚁鸟兽也有欢歌与哀伤。不知道云里风里也有远方的消息。不知道路边走过的每一只狗都有乞求或怒怨的眼神。甚至不知道无声里也有千言万语……”爱亲人,爱朋友,也要爱自然万物。细腻的笔触中流淌着博爱和大爱,呼唤着人们成为圆满的人。
种树、吃松子、品茶、化妆这些小而又小之事在林清玄笔下总是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衍生出生活的智慧,散发出别样的馨香。
《桃花心木》以种树之法寓立身立世之理。种植桃花心木的人不定期看树,不规则地浇水施肥,引起“我”的好奇,而种树人揭示出树木生长的原理更让人深思:“……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由此“我”悟到了人的生长规律:“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文章借物喻人。启示人们唯有自主自立才能立身立世。从生活小故事中挖掘出人生的智慧,使文章寓意深刻极具教育意义而又无说教的痕迹。
《松子茶》中小小的松子有着不凡的意味:“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正是这小小的平常的松子,却能颐养人的性情。“松子”之所以能发挥如此大功效的原因,那就是人要怀有一颗善于洞察的灵动的心。“松子”之类本来“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文章最后“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作者告诉我们要坦然地面对生活,不要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太长,而要像把握小松子一样把握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
生活中化妆是常有的事,善于观察的作者却从简单常见的化妆中捕捉到了非同一般的人生哲理,于是便有了《生命的化妆》这样的美文,化妆师的话惊醒了那些爱好装扮表相的人的心:“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于是便有了作家更为深刻的人生体悟:“在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阳光雨露、山泉百合、莲花香木、冷月钟笛,透出清香,含着隽永,平易的叙述,醇厚的情感中有着难以言传的感人力量。林清玄笔下的自然万物充满了灵性,有着大智大慧。这些智慧清新的散文如清泉洗涤人心上的尘土,开启着人性的灵智,在淡淡的馨香中,轻松地思索人生的意义。
《阳光的香味》记述了一个城里人与一位放弃城市繁华生活回到乡村的大学生农夫一起翻晒稻谷的故事。“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全文围绕着“阳光的香气”组材,以独特的视角肯定了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表达出对远离自然的忧虑和回归自然的渴盼,唤醒人类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天性,一起感受大自然天赋之香的幸福心情。从而启示人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回归自然,在大自然中去感受人生的馨香。
《心田上的百合花》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了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顽强执著的野百合形象。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野百合的生长环境恶劣,但是这并没有消磨它追求美好愿望的天性:“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它默默地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着。野草的嘲讽讥笑、蜂蝶的鄙夷劝导,丝毫动摇不了野百合的信念:“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野百合顽强抗争,终成“正果”:“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它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正因为这美丽来之不易。所以当百合谷成为人们的“圣地”之时,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谨记第一朵百合的教导:“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百合谷其实就是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在林清玄看来,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的满足。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尽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这样一个因“尽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是“灵性、精神的美”的杰出代表。林清玄用文学的语言,智慧的表达,告诉我们应如何面对生活的困境,如何与环境抗争,如何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美好。
走进林清玄的散文世界。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他的散文朴质中蕴藏聪颖,清幽中透着大气,宁静中流淌着智慧,淡泊中显出豁达,闲适中带着高雅,馨香中飘出灵动。他将他广博的智慧与胸怀,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眭的温情。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我们找到自我的本真,让嘈杂的心变得清明,在会心的一笑中感悟人生的智慧。
编辑 姚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