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走出大山是她的梦想。
然而,大学毕业后,她却选择回到家乡,带领村民修路、发展产业。
一转眼,11年过去了,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村情在变、事情在变,但不变的是她服务群众的心,和村民对她的赞赏。
她,就是重庆市巫山县当阳乡党政办主任、当阳乡玉灵村第一书记——严克美。
初见严克美时,她戴着一副眼镜,扎着一个马尾辫,举手投足一副干练的模样。
2008年,大学毕业的严克美在上海找到一份工作。但得知老家当阳乡红槽村党支部书记准备离任的消息后,她毅然辞去工作,回乡毛遂自荐进入村领导班子。
“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回来为家乡做点事情。”严克美称。
彼时,村里的硬化公路还没有修好,有些偏远的地方生产物资还要靠人工背运;自来水不通,吃水困难;全村只有一台变压器,到了晚上用电高峰时,钨丝灯就像一朵“南瓜花”,只有微弱的光;村里产业结构单一……
想要富,先修路。
为此,严克美跑上跑下,“厚着脸皮”要来了修路物资。最开始,没人理睬,严克美便带着村干部干,慢慢地,村民们开始加入义务修整道路的队伍。
短短3年,一条宽5米、长11公里的村级公路通了,不仅如此,乡亲们的饮水、用电问题也得到解决。
“村里完成农网改造是我最开心的事。因为屋里灯光亮起来的那一刹那,我的心也跟着亮了起来。”严克美笑道。
村里有了平整的道路、清冽甘甜的泉水,严克美却没有停歇,她将目光聚焦在产业发展上。
红槽村背靠巫山五里坡林场,牧草资源得天獨厚。
在严克美给红槽村描绘的增收致富图上,除了种植烤烟和金银花,喂养山羊是“重头戏”。
然而,养羊成本偏高,有的农户怕担风险,等待观望;有的农户缺乏资金,望而却步。
怎么办?胆大心细的严克美开启了她的“个人带动模式”。
“我自己先养了100头羊,一边摸索养殖经验,一边为乡亲们免费提供羊崽,看我养得起劲,大家也逐渐参与进来。”严克美回忆道。
在严克美的带动下,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2900元增长到7000余元,红槽村成功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2013年,严克美通过考试,进入当阳乡政府工作。
牵挂着乡亲们的她,主动请缨担任当阳乡平定村的驻村干部,“农村要做的事很多,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也锻炼了我,我想继续为乡亲们做点事。”
2016年,严克美前往另一个贫困村——玉灵村,担任第一书记。
走马上任后,她很快进入角色,摸村情、拿思路,为玉灵村找到了一条依托生态旅游脱贫致富的道路。
当阳乡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以前锁在深山人不识。
为了打开生态旅游的大门,严克美一方面推进玉灵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对村容村貌进行提档升级。
经过几年打造,玉灵村已成为游客向往、村民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群山峡谷间,一栋栋白墙红瓦民房犹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田坎已经硬化成人行便道,房前屋后的稻田如一张张绿色纱巾,连同一片片苍翠的果林,将玉灵村装扮得犹如一幅水墨画。
“如今当阳乡发展得越来越好,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回来办农家乐了,绿水青山终于变成了金山银山,山区老百姓也吃上了旅游饭。”严克美感叹道。
11年来,从红槽村到平定村再到玉灵村,严克美帮助了一位又一位村民,解决了不计其数的难题。
担任玉灵村第一书记期间,严克美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录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谁家最穷,她就经常上谁家;谁家遇到困难,她就及时伸出援手。
“美娃子给我建了新房子,过年过节还来看我,像亲女儿一样亲”;“美娃子总是有很多办法,能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村民们说,村里有了大变化,回村的路宽了、厨房里有了自来水、乡亲们有了新房子,大家对她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
今年是严克美扎根基层的第十一个年头,偶尔她也会设想如果当初毕业就留在上海工作,现在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农村和城市存在差距,这是事实,但是正因为有这样的差距,才有了我们年轻人干事创业、造福乡亲们的广阔空间。”微风拨弄着严克美额头上的碎发,她眺望远方,眼里满是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