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端侧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法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8年1月问10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分析影响胰瘘的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 结果本组胰瘘发生率为9.9%(10/101),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术前黄疸程度(χ2=5.814,P=0.016)、黄疸持续时间(χ2=4.17,P=0.041)、胰腺质地(χ2=5.286,P=0.02
【机 构】
:
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普外一科,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普外一科,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普外一科,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普外一科,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端侧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法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8年1月问10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分析影响胰瘘的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 结果本组胰瘘发生率为9.9%(10/101),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术前黄疸程度(χ2=5.814,P=0.016)、黄疸持续时间(χ2=4.17,P=0.041)、胰腺质地(χ2=5.286,P=0.021)、胰管直径(χ2=4.165,P=0.041)、手术失血量(χ2=5.273,P=0.022)是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胰腺质地(OR=13.355,P=0.023)、术前黄疸程度(OR=12.126,P=0.006)、手术失血量(OR=5.92,P=0.032)是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方程:P=1/[<1+e-(-6.378+2.592胰腺质地+2.495术前黄疽程度+1.778手术失血量)],此方程预测发生胰瘘的正确性为92.1%.结论 胰腺质地、术前黄疸程度、手术失血最是端侧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法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技术提高,减少术中失血量,可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胃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率低,外科处理比较棘手,手术复杂难度大,并发症多[-2].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7年1月对24例胃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现总结如下。
十二指肠穿孔是ERCP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对避免威胁患者生存质量的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1].作者对5例十二指肠穿孔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患者,男,38岁.以"上腹部持续性、剧烈疼痛40余h"于2008年4月12日入院.40 h前用餐后在跑动过程中突然出现上腹持续剧烈疼痛,放射至腰区,频繁呕吐,含有胆汁.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体质消瘦,急性痛苦貌,辗转不安.
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iabetes afteriosclerosis obliteration,DASO)的治疗已受关注[1,2].本文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间,采用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及持续血管腔内给药治疗DASO 198例患者的资料,探讨其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
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是甲状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也是预后最差的一种甲状腺恶性肿瘤,又称间变性癌或肉瘤样癌,发生率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5%~14%[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院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共确诊各种甲状腺癌720例,其中ATC 54例,占总数的7.5%(54/720),其中有6例是以甲胎蛋白(alpha-fetal
目的 探讨胃癌肝转移肝切除治疗的疗效以及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24例胃癌肝转移行肝转移灶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均获得随访,胃癌肝转移外科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67%,3年生存率为21%,5年生存率为13%.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R0切除、转移灶大小为重要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灶大小、脉管瘤栓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肝脏恶性肿瘤常用的局部治疗方式,近年来被尝试性地应用于肝脏海绵状血管瘤(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HCH)的临床治疗,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1-3],但其安全性和疗效尚待更多的病例观察。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9年9月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病变25例,其中狭窄13例,闭塞12例.单纯行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4例,同时行支架(stenting)植入者20例,植入支架22枚. 结果本组狭窄者技术成功率为100%(13/13).1例介入治疗失败,
目的 评价围手术期应用抗凝药物预防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9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非抗凝组48例,抗凝组48例).抗凝组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非抗凝组围手术期未用低分子肝素钙.结果 抗凝组DVT的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非抗凝组(19%)(x2=5.031
患者男,56岁.因左腹壁肿物20余年,红肿破溃1个月于2007年10月20日入院.查体:左侧腹壁红肿破溃直径约5 cm,外形如"火山口"状,有少量脓性分泌物,触诊边界不清,无明显活动度,伴有异味.同侧腹股沟区可见肿物,直径近3 cm,表面皮肤无红肿及破溃,触诊边界清,基底部粘连固定.行左侧腹壁病灶的梭形切除及腹股沟肿物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