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秋的终南山,日光和树影随风舞着,香火气沿着蜿蜒山路氤氲而来……《环球人物》记者因为知道自己将要见到一位道士,有个词一路上都不停地在脑子里蹦:道骨仙风。但眼前的梁兴扬和这个词根本不挨边儿:拱手,眯眼,一副笑模样。
这个在网上最红的道士是多面的:他时而装呆扮萌,含着棒棒糖,怀抱绒布熊;时而智慧融通,有人问他“如何能知晓自己的命运”,他答“活到老,就知道了”;时而他也正义凛然,驳斥美国国务卿指责中国建岛破坏南海风水的言论,批评阿基诺三世称应该感激日本是数典忘祖……
你可以称他为“道长”“师傅”,也有人叫他“梁爷”“梁帅”,还有人说他进化方向可能是老顽童。他则口念慈悲慈悲,“我的理想进化方向是高道大德,现实进化方向是逗比道士。”
所以,梁兴扬绝不是道骨仙风的,他更像一块开化了的顽石——并不生就玉洁冰清,而是经历了世俗生活的锤炼才通透坚定、外圆内方。
这个总在强调“真我”的梁兴扬,有誉也有毁,质疑之一就是:借名声敛财。他在终南山金仙观的单钱(道观发给出家人购买日用品的钱)一个月只有600元,手机套餐就400多,这点钱显然不够他花销。对于这些说法,梁兴扬颇有些不屑。“如果你连100块钱都没见过,有人给你3000块钱,你就可以给人家卖命。金钱是人最难过的一关,只不过我的底线比别人高那么一点点。因为经历过纸醉金迷、年少多金的日子,所以我把钱看得不是那么重。”
梁兴扬生在山东农村,还有两个弟弟。上大学时,他发过传单,贴过小广告,后来倒腾玉石珠宝。从缅甸买来玉石,在易趣网上卖,最多的时候,他一个月能赚10多万,“我做电商的时候还没淘宝呢。”
梁兴扬不是个安于平淡、囿于规矩的人。毕业后,他不愿意留校,继续做玉石生意;在生意场上被坑了以后,他去云南数字电视做栏目策划。直到一两年后,弟弟到昆明读书,逐渐稳定下来,他又跑回中缅边境去赌石。“那时候,数钱数到手抽筋,给缅甸中介的小费都是几千的。慢慢就习惯这种生活了——两三个月工作几个小时,没钱就切块石头。”
很长一段时间,梁兴扬就是这样浑浑噩噩度过的。而另一方面,赌石这种冒险行为,又让他对金钱非常不在意。朋友们经常调侃他:“你这人不嫖不赌又不好色又不爱钱,还对道教有兴趣,为什么不当道士?”他听完,总会心下一动。
2009年,他真的出家成了道士。当时,他到终南山金仙观皈依,“我本来没想出家,只想拜师当个居士,却错穿了对襟道袍,结果被师父当成了另一个打算出家的人”。梁兴扬就这样出家了,那年他30岁。3天后,师父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第二年才知道他不是当初要出家的那个人。
出家不是小事,又源于乌龙,他真能一心一意待下来?梁兴扬说:“不管对什么事,只有全部了解它,不管是光辉面还是黑暗面,还能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堕落,不放弃,才算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信仰。”
红尘中打滚30年出家,让梁兴扬对于修道有了新的认识。“在红尘中打磨过、经历过,才能看破,你再来谈修道,才不是空洞的。”有位20岁出头的年轻人想跟他出家:“梁师傅,我干什么都不顺,我看破红尘了,要出家。”这时候,一向幽默风趣的梁兴扬会毫不客气:“你连红尘看都没看过,谈什么看破。”
终南山向来隐居者甚众,但他从不与之打交道。“絕大部分是在社会上遇到挫折了,或者是为了隐居而隐居的。说到底,他是在逃避责任。你在社会上都做不了一个合格的人,也不可能做一个合格的道士。”
现在,博客、微信、朋友圈、QQ群以及一些问答专栏,都能看到梁兴扬普及道教文化的文章——普通人眼中应该羽化成仙的世外高人距离我们原来只是鼠标一点。
金仙观的手机信号非常不好,更别提网络了。梁兴扬来了以后,就开始张罗着上网,拉网线太贵,就买了个无线网卡。一开始,观里的人谁也不支持,“上网干什么?网上都是虚的。”没想到,他渐渐在网上做出了名堂,通过网络在全国收了100多个徒弟,还拥有了一批忠实“粉丝”。
一说到宗教、文化传播,通常带着些鸡汤味,可梁兴扬则有更多理性的锋芒和刚健的气质。“宗教实际上是寻求解决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道是什么,就是万事万物背后的真理——我们应该信仰的是道,而不是道教这个团体本身。宗教本应该服务于人,但因为有了人,就有了利益,有了神、神的代言人,所以宗教有时候也被用来奴役人。不要迷信任何一个所谓神的代言人,不要迷信任何一个和尚、道士,宗教信仰不应该是迷信,它应该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思路,而不是需要我们跪拜。寻找信仰,首先应该知道自己是谁,坚定而不盲从,理智而不迷信。”
不迷信,是梁兴扬最重要的主张之一。他反对在网上给人算命,反对收徒以求供养关系,反对信众因为迷信宗教和家里人闹翻……他更是揭穿了一些道士的骗术,“道门中的风水、命理、玄学、符箓、丹道都是历代祖师探索大道、认知世界的方式方法,如果弘道,必须理性认知,五行阴阳理论、神灵崇拜绝对不是迷信,有一套严谨的体系。作为道门弟子自卑自贱自轻到连自己都认为这是迷信和忽悠人的东西,凭什么让别人信仰道教?” 为此,梁兴扬也得罪了不少人,微博上不时有人和他发起论战。最近,又有人对他发起了一轮如火如荼的大战。前几天,他在微博发了一张锦鲤图——锦鲤在风水中是招财旺福的象征,并调侃:“再不搞点封建迷信,我怕大家认为我是假道士。”
说到这里时,梁兴扬建议记者看看他的一篇文章《修道应该安什么心》。“有人认为穿上道袍、练练功夫、谈谈养生、说说玄奇、拽拽古文、聊聊长生、侃侃神仙就是道教的全部了,活生生地把道教做成文物。”在文中他这样写道,而这也是他普及道教文化的初衷。“道教修行是来源于生活,再反馈于生活;来源于当下,再回馈给当下。修行如果是孤僻的自我修行,与一只落在山里的臭拖鞋有什么区别?”
金仙观一天的生活是从厨房开始的,早晨6点半,梁兴扬把馒头切成片,用长筷子夹起放在调料水中沾沾,然后哧溜一声滑进热油中。一会儿,金黄焦香的炸馒头片就做好了。“观里吃素,所以得多放些油才好吃。”插着空儿,他赶紧掏出华为Ascend Mate7,对着屏幕指指戳戳。
“身处现代社会的道士,该如何守住宗教的清规戒律呢?”记者问。梁兴扬说:“我的底线是对道教规范的尊重,不用这个身份去骗人。底线之外,还有次级的戒律,比如说饮食规矩方面的坚守,能提醒我自己是一个道教徒。其他的,包括我和我徒弟用手机、发微博,有人觉得道士清修就行了,但既然我们要向别人传递思想文化,那该用就得用。规范可以提醒人、约束人,但不是禁锢人的。”
一盆子馒头片炸得差不多了,他的两个小徒弟世秀、世慧才梳洗完毕,世秀炒菜,世慧则边吃馒头片边撕成小块喂猫。院子里聚集了四五只猫,或乖巧可爱,或腼腆羞涩,它们是这里的一分子。为梁兴扬拍照时,他抱起了一只猫,猫却不太配合,他边给它捋毛,边带着又似威胁又似讨好的口气劝道:“平时你吃观里不少东西,现在需要你了,要顶上啊。”
吃过饭,给祖师爷上香、叩头后,梁兴扬把游客们求签问卦的签子倒出来,一支一支仔细数着。在网上,曾有人问他:算命可信吗?他答:跟股评专家给你的建议差不多。而现实中,他仍要入乡随俗,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也是道观收入的一部分。
“每一个道家弟子都会想着弘道吗?”对于这个问题,梁兴扬反问道:“每个中国人都会想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吗?”梁兴扬告诉记者,修行就是要平易化、生活化。“信仰不在于把你变成一个圣人,而在于能约束你,不断弥补你的缺点,找到自我。你看道教里那些神仙大多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尤其是八仙,吕洞宾是书生,铁拐李是乞丐,曹国舅是皇亲国戚,蓝采和是卖唱的,何仙姑就是一个娼妓,张果老就是一个道士。只要他们的行为能诠释道,我们就认为他是神仙。”
对梁兴扬来说,生活无处不在,修行也就无处不在,从在网上普及道教文化到为众人做一餐饭、为游客解一支签,再到如何对待入夜后在你皮肤上乱冲乱撞的小蚊虫。“现在,我活得非常自在,我在走我自己的路,别人怎么理解那是别人的事,我会坚持我自己。”
人物简介
梁兴扬,1979年生,云南大学毕业,陕西终南山金仙观道士,因在网上普及道教文化而為人所知。
这个在网上最红的道士是多面的:他时而装呆扮萌,含着棒棒糖,怀抱绒布熊;时而智慧融通,有人问他“如何能知晓自己的命运”,他答“活到老,就知道了”;时而他也正义凛然,驳斥美国国务卿指责中国建岛破坏南海风水的言论,批评阿基诺三世称应该感激日本是数典忘祖……
你可以称他为“道长”“师傅”,也有人叫他“梁爷”“梁帅”,还有人说他进化方向可能是老顽童。他则口念慈悲慈悲,“我的理想进化方向是高道大德,现实进化方向是逗比道士。”
所以,梁兴扬绝不是道骨仙风的,他更像一块开化了的顽石——并不生就玉洁冰清,而是经历了世俗生活的锤炼才通透坚定、外圆内方。
“你连红尘看都没看过,谈什么看破”
这个总在强调“真我”的梁兴扬,有誉也有毁,质疑之一就是:借名声敛财。他在终南山金仙观的单钱(道观发给出家人购买日用品的钱)一个月只有600元,手机套餐就400多,这点钱显然不够他花销。对于这些说法,梁兴扬颇有些不屑。“如果你连100块钱都没见过,有人给你3000块钱,你就可以给人家卖命。金钱是人最难过的一关,只不过我的底线比别人高那么一点点。因为经历过纸醉金迷、年少多金的日子,所以我把钱看得不是那么重。”
梁兴扬生在山东农村,还有两个弟弟。上大学时,他发过传单,贴过小广告,后来倒腾玉石珠宝。从缅甸买来玉石,在易趣网上卖,最多的时候,他一个月能赚10多万,“我做电商的时候还没淘宝呢。”
梁兴扬不是个安于平淡、囿于规矩的人。毕业后,他不愿意留校,继续做玉石生意;在生意场上被坑了以后,他去云南数字电视做栏目策划。直到一两年后,弟弟到昆明读书,逐渐稳定下来,他又跑回中缅边境去赌石。“那时候,数钱数到手抽筋,给缅甸中介的小费都是几千的。慢慢就习惯这种生活了——两三个月工作几个小时,没钱就切块石头。”
很长一段时间,梁兴扬就是这样浑浑噩噩度过的。而另一方面,赌石这种冒险行为,又让他对金钱非常不在意。朋友们经常调侃他:“你这人不嫖不赌又不好色又不爱钱,还对道教有兴趣,为什么不当道士?”他听完,总会心下一动。
2009年,他真的出家成了道士。当时,他到终南山金仙观皈依,“我本来没想出家,只想拜师当个居士,却错穿了对襟道袍,结果被师父当成了另一个打算出家的人”。梁兴扬就这样出家了,那年他30岁。3天后,师父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第二年才知道他不是当初要出家的那个人。
出家不是小事,又源于乌龙,他真能一心一意待下来?梁兴扬说:“不管对什么事,只有全部了解它,不管是光辉面还是黑暗面,还能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堕落,不放弃,才算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信仰。”
红尘中打滚30年出家,让梁兴扬对于修道有了新的认识。“在红尘中打磨过、经历过,才能看破,你再来谈修道,才不是空洞的。”有位20岁出头的年轻人想跟他出家:“梁师傅,我干什么都不顺,我看破红尘了,要出家。”这时候,一向幽默风趣的梁兴扬会毫不客气:“你连红尘看都没看过,谈什么看破。”
终南山向来隐居者甚众,但他从不与之打交道。“絕大部分是在社会上遇到挫折了,或者是为了隐居而隐居的。说到底,他是在逃避责任。你在社会上都做不了一个合格的人,也不可能做一个合格的道士。”
“孤僻的自我修行,与一只落在山里的臭拖鞋有什么区别”
现在,博客、微信、朋友圈、QQ群以及一些问答专栏,都能看到梁兴扬普及道教文化的文章——普通人眼中应该羽化成仙的世外高人距离我们原来只是鼠标一点。
金仙观的手机信号非常不好,更别提网络了。梁兴扬来了以后,就开始张罗着上网,拉网线太贵,就买了个无线网卡。一开始,观里的人谁也不支持,“上网干什么?网上都是虚的。”没想到,他渐渐在网上做出了名堂,通过网络在全国收了100多个徒弟,还拥有了一批忠实“粉丝”。
一说到宗教、文化传播,通常带着些鸡汤味,可梁兴扬则有更多理性的锋芒和刚健的气质。“宗教实际上是寻求解决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道是什么,就是万事万物背后的真理——我们应该信仰的是道,而不是道教这个团体本身。宗教本应该服务于人,但因为有了人,就有了利益,有了神、神的代言人,所以宗教有时候也被用来奴役人。不要迷信任何一个所谓神的代言人,不要迷信任何一个和尚、道士,宗教信仰不应该是迷信,它应该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思路,而不是需要我们跪拜。寻找信仰,首先应该知道自己是谁,坚定而不盲从,理智而不迷信。”
不迷信,是梁兴扬最重要的主张之一。他反对在网上给人算命,反对收徒以求供养关系,反对信众因为迷信宗教和家里人闹翻……他更是揭穿了一些道士的骗术,“道门中的风水、命理、玄学、符箓、丹道都是历代祖师探索大道、认知世界的方式方法,如果弘道,必须理性认知,五行阴阳理论、神灵崇拜绝对不是迷信,有一套严谨的体系。作为道门弟子自卑自贱自轻到连自己都认为这是迷信和忽悠人的东西,凭什么让别人信仰道教?” 为此,梁兴扬也得罪了不少人,微博上不时有人和他发起论战。最近,又有人对他发起了一轮如火如荼的大战。前几天,他在微博发了一张锦鲤图——锦鲤在风水中是招财旺福的象征,并调侃:“再不搞点封建迷信,我怕大家认为我是假道士。”
说到这里时,梁兴扬建议记者看看他的一篇文章《修道应该安什么心》。“有人认为穿上道袍、练练功夫、谈谈养生、说说玄奇、拽拽古文、聊聊长生、侃侃神仙就是道教的全部了,活生生地把道教做成文物。”在文中他这样写道,而这也是他普及道教文化的初衷。“道教修行是来源于生活,再反馈于生活;来源于当下,再回馈给当下。修行如果是孤僻的自我修行,与一只落在山里的臭拖鞋有什么区别?”
“信仰不在于把你变成圣人”
金仙观一天的生活是从厨房开始的,早晨6点半,梁兴扬把馒头切成片,用长筷子夹起放在调料水中沾沾,然后哧溜一声滑进热油中。一会儿,金黄焦香的炸馒头片就做好了。“观里吃素,所以得多放些油才好吃。”插着空儿,他赶紧掏出华为Ascend Mate7,对着屏幕指指戳戳。
“身处现代社会的道士,该如何守住宗教的清规戒律呢?”记者问。梁兴扬说:“我的底线是对道教规范的尊重,不用这个身份去骗人。底线之外,还有次级的戒律,比如说饮食规矩方面的坚守,能提醒我自己是一个道教徒。其他的,包括我和我徒弟用手机、发微博,有人觉得道士清修就行了,但既然我们要向别人传递思想文化,那该用就得用。规范可以提醒人、约束人,但不是禁锢人的。”
一盆子馒头片炸得差不多了,他的两个小徒弟世秀、世慧才梳洗完毕,世秀炒菜,世慧则边吃馒头片边撕成小块喂猫。院子里聚集了四五只猫,或乖巧可爱,或腼腆羞涩,它们是这里的一分子。为梁兴扬拍照时,他抱起了一只猫,猫却不太配合,他边给它捋毛,边带着又似威胁又似讨好的口气劝道:“平时你吃观里不少东西,现在需要你了,要顶上啊。”
吃过饭,给祖师爷上香、叩头后,梁兴扬把游客们求签问卦的签子倒出来,一支一支仔细数着。在网上,曾有人问他:算命可信吗?他答:跟股评专家给你的建议差不多。而现实中,他仍要入乡随俗,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也是道观收入的一部分。
“每一个道家弟子都会想着弘道吗?”对于这个问题,梁兴扬反问道:“每个中国人都会想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吗?”梁兴扬告诉记者,修行就是要平易化、生活化。“信仰不在于把你变成一个圣人,而在于能约束你,不断弥补你的缺点,找到自我。你看道教里那些神仙大多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尤其是八仙,吕洞宾是书生,铁拐李是乞丐,曹国舅是皇亲国戚,蓝采和是卖唱的,何仙姑就是一个娼妓,张果老就是一个道士。只要他们的行为能诠释道,我们就认为他是神仙。”
对梁兴扬来说,生活无处不在,修行也就无处不在,从在网上普及道教文化到为众人做一餐饭、为游客解一支签,再到如何对待入夜后在你皮肤上乱冲乱撞的小蚊虫。“现在,我活得非常自在,我在走我自己的路,别人怎么理解那是别人的事,我会坚持我自己。”
人物简介
梁兴扬,1979年生,云南大学毕业,陕西终南山金仙观道士,因在网上普及道教文化而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