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思政教育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o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功能和目标是培育与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社会人。谆谆教导,相辅而行,与学生互相协助的同时,恳切、耐心地教导学生,辅助其成长,是教师的职责所在。用正确的思政观念引领学生,赋予高校教育工作者颇为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 键 词] 思政教育;核心价值观;改革创新;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202-02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育高端专业人才,并为人民服务。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进步发展与繁荣来说,在大学阶段培养有担当、有理想、肯吃苦上进的当代优秀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与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紧密而不可分割的联系,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文化素养,培养优秀品质人格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目标。以下内容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浅谈。
  一、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政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个字进行了高度的凝练概括,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关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希望,为此大学生应于大学阶段的学校学习生活中自觉接受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大学生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行为规范的标准和度量尺,增强自我坚定的政治信仰以及理想信念,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政教育。
  (一)融入教育教学中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仅包含身心的健康,还包含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以及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需要教育工作者坚持以正确核心价值观进行指引与引导。学生好奇心重、点子多、思维强且活跃,针对学生较强的新事物接受能力,教育工作者应在创新与实践中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在思政教育与教学融入的过程中,要制订明确的章程与奋斗目标,使得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根据、有计划。要注重培育创新创业的时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提高开拓自我能力。尝试自主创业,逐步实现人才的培育与培养目标。
  (二)创新教学任课方法
  教育工作者应在学生日常教育的每个环节中创新教学任课方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与培育。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秉承言传身教的方式,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学中改进方式方法,正确引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养成,制订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方案,潜移默化地在教学中传播核心价值观,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紧密结合价值观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推进优良校风建设。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可使得学生适应并融入学校中。开展符合学生价值导向的讲座、报告会、宣讲会等形式各异的校园活动,确保校园社会价值观教育培育工作顺利开展,防微杜渐,杜绝校园不良风气的出现,防止腐朽不良思想入侵学生思想和生活。
  (四)引领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的发展及其复杂性引发了学生各类不同的心理问题。学生群体众多,因此出现心理问题的比重也较大,一个班级或多或少都会有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正确的引导和开解是必要且有效的。班干部或辅导员要进行谈话与走访,帮助学生处理各种棘手问题,可避开由心理健康教育引发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与全面健康建设,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训,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思政教育。
  二、改革创新思政治教育新模式
  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是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点,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被以往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套上一成不变的枷锁,因此要以创新思维和新模式开展各项教育,在开创新模式的同时,展现教学育人最优质的一面。
  (一)创新能本管理模式
  “能本管理”简单理解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与管理方法,是在人本管理基础上的升华,并加以完善,依托能本管理创新发展新模式。激发大学生的思政素养,提高学生的智能能力,在学生管理上做到以学生能力为基础的管理,让思想政治在学校内形成合力,在创新能本模式的管理下制定培养目标,进而辅助辅导学生,加强思政教育培训。
  (二)发挥校园社团的作用
  大学校园社团是每个学校都有的学生组织,在大学生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是学生在共同意愿和个人兴趣爱好的实现与满足的基础上组成的具有团体性、交流互动性的学生组织,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实现载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进步。校园社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换言之,校园社团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开展搭建了重要的桥梁,促进了校园社团的良好持续发展。可以大力发挥学校社团的作用,努力实现当代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熏陶与培育的主动积极性,使思政观念不断传播发扬,从而深入人心。以校园社团为载体融合思政新理念,对于发扬优质校园文化、良好校风有着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与科学文化素养。
  (三)优化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教育环境可分为为在校学生提供基础设施的可见的基础环境,还有为学生营造良好优质学习成长氛围的不可见的促进性环境。具体而言,“硬环境”为校园的规划设置、地理位置、绿化标准、校园文化环境等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软环境”肉眼无法看到,但却十分重要,例如优良勤勉的校风、立德树人的教师素养、文化氛围等都属于“教育软环境”。教育的“软环境”不仅仅要从物质条件上教育与培训学生,还要在教师素质素养、班风班建、寝室文化等方面着手优化教育环境,再就是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育与培养。在学校各项活动组织中学生干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活动的组织与领导中获得学习与成长。学生干部身份使得学生身上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居于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地位,这也有利于同学间形成向心力,互帮互助,营造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身立教,为人楷模,学生干部用良好的垂范给学生无形的榜样力量。   三、建立自媒体及新媒体高校思政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校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也应随着时代同行,优化和改进进而适应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新媒体与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的眼界变宽,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所传播的知识与文化,教育也应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更迭教育理念,以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与需求,为国培育优质人才。建立协同创新体系的自媒体及新媒体高校思政,对各高校进行思政教育有着有效的推动作用,对其有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意义。
  (一)丰富新媒体教育形式
  传统的教学教育教师传道授业,学生被动接受。而今自媒体、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新媒体技术也应运而生,且有着独特的性质。科技的发展与发达令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倍感兴奋,也启发了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推广思想政治教育,让教育与网络互动融合,使得学生接受文化知识不再是拘泥于课堂和书本,而是灵活地接受思想政治。教师的作用虽在课堂中弱化,但可开通微信、微博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网络通信工具,接受年轻人思维方式,与学生沟通无障碍,以朋友的方式向学生潜移默化地传播正能量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接受的角度转换。教师以朋友的方式存在于生活,通过与新媒体结合互融的灵活性教育教学方式来促进引导学生自身发展,也可在危急时刻对学生给予正确的导向和指引,避免学生因各种原因产生偏激行为。
  (二)建立并推广校园思政网站
  建立并推广校园思政网站,不仅能够提高学校品牌宣传力度,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政建设,拓宽思政教育实现途径,对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起到了有效的纽带连接与推进作用。建立思政平台与校园网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设置教学科研、教学成果、创业就业信息等吸引学生观看的内容。还可进行网络征文、校园主播竞选、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扩大思政影响力的同时增加参与度和热议度。还可定期更新学校的要闻和信息,建设网络图书馆,学生足不出户便可借阅图书,丰富自我。还可建立专家论坛、优秀课堂教案展示等,为教师及科研的发展建立有效的实现桥梁,节约了教学研究的成本,发挥并利用网站自身的优势,促进学校的思政乃至整体发展。
  (三)“互联网+”思政教学
  “互联网+”的到来,令每个人都兴奋不已。而“互联网+”运用于教学中,将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融入当代互联网科技,创造并碰撞出新火花是鲜有人考虑到的。“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学生的思政主题互动是科学性与时代性的共同发展,“互联网+”的多元化应用和全新的新潮价值观对其有很大程度的挑战。良好地运用“互联网+”,使其与思政教学协调发展,让思想政治“活”起来。辩证地分析学习,摒弃传统教学中过时的思想,互动融合新思维,使教师及学生释放新的能量和活力,让思政建设真正渗透到每个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做到真正贯彻落实,让教师的职责与本职得到最终的实現,使得学生从中真正地有所收获和感悟。
  当代青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对此,各高校教育将思政建设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着重开展关注的问题,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帮助引导学生培养远大理想、坚定信念、高尚道德与求真品格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加强思政教育也是高校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工作者毕生的信仰,用正确的观念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变的追求。
  参考文献:
  苏光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探析[J].中文信息,2015(1).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增强军事土木工程专业学员的实战化能力,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构建军事土木工程课程。通过对课堂教学、实验、实践、课外科技活动、考核五个环节进行建设,培养学员的实战化思维,综合提高学员解决实战化问题的能力。  [关 键 词] 军事土木工程;CDIO;实战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