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0例,实施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40例,行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血肿清除率为90.00%,B组血肿清除率为70.00%,B组清除率明显低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下降,但是B组明显较A组低(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而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可促进患者提高生活能力,两种手术方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各有优劣,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方案,改善远期预后。
关键词: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发性脑血管疾病,因发病突然,且病情严重,导致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直接威胁人类健康。针对高血压脑出血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采取正确方案控制病情,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1]。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是常用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具有较高的血肿清除效果,但是患者预后难以达到满意状态;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是一种新型手术方案。本组研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使用两种术式治疗,对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脑血管分会中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40例;A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2.4±6.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34h,平均时间(8.6±1.2)h;B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63.1±6.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36h,平均时间(8.2±1.3)h;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者;40~80岁;与本组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合并心、肾、肝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患者;自身免疫力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B组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向健侧偏60°,额颞取弧形切口,作骨瓣游离,蝶骨嵴需向下咬除,采取脑压板及颞叶将其分开,使之充分显露岛叶,无血管区中行脑针穿刺,穿刺1cm左右,达到血肿腔,确定为陈旧性血液后,切开岛叶,吸引器对血肿进行抽吸,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确保无出血后,留置硅胶引流管,关闭切口;
A组行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全麻后取仰卧位,以血肿最厚部位作颅骨钻孔,后上方各取小缺口,便于斜形置管,硬膜切开时,血管腔内置入导管,作血肿反复抽吸,促进血凝块排出,留置硅胶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情况,作对比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作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主要包括工具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两个方面,总分为64分,分数越低,则显示活动能力越强。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经录入SPSS19.0软件做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独立样本t检验,(X±s)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血肿清除率为90.00%,B组血肿清除率为70.00%,B组清除率明显低于A组(P<0.05),见表1。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下降,但是B组明显较A组低(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发生率最高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且危害性极大,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且大多数患者预后不良[3]。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致使脑血管疾病的治愈率逐年上升。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清除血肿,降低并发症发生,成为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
经本组研究显示,A组的血肿清除率明显较B组高(P<0.05),与两种术式的作用机制不同相关。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是直视下开展手术,术中视野清晰,取额颞的弧形切口,作骨瓣游离,蝶骨脊咬除,直接进行血肿抽吸,所有手术操作均可在直视下进行,从而提高血肿清除率,取得较高的降颅压作用[4]。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是经切开硬膜后,直接置入引流管,直至血肿腔后进行血肿清除的术式,手术的操作简单,入颅时间短,具有一定血肿清除作用,但是其血肿清除率低于大骨瓣开颅术[5]。大骨瓣开颅清除术实施额颞弧形切口,创伤较大,操作繁琐,导致患者术后脑部血液循环、脑脊液循环速度慢,致使术后的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恢复[6]。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可选择最厚血肿部位取切口,可减少手术创伤,术后利于脑细胞功能及脑组织恢复,从而促进患者提高生活能力。有学者研究认为[7],颅骨钻孔血肿抽吸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均可作为高血压脑出血首选术式,但是颅骨钻孔血肿抽吸术的安全性高,预后较好。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以上研究结果一致。
综合上述,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颅骨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均有疗效,但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血肿清除率较高,而颅骨钻孔血肿抽吸术的术后恢复较好,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颜杰浩,于长久,王莉等.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究[J].广东医学,2011,32(20):2680-2682.
[2] 杨理媛,孙晓川.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三种术式疗效和预后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1040-1042.
[3] 李在雨,徐宁,陈大伟等.两种术式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1249-1251.
[4] 张洪涛,马云富,杨永飞等.微创穿刺与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0):73-74.
[5] 李在雨,罗毅男,金美善等.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60-63.
[6] 张党林,邓纪学.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对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1):149-151.
[7] 朱扬清,张卫,金浩等.改良小骨窗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8):2744-2746.
关键词: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发性脑血管疾病,因发病突然,且病情严重,导致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直接威胁人类健康。针对高血压脑出血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采取正确方案控制病情,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1]。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是常用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具有较高的血肿清除效果,但是患者预后难以达到满意状态;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是一种新型手术方案。本组研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使用两种术式治疗,对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脑血管分会中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40例;A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2.4±6.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34h,平均时间(8.6±1.2)h;B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63.1±6.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36h,平均时间(8.2±1.3)h;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者;40~80岁;与本组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合并心、肾、肝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患者;自身免疫力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B组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向健侧偏60°,额颞取弧形切口,作骨瓣游离,蝶骨嵴需向下咬除,采取脑压板及颞叶将其分开,使之充分显露岛叶,无血管区中行脑针穿刺,穿刺1cm左右,达到血肿腔,确定为陈旧性血液后,切开岛叶,吸引器对血肿进行抽吸,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确保无出血后,留置硅胶引流管,关闭切口;
A组行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全麻后取仰卧位,以血肿最厚部位作颅骨钻孔,后上方各取小缺口,便于斜形置管,硬膜切开时,血管腔内置入导管,作血肿反复抽吸,促进血凝块排出,留置硅胶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情况,作对比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作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主要包括工具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两个方面,总分为64分,分数越低,则显示活动能力越强。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经录入SPSS19.0软件做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独立样本t检验,(X±s)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血肿清除率为90.00%,B组血肿清除率为70.00%,B组清除率明显低于A组(P<0.05),见表1。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下降,但是B组明显较A组低(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发生率最高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且危害性极大,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且大多数患者预后不良[3]。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致使脑血管疾病的治愈率逐年上升。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清除血肿,降低并发症发生,成为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
经本组研究显示,A组的血肿清除率明显较B组高(P<0.05),与两种术式的作用机制不同相关。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是直视下开展手术,术中视野清晰,取额颞的弧形切口,作骨瓣游离,蝶骨脊咬除,直接进行血肿抽吸,所有手术操作均可在直视下进行,从而提高血肿清除率,取得较高的降颅压作用[4]。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是经切开硬膜后,直接置入引流管,直至血肿腔后进行血肿清除的术式,手术的操作简单,入颅时间短,具有一定血肿清除作用,但是其血肿清除率低于大骨瓣开颅术[5]。大骨瓣开颅清除术实施额颞弧形切口,创伤较大,操作繁琐,导致患者术后脑部血液循环、脑脊液循环速度慢,致使术后的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恢复[6]。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可选择最厚血肿部位取切口,可减少手术创伤,术后利于脑细胞功能及脑组织恢复,从而促进患者提高生活能力。有学者研究认为[7],颅骨钻孔血肿抽吸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均可作为高血压脑出血首选术式,但是颅骨钻孔血肿抽吸术的安全性高,预后较好。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以上研究结果一致。
综合上述,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颅骨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均有疗效,但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血肿清除率较高,而颅骨钻孔血肿抽吸术的术后恢复较好,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颜杰浩,于长久,王莉等.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究[J].广东医学,2011,32(20):2680-2682.
[2] 杨理媛,孙晓川.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三种术式疗效和预后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1040-1042.
[3] 李在雨,徐宁,陈大伟等.两种术式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1249-1251.
[4] 张洪涛,马云富,杨永飞等.微创穿刺与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0):73-74.
[5] 李在雨,罗毅男,金美善等.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60-63.
[6] 张党林,邓纪学.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对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1):149-151.
[7] 朱扬清,张卫,金浩等.改良小骨窗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8):2744-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