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滚滚大潮,冲击着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课堂教学。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多媒体教学更是呈一统天下之势。为此笔者认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降低了学生主体的参与程度
教是为了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因而教学过程应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多媒体技术教学集动画和声音于一体,把素材通过画面展示给学生,生动形象地呈现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增强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效果。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对文章或对话内容的理解。但它无法取代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用英语进行的交际操练,更无法取代学生的思维训练。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当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以学生在不断的语言训练中理解并掌握教材为目的;以学生明确要求,调节他们的注意力为切入口;以促进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与为着眼点;并注意及时的反馈矫正,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笔者认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分强调对感官的刺激而忽略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的主动性。因为课件都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的,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教师始终围绕着课件讲课,缺少了课堂教学中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把原本课件辅助教师变成了教师辅助课件。使学生重新进入了一种人灌+机灌的新的课堂教学误区,并没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只求以形式取胜,忽视学生的实际水平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量的用英语进行的交流,才能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计算机多媒体仅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中的一种,尽管是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只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不要让越来越多的“人机对话”淡化甚至替代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否则,现代媒体成了教学机器,教师成了只会按键盘的“机械手”,这样的课堂教学极不利于学生完善人格、发展个性等。
有许多教师,为了课堂能够体现所谓的新课程理念,置学生的的实际水平于不顾,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有一次公开课,课堂教学内容是序数词,从first到twelfth。经过初步教学后,教师利用幻灯片设计了两个任务:一是让学生把屏幕上的十二生肖从第一到第十二依次排列;二是让学生用序数词说出2004年奥运会得金牌数最多的十二个国家。这两个任务设计的出发点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但结果却让该教师大失所望曰全班学生无人能顺利完成任务。
教学过程固定,缺乏灵活性
课堂并不是单纯教案的演示,而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富有创造性、开放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的过程。但由于课件是事先做好的,大部分课件覆盖整节课的内容,环环相扣,难以更改,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教师生怕打乱自己精心编排好的“剧本”,常常回避意外而继续点击课件。这就使得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师成了播放员和解说员,而学生成了听众或观众。以这样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教师的主导性也难以充分发挥,最终导致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如笔者自己也曾经上过这么一节课,内容是What kinds of movies do you see?在我点击鼠标依次呈现各种电影actionmovie、documentary、comedy、cartoon、thriller、Beijing Opera后,虽然学生能提供出几种电影的英语表达,但学生的顺序却与我幻灯片中出现的次序不一致,显然这个活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片面追求课堂信息的容量,忽视学生的认知负荷水平
课件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或影像,可事先编制好,并可迅速呈现,为增加课堂容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并不意味着,课堂输入得越多越好、越难越好。因为语言的习得是由输入转变为输出的过程,一定量的语言输出是以一定量的语言输入为前提的。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过度使用课件,导致课件的大容量与学生有限的接受能力之间的矛盾。公开课中无论是新单词的引入教学,词义、词性的解释与运用或是对课文的阅读,教师都以英语贯穿始终,以增强课堂教学和容量与密度。而一些公开课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率”,一味地“大容量、快节奏、重负荷”,已经引起了学生的“超限效应”,教师滔滔不绝,学生不知所云,教学效果反而大打折扣。
修饰过分,喧宾夺主
(1)课件中美丽的画面,漂亮的艺术字,优美的音乐等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使他们有愉快的心境来进行课堂活动,如果运用得当则会提高课堂效率;另外,有的背景太模糊或太花哨,影响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效果。因此,所选背景应以简单清晰为主,突出课件中的主体部分,恰当的美化才能锦上添花,否则只能是画蛇添足。
(2)所选的声音、影像等都必须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且适合学生年龄的。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能够选用一些流行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同时又适合学生年龄的英文歌曲,如:Mice love rice、You are my sunshine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这样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手段单一
在许多优质课中,笔者认为,有时用简笔画、直观的教具、身边的人和物、生动的语言解释,可以达到多媒体无法达到的效果。如教学阅读片段Mr Upstairs and Downstairs一文时,教师可以一边口述故事内容,一边用简笔画,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策略,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合理因素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两者有机结合,各展所长,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镇中
降低了学生主体的参与程度
教是为了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因而教学过程应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多媒体技术教学集动画和声音于一体,把素材通过画面展示给学生,生动形象地呈现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增强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效果。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对文章或对话内容的理解。但它无法取代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用英语进行的交际操练,更无法取代学生的思维训练。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当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以学生在不断的语言训练中理解并掌握教材为目的;以学生明确要求,调节他们的注意力为切入口;以促进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与为着眼点;并注意及时的反馈矫正,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笔者认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分强调对感官的刺激而忽略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的主动性。因为课件都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的,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教师始终围绕着课件讲课,缺少了课堂教学中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把原本课件辅助教师变成了教师辅助课件。使学生重新进入了一种人灌+机灌的新的课堂教学误区,并没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只求以形式取胜,忽视学生的实际水平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量的用英语进行的交流,才能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计算机多媒体仅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中的一种,尽管是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只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不要让越来越多的“人机对话”淡化甚至替代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否则,现代媒体成了教学机器,教师成了只会按键盘的“机械手”,这样的课堂教学极不利于学生完善人格、发展个性等。
有许多教师,为了课堂能够体现所谓的新课程理念,置学生的的实际水平于不顾,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有一次公开课,课堂教学内容是序数词,从first到twelfth。经过初步教学后,教师利用幻灯片设计了两个任务:一是让学生把屏幕上的十二生肖从第一到第十二依次排列;二是让学生用序数词说出2004年奥运会得金牌数最多的十二个国家。这两个任务设计的出发点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但结果却让该教师大失所望曰全班学生无人能顺利完成任务。
教学过程固定,缺乏灵活性
课堂并不是单纯教案的演示,而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富有创造性、开放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的过程。但由于课件是事先做好的,大部分课件覆盖整节课的内容,环环相扣,难以更改,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教师生怕打乱自己精心编排好的“剧本”,常常回避意外而继续点击课件。这就使得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师成了播放员和解说员,而学生成了听众或观众。以这样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教师的主导性也难以充分发挥,最终导致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如笔者自己也曾经上过这么一节课,内容是What kinds of movies do you see?在我点击鼠标依次呈现各种电影actionmovie、documentary、comedy、cartoon、thriller、Beijing Opera后,虽然学生能提供出几种电影的英语表达,但学生的顺序却与我幻灯片中出现的次序不一致,显然这个活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片面追求课堂信息的容量,忽视学生的认知负荷水平
课件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或影像,可事先编制好,并可迅速呈现,为增加课堂容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并不意味着,课堂输入得越多越好、越难越好。因为语言的习得是由输入转变为输出的过程,一定量的语言输出是以一定量的语言输入为前提的。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过度使用课件,导致课件的大容量与学生有限的接受能力之间的矛盾。公开课中无论是新单词的引入教学,词义、词性的解释与运用或是对课文的阅读,教师都以英语贯穿始终,以增强课堂教学和容量与密度。而一些公开课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率”,一味地“大容量、快节奏、重负荷”,已经引起了学生的“超限效应”,教师滔滔不绝,学生不知所云,教学效果反而大打折扣。
修饰过分,喧宾夺主
(1)课件中美丽的画面,漂亮的艺术字,优美的音乐等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使他们有愉快的心境来进行课堂活动,如果运用得当则会提高课堂效率;另外,有的背景太模糊或太花哨,影响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效果。因此,所选背景应以简单清晰为主,突出课件中的主体部分,恰当的美化才能锦上添花,否则只能是画蛇添足。
(2)所选的声音、影像等都必须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且适合学生年龄的。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能够选用一些流行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同时又适合学生年龄的英文歌曲,如:Mice love rice、You are my sunshine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这样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手段单一
在许多优质课中,笔者认为,有时用简笔画、直观的教具、身边的人和物、生动的语言解释,可以达到多媒体无法达到的效果。如教学阅读片段Mr Upstairs and Downstairs一文时,教师可以一边口述故事内容,一边用简笔画,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策略,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合理因素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两者有机结合,各展所长,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