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向前迈进,要求教师的教学要通过改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作者就基于一些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理论,对“导读讲练”四步教学法进行简要的探析。
【关键词】师范 历史新授课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又被称之为教学结构,指的是在某个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为了完成规定教学目标与内容而建的比较典型和稳定的教学活动机构框架与活动程序。这是人们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总结和改良而逐步形成的,对教学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
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笔者根据师范历史课的现状以及学生的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比较可行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本文介绍的四步教学法。所谓的四步教学法是指通过导、读、讲、练四步来完成整堂历史课。
一、五分钟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对新课提问
这里的复习旧课,不是指为了复习而进行的复习,指的是复习与本课相关的老知识,以便用来做承上启下之用。但凡和新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很密切关系的内容全部不提。不然得话,不仅仅是浪费很珍贵的教学时间,同时也会对学生系统性的学习以及定向思维产生扰乱作用。巧妙并且自然的引入新课程以后,针对新课的内容提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要难度适宜,让学生在接下来的阶段中边看书边思考。如果问题的难度太大或者太简单的话都对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不利,当然也就不能够到达预期的目的。
二、给学生十五分钟时间,让他们带着问题看书思考
“读”是人们获取知识以及发展智能的某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表明,学生看书的效果比听讲的效果好得多,记的内容也多,并且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课堂教学里面,让学生有一些时间去读书是很必要的,尤其是当学生们的课前预习不够甚至是不预习的状况下,此方法就更有它的实际意义了。
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对两点加以注意:一来,它需要学生能够坚持带着问题阅读书本,就是所谓的“读与思相结合”,不能够漫无目的或者走马观花似的阅读。二来,它需要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告诉学生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阅读。比如说把读书和动笔结合起来,用笔画出或者用符号标明在重点知识以及答题要点和疑惑之处上作标注,使泛读和精读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一步最主要的是想让学生们对教材有个大致的了解和初步的掌握,从而获得学习方面的主动权。当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老师要把本堂课的提纲板书在黑板上面或者把课件展示出来。
三、老师用二十分钟评析答题,把握重点,解决难点
老师评析答题这一环节是整堂课的主要部分和关键内容。在上一个阶段中,学生通过阅读对教材有了整体的把握,老师就不需要把教材上面的一字一句都照本宣科的读给学生听,在熟悉教学大纲以及对教材吃透的前提之下,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从感性阶段提升到理性阶段,与此同时对于学生们普遍不能回答得答题作一些启发和诱导,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总而言之,就是要交给学生最概括的内容、最基本的要求、最准确的概念以及最有条理的线索。还有就是,与实际相结合,在授课的过程中补充一些有关的内容还是必要的,比如说学习与记忆的方法,以及背景材料和小插曲等。
在评析的阶段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一)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师生关系融洽,使教学氛围宽松和谐
师生关系和谐是历史教学开展的感情基础。老师要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加以密切的关注,发现并且化解他们学习和生活里的种种危害因子,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学生实行正面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一个积极的心态,催生他们的学习情感,在双方的互动中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老师需要真心实意的关爱学生,对他们取得的微小的进步也加以赞扬和鼓励,有助于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成效。
(二)老师和学生需要多多互动,老师对板书的内容要多加的予以充实和提炼
作为老师要抛弃老式的教学方式,把单向的教学转变为互动的双边教学,使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从而引导学生在双方互动中提高认知的能力。老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使学习的主体性体现出来,积极调动学生参加到教学互动中来,将教学的重难点加以突出,使双方的视野得以开阔,提升学生使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采用直观的教材器具,比如说多媒体课件等
老师在对教学过程加以重视的时候,需要引入电教媒介,使现代媒介的教学辅助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使得教学氛围更加的形象直观,教学情境更加的灵活生动。不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他们的史学情感得以升华,让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历史的教学活动里去,并且能够对其加以灵活的运用。
在评析的过程中精简的好与坏,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老师的素质与教学的能力。作为历史课程的教学老师,要尽量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精练并且与内容与教材相扣,还有条理必须清晰并且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老师需要对重点进行着重的讲解,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疑点进行明确的讲解。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老师也可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加以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积极发言,从而使得难题在大家的讨论中得以解答出来。在课堂上解决一些难题,其实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四、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练习
通过“练”老师能够获悉自己教学的效果,学生能够知晓自己学习的效果。习题要尽可能的少而且精,并且具有适当的难度,要与本节课的内容紧密结合,突出重点,这样做对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知识的巩固都是有好处的。
五、结语
上面提到的只是一般的教学方法与程序,教学有法,但绝无定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里,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巧妙使用,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晓萍.师范历史新授课教学模式初探[J].华章,2010,(18):61,63.
[2]傅光明.历史四段式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2,(11):31-32.
[3]周娟.新课程理念下新旧历史教学模式的有效结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15.
【关键词】师范 历史新授课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又被称之为教学结构,指的是在某个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为了完成规定教学目标与内容而建的比较典型和稳定的教学活动机构框架与活动程序。这是人们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总结和改良而逐步形成的,对教学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
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笔者根据师范历史课的现状以及学生的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比较可行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本文介绍的四步教学法。所谓的四步教学法是指通过导、读、讲、练四步来完成整堂历史课。
一、五分钟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对新课提问
这里的复习旧课,不是指为了复习而进行的复习,指的是复习与本课相关的老知识,以便用来做承上启下之用。但凡和新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很密切关系的内容全部不提。不然得话,不仅仅是浪费很珍贵的教学时间,同时也会对学生系统性的学习以及定向思维产生扰乱作用。巧妙并且自然的引入新课程以后,针对新课的内容提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要难度适宜,让学生在接下来的阶段中边看书边思考。如果问题的难度太大或者太简单的话都对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不利,当然也就不能够到达预期的目的。
二、给学生十五分钟时间,让他们带着问题看书思考
“读”是人们获取知识以及发展智能的某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表明,学生看书的效果比听讲的效果好得多,记的内容也多,并且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课堂教学里面,让学生有一些时间去读书是很必要的,尤其是当学生们的课前预习不够甚至是不预习的状况下,此方法就更有它的实际意义了。
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对两点加以注意:一来,它需要学生能够坚持带着问题阅读书本,就是所谓的“读与思相结合”,不能够漫无目的或者走马观花似的阅读。二来,它需要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告诉学生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阅读。比如说把读书和动笔结合起来,用笔画出或者用符号标明在重点知识以及答题要点和疑惑之处上作标注,使泛读和精读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一步最主要的是想让学生们对教材有个大致的了解和初步的掌握,从而获得学习方面的主动权。当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老师要把本堂课的提纲板书在黑板上面或者把课件展示出来。
三、老师用二十分钟评析答题,把握重点,解决难点
老师评析答题这一环节是整堂课的主要部分和关键内容。在上一个阶段中,学生通过阅读对教材有了整体的把握,老师就不需要把教材上面的一字一句都照本宣科的读给学生听,在熟悉教学大纲以及对教材吃透的前提之下,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从感性阶段提升到理性阶段,与此同时对于学生们普遍不能回答得答题作一些启发和诱导,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总而言之,就是要交给学生最概括的内容、最基本的要求、最准确的概念以及最有条理的线索。还有就是,与实际相结合,在授课的过程中补充一些有关的内容还是必要的,比如说学习与记忆的方法,以及背景材料和小插曲等。
在评析的阶段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一)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师生关系融洽,使教学氛围宽松和谐
师生关系和谐是历史教学开展的感情基础。老师要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加以密切的关注,发现并且化解他们学习和生活里的种种危害因子,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学生实行正面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一个积极的心态,催生他们的学习情感,在双方的互动中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老师需要真心实意的关爱学生,对他们取得的微小的进步也加以赞扬和鼓励,有助于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成效。
(二)老师和学生需要多多互动,老师对板书的内容要多加的予以充实和提炼
作为老师要抛弃老式的教学方式,把单向的教学转变为互动的双边教学,使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从而引导学生在双方互动中提高认知的能力。老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使学习的主体性体现出来,积极调动学生参加到教学互动中来,将教学的重难点加以突出,使双方的视野得以开阔,提升学生使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采用直观的教材器具,比如说多媒体课件等
老师在对教学过程加以重视的时候,需要引入电教媒介,使现代媒介的教学辅助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使得教学氛围更加的形象直观,教学情境更加的灵活生动。不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他们的史学情感得以升华,让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历史的教学活动里去,并且能够对其加以灵活的运用。
在评析的过程中精简的好与坏,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老师的素质与教学的能力。作为历史课程的教学老师,要尽量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精练并且与内容与教材相扣,还有条理必须清晰并且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老师需要对重点进行着重的讲解,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疑点进行明确的讲解。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老师也可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加以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积极发言,从而使得难题在大家的讨论中得以解答出来。在课堂上解决一些难题,其实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四、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练习
通过“练”老师能够获悉自己教学的效果,学生能够知晓自己学习的效果。习题要尽可能的少而且精,并且具有适当的难度,要与本节课的内容紧密结合,突出重点,这样做对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知识的巩固都是有好处的。
五、结语
上面提到的只是一般的教学方法与程序,教学有法,但绝无定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里,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巧妙使用,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晓萍.师范历史新授课教学模式初探[J].华章,2010,(18):61,63.
[2]傅光明.历史四段式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2,(11):31-32.
[3]周娟.新课程理念下新旧历史教学模式的有效结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