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诗歌研究综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奥斯卡·王尔德研究热度再起,本文以王尔德诗歌为本,简述王尔德诗歌研究百年来的成果。
  关键词:王尔德;诗歌翻译;诗歌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02
  王尔德是最早介绍到中国来的外国作家之一。最早对于王尔德诗歌的介绍是1921年《小说月报》(第12卷11号)所刊载的刘复所译的《王尔德散文诗五首》),然后有张近真译的《行善的人》(《晨报副刊》1921年11月13日),沈泽民译《莱顿监狱之歌》(《民国日报》“觉悟”副刊,1922年4月20日-30日),美子、张近芬译王尔德诗数首(《民国日报》“觉悟”副刊,1922年7月2日-7日),曾虚白译王尔德一组散文诗(《真善美》,第一卷第7号,1928),徐葆冰的散文诗《行善者》和《门徒》(《大江月刊》第3期,1928)。
  在这一阶段中,王尔德被陈独秀(《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标为与易卜生、屠格涅夫、梅特林格齐名的“近代四大代表作家”之一,被普遍认为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旗手。而沈泽民的《王尔德评传》从人生和艺术的关系角度,来评价王尔德及其作品,认为“王尔德对于人生的见解,就是以为人生应该艺术化”。张闻天、汪馥泉的《王尔德介绍》中也关注了王尔德诗歌中的修辞,音律特征等要素,但却认为其形式主义而“没有强烈的实情”。1925年,郭沫若的《生活艺术化》中,也把王尔德在伦敦招摇过市的奇装异服视为生活艺术化的外部生活形式,“用艺术精神美化我们的内在生活”,反映了王尔德作品在当时中国所形成的普遍看法。虽则在这一阶段中,各文学家对于王尔德的介绍很多,但基本以译介为主,并无深入的分析研究,王尔德和唯美主义更多的作为一面革新的旗帜,作为反抗传统,批判现实的载体。
  在第一次热潮后,王尔德研究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才再次有了王尔德诗歌翻译的成果。飞白在1985年出版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诗选》,收录了王尔德《晨的印象》、《无声的爱》、《济慈情书被拍卖有感》《林中》四诗。黄杲炘的《英国抒情诗选》翻译了王尔德《清晨的印象》、《剪影》、《安魂曲》三首诗作。进入二十一世纪,王尔德逝世一百年之际,《王爾德全集》出版,王尔德的诗歌研究才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首先是译本,《王尔德全集3:诗歌卷》由杨烈、黄杲炘翻译,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由汪剑钊和袁宪军分别翻译的《王尔德诗选》也相继出版。研究方面,陆建德在纪念王尔德的文章《“声名狼藉的牛津圣奥斯卡”》中就涵盖了其对包括王尔德诗歌等作品及其文艺理论的理解。有对于王尔德个诗的研究,如杨桂霞、梁利娟的《通过<浪女居所>品味奥斯卡·王尔德的诗才》就解读了这首作于1881的王尔德的短诗的主题思想和诗歌中所运用的技巧和诗歌韵律。吕颖的《唯美的衰落---王尔德<雷丁监狱之歌>中唯美与现实的冲突》探讨了入狱这一事件对于王尔德唯美观的影响。除此之外,亦有宏观性对王尔德诗歌的研究,如袁宪军的《语言的魔力:试论王尔德诗歌的“唯美”特点》,通过分析王尔德的《拉文纳》《短歌》等多首诗作中的“纨绔”语言所提供的丰富刺激的感官体验,来讨论其诗歌所达到的唯美效果。徐薇的《永恒的瞬间---谈王尔德唯美主义作品中的时间观》中谈及了《雷丁监狱之歌》中混着“血与酒”的瞬间所宣扬的强烈的生命感所带来的对于恪守传统时代的强大冲击力。吴天民的硕士论文《奥斯卡·王尔德诗歌中纨绔主义表现》分析了纨绔主义与唯美思想的联系,通过诗歌中使用的拉丁语、古英语及杜撰文字和处处可见的古希腊典故挖掘纨绔主义所代表的感官享受及创作的社会原因。
  而另一方面,从文化角度探讨王尔德的研究也开始逐步拓展开来。有微观从某首诗来研究的如李隽的《王尔德<斯芬克斯>中的两副“东方”面孔》,通过王尔德的长诗《斯芬克斯》中刻画出的浪漫,充满奇幻的东方,仿似艺术的乌托邦与其妖兽横行,群魔乱舞的另一副截然不同的面孔进行对比,折射出了西方认知中的两种“东方主义”。如陈淑红的《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论王尔德的写意世界》就通过文本分析,借助中西诗歌比较,来探讨王尔德诗歌语言及其用文字创造色彩和勾勒线条,来营造感官化的诗画境界。李佳憶的《拉斐尔前派诗歌对英国唯美主义的开拓与影响》探讨了拉斐尔前派诗画结合的特点对王尔德早期诗歌的影响,启发了王尔德对于“诗的真正特质……来自于对韵文的独创性使用”的独特的诗歌理论。李广平在他的硕士论文《世纪末的唯美主义狂---论王尔德对唯美主义的继承与开拓》中也探讨了王尔德诗歌中对于拉斐尔前派和波德莱尔的继承,提到了马哈菲、罗斯金和莫里斯等拉斐尔前派成员对于王尔德影响,使其成为了一个“艺术的辩护者”,王尔德对于服装的独特品位及对百合的情有独钟均受到了拉斐尔前派,尤其是罗塞蒂的影响。而王尔德对于波德莱尔的继承不仅表现为《斯芬克斯》形式和内容上对于波德莱尔《猫》的继承,且王尔德的城市诗歌同样也有波德莱尔的影子。
  周小仪的《王尔德笔下的伦敦:艺术与社会的空间》正是基于王尔德的城市诗歌和其他的城市描写,讨论王尔德所崇尚的形式至上并不能完全掩盖生活所渗透的社会因素与物质因素,来深究其诗歌和其他作品中所表现的王尔德改造城市的审美理想。角度独特,立论新奇。有从王尔德自身的经历和身份来讨论对其作品影响的《王尔德多重身份对其唯美主义的影响》(陆阳)。
  林林总总,对王尔德诗歌研究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成就了丰硕的成果。既有对王尔德诗歌的各种译本,也有文化影响研究;既有单个作品分析,也有宏观的理论研究。但,相对于对王尔德的戏剧、童话作品研究,对于他的诗歌研究只能称之寥寥。当然,就王尔德的整体创作而言,他的诗歌创作并不算丰富,一生所写的诗歌还没有超过一百首,但实际上,他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却有着多样化的尝试和贡献,且既能用音节韵律传递图画感,又能用色彩加强唯美的感受,颇具王尔德的个性和特征。
  参考文献:
  [1]奥斯卡·王尔德. 王尔德全集[M]. 荣如德等译. 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 2000.
  [2]奥斯卡·王尔德. 王尔德诗选[M]. 汪剑钊译.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14.
  [3]奥斯卡·王尔德. 王尔德诗选[M]. 袁宪军译.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
  [4]陈淑红.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论王尔德的写意世界[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9(7).
  [5]飞白.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诗选[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5.
  [6]弗兰克·哈里斯. 奥斯卡·王尔德传[M]. 蔡新乐,张宁译.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7]黄杲炘.英国抒情诗选[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8]李广平.世纪末的唯美主义狂——论王尔德对唯美主义的继承与开拓[D]. 湘潭大学硕士论文, 2003.
  [9]李佳憶.拉斐尔前派诗歌对英国唯美主义的开拓与影响[J]. 湖南社会科学,2008(1).
  [10]李隽.王尔德《斯芬克斯》中的两副“东方”面孔[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12).
  [11]陆建德. “声明狼藉的牛津圣奥斯卡”——纪念王尔德逝世100周年[J]. 外国文学评论, 2000(5).
  [12]陆阳.王尔德多重身份对其唯美主义的影响[J]. 求索, 2013(11).
  [13]吕颖.唯美的衰落——王尔德《雷丁监狱之歌》中唯美与现实的冲突[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1(1).
  [14]吴天民.奥斯卡·王尔德诗歌中纨绔主义表现[D]. 广西大学硕士论文, 2012.
  [15]徐薇.永恒的瞬间——谈王尔德唯美主义作品中的时间观[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7(9).
  [16]袁宪军.语言的魔力:试论王尔德诗歌的“唯美”特点[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12).
  [17]周小仪.王尔德笔下的伦敦:艺术与社会的空间[J]. 外国文学, 1995(11).
其他文献
具有“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个现场、一个动态、一个及时、一个生动”这“六个一”特点的现场短新闻,体现出的样式上的“短小精悍”、传播效果上的“短、平、快”使现场短新闻这类“小”样文章更贴近现代人的快节奏阅读习惯和新闻本体特性及规律。  许多作者也采写出了不少立意新、角度巧、手法活、特色鲜的短消息类好新闻。但现在,却有许多短消息存在着空洞拖沓的毛病,缺乏生动的现场,鲜活的动态和细节,常常是呆板单调的叙
摘 要: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当中的重要体裁,在情绪表达和思想体现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就现阶段的古典诗词阅读发现,在诗词中,作者的情绪表达是十分多样的,而“愁”便是多样情绪当中的一种。从目前的诗词研究结果来看,古代文人在“愁”的表达中,很少会将愁直接的进行体现,而是通过意象进行“愁”的具象化,这种表现方式使得“愁”的感觉更加具体,体悟特更加的真切。本文就古典诗词当中的“愁”的表现做一具体的分析。  
摘 要:纳撒尼尔·霍桑,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其讽喻体小说《好青年古德曼·布朗》描述了主人公如何在不断抗争中一步一步走向邪恶并毁灭自我的故事。  本论文尝试运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剖析古德曼·布朗的人格特征,阐述了古德曼·布朗自我毁灭的过程。即不安于现状的本我是古德曼·布朗自我毁灭的开端,欲善不能、欲恶不能的自我促使古德曼·布朗在自我毁灭之路上越走越远,而追求圣洁无瑕的
梦与文学有着不可分解的缘分。本文主要通过安娜的梦境,抓住“乡下人”这个形象,解剖“乡下人”在安娜梦境中的猖狂行径,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乡下人”神秘的背后,剖析
摘 要:小说有趣在风趣幽默又不失意味,讽刺了乡镇人的势利,虚荣和对婚姻的扭曲看法,反应出奥斯汀她本人的婚姻观:只为了财产地位或者不考虑财产地位条件都是愚蠢的。对于缔结婚姻这件事来讲,男女双方的感情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初印象;幽默;独立;婚姻  作者简介:何敏(1996-),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新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
1995年底,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原清原满族自治县北三家乡派出所所长魏长军来到黑石木村,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 群众痛恨的事,查办 黑石木村是北三家乡的第一大村,交通
摘 要:15-19世纪朝鲜漂流文学作品《漂海录》之所以作为整体的类别出现,主要是由崔溥、张汉喆、李邦翼、崔斗灿等最有代表性的四位作者的出身和写作途径等决定的,因此,即使本文涉及的《锦南漂海录》、《漂海录》、《漂海歌》和《乘槎录》名称各有不同,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形式出现。  关键词:朝鲜;漂流文学;漂海录;整体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当前在报纸、杂志的文章标题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赞誉之词,也许非“名列三甲”莫属。诸如,当某一单位、团体或个人只要在某一 Currently in newspapers, magazines, artic
摘 要:欧·亨利是美国十九世纪伟大的小说家,其获得了极为重要的文学创作成就。本文结合具体的作品,简要分析了欧·亨利的语言风格,并研究了其小说的叙事方式、创作特色等。希望能够给广大读者提供参考和启发,加深对欧·亨利小说的了解与把握。  关键词:欧·亨利;语言风格;创作特色;叙事手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01  欧·
卡勒德·胡塞尼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2003年其处女作《追风筝的人》问世后,获得极大成功,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2007年出版的《灿烂千阳》是其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