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整合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有效途径,企业单靠自身的积累不可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企业。要想超越竞争对手,兼并就是不可避免的。未来10年是道路运输行业企业大并购的时代。
上市可以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可以募集资金,可以改善公司治理,达到现代公司结构的要求,还可以受到一些非常有效的监督。这是所有做企业的人的共识。但是上市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手段,是加快企业发展的一项举措,还不是唯一的举措。关键是想好自己需要什么。上市有馅饼的一面也有陷阱的一面。上市是企业发展可选择的路径之一,而非唯一。
需加强与资本市场联系
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发展特别快的市场,总量特别大,很快我们资本市场的规模要超过美国了。但是对当前的道路运输业,我认为“和资本市场缺乏联系”之说或“联系的太薄弱”之说都是有道理的。有不少企业发现市场中有很多机会,打算做很多事情,但是因为缺少资金不得不停下来。我们都想干事情,没有钱干不了大事。现在做一个大型汽车站或物流基地至少一两个亿吧?
中国道路运输行业目前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发展阶段,突出表现在“多、小、散、弱”的现状。而且行业两头受压。比如,公路旅客运输行业市场总量相对是在缩小,不是在增大。公交有补贴、高铁有补贴,就是长途客运没有补贴。没有补贴的本质是什么?是增加了居民出行的成本。既然是公共交通,那么以后公路旅客运输行业是不是也要考虑给补贴?
这是不是预示着我们这个行业,10年或者5年以后慢慢的会变成公交行业?如果给我们这样长期的预期,这对我们做企业发展战略是很重要的。我觉得没有必要再孤零零存在一个“长途客运市场”,也没必要让老百姓增加那一点点出行的费用。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我们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外部环境。
道路旅客运输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还有一个重要差距是,这个行业直到现在仍没有出现行业的领导者,业内仅有的两家上市公司都出现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都出现在三线、四线城市。
这也许是一个提示。从我们的产业政策,从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的总体地位角度来考虑,这实际上提示了我们,我们的真正市场是在农村,我们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民。业内有人开玩笑说:“副科级以下的旅客和农民才是道路客运的服务对象。”我觉得这话非常有意思。
不知道“十二五”当中要向我们的产业投资多少钱,可以肯定的是仅靠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要学会利用社会资金。这个“社会资金”就是老百姓手里的钱,也就是发展民营经济。
国家的经济总量大盘子就那么大,产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资本的竞争。小一点讲就是我们的融资方法要更多一点,融资思路要更开阔一点,要在我们这个利润不丰厚的产业当中,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资金来加快自己的发展,这里面需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否则你让企业做强做大很难。
江西长运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开始运作股份制,目前已做了18年,到现在有5亿多元的净资产,市值有20亿元,但是20亿元与行业总体资产规模4000亿比起来,太微小了。
如果我们再做大10倍,做到50个亿净资产;50个亿净资产在工业企业里面其实也算不了什么。再说上市公司大股东如果没有足够的强大,也很难在市场当中支持企业以10倍速度的增长。
如何在“并购”大潮中胜出
运输产业如何加快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我认为产业整合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有效途径,而单靠自身的积累不可能成为全国性的大企业。要想超越竞争对手,兼并就是不可避免的,未来10年是道路运输行业里企业大并购的时代。
道路运输市场目前有很多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科尔尼公司的研究发现产业发展有一个规律就是“S”曲线。用数学上的坐标轴表示就是:横坐标是年份数,纵坐标是行业集中度。这个集中度怎么表示呢?
在行业当中最大的3个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根据企业发展规律大致分四个阶段:1、企业创始阶段,2、规模化经营期,3、集聚期,4、联盟期。
创始期企业少,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然后就有一大批企业跟进,企业数量增加,市场占有率相对下降。到了一定的程度,企业就开始出现了并购的现象。从行业的角度看,企业数量减少了,但是企业个头变大了。
我认为科尔尼公司发现的规律非常有价值。如果认为这也是我们行业的发展规律的话,那么公路旅客运输产业正处在这个产业发展曲线当中的最低点,零零散散一大批的企业,一筐小土豆,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今天这么多企业家,各有各的高招,各自都在自己企业当中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并购的办法扩大自己的市场规模。我们在座的企业家提供了很好的案例,说明科尔尼公司发现的规律同样适用于道路客运行业。
科尔尼的结论只有一句话,就是:“一旦产业出现,这个产业当中的企业会循着这个曲线一直走下去,就象走上自动扶梯一样。”
很有意思,我们就按照这个规律去做。我们现在正处在底部,这一阶段非常珍贵,是唯一的机会。我们先走出去的这些企业将获得先发优势,提前获得了企业并购的经验,懂得怎么样去识别一个企业、收购一个企业、参与产业整合,最后为社会多创造了价值,同时也对产业发展、行业的结构调整做出了贡献。
但是未必说先走就一定会走到前面,就会永远走到前面。行业发展的规律,并不是每个企业的发展规律。每个企业都会遵循这个规律走一段,包括相对较差的企业被兼并了;也包括好企业也会被兼并,兼并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100年以前的世界500强现在还剩下几个了?所以行业发展中有没有出现处于领导地位的大公司,反映了这个产业目前正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在我们行业中,如果单靠自身积累做到50个亿的净资产那是遥不可及,但是如果有人认可我们的能力,向我们的公司增资,就有可能很快做成50亿了。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我们这个行业中会产生一个保持站在领先地位的一个企业方阵。
加快产业集中度步伐
当然,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牵涉到方方面面利益的调整。我们可以找外资、可以找民企、可以找央企,所有这一切的努力效果正在表现出来。企业融资能力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发展能力,争取到大量投资,可以彻底改变企业的命运。
道路运输行业要加快产业的集中度,有6个表现能力需要重点加强。
首先是道路运输行业中要有真正做的好的企业,在行业中出现那么百十来家。其次,要有对我们这个行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企业家,企业家讲的是一种悟性,没有老师能教的出来。
第三是要有认认真真研究运输理论的专家学者。现在企业比较浮躁,学者也比较浮躁,搞基础理论研究的太少了,到书店找运输经济专著几乎找不着。
第四是政府的支持。所有的企业在扩张的时候都会遇到区域壁垒,比如有的省在行业内搞招投标,一定有一条必须是“本省境内的企业”。还有的地方领导说:“我们的东西不能再给别人了。”给哪个“别人”?不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和法人吗?这个现象也属正常。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就是属地管理的体制。道路运输行业要出现做全国性大市场的企业,至少在宏观体制方面我们还没做好准备。
第五就是要把政府手上的资源用足,包括资金和其它可以拿得出来的政策。我觉得可以借鉴一下科技部、工信部的做法,好像他们在这一方面做的比较好,争取到了资本市场的充分支持。
第六是信息化要达到跨地区管理企业所需要的程度。
比较起来,这6条当中最短的一块“板”,我的感觉还是“运输市场和资本市场缺乏联系”或者说“联系的太薄弱”。我们所想做的许多事情,就是因为我们缺少融资能力,因此不得不停在那里了。道路运输不少企业都想做事情,但是没有钱做不了大事。
用好各种金融工具
我听说我们道路客运产业一年的营业总额是2500亿元,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差不多有4000亿的资产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转。到了“十二五”末期,我们是否能做到6000亿?如果做到6000亿,未来5年要融资2000亿。这个量太大了,所以我们在座的都很有希望成大企业家。
道路客运企业都在说:“要做行业内有影响的企业家,要增加行业集中度。”都有很好的愿望,有很宏伟的计划,但就是没有钱。
中国资本市场在崛起,我们有可能成为世界资本市场的领头羊。我们中国资本市场确实有这样的底气,现在好多企业都在想着上市的事情。上市是公开募集资本金,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渠道同样可以达到融资的效果,叫作:私募股权基金。
所以我觉得我们除了研究上市以外,还要研究私募股权基金是如何运作的。我们拿到私募股权基金以后也可以去上市,我们可以把他看成财务投资者,也可以看成战略投资者。这样的一种金融工具我觉得我们如果不用的话,实在是有点对不起这个时代。
私募股权基金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投资方式,在美国叫PE。它每年的交易量已经超过了美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总量,中国现在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前天中央电视台播了一个新闻,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开放了对私募股权基金的股权交易。
我们这个行业里面出现的并购是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国企改制。国企改制本质上来讲是制度性的整合。比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处于一种改制的需要,以非市场化的价格把国有资产卖给了民企,出现了民营化。这是一种单向性的交易,它的好处就是我们的国营企业身份没有了,资产放到了一个效率比较高的民营企业体制下去管理,效率提高了。
现在出现的是第二次的整合高潮:并购。特点是优秀企业收购非优秀的企业,先进的企业收购落后的企业。这样的产业发展路径就非常市场化了,如果我们的产业政策要鼓励我们的企业做强做大,使我们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更加科学,那么用市场化的手段扩大规模是不可避免的。
“十二五规划”里面对投资的分配比例上,政府的资金占比估计不会很大,政府的资金是一个从属的、引导性的帮助企业发展的资金,更多的是要让社会资金能够进入到我们的企业中来。政府的拨款一定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未来5年当中,中央政府会向道路客运产业投资多少钱?地方政府会投多少钱?十一五期间整个行业的投资总量有多少?企业的任务就是去想办法怎么把这些钱找进来。(本刊记者李发鑫根据会议录音整理,已经本人审核)
上市可以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可以募集资金,可以改善公司治理,达到现代公司结构的要求,还可以受到一些非常有效的监督。这是所有做企业的人的共识。但是上市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手段,是加快企业发展的一项举措,还不是唯一的举措。关键是想好自己需要什么。上市有馅饼的一面也有陷阱的一面。上市是企业发展可选择的路径之一,而非唯一。
需加强与资本市场联系
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发展特别快的市场,总量特别大,很快我们资本市场的规模要超过美国了。但是对当前的道路运输业,我认为“和资本市场缺乏联系”之说或“联系的太薄弱”之说都是有道理的。有不少企业发现市场中有很多机会,打算做很多事情,但是因为缺少资金不得不停下来。我们都想干事情,没有钱干不了大事。现在做一个大型汽车站或物流基地至少一两个亿吧?
中国道路运输行业目前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发展阶段,突出表现在“多、小、散、弱”的现状。而且行业两头受压。比如,公路旅客运输行业市场总量相对是在缩小,不是在增大。公交有补贴、高铁有补贴,就是长途客运没有补贴。没有补贴的本质是什么?是增加了居民出行的成本。既然是公共交通,那么以后公路旅客运输行业是不是也要考虑给补贴?
这是不是预示着我们这个行业,10年或者5年以后慢慢的会变成公交行业?如果给我们这样长期的预期,这对我们做企业发展战略是很重要的。我觉得没有必要再孤零零存在一个“长途客运市场”,也没必要让老百姓增加那一点点出行的费用。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我们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外部环境。
道路旅客运输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还有一个重要差距是,这个行业直到现在仍没有出现行业的领导者,业内仅有的两家上市公司都出现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都出现在三线、四线城市。
这也许是一个提示。从我们的产业政策,从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的总体地位角度来考虑,这实际上提示了我们,我们的真正市场是在农村,我们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民。业内有人开玩笑说:“副科级以下的旅客和农民才是道路客运的服务对象。”我觉得这话非常有意思。
不知道“十二五”当中要向我们的产业投资多少钱,可以肯定的是仅靠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要学会利用社会资金。这个“社会资金”就是老百姓手里的钱,也就是发展民营经济。
国家的经济总量大盘子就那么大,产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资本的竞争。小一点讲就是我们的融资方法要更多一点,融资思路要更开阔一点,要在我们这个利润不丰厚的产业当中,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资金来加快自己的发展,这里面需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否则你让企业做强做大很难。
江西长运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开始运作股份制,目前已做了18年,到现在有5亿多元的净资产,市值有20亿元,但是20亿元与行业总体资产规模4000亿比起来,太微小了。
如果我们再做大10倍,做到50个亿净资产;50个亿净资产在工业企业里面其实也算不了什么。再说上市公司大股东如果没有足够的强大,也很难在市场当中支持企业以10倍速度的增长。
如何在“并购”大潮中胜出
运输产业如何加快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我认为产业整合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有效途径,而单靠自身的积累不可能成为全国性的大企业。要想超越竞争对手,兼并就是不可避免的,未来10年是道路运输行业里企业大并购的时代。
道路运输市场目前有很多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科尔尼公司的研究发现产业发展有一个规律就是“S”曲线。用数学上的坐标轴表示就是:横坐标是年份数,纵坐标是行业集中度。这个集中度怎么表示呢?
在行业当中最大的3个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根据企业发展规律大致分四个阶段:1、企业创始阶段,2、规模化经营期,3、集聚期,4、联盟期。
创始期企业少,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然后就有一大批企业跟进,企业数量增加,市场占有率相对下降。到了一定的程度,企业就开始出现了并购的现象。从行业的角度看,企业数量减少了,但是企业个头变大了。
我认为科尔尼公司发现的规律非常有价值。如果认为这也是我们行业的发展规律的话,那么公路旅客运输产业正处在这个产业发展曲线当中的最低点,零零散散一大批的企业,一筐小土豆,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今天这么多企业家,各有各的高招,各自都在自己企业当中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并购的办法扩大自己的市场规模。我们在座的企业家提供了很好的案例,说明科尔尼公司发现的规律同样适用于道路客运行业。
科尔尼的结论只有一句话,就是:“一旦产业出现,这个产业当中的企业会循着这个曲线一直走下去,就象走上自动扶梯一样。”
很有意思,我们就按照这个规律去做。我们现在正处在底部,这一阶段非常珍贵,是唯一的机会。我们先走出去的这些企业将获得先发优势,提前获得了企业并购的经验,懂得怎么样去识别一个企业、收购一个企业、参与产业整合,最后为社会多创造了价值,同时也对产业发展、行业的结构调整做出了贡献。
但是未必说先走就一定会走到前面,就会永远走到前面。行业发展的规律,并不是每个企业的发展规律。每个企业都会遵循这个规律走一段,包括相对较差的企业被兼并了;也包括好企业也会被兼并,兼并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100年以前的世界500强现在还剩下几个了?所以行业发展中有没有出现处于领导地位的大公司,反映了这个产业目前正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在我们行业中,如果单靠自身积累做到50个亿的净资产那是遥不可及,但是如果有人认可我们的能力,向我们的公司增资,就有可能很快做成50亿了。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我们这个行业中会产生一个保持站在领先地位的一个企业方阵。
加快产业集中度步伐
当然,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牵涉到方方面面利益的调整。我们可以找外资、可以找民企、可以找央企,所有这一切的努力效果正在表现出来。企业融资能力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发展能力,争取到大量投资,可以彻底改变企业的命运。
道路运输行业要加快产业的集中度,有6个表现能力需要重点加强。
首先是道路运输行业中要有真正做的好的企业,在行业中出现那么百十来家。其次,要有对我们这个行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企业家,企业家讲的是一种悟性,没有老师能教的出来。
第三是要有认认真真研究运输理论的专家学者。现在企业比较浮躁,学者也比较浮躁,搞基础理论研究的太少了,到书店找运输经济专著几乎找不着。
第四是政府的支持。所有的企业在扩张的时候都会遇到区域壁垒,比如有的省在行业内搞招投标,一定有一条必须是“本省境内的企业”。还有的地方领导说:“我们的东西不能再给别人了。”给哪个“别人”?不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和法人吗?这个现象也属正常。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就是属地管理的体制。道路运输行业要出现做全国性大市场的企业,至少在宏观体制方面我们还没做好准备。
第五就是要把政府手上的资源用足,包括资金和其它可以拿得出来的政策。我觉得可以借鉴一下科技部、工信部的做法,好像他们在这一方面做的比较好,争取到了资本市场的充分支持。
第六是信息化要达到跨地区管理企业所需要的程度。
比较起来,这6条当中最短的一块“板”,我的感觉还是“运输市场和资本市场缺乏联系”或者说“联系的太薄弱”。我们所想做的许多事情,就是因为我们缺少融资能力,因此不得不停在那里了。道路运输不少企业都想做事情,但是没有钱做不了大事。
用好各种金融工具
我听说我们道路客运产业一年的营业总额是2500亿元,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差不多有4000亿的资产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转。到了“十二五”末期,我们是否能做到6000亿?如果做到6000亿,未来5年要融资2000亿。这个量太大了,所以我们在座的都很有希望成大企业家。
道路客运企业都在说:“要做行业内有影响的企业家,要增加行业集中度。”都有很好的愿望,有很宏伟的计划,但就是没有钱。
中国资本市场在崛起,我们有可能成为世界资本市场的领头羊。我们中国资本市场确实有这样的底气,现在好多企业都在想着上市的事情。上市是公开募集资本金,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渠道同样可以达到融资的效果,叫作:私募股权基金。
所以我觉得我们除了研究上市以外,还要研究私募股权基金是如何运作的。我们拿到私募股权基金以后也可以去上市,我们可以把他看成财务投资者,也可以看成战略投资者。这样的一种金融工具我觉得我们如果不用的话,实在是有点对不起这个时代。
私募股权基金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投资方式,在美国叫PE。它每年的交易量已经超过了美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总量,中国现在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前天中央电视台播了一个新闻,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开放了对私募股权基金的股权交易。
我们这个行业里面出现的并购是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国企改制。国企改制本质上来讲是制度性的整合。比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处于一种改制的需要,以非市场化的价格把国有资产卖给了民企,出现了民营化。这是一种单向性的交易,它的好处就是我们的国营企业身份没有了,资产放到了一个效率比较高的民营企业体制下去管理,效率提高了。
现在出现的是第二次的整合高潮:并购。特点是优秀企业收购非优秀的企业,先进的企业收购落后的企业。这样的产业发展路径就非常市场化了,如果我们的产业政策要鼓励我们的企业做强做大,使我们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更加科学,那么用市场化的手段扩大规模是不可避免的。
“十二五规划”里面对投资的分配比例上,政府的资金占比估计不会很大,政府的资金是一个从属的、引导性的帮助企业发展的资金,更多的是要让社会资金能够进入到我们的企业中来。政府的拨款一定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未来5年当中,中央政府会向道路客运产业投资多少钱?地方政府会投多少钱?十一五期间整个行业的投资总量有多少?企业的任务就是去想办法怎么把这些钱找进来。(本刊记者李发鑫根据会议录音整理,已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