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好坏。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积累,谈一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一种积极而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动机与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因此,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来向学生形象、直观地播放能够展现“鸟的天堂”秀丽风光的各种图片、图像与视频资料,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让他们犹如身临其境,感受着那地方的秀丽与优美。这比起枯燥的讲解更加富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进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
二、指导方法,促进阅读的有效性
有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我们就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大部分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结构顺序来划分,我们只要把握文章的框架,就能确定教学的整体框架。如《将相和》一文,讲述的是一个廉颇与蔺相如、赵国与秦国之间的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看似三个独立的故事,其实他们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首先从两个过渡句“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蔺相如又在渑池会上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做上卿,职位比廉颇高。”把三个故事串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细细看来确实如此,完璧归赵与渑池会见是将相不和的主要原因,才导致了负荆请罪的发生。而完璧归赵又是渑池会见的原因。如果不从整体来看,学生难以理解三个故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用因果关系把整篇文章给串了起来,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因果关系才使文章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一下子清晰了起来,更激发往下探究的欲望。
三、推荐好书,拓展阅读实践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的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广泛阅读的习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推荐一些书名,让学生阅读后交流展示读书成果,把“老师要我读书”变为“我要读书”而逐步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纷纷主动找《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来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四、重视朗读,提高阅读能力
所谓阅读就是既须阅,也要读,缺一不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指导学生朗读《奴隶英雄》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各自特征,语气、感情要符合人物的地位、性格。对司令官、贵妇人一类人说的话,要读出他们的凶残、傲慢,对奴隶们说的话,要读出他们从痛苦、畏惧到觉悟、激情的情感变化,对斯巴达克开始对十个奴隶说的话,读时应温和亲切并有号召力,对后来鼓动起义時说的话,则要读得兴奋激动、慷慨激昂。刚一说完,学生们个个脸上出现激动的神情,都想试一试,营造出一派浓浓的学习气氛。重视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五、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为此,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段,甚至篇。同时指导学生出黑板报、写随笔,要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这就势必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例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后,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注意要把它的外形、叫声以及它活动的情况记录下来,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所搜集到的资料写成一段话。第二天,同学们积极地上交了自己的作业,有的写了小白兔、有的写了大公鸡、有的写了小猫……不但写出了它们的外形,还写了它们的步态、叫声以及吃相等,许多同学写得很形象、很具体。只要我们能以此持之以恒地教学,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
六、适当鼓励引导,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此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其次,在阅读课中教师要穿插安排精读课。最后,要鼓励学生勤动笔的习惯。一方面可以把文章精彩优美的语句和片段摘录下来,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之后要仿照文章的思路进行习作,运用文章里新学到的词汇进行遣词造句等,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储存和积累,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阅读是一种积累,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百家争鸣”,我们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化的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出自己的感情。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阅读的世界中去博览群书、主动探索,学会积累,并在积累中学会创新。这样,整个阅读教学才更高质、更有效。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一种积极而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动机与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因此,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来向学生形象、直观地播放能够展现“鸟的天堂”秀丽风光的各种图片、图像与视频资料,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让他们犹如身临其境,感受着那地方的秀丽与优美。这比起枯燥的讲解更加富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进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
二、指导方法,促进阅读的有效性
有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我们就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大部分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结构顺序来划分,我们只要把握文章的框架,就能确定教学的整体框架。如《将相和》一文,讲述的是一个廉颇与蔺相如、赵国与秦国之间的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看似三个独立的故事,其实他们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首先从两个过渡句“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蔺相如又在渑池会上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做上卿,职位比廉颇高。”把三个故事串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细细看来确实如此,完璧归赵与渑池会见是将相不和的主要原因,才导致了负荆请罪的发生。而完璧归赵又是渑池会见的原因。如果不从整体来看,学生难以理解三个故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用因果关系把整篇文章给串了起来,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因果关系才使文章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一下子清晰了起来,更激发往下探究的欲望。
三、推荐好书,拓展阅读实践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的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广泛阅读的习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推荐一些书名,让学生阅读后交流展示读书成果,把“老师要我读书”变为“我要读书”而逐步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纷纷主动找《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来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四、重视朗读,提高阅读能力
所谓阅读就是既须阅,也要读,缺一不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指导学生朗读《奴隶英雄》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各自特征,语气、感情要符合人物的地位、性格。对司令官、贵妇人一类人说的话,要读出他们的凶残、傲慢,对奴隶们说的话,要读出他们从痛苦、畏惧到觉悟、激情的情感变化,对斯巴达克开始对十个奴隶说的话,读时应温和亲切并有号召力,对后来鼓动起义時说的话,则要读得兴奋激动、慷慨激昂。刚一说完,学生们个个脸上出现激动的神情,都想试一试,营造出一派浓浓的学习气氛。重视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五、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为此,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段,甚至篇。同时指导学生出黑板报、写随笔,要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这就势必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例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后,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注意要把它的外形、叫声以及它活动的情况记录下来,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所搜集到的资料写成一段话。第二天,同学们积极地上交了自己的作业,有的写了小白兔、有的写了大公鸡、有的写了小猫……不但写出了它们的外形,还写了它们的步态、叫声以及吃相等,许多同学写得很形象、很具体。只要我们能以此持之以恒地教学,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
六、适当鼓励引导,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此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其次,在阅读课中教师要穿插安排精读课。最后,要鼓励学生勤动笔的习惯。一方面可以把文章精彩优美的语句和片段摘录下来,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之后要仿照文章的思路进行习作,运用文章里新学到的词汇进行遣词造句等,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储存和积累,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阅读是一种积累,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百家争鸣”,我们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化的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出自己的感情。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阅读的世界中去博览群书、主动探索,学会积累,并在积累中学会创新。这样,整个阅读教学才更高质、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