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曹安路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da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条路一头连着上海最大的工人新村——曹杨新村,另一头连着上海的西大门——安亭,是这座城市最长的路之一。时过境迁,几番改建,如今它不再通往曹杨新村,但曹安路这个名字依然保留了下来。
  1
   母亲的嫁妆就是从这条路送走的。那是1981年的秋天,当时母亲还在安徽一家县级医院当医生,外公外婆执意要她先回上海,从上海的家中出嫁。一辆十吨的解放牌卡车披红挂彩,装得满满当当:樟木箱、梳妆台、衣橱、骆驼绒毛毯、红绸绿绸被子、描着“喜”的痰盂、蝴蝶牌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外公外婆几乎倾其所有,他们要女儿嫁得风光,以后不受欺负。
   卡车沿着曹安路一路开到安亭,过了江苏地界,停在一条小河边。父亲带了四五条船来迎接,如同梁山好汉。那时,那个叫陆家的小镇还是个名副其实的水乡,父亲身穿一套灰色西装,胸前别着塑料花,喜气洋洋地指挥着接亲的队伍。
   父亲母亲此前并没有见过面,只是在信里交换过照片,抒发过各自的怀才不遇,信的结尾是:致以革命的敬礼。父亲是镇上中学的老师,这是母亲在众多追求者中选择了父亲的主要原因。母亲的偶像是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中的华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她梦想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当一名瓦西里耶夫娜式的女教师。那一年,在淮北农村插队的母亲与保送复旦大学的机会失之交臂,她哭红了眼睛。几年后恢复高考,母亲一边值夜班一边复习,饿了啃窝头,用酒精灯煮山芋糊糊吃,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考前一个月,母亲急性肝炎发作,病危电报发到上海,外公流泪了。
   在送亲的队伍里,唯一见过父亲的是我舅舅。婚礼前两个月,舅舅受外公外婆之托来小镇“侦察”,电话里他把胸脯拍得震天响:“阿姐,这个男人没问题!”
  2
   小时候,去上海是件大事。母亲提前好几天就高兴,父亲则一直忙着张罗行李。编织袋里塞满了青鱼干、咸鸭蛋、乡下人做的糕团,一只鱼篓里爬着甲鱼或大闸蟹,菜篮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鸡。我们从小镇北边的汽车站出发,到了安亭再换一趟叫“北安线”的公交车,沿着曹安路开进上海市区。印象中,这条路一直在修,坑坑洼洼,漫天尘土,一车人在无休止的颠簸中昏昏欲睡,路边是连片的农田和灰蒙蒙的厂房……窗外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当看到曹杨新村密密麻麻的新公房时,我知道,上海到了,而之前的道路仿佛都不能算是上海。
   1990年的一天,父亲神秘兮兮地告诉我,武宁路上开了一家肯德基。当时上小学三年级的我哪知道什么“啃的鸡”,只知道爸妈要带我去吃外国鸡了。我依然记得那人潮汹涌的景象,每个柜台前都排着长长的队。母亲撇撇嘴说:“这里的吃的像不要钞票似的。”当时爸妈的月工资也就一百多,吃完一份不到二十块的套餐,父亲实诚地讲了一句:“下次我们只买鸡肉就可以了,其他的家里都可以做。就吃鸡,吃鸡最划算!”到了外婆家,我兴奋地见人就嚷嚷:“今朝吃过肯德基了!”
   后来,每次路过这家店,我都盼着爸妈再带我吃一次,只买鸡肉,不要土豆泥和色拉。我拉着母亲的手叫:“快看,肯德基!”她望向别处:“哦,我们吃过的呀!”
  3
   每年春节都在上海过,这是母亲嫁给父亲时提的条件。过完年要回去了,照例又是大包小包,凯司令的水果蛋糕、三阳盛的芝麻核桃粉、王家沙的糕团,还有整包的大白兔奶糖,这些都是在小镇买不到的。母亲一边整理一边叹气:“没劲啊没劲!年过完了……”外婆指着母亲的鼻子骂:“哭哭啼啼做啥?又不是回安徽插队落户,哪天想家了再来!”骂着骂着,自己也流下泪来。
   有一天我得知,流过小镇的吴淞江原来就是苏州河上游,突然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仿佛我和上海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我在河这头,外公外婆在河那头,我在上游打水仗,他们在下游倒马桶。
   曹安路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回上海的路就这么一条。我犹豫着该写“回上海”还是“去上海”,就像我分不清哪里才是我的故乡。我和小伙伴坐北安线,在一个叫陆家宅的地方下车,然后各自换乘公交车去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我的小伙伴里有一个姓车的,大人们喜欢开玩笑叫我们“车匪路霸”。有时我气愤地想,肯定是“车匪路霸”这个名字叫坏了,导致我们整个童年都在无休止地赶路坐车。
  4
   在镇上,上海知青家的小孩从小就会讲三种语言:上课说普通话,下课说本地话,回家说上海话。有一次“车匪”在家吃饭时说了句本地话,他爹放下筷子,隔着饭桌就是一记耳光:“叫你不记得自己是上海人!”
   “车匪”的伯伯早年在华亭路倒卖牛仔裤,是上海第一批“万元户”,他出手阔绰,压岁钱一给就是一千。“车匪”不声不响抽掉两张,剩下八百上交爸妈。他把两张钞票叠成小块,塞在鞋垫底下,像情报一样带回小镇。那是个两分钱一颗玻璃弹、一毛五分钱一根橘子棒冰、五毛一盒划炮的年代,而两百块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概念,我俩甚至不知道怎样破开这两张折痕累累、气味浓烈的大钞。学校附近有个废弃的工地,翻过一堵矮墙,在一堆水泥管里藏着“车匪”的那笔巨款。一个傍晚,我俩又来到工地,眼前却一片空旷,水泥管不见了!“车匪”愣在那里“哇”一声蹲在地上哭,我也跟着哭,那真是无比忧伤的一天。
   初二时,“车匪”转学去了上海的一所私立中学。一个月后,班上每个同学都收到了他的信,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吹嘘自己在新学校怎么厉害、怎么受欢迎,并督促大家回信,说不许忘了他。但只有我知道,“车匪”的信是写给黄潇潇的,他暗恋了黄潇潇三年,一直到离开都没勇气开口。于是,他写了五十四封信,拉上所有人做幌子,只为一个人的回信。中考后,又有几个小伙伴回上海了,而剩下的则把希望寄托在高考。我们的目标是复旦、交大,考回上海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
   我如愿考回了上海,母亲还在小镇的医院上班,外婆年事已高,外公的身体也不太好。母亲周五晚上来,周一早晨走,四点不到就起床赶头班车,八点前必须到医院。一个冬天的早晨,我执意要送她。走出家门,寒风刺骨,街道黑暗冷清。穿过小马路,一盏昏暗的路灯下,头班车在终点站静静地停着。母亲上车了,她隔着车窗做手势催我赶紧回家。我摇摇头,一直看着她,看她的眼里怎样溢出泪水,又怎样把脸深埋在掌中。车开了,一阵轰鸣,载着母亲消失在街角。
  5
   我依旧往返于小镇和上海间,从北安线到陆安线,到6号旅游专线,再到地铁11号线,车程不到两个小时。窗外始终是盛大的施工现场,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小镇也变了模样,昔日的国二厂(国营第二粮厂)旧址建起了均价七千的楼盘,水产大队成了高档别墅区,南圩、邵村、夏驾桥……这些地名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了。退休后的知青陆续回到了上海,他们说这叫叶落归根,但儿时记忆里的上海注定是回不去了。
   一次初中同学聚会,黄潇潇向我打听“车匪”的消息,我说:“不清楚,很久没见了。”人这么小,上海这么大,童年的玩伴就像童年的玩具,等想起来的时候早就找不着了。当年那个温柔腼腆的少年,默默地喜欢,默默地告别,然后在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一封接一封地写信,那该是多寂寞。他把心事抄上五十四遍,却不过是“你好吗?不要忘了我!”的青涩告白。
   坐在末班的11号线上,车厢空空荡荡,像喝干的汽水瓶,而我是瓶底的一粒沙。戴上耳机,音量调到最大,听一个男人嘶吼:“至少有十年不曾流泪/至少有十首歌给我安慰……”我对自己说,不要矫情,不要矫情,但泪水还是无声地滑过我的脸颊。
   我认出了窗外的曹安路,灯火通明,像老情人的晚妆。
其他文献
每天忙忙碌碌,总没有时间好好打理我的花草。有时候下班回家后的傍晚,我偶尔会想起去阳台看看它们。在微弱的灯光里,它们隐没在黑暗中,看不太清楚具体的长势如何,但在夜色里显出一种朦胧的美,俯下身去,可以嗅到一丝丝沁人的芳香。那芳香挽留着我,总让我忍不住和它们待上一小会儿。   我一直相信,生活中最珍贵的东西,是意境。生活本身是需要意境的,需要诗歌一样的意境。否则,我们拿什么去忍受生活重复琐碎枯燥的那些
期刊
我钦佩孔子那一声鞭马。他一生都在推行仁政,广纳弟子,周游列国,传播思想,像一匹脱缰之马,朝着心中无垠的草原奋力奔腾。纵使时运不济,他依旧浩浩荡荡地奔腾在中华文明的土地上,划出一条永远无法磨灭的痕迹。是什么使他坚持一生不放弃?是炽热的追求,给了他无与伦比的力量。   我敬慕屈原汨罗江的一声绝唱。他尽心尽力为国出谋划策,却被污浊的官场所排挤,他不快、他苦闷,终于离开了官场,沉吟在汨罗江畔,那奋不顾身
期刊
一提到工科女生,人们大多会把这样一群“敲得了代码,连得了电路,修得了管道”的女孩与“女汉子”画上等号。其实不然,我们工科女生还有很多“独特细腻”的小心思,远远超出了“女汉子”的内涵。   比如,当我听说一位在国外读文学的女性朋友买了一件1000欧元的连衣裙时,我默默地从面包板上拆下了一只1000欧的电阻;又比如我们在做电工电子实验时,会奇思妙想地用焊锡丝编个戒指,再熔掉一小部分镶上二极管,冒充一
期刊
幽深诡秘的配乐,摇晃不定的镜头,远处缓缓出现一盏昏黄的油灯在黑暗中忽明忽暗……记忆中,以这种面目开篇的电影总有本事轻手轻脚就将理性的唯物主义者拽进绵延几千年的中国鬼怪文化,你就这样走进了鬼神仙怪的世界,而且还那么自主自愿。被吓到、被感动到,都有可能。当然,也有可能你会哼一声,说那些牛鬼蛇神不值一提。    尽管鬼怪片不是电影主流,但也从未销声匿迹过。今年上映的《捉妖记》就是个例子。从记忆中的《聊斋
期刊
从《甄嬛传》到《武媚娘传奇》,再到2015年最受关注的《芈月传》,国产古装剧似乎已成为“大制作、高收视、高话题”的代名词。观众们都说了,与其被霸道总裁和玛丽苏们麻出一身鸡皮疙瘩,倒不如看各种娘娘们斗智斗勇勾心斗角,好歹那一水儿的高颜值高智商女强人看起来也更养眼啊。当然,养眼光靠美女还不行,华丽的服装和道具也是重头。所以,比起相同量级的时装剧来说,古装剧的制作成本、工作强度往往要高出几个level。
期刊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典出《尚书·周书》,意思是说唯有志向远大才能建立丰功伟业,唯有勤劳工作才能事业精进。这句话告诉我们:小到成家立业,大到兴国安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曰立志,二曰勤奋,立志是建功立业的前提,勤奋是建功立业的保障,无志不足以行远,无勤实难以成事。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每个班级中都不乏学霸。我们艳羡他们的成绩,却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勤读苦思。冰心说得好:“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
期刊
购物时总要拖着闺蜜,问她究竟这个好还是那个更棒,直到个把个小时之后才能决定到底买哪个;过时的衣物是继续穿还是弃之一旁,这是个问题;周末的时候纠结很久,到底是去跑步,还是舒舒服服地宅在家里追剧,始终无法决定。不仅仅是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在人生的各个关口,都需要我们去选择:这个新挑战究竟该不该接受,那个场合又该不该出现,一时冲动犯下的错误该在什么时机进行弥补……当我们需要做出决定的时候,选择恐惧症就会
期刊
“团结、得体、端正、活泼”等词汇集成的校规伴随着我们整个学生时代。在这些校规的约束下,我们日渐成长起来,那些正直、善良、友爱、积极进取的品德成为我们人生的信条。可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奇葩”校规层出不穷,引发了不少网友热议。  最牛校规:早恋,防还是不防   对于正值花季的学生来说,最感兴趣的校规恐怕数禁止早恋的那一类吧。虽然,几乎所有学校都和中学生早恋现象过不去,但大多数学校只是轻描淡写地
期刊
说起我的同桌,我不想用什么欲扬先抑之类的手法来赞美他,也不想用什么夸张的笔法来把他吹得天花乱坠,只想实事求是地介绍有趣的他。  “美女”之吻   某日早上,快要上课时他才匆匆赶来。我发现他脸上有一处地方微红,便凑上前去问他缘由。只见他一脸深沉的样子,长叹一声,说:“唉——别提了,昨晚我睡得正香,可能是我长得太帅了吧,有个美女趁着我熟睡之际亲了我一口,留下了此唇印。”我连忙追问道:“美女?难道是‘
期刊
“我们说好不分离,要一直一直在一起……大雪求你别抹去,我们在一起的痕迹。”去年的那天,在忧郁的女声中,我失去了您,单曲循环,无限重复,今年的今日,歌声依旧,我又忆起了和您相处的最后时光。   多次我想回去,哪怕只是去您身旁陪您坐坐,说说话也好。“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心境不想让您感受。总以为时间可以治愈所有的伤口,总以为我能变得更加坚强,去年信誓旦旦地要独立撑起一片天空的我,现在仍在想着您,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