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在不断地上升,这种增长趋势为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汽车维修行业随着现代技术不断发展也逐渐地向高科技行业发展,为了适应汽车行业和科技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化发展就需要对新时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进行新的培养路径探析。本文正是基于这基本前提,提出了人才培养探析的改革方法,培养国际化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
关键词: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国家化人才培养
面向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需求,就必须要有与之适应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面向市场,迅速适应相关工作岗位。在国内外的市场上面对具备高级技術能力与高素质的劳动者的需求很大,这一形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职院校应该紧紧地抓紧机遇,认清形势,在明确国际化的要求上积极地探讨相关专业的改革措施,从而使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更贴近国际化的需求,具备国际竞争力。
一、就业市场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购买力也在不断地上升,汽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昂贵奢侈品,而是变成了一种大众消费品。我国的汽车需求量增加迅猛,这种变化激发了我国的汽车工业成井喷式地发展,汽车已经成为我国的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变化和发展让我国的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对高素质的高级技工需求增大。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组织后,经济发展更具备一体化的趋势,在国际经济的竞争上较之以往更加依赖对知识和技能地运用,而不再是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在我国的制造业中高级技工人才严重的短缺,无法填补汽车检测与维修的需求缺口。由此可见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发展前景是良好的,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旧式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在通过调查研究和相关文献的查阅等工作,可以发现在目前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上对其学生的人才培养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专业培养的目标方面来看存在着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在其定位上过于专业化而没有考虑到对其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并且在培养的目标上不具备动态性,无法根据市场和国际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相关课程没能因时而动。从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来看,其专业的课程体系注重对文化课知识的讲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这当然没错。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却忽略了课程的信息载体作用,即如何地利用课程来加强学生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适应国际化的需求,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全面素养的提高。[1]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过于注重原理和结论,这就让其教学内容过于呆板,应用性和可开发性就显得不足,跟不上国际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
三、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教学改革方向
(一)制定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的是为了适应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其人才需要熟练地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这一要求上,要针对其做人才培养方案,来促进其发展。首先要打破学科体系的孤立性,进行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素养体系综合的课程模式,并对课程进行优化,可将《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发动机维修》、《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整合为《汽车发动机使用与维修技术》模块教材,对相关的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并且构建以由实验实训课、专业基础实训课、技能强化实训课、岗位就业实训等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其中融入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的核心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都融为一体,有有机的优化整体推动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的发展。[2]而为了更好地检测学生和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凭证,就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去考取相关的行业资格证。
(二)课程体系改革
按照“打好基础、强化实践、突出创新”的原则来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使得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成为教育界认可的专业品牌,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其具体的课程改革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职院校自身的资源等问题综合性考虑,进一步地拓宽专业口径,形成学科优势,主动地可市场经济地发展相适应。在课程体系的理论化教学上要减少不必要的公式推导和论证,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的目的,这就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精选,优化其课程结构,并在学科和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吸收其新成果新知识将其融入到课程体系的改革中,使其更具生命力。而在专业技能课的课程体系的改革中要体系那“应用能力”这一高职院校的特色。为满足这一需求就要拓宽专业的专业面向,用复合性的课程建设来适应其发展。旧式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上只是面对岗位来进行专业技能课的设置,这显然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新的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应该面向整个行业和国际市场进行课程设置,真正地将“宽基础、多方向”这一特色落实到位。
(三)评价体系改革
在过去的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中没有建立合理健全的评价体系,对评价体系的建设上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评价体系的构建上也应该面向国际化,将国际的专业资格评价引入到我们的高职专业人才的评价体系中,尽快地开展相关的评价体系改革工作。例如推广国际通用的考试体系,建立、完善和推广诸如HSK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体系。尽快建立和完善高职办学质量、学位的社会客观评估制度和相应机构。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使人才具有国际竞争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培养适应国际发展的高新技术人才,就应该改革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通过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研究,重新定位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新型的综合性课程的课程体系设置,通过建立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其专业人才的发展,增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德良,刘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2012(04).
[2]吴浩.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索[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作者简介:李进斌(1979—),男,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邵立东(1970—),男,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关键词: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国家化人才培养
面向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需求,就必须要有与之适应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面向市场,迅速适应相关工作岗位。在国内外的市场上面对具备高级技術能力与高素质的劳动者的需求很大,这一形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职院校应该紧紧地抓紧机遇,认清形势,在明确国际化的要求上积极地探讨相关专业的改革措施,从而使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更贴近国际化的需求,具备国际竞争力。
一、就业市场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购买力也在不断地上升,汽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昂贵奢侈品,而是变成了一种大众消费品。我国的汽车需求量增加迅猛,这种变化激发了我国的汽车工业成井喷式地发展,汽车已经成为我国的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变化和发展让我国的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对高素质的高级技工需求增大。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组织后,经济发展更具备一体化的趋势,在国际经济的竞争上较之以往更加依赖对知识和技能地运用,而不再是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在我国的制造业中高级技工人才严重的短缺,无法填补汽车检测与维修的需求缺口。由此可见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发展前景是良好的,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旧式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在通过调查研究和相关文献的查阅等工作,可以发现在目前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上对其学生的人才培养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专业培养的目标方面来看存在着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在其定位上过于专业化而没有考虑到对其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并且在培养的目标上不具备动态性,无法根据市场和国际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相关课程没能因时而动。从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来看,其专业的课程体系注重对文化课知识的讲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这当然没错。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却忽略了课程的信息载体作用,即如何地利用课程来加强学生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适应国际化的需求,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全面素养的提高。[1]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过于注重原理和结论,这就让其教学内容过于呆板,应用性和可开发性就显得不足,跟不上国际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
三、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教学改革方向
(一)制定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的是为了适应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其人才需要熟练地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这一要求上,要针对其做人才培养方案,来促进其发展。首先要打破学科体系的孤立性,进行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素养体系综合的课程模式,并对课程进行优化,可将《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发动机维修》、《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整合为《汽车发动机使用与维修技术》模块教材,对相关的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并且构建以由实验实训课、专业基础实训课、技能强化实训课、岗位就业实训等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其中融入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的核心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都融为一体,有有机的优化整体推动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的发展。[2]而为了更好地检测学生和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凭证,就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去考取相关的行业资格证。
(二)课程体系改革
按照“打好基础、强化实践、突出创新”的原则来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使得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成为教育界认可的专业品牌,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其具体的课程改革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职院校自身的资源等问题综合性考虑,进一步地拓宽专业口径,形成学科优势,主动地可市场经济地发展相适应。在课程体系的理论化教学上要减少不必要的公式推导和论证,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的目的,这就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精选,优化其课程结构,并在学科和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吸收其新成果新知识将其融入到课程体系的改革中,使其更具生命力。而在专业技能课的课程体系的改革中要体系那“应用能力”这一高职院校的特色。为满足这一需求就要拓宽专业的专业面向,用复合性的课程建设来适应其发展。旧式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上只是面对岗位来进行专业技能课的设置,这显然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新的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应该面向整个行业和国际市场进行课程设置,真正地将“宽基础、多方向”这一特色落实到位。
(三)评价体系改革
在过去的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中没有建立合理健全的评价体系,对评价体系的建设上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评价体系的构建上也应该面向国际化,将国际的专业资格评价引入到我们的高职专业人才的评价体系中,尽快地开展相关的评价体系改革工作。例如推广国际通用的考试体系,建立、完善和推广诸如HSK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体系。尽快建立和完善高职办学质量、学位的社会客观评估制度和相应机构。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使人才具有国际竞争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培养适应国际发展的高新技术人才,就应该改革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通过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研究,重新定位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新型的综合性课程的课程体系设置,通过建立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其专业人才的发展,增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德良,刘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2012(04).
[2]吴浩.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索[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作者简介:李进斌(1979—),男,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邵立东(1970—),男,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