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情感;课外;课内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情感、课外及课内方面入手:
1. 情感方面
1.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1.2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里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2. 课内方面
除了要重视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要尊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叛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比如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人偏爱合作学习,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本身感受到乐趣,还有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并不是相互独主、互不相容,也可以相互运用。
2.1 课内的具体措施。
2.1.1 开始阶段关健的一环就是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并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反省认知”和不断改进的能力,从而达到不完全依赖老师也能把功课学好的目标,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归纳为培养五种能力即:能分析关键字句和符号标记;能读懂字意,句意,式意,例题意;能分析写出标题;能找出教材中的主要句段;能用不同颜色笔画出重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到“三读”。第一遍粗读:即扫清文字、符号障碍,了解本节大概内容。第二遍细读:即读句,逐句解释,把课本中某些省略了推理依据或中间运算补写出来并对课本中重难点加圈加点作记号,第三遍精读:即在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知识,完成练习后,再重点分析关健词,重点句子,归纳总结和写学习体会,教师常采用提问,抽查等方式进行检查,并注意与家长逐步配合逐步培养。上课时大至步骤如下:
(1)开始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自学提纲进行讨论小测,约二十分钟,练习做完自检或他检相结合。
(2)教师用十分钟左右答疑精讲。
(3)用十分钟左右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4)用五分钟左右由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经验,调节学习行为。
2.1.2 经过一般时间以后上课大自如下:
(1)先按照好中差组成的学习小组讨论解决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约十分钟,课前预习中的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及课后练习和自己学做教具。
(2)由小组长或教师解答小组不能解答的问题,因势利导讲解重难点内容约十五至二十分钟,如果问题小组能够解决,由小组长或其他同学上讲台讲解例题,能够用教具讲解的尽量由学生用自己做的教具讲解。
(3)用十分钟左右做教师或学生出的自测题,自测题的内容不宜过多,难度适中,做完后由学生交换批改订正,教师抽查部分自测题,了解存在的问题。
(4)小结由教师或学生进行总结约五分钟,最后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学生作业要求学习小组长超前一课时把学习小组好中差(3人)的作业批改好,填好反馈卡,教师抽部分作业了解存在的问题。每学一单元之前与之后均开设导学课与归纳总结课。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自学,讨论,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自己写章节单元小结,整理知识结构。上课一些较容易例题及黑板上练习答案,可由学生上讲台自己讲解、订正,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开拓思路。
2.2 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2.2.1 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启发”艺术和技巧,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始教师可出自学提纲到后面渐渐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出。
2.2.2 课堂上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三不讲是:已学懂的内容不讲;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通过组织讨论解决;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组织他们练习。
2.2.3 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看书和做练习,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2.2.4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错的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尽量发挥他们的闪光点。每单元考试后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作评价。如是否有进步,主要在哪些方面出错了,有错之处要求“错一做三”,对于不及格的同学可以进行补考。
2.3 课外。
2.3.1 学生课外预习的练习可分层布置:差生及中等生布置做A组作业,优生做A组及B组选做题。书本上较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直接解答在书本上,需书写过程的习题做在练习本上若遇到不会做的抄在练习本上,留出相应的写作位置,等到教师讲解或理解后再补上。
2.3.2鼓励学生课后预习时提出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好的提问可由小组长把原题记在数学科代表的本子上,可适当加入学期平均成绩。
3. 课后方面
课后自主学习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数学资料、史料拓宽视野,节假日鼓励较近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中等生一起到优生家中合作学习、互补学习,及时解答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教室黑板可设立一块数学园地,每天小组长轮流更新一道习题,习题允许出自于课本但不得重复。
每一单元接近结束时要求每个同学利用课后均出一张考试卷,教师可筛选优秀的卷子经过适当加工作为单元考试卷。
课后鼓励学生做教具。如学习几何三角形全等定理“SAS”,就可让学生自己用硬纸片做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对应角不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结果两个三角形不全等。上课时让学生带进课堂来分析三角形不全等的原因。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时布置学生自己用硬纸皮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把等腰三角形对折,体会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上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使学生在学做教具的同时在自主学习数学。课后可指导学生写小论文,如《我是这样进行自主学习的》,《课后先自主预习的好处》,《学习中如何发挥主动性》等,进行探究性学习。
收稿日期:2012-04-21
【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情感;课外;课内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情感、课外及课内方面入手:
1. 情感方面
1.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1.2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里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2. 课内方面
除了要重视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要尊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叛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比如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人偏爱合作学习,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本身感受到乐趣,还有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并不是相互独主、互不相容,也可以相互运用。
2.1 课内的具体措施。
2.1.1 开始阶段关健的一环就是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并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反省认知”和不断改进的能力,从而达到不完全依赖老师也能把功课学好的目标,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归纳为培养五种能力即:能分析关键字句和符号标记;能读懂字意,句意,式意,例题意;能分析写出标题;能找出教材中的主要句段;能用不同颜色笔画出重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到“三读”。第一遍粗读:即扫清文字、符号障碍,了解本节大概内容。第二遍细读:即读句,逐句解释,把课本中某些省略了推理依据或中间运算补写出来并对课本中重难点加圈加点作记号,第三遍精读:即在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知识,完成练习后,再重点分析关健词,重点句子,归纳总结和写学习体会,教师常采用提问,抽查等方式进行检查,并注意与家长逐步配合逐步培养。上课时大至步骤如下:
(1)开始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自学提纲进行讨论小测,约二十分钟,练习做完自检或他检相结合。
(2)教师用十分钟左右答疑精讲。
(3)用十分钟左右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4)用五分钟左右由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经验,调节学习行为。
2.1.2 经过一般时间以后上课大自如下:
(1)先按照好中差组成的学习小组讨论解决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约十分钟,课前预习中的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及课后练习和自己学做教具。
(2)由小组长或教师解答小组不能解答的问题,因势利导讲解重难点内容约十五至二十分钟,如果问题小组能够解决,由小组长或其他同学上讲台讲解例题,能够用教具讲解的尽量由学生用自己做的教具讲解。
(3)用十分钟左右做教师或学生出的自测题,自测题的内容不宜过多,难度适中,做完后由学生交换批改订正,教师抽查部分自测题,了解存在的问题。
(4)小结由教师或学生进行总结约五分钟,最后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学生作业要求学习小组长超前一课时把学习小组好中差(3人)的作业批改好,填好反馈卡,教师抽部分作业了解存在的问题。每学一单元之前与之后均开设导学课与归纳总结课。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自学,讨论,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自己写章节单元小结,整理知识结构。上课一些较容易例题及黑板上练习答案,可由学生上讲台自己讲解、订正,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开拓思路。
2.2 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2.2.1 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启发”艺术和技巧,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始教师可出自学提纲到后面渐渐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出。
2.2.2 课堂上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三不讲是:已学懂的内容不讲;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通过组织讨论解决;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组织他们练习。
2.2.3 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看书和做练习,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2.2.4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错的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尽量发挥他们的闪光点。每单元考试后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作评价。如是否有进步,主要在哪些方面出错了,有错之处要求“错一做三”,对于不及格的同学可以进行补考。
2.3 课外。
2.3.1 学生课外预习的练习可分层布置:差生及中等生布置做A组作业,优生做A组及B组选做题。书本上较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直接解答在书本上,需书写过程的习题做在练习本上若遇到不会做的抄在练习本上,留出相应的写作位置,等到教师讲解或理解后再补上。
2.3.2鼓励学生课后预习时提出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好的提问可由小组长把原题记在数学科代表的本子上,可适当加入学期平均成绩。
3. 课后方面
课后自主学习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数学资料、史料拓宽视野,节假日鼓励较近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中等生一起到优生家中合作学习、互补学习,及时解答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教室黑板可设立一块数学园地,每天小组长轮流更新一道习题,习题允许出自于课本但不得重复。
每一单元接近结束时要求每个同学利用课后均出一张考试卷,教师可筛选优秀的卷子经过适当加工作为单元考试卷。
课后鼓励学生做教具。如学习几何三角形全等定理“SAS”,就可让学生自己用硬纸片做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对应角不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结果两个三角形不全等。上课时让学生带进课堂来分析三角形不全等的原因。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时布置学生自己用硬纸皮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把等腰三角形对折,体会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上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使学生在学做教具的同时在自主学习数学。课后可指导学生写小论文,如《我是这样进行自主学习的》,《课后先自主预习的好处》,《学习中如何发挥主动性》等,进行探究性学习。
收稿日期:201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