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远游”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7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里投荒,63岁的苏东坡走到了人生的最低谷,从天上掉到地上,又从地上被扔到地狱,心情很糟糕。还好,昌化军使张冲是他的文学“粉丝”,接他到衙门暂住,请他喝茶饮酒,请教诗文。不久,上边又探听到消息,立马下令将老苏赶出衙门,将张冲革职回老家。流落荒郊野外的大文豪,一脸无助:“此间居无室,食无肉、病无药。”如何是好?老乡们来了,七手八脚搭了几间草屋。东坡一看,还不赖;环视周围的桄榔树,取了个“桄榔庵”的雅号。他天性旷达,既来之则安之,索性换上当地百姓的粗布衣裳,背上一个大瓢,穿木屐,披蓑衣,到田野行走。农村老婆婆见了打趣他,你是贵人,现在也和我们农民一样了,从前的富贵就是一场梦啊。村头顽皮的孩童跟在他屁股后边,问他为什么也戴我们的斗笠?他回头做个鬼脸,说我也是儋州人呀。他还养了一条狗,叫乌嘴的海獒狗,很通人性,“知我当北还,掉尾喜欲舞”。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东坡大半生都在“远游”,从西到东,从北到南,被贬游了大半个中国。即使在荒远孤苦的儋州,他也能苦中寻乐,本色不改,旷达人生。载酒问字,“载酒堂”开张了,开馆授徒。孔子授徒收点肉干,他就换点酒喝。琅琅读书声起,东坡先生心中泛起春天般的温暖。这里的少数民族刀耕火种,东坡就劝农民发展生产;黎、汉民族常常发生械斗,他写诗劝和,请双方喝酒讲团结。从此,这片土地的“儒雅之风”渐渐兴起,生产生活开始变化。第一个举人诞生了,第一个进士考中了。再后来,他的得意门生也回乡办学,薪火传递,洗尽蛮荒,琼州府城“一里出三贤,五里三进士”。后世诸多海南名士,也多以东坡为榜样,热心于助教兴学,开办书院,蔚然成风,仅一条美舍河,沿岸就有石湖书院、琼臺书院、苏泉书院、崇文书院、桐墩书院、雁峰书院、东坡书院等十多所著名学府。海瑞等一大批海南才俊,也都得益于这些“学院”的哺育。人们传颂“东坡不幸海南幸”……
  东坡在儋州三年,还创作了诗词一百几十首,散文等一百余篇,这些作品虽然没了“大江东去”的豪气,却更加接地气,反映风土民情,清新鲜活,朗朗上口,在民间广为流传。如今,儋州人说儋州文化就是东坡文化,儋州可以称为“诗词之乡”,儋州诗人曾与董必武副主席互相唱和,诗书往来频繁,董老还派他的儿子来看望诗人。在中和镇,家家户户贴春联,且大多数都是自己拟词的。
  “我来踏遍珠崖路,要览东坡载酒堂。”位于中和镇的东坡书院,当代文人墨客来过不少,郭沫若、邓拓、田汉来了,还写下诗篇刻在墙上。书院里有一尊铜像:戴斗笠、穿布衣,活脱脱一个乡村老翁,夕阳正好洒在他身上,那样鲜活生动。穿越九百年,我在他乡遇同乡,一时竟有相见恨晚的冲动:东坡居士,我们同生西蜀,也是同齡踏上海南儋州,假如我也遇到你那些连绵不断的打击、挫折将会怎样?“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你没有一遇不顺就得忧郁症,一受挫折就想自杀,这难道只是一个性格问题?光一个旷达就能打住吗?
  (选自《大公报》)
  ★赏析★
  苏东坡一生多有不顺,虽然才华横溢,却多次被贬,游离于大半个中国。被贬黄州,放逐惠州,又在儋州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无论走到哪里,诗文都伴在他的身边。本文介绍了苏东坡在儋州的生活,又拿自己作比,凸显了苏东坡的伟大性格。
其他文献
“哈?哦哦,燊燊啊,外公明年春天就回去了啊。啊行,不多说了啊,外公去锄草了啊。”电话那头的话语声渐渐变弱,只剩下一声挂断后的电流声。“外公说他春天回来,外婆。”“明年啊,好,好好好。”外婆往屋里走去。  外公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总喜欢找些活儿做。这不,快70岁的人了,外公又重拾旧业,扛起了锄头,在耕种了一辈子的田地里种下了菜,每天除草浇水。妈妈和外婆都担心他太过劳累,可外公每次都说:“不找点事做那在
期刊
假如我是一条鱼,真的是一条鱼,那么我现在应该就游在我的“鱼缸”当中,就如同现实世界的“学校”“家”一样,它们建立起的“围墙”,把我束缚在一个“微型的四方海洋”之中。  我游呀游,在这无涯的“学海”,却不知“岸”在哪。我的命运是我的分数吗?就算以后,我“逃离”这四方的鱼缸,到了社会这个灯红火绿的“大染缸”,在茫茫人海去找寻属于自己的职业,我又能抵抗得了这社会上各种“饵”吗?  不,这不是鱼的宿命。我
期刊
晴日暖风,绿荫幽草,风声书声,歌声笑声。漫步校园,花香四溢。参天大树下,浓密藤蔓旁,摇曳花枝边,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清扫着,整理着,汗流浃背,忙得不亦乐乎。一派夏意浓浓、生机勃勃的景象。  夏风再起时  初夏,天亮得格外早。全天上劳动课的消息刚传进同学们的耳朵,心就如那小鹿般雀跃。  白色身影穿梭校园,如离弦之箭。夏风微微,树与树呢喃着什么。一眼望去,校园导游挺直如松,任微风拨乱发丝;小花坛旁,一同学
期刊
“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心闲气静,恬淡平和;擎自然收获,如此好好。”  曾经,我的生活一度被题海淹没,日子就在每天的麻木无味中虚度。直到遇见那份美好,我才知道,生活原来也可以如此多彩。  汪曾祺是个可爱的老头。他喜欢吃扬州的火炭梅,会为了一枚故乡的咸鸭蛋傲气地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人间草木》中,我看到了无数美味:葡萄、鸭梨、水蜜桃……不禁想到,我的故乡也有美味呀!隆冬时节,从窖中取
期刊
门开了,一声婴儿的啼哭传到大禹的耳朵里,那哭声断断续续的,仿佛它的主人随时都要喘不过气来。大禹的眼睛先是像夜幕的星闪烁一下,继而黯淡下来,“吁——”疾驰的快马被缰绳勒住了步伐,马蹄在泥土上刨了两个坑,大禹看向那隐隐约约的草屋。“儿啊,你可不要怨父亲,为父早已不是你一个人的了,而是天下子民的。你不要怨我……”风,渐渐吹起,吹乱了大禹的头发,路两边都是树,绿得十分浓郁,却又那么深沉,压抑着大禹的心。“
期刊
我喜欢阅读,在日常生活中,我总会在闲暇的时间里去阅读一些课外的书籍,不论是一些浅显易懂的网络小说,还是一些平铺直叙的史书,抑或是一些比较深奥难以理解的哲理书籍,都在我的喜好范围之内。我时常会一头栽进书中的世界,无法自拔。但有些反差的是,我也是个有摇滚心的女孩,相伴了我好几年的爵士鼓便是最好的证明。在面对一些问题时,我总会有一些异于他人的想法与思考,这就让我时常会在生活中有许多灵光一现的时候。  门
期刊
老王五十多岁了,是我父亲厂里的工人。  老王没有文化,他在父亲本子上领工资签字时常念叨:“我就只会写这三个字了。”他原本是一个字都不会写的,若不是他妻子念过书,怕是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来。他很羡慕我爸爸,快是一种崇拜了。老王常嘱咐我:“要好好学习啊!不要像我……”每次说到这,他就走开了。  一天早上,母亲带我去买菜。归家的时候,背后一阵风闪出一辆空的载客三轮车,母亲的目光捉住了那个正驾驶的身影:  
期刊
一只蝈蝈在敲我的窗。  夏日夜晚,周遭寂寂。“唧唧,唧唧”,欢畅的鸣声融入夜幕,与暗色的景致交织成美的旋律,唤醒我儿时的记忆。  在儿时,夏夜的声音尤其丰富。择一处草地坐下,露珠在轻轻落,偶尔会听到“啪”的一声,那是它不小心打翻了某片树叶了。植物们亲昵得很,一直在耳语。紫薇和香樟、凤仙和夜来香,和谐地绵延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谁。  而最美妙的是夏夜的虫鸣。虫鸣于周边响起,唧唧,啾啾,吱吱。我手摇蒲扇
期刊
大家好,我叫李欣茁。2008年出生于洞庭湖畔美丽的银城,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江南孕育了我文静、平和却不失热情的个性。学习之余,我喜欢阅读、画画、弹钢琴和做做创意手工。这些都是我用来表达自我的方式,尤其是写作。“我手写我心”,把成长中点滴的感受变成跳跃的文字,已经变成了我的习惯。一时、一日、一草、一木,皆是生活的馈赠,我会用我手中的笔继续描绘这多彩的世界!  门开了,斜斜的阳光照进了樱花巷365号——沿
期刊
少年不识③愁滋味,爱上层楼④。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⑤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①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②博山,在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③不识:不明白。④层楼:高楼。⑤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背景】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