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顺应我国经济实力和时代快速发展的基本国情,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中,李克强总理针对我国未来发展势态,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发展理念。对整个创新活动而言,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动力,基于专业知识素养角度和从道德素质角度,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是实现“双创”战略的主力军。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更加积极地响应国家的“双创”战略,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快提高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分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内涵以及其与高职学生创业的联系,并详细阐述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现状,同时对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培养的途径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双创;高职学生;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152-02
一、“双创”理念的内涵及意义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双创”理念,其意义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大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政府要在政策上進行支持,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的氛围与环境。李克强总理还着重强调:大学生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主要推动力。大学生经过素质教育、高等教育的洗礼,具有的知识文化和素质文化的层次较高,在我国的人力资源结构中,最具活力和价值的组成部分就是大学生,同时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1]。在现阶段“双创”理念的背景之下,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应该重点加强,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与此同时,要结合我国发展的基本国情,对教学方案进行改进,并且设立相应措施和机构,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促使他们积极加入“双创”的大军中,再加上政府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使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有了保障。
二、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评价
(一)国家、社会层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目前,高等院校每年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相应的大学生毕业后就是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许多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就业难”问题一度发生。就业问题不仅是困扰高职院校、学生的难题,也成为国家和广大教育研究人员的关注焦点[2]。因此,在积极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过程中,国家在许多政策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贷款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并以各个省、市、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为依据,可进行适当的上下浮动。在国家层面上,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国家逐步实施创业基金管理、分配政策等,进行资金补助时,要对不同的项目进行比对;社会层面上,关于资金、专家智囊团的扶持政策,途径都是天使投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保障。
(二)学校层面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提出后,众多高职院校积极响应,组织开展相应的研讨活动,对学校的招生计划、研究方向、培养计划以及课程改革等进行部署,把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摆在重点位置。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有形帮扶条件的建设,更要注重无形帮扶条件的建设,要全面建设无形和有形帮扶条件,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在他们发展创业的道路上增设一把“保护伞”。有形帮扶条件主要包括社会调研活动的组织、创业环境的模拟等,无形帮扶条件主要包括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创业信息来源和数量的增大等。有形帮扶条件建设和无形帮扶条件建设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大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还可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态度进行调整,不断焕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斗志。然而,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技能式、专业式、填充式等,只是根据学生的专业进行专业性教学,忽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使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大打折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提高和发展[3]。
(三)学生层面
在创业过程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许多学生在讨论创业的过程中,将过多的关注点放到了风险层面上,从而就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心态。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创业意识淡薄,仍旧停留在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安全需求”层面上,对就业方向进行选择时,将稳定这一因素放在重要位置,因而去选择国考、省考、事业单位考试、国家企业等风险较低的行业,不能向创新、创业迈进。因此,我国出现了万人挤“独木桥”等畸形社会就业现象。此外,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安全感,不具备创业、创新的能力和勇气,在接受创业、创新活动教育时,存在抵触、畏惧、排斥的心理,大大阻碍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进而对我国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高职学生初次就业、持续就业提出的门槛越来越高。因此,高职学生在毕业后,想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并得到成功的发展,就必须用满足新经济要求核心的就业能力来武装自己。但是,现代教育体系对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不够深入,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大学生无法完全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在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上与其脱节,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突出。因此,加大对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4]。
(一)就业的客观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的首要职责就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使其具有良好的技能素质,能够在专业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然而,随着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大学生数量日益增,许多岗位逐渐饱和,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需求矛盾,不能很好地满足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尽管学生专业技能过硬,但依旧需要面临就业难的困境。再加上专业限制,缺乏一定的创业能力,对创业存在排斥、抵触心理,使得就业更加困难。所以,创新、创业成为缓解学生就业困难的一条途径,加大对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 (二)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引导其积极创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精神的追求得到满足。高职学生经过自主创业,可以将自己的兴趣与自己的职业进行紧密结合,做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学生心中“梦”的种子得以成长。学生自主创业,在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为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改善创业环境,转变传统就业观念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同理,在择业观念上也要发生变化。传统的就业观念使大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极大限制他们去选择创业的道路,因此,只有解放学生的思想,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创业。此外,还要加强宣传和引导,營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5]。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创业理念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想要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使创业理念深入人心,就必须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所以,高职学校可以加强对创业成功例子的报道,形成创业光荣的社会观念,不断激发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例如:以出租学校食堂窗口为例,高职院校可以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在校学生进行超市、食堂等窗口的承包,然后在人力、物力、规划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帮扶,使其可以成功经营。然后大力宣传这种自主创业的成功案例,逐步引导、鼓励高职学生创业理念的形成[6]。
(二)加强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专业的技术性,如山东蓝翔技师学院以挖掘机专业而闻名全国。虽然其专业技能过硬,但是在“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弊端就显现出来,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更是缺乏[7]。对高职学生而言,接受创新、创业知识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认为在学校学习的专业就是将来选择的就业方向,所以他们更加想要接受创业指导老师系统的教育,进而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对创业指导老师进行系统培训,或者聘请专业的创业指导老师,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8]。
参考文献:
[1]傅梅兰,赵月峰.基于实证分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
[2]廖素梅.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2):32.
[3]Brown C.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Teaching Guide.CEL-CEE Digest 00-7[J].Business Education,2000(8).
[4]朱红梅.创新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J].新校园,2015(3):41.
[5]余恒芳.工程教育模式下的计信专业核心领域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软件,2014,35(2):155-156.
[6]张颖.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探析[J].软件,2014,35(2):186-187.
[7]聂利华,廖鹏,马秀兰,等.结合“互联网+”双创大赛构建高职药理学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18(1):15-17.
[8]沈岚,李忠民.OBE为导向与双创项目融入相结合:“专业+外语”的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04-109.
编辑 武生智
[关 键 词] 双创;高职学生;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152-02
一、“双创”理念的内涵及意义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双创”理念,其意义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大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政府要在政策上進行支持,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的氛围与环境。李克强总理还着重强调:大学生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主要推动力。大学生经过素质教育、高等教育的洗礼,具有的知识文化和素质文化的层次较高,在我国的人力资源结构中,最具活力和价值的组成部分就是大学生,同时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1]。在现阶段“双创”理念的背景之下,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应该重点加强,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与此同时,要结合我国发展的基本国情,对教学方案进行改进,并且设立相应措施和机构,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促使他们积极加入“双创”的大军中,再加上政府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使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有了保障。
二、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评价
(一)国家、社会层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目前,高等院校每年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相应的大学生毕业后就是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许多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就业难”问题一度发生。就业问题不仅是困扰高职院校、学生的难题,也成为国家和广大教育研究人员的关注焦点[2]。因此,在积极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过程中,国家在许多政策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贷款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并以各个省、市、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为依据,可进行适当的上下浮动。在国家层面上,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国家逐步实施创业基金管理、分配政策等,进行资金补助时,要对不同的项目进行比对;社会层面上,关于资金、专家智囊团的扶持政策,途径都是天使投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保障。
(二)学校层面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提出后,众多高职院校积极响应,组织开展相应的研讨活动,对学校的招生计划、研究方向、培养计划以及课程改革等进行部署,把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摆在重点位置。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有形帮扶条件的建设,更要注重无形帮扶条件的建设,要全面建设无形和有形帮扶条件,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在他们发展创业的道路上增设一把“保护伞”。有形帮扶条件主要包括社会调研活动的组织、创业环境的模拟等,无形帮扶条件主要包括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创业信息来源和数量的增大等。有形帮扶条件建设和无形帮扶条件建设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大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还可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态度进行调整,不断焕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斗志。然而,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技能式、专业式、填充式等,只是根据学生的专业进行专业性教学,忽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使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大打折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提高和发展[3]。
(三)学生层面
在创业过程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许多学生在讨论创业的过程中,将过多的关注点放到了风险层面上,从而就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心态。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创业意识淡薄,仍旧停留在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安全需求”层面上,对就业方向进行选择时,将稳定这一因素放在重要位置,因而去选择国考、省考、事业单位考试、国家企业等风险较低的行业,不能向创新、创业迈进。因此,我国出现了万人挤“独木桥”等畸形社会就业现象。此外,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安全感,不具备创业、创新的能力和勇气,在接受创业、创新活动教育时,存在抵触、畏惧、排斥的心理,大大阻碍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进而对我国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高职学生初次就业、持续就业提出的门槛越来越高。因此,高职学生在毕业后,想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并得到成功的发展,就必须用满足新经济要求核心的就业能力来武装自己。但是,现代教育体系对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不够深入,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大学生无法完全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在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上与其脱节,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突出。因此,加大对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4]。
(一)就业的客观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的首要职责就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使其具有良好的技能素质,能够在专业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然而,随着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大学生数量日益增,许多岗位逐渐饱和,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需求矛盾,不能很好地满足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尽管学生专业技能过硬,但依旧需要面临就业难的困境。再加上专业限制,缺乏一定的创业能力,对创业存在排斥、抵触心理,使得就业更加困难。所以,创新、创业成为缓解学生就业困难的一条途径,加大对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 (二)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引导其积极创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精神的追求得到满足。高职学生经过自主创业,可以将自己的兴趣与自己的职业进行紧密结合,做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学生心中“梦”的种子得以成长。学生自主创业,在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为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改善创业环境,转变传统就业观念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同理,在择业观念上也要发生变化。传统的就业观念使大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极大限制他们去选择创业的道路,因此,只有解放学生的思想,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创业。此外,还要加强宣传和引导,營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5]。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创业理念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想要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使创业理念深入人心,就必须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所以,高职学校可以加强对创业成功例子的报道,形成创业光荣的社会观念,不断激发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例如:以出租学校食堂窗口为例,高职院校可以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在校学生进行超市、食堂等窗口的承包,然后在人力、物力、规划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帮扶,使其可以成功经营。然后大力宣传这种自主创业的成功案例,逐步引导、鼓励高职学生创业理念的形成[6]。
(二)加强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专业的技术性,如山东蓝翔技师学院以挖掘机专业而闻名全国。虽然其专业技能过硬,但是在“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弊端就显现出来,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更是缺乏[7]。对高职学生而言,接受创新、创业知识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认为在学校学习的专业就是将来选择的就业方向,所以他们更加想要接受创业指导老师系统的教育,进而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对创业指导老师进行系统培训,或者聘请专业的创业指导老师,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8]。
参考文献:
[1]傅梅兰,赵月峰.基于实证分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
[2]廖素梅.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2):32.
[3]Brown C.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Teaching Guide.CEL-CEE Digest 00-7[J].Business Education,2000(8).
[4]朱红梅.创新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J].新校园,2015(3):41.
[5]余恒芳.工程教育模式下的计信专业核心领域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软件,2014,35(2):155-156.
[6]张颖.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探析[J].软件,2014,35(2):186-187.
[7]聂利华,廖鹏,马秀兰,等.结合“互联网+”双创大赛构建高职药理学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18(1):15-17.
[8]沈岚,李忠民.OBE为导向与双创项目融入相结合:“专业+外语”的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04-109.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