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任军长 刘贤权 (任职时期:1957.09-1960.05)
(1915-1992),江西吉安人,原名刘贤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2年6月15日在济南逝世,享年78岁。
新中国成立后,刘贤权曾任38军副军长兼114师师长,47军副军长、政治委员,38军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青海省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
14岁的共产党员
刘贤权,原名刘贤耀,1915年9月27日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富田乡江背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929年随着苏区的发展,富田乡先后成立了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这年10月,红军来到富田乡。不久,江背村成立了少先队,刘贤权被小伙伴们推选为少先队队长。
在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刘贤权于192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刘贤权先后担任乡少年先锋队队长、区青年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农民暴动,斗地主,分田地,破迷信,工作积极活跃,并带领少先队多次配合红军攻打吉安县城及其他战斗。1930年9月,红军攻入吉安县城时,刘贤权带领10多名少先队员自愿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他被分配到红一方面军第12军105团3连当战士。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军旅生涯。
长征路上抬伤员
1934年3月,刘贤权被调到红一军团第2师卫生部任政治委员。当时正值敌人进行第五次“围剿”。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于同年10月,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红军连续突破蒋介石的第一、二、三道封锁线,挺进到湘江地域。蒋介石调集几十万大军,分三路前堵后追,企图消灭红军于湘江一侧。红军经过浴血奋战,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突破湘江封锁线的血战中,红2师担任先头部队,战斗异常激烈,2師伤亡过半,大量的伤员留在后方。师卫生部担负收容任务,摆在师卫生部政委刘贤权、医务主任叶青山面前的任务是极为艰巨的。
由于部队远离苏区,处于流动作战,又要随时执行作战任务,伤员们的安置处理成了头等大事。他们逐门逐户地做通老乡的工作,又逐一做通重伤员的思想工作,把他们安置在老乡家中。
安置完了重伤员,还要组织轻伤员随队行动。在担架员不够的情况下,刘贤权和叶青山也亲自用担架抬着伤员。
由于他们负担很重,行军速度缓慢,与大部队的距离越拉越远,最后掉队了。在此情况下,刘贤权带领这支特殊队伍,在掉队5天之后,奇迹般地追上了主力部队,受到红2师政委刘亚楼的表扬。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以后,部队缩编。红2师撤销了师卫生部,刘贤权到五团当教导员。他带领全队同志,克服长征路上难以想象的困难,攀越海拔高达四五千米的大小雪山,跋涉苍苍莽莽的广袤草地,忍饥挨饿,历尽艰险,终于完成了长征路上救护伤病员的重任,为革命事业保护了一批军事骨干力量。
1940年7月,刘贤权任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泰西军政委员会书记。当时,他同地委领导人李冠元、袁振等密切配合开展对敌斗争,立下赫赫战功。刘贤权将军在山东抗战8年,心系齐鲁,2000年5月,遵照他的遗嘱,将他的骨灰撒在了山东长清秀丽的大峰山。
(据《炎黄春秋》 )
(1915-1992),江西吉安人,原名刘贤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2年6月15日在济南逝世,享年78岁。
新中国成立后,刘贤权曾任38军副军长兼114师师长,47军副军长、政治委员,38军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青海省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
14岁的共产党员
刘贤权,原名刘贤耀,1915年9月27日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富田乡江背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929年随着苏区的发展,富田乡先后成立了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这年10月,红军来到富田乡。不久,江背村成立了少先队,刘贤权被小伙伴们推选为少先队队长。
在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刘贤权于192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刘贤权先后担任乡少年先锋队队长、区青年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农民暴动,斗地主,分田地,破迷信,工作积极活跃,并带领少先队多次配合红军攻打吉安县城及其他战斗。1930年9月,红军攻入吉安县城时,刘贤权带领10多名少先队员自愿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他被分配到红一方面军第12军105团3连当战士。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军旅生涯。
长征路上抬伤员
1934年3月,刘贤权被调到红一军团第2师卫生部任政治委员。当时正值敌人进行第五次“围剿”。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于同年10月,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红军连续突破蒋介石的第一、二、三道封锁线,挺进到湘江地域。蒋介石调集几十万大军,分三路前堵后追,企图消灭红军于湘江一侧。红军经过浴血奋战,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突破湘江封锁线的血战中,红2师担任先头部队,战斗异常激烈,2師伤亡过半,大量的伤员留在后方。师卫生部担负收容任务,摆在师卫生部政委刘贤权、医务主任叶青山面前的任务是极为艰巨的。
由于部队远离苏区,处于流动作战,又要随时执行作战任务,伤员们的安置处理成了头等大事。他们逐门逐户地做通老乡的工作,又逐一做通重伤员的思想工作,把他们安置在老乡家中。
安置完了重伤员,还要组织轻伤员随队行动。在担架员不够的情况下,刘贤权和叶青山也亲自用担架抬着伤员。
由于他们负担很重,行军速度缓慢,与大部队的距离越拉越远,最后掉队了。在此情况下,刘贤权带领这支特殊队伍,在掉队5天之后,奇迹般地追上了主力部队,受到红2师政委刘亚楼的表扬。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以后,部队缩编。红2师撤销了师卫生部,刘贤权到五团当教导员。他带领全队同志,克服长征路上难以想象的困难,攀越海拔高达四五千米的大小雪山,跋涉苍苍莽莽的广袤草地,忍饥挨饿,历尽艰险,终于完成了长征路上救护伤病员的重任,为革命事业保护了一批军事骨干力量。
1940年7月,刘贤权任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泰西军政委员会书记。当时,他同地委领导人李冠元、袁振等密切配合开展对敌斗争,立下赫赫战功。刘贤权将军在山东抗战8年,心系齐鲁,2000年5月,遵照他的遗嘱,将他的骨灰撒在了山东长清秀丽的大峰山。
(据《炎黄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