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武汉在“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的指导下,大力发展都市工业园,尊重历史传承,注重文化创意。该文主要以武汉硚口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武汉老工业区在转型和再生中所体现的文化韵味,赞扬了新旧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并从文化产业、商业品味等角度对创意工业园和创业孵化器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展望了武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武汉 创意工业园 孵化器 文化魅力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a)-0058-02
武汉市硚口区古田一路到古田五路,是武汉1950—2000年代大片规划的工业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厂污染严重,旧有的老城区面临改造和拆迁的境遇。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老企业转型,形成了庞大的新型民营企业家乐园——江城壹号文化创意产业园(以下简称为“江城壹号”)、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包括长丰科技园、硚口民族工业园、柴油机厂工业园、长源工业园、新华印务工业园等)、古田五路17号(国家级武汉新材料科技企业孵化器、精诚科创等)等。这些创意园和工业园都是旧城、旧厂改造的结果,很有创意特色,保留了老汉口风情、老工厂的建筑,博物馆浓缩了武汉传统工艺和民间文化的精华,新老企业在此改造升级、相得益彰,很值得前往体验、为之思索。
1 枯木逢春,主动嫁接
为顺应时代的潮流,武汉硚口区的老厂房“改头换面”,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实现了它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方面。
1.1 老工厂、新产业相结合
过去这里是国有企业部落,有较好的工业技术,丰富的管理经验,成熟的生产技术,并且有大量熟练的工人。作为武汉市的老工业基地,此地生产了武汉的第一块肥皂、第一根火柴、第一滴自来水和新中国的第一台手扶拖拉机。因企业多数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大量工人下岗,大量厂房设备闲置,为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就因地制宜,推出了一系列产业园——小商品加工园、化工医药园、机电园、服装园、新材料园、印务园等,生龙活虎。他们盘活老工业基地的存量资源,就要从企业改制入手,创新改制思路。在工业园区建设中,企业改制运用得十分灵活,效果良好。
1.2 新商加入,充满活力
当商业入驻老城区,新的行业模式和旧的厂房设备碰撞形成新的亮点。武汉特色的创意园区“江城壹号”秉承“招商、造商、富商、润商”的建园理念,注重园区与商家共同成长,是商业和苏式建筑协调结合的典范。从江城壹号1号楼到26号楼,聚集着100多家小商铺。商铺结合本身要求,创造力地改造苏式建筑,使以前的老厂房成为新型的商业店铺,成就了它存在的价值。新华印务园不仅有副食品批发,火锅调料干鲜区,还有一些小型的设备有限公司。工业园和创意园海纳百川,不厌细流,对名不见经传的“小本买卖”也能够慷慨接纳,让人想到了经营上的道家理念在这里闪光。
1.3 科技孵化,孕育新企
武汉推出“青桐计划”项目,主动服务和扶持微小企业,鼓励年轻人创业,让他们在老工业基地上,凭借地气发力,勇敢前进,茁壮成长。武汉硚口区制定优惠政策加快示范基地创建,包括每年安排2 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发展,并在税收返还、融资支持、物流配套等方面出台了多条政策,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企业载体。例如,汉正街都市工业园的武汉易能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电力系统施工机具研制、销售及售后于一体的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并与美国、日本等多家国际知名厂家建立了代理合作关系,所代理产品均为国际顶尖品质,正茁壮成长,不断壮大。
2 历史传承,文化涵养
武汉硚口区的科技文化创意园的亮点之一,在于植根于保护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彰显人文历史风貌,富有文化底蕴。
2.1 硚口民族工业博物馆
硚口区通过改造原武汉铜材厂老厂房,建成现在的硚口民族工业博物馆。博物馆分硚口百坊手工业、民族工业、新中国工业3个部分。从明清手工业的兴起到现代工业区的建立,还原了历史文化风貌。如:硚口百坊手工业一条街展示了谦祥益衡记绸布庄、高洪太铜器店、叶开泰参药店、蘇恒泰伞店等店铺等。
2.2 江城壹号的非遗展示、老车间标识
“江城一号”文化创意园,位于武汉市硚口区古田四路47号,古朴典雅的装饰,显示了武汉著名的工业区、商业区并没有遗忘文化的内涵。传统技艺、民间手艺通过图片,栩栩如生,再现了老汉口的老百姓的风土人情、名牌产品(叶开泰药店、谭炎记水饺)、名人才艺(口哨、口艺)、木雕工艺、雨伞等“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在汉正街都市工业园、江城壹号,我们看到这里的办公室、会议室、培训地,专门摆放了一些图书,典雅的书架,点缀了环境,独具匠心,使工业、科技、商业“包围圈”内洋溢着难得的“书卷气”,文化品味溢于言表。在商业化非常浓厚、寸土寸金的大汉口,江城壹号仍然不惜成本,仔细雕琢文化内涵,非常可贵。
2.3 洋厂长格里希的塑像
原武汉柴油机厂1980年代引用德国的“洋厂长”格里希,在武汉乃至中国引起了轰动。洋厂长格里希已经告别人世,但是那段难忘的历史永远定格,洋厂长格里希的塑像警示人们注意科学管理,讲究质量,向世界一流产品奋进。
2.4 苏式建筑,红砖红瓦
在新华印务创意园,有大型的俱乐部、厂房,加上家属区三层楼房,均为苏式建筑,显示了1950年代中国学习“苏联老大哥”的历史。现在看来,那些苏式民居,仍然富有特色,简朴中有讲究,雕花图案的美丽大气,不失趣味,似乎“大家闺秀”。
3 新旧结合,开拓升级
我们看到,武汉硚口的工业园,是新型的科技文化创意园区,在旧城改造上用心良苦,颇具新意,不失传统,是新旧文化交相辉映的范例。
3.1 保留历史 独特的城市历史是难得的稀缺资源。有的地方对待城市倒闭、转型、搬迁的工厂彻底“清剿”,在地球版图上永远消失,使整个城市永久失去历史文化记忆,老工人、老市民无法与他们往日朝夕相处的老地方、老工厂进行直接对照,而武汉市硚口区非常清醒,着意保留历史文化、工业历史、城市记忆,难能可贵!我们寻访后,为之感叹:武汉硚口的领导有远见卓识,园区规划高瞻远瞩,细致入微,富有生机,立意高远。江城壹号的文化创意很有特色,老工厂、老车间,历历在目,宛若回到50年前武汉工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年代,进入园区似乎仍然能够听到机器的轰鸣、看到工人的忙碌、工厂旺盛的生意。武汉城市和工业的历史在此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因此我们寻访时十分感慨这里设计的独具匠心、政府的良苦用心,正好遇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的大学生前来进行调查研究,她们在本子上仔细记录数据,画出图纸,如数家珍,看来也被感动。
3.2 电子商务
2012年5月,汉正街都市工业区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承担起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先行区、集聚区任务。自此,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大力引进、培育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计划打造电子商务专业楼宇,力图构成较为健全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争取电子商务产业竞争力在中部地区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在汉正街都市工业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已聚集40余家规模较大的电子商务企业,包括全国综合性服务平台中文百科在线、阿里巴巴武汉营运中心武汉企派等。汉正街都市工业园的百分之一、庞图服饰、安都服装3家企业,已获得风险投资注入;中百电子商务被商务部评为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百分之一、楼兰蜜语分列淘宝网女装类和拍拍网食品类全国销量第一。江城壹号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由中国创意产业的领军企业上海圣博华康、上海原投与硚口开发区共同投资建设。
3.3 呼唤新企
工业园的发展需要积极扶持新人、新企业、新科技。在创意园,积极关注微小新企业,帮助年轻人,“扶上马,送一程”,创意园没有因为他们年轻、利润、微小而嫌弃,而是主动吸纳,主动帮助。政府也专门设立办公室服务、协调,进行培训,提供信息。为此,他们积极进行观念创新(工业、科技、文化、贸易综合发展)、体制创新、产业创新(发展优势产业,淘汰高污染、高能耗、工艺落后的产业)。
汉正街都市工业园的印务园(印刷科技工业园),由湖北省新华印刷厂发起并控股,联合湖北教育出版社、少儿出版社等组建;台湾名品工业园,由台商联合武汉数家企业组建,将建成包括服装产业、电子产业的综合工业园区。他们积极招商引资,扶持新人、新企业,鼓励创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海洋(武汉)精密制品有限公司是武汉市硚口区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开工生产的第40家企业,其副总经理游辉廉很兴奋地说,公司开工头一个月就完成500万元销售收入,到年底销售达到8 000万元,今后发展提速更快。各个方面通力合作,效果明显。工业园利用闲置土地,盘活存量,激活增量,走出了一条节约型发展的新路。
江城壹号文化创意产业园,从细节入手精心打造园区特色,积极行动。北京小马影院、加拿大思翰设计、长江地理摄影俱乐部、谢珍珠艺术工作室、李海峰工作室和新音界音乐中心、江林道原木设计、丰泽苑装饰、那些年艺术吧等个性化商家、实力文化商家接踵而来。他们说干就干,不是把文化当工具、当“花瓶”搭台装点,故弄风雅,而是把文化当主流、当产业、当主人,园区建设文化气息十分浓郁,朝气蓬勃。自主投资建设的“微果(非遗)创意平台建设及市场开发项目”,集“微果青年创意创业孵化器中心”、“硚口区非遗体验与展示中心”两个中心的平台融合和建设,都是亮点。
总之,武汉市科技工业园有自身独特发展模式,文化品味浓郁。相对于当今的高科技工业园来说,这里的工业园面积比较小、投资比较少、效益也不一定那么高,但是在城市中心区域,考虑到下岗就业、环境保护、商业网店布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武汉市井风情保留等方方面面,武汉市硚口区的科技工业园的确是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还有文化效益,是多种多样综合效益的比较完美的结合,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在科技开发区、工业园的好典型。他们积极招商,筑巢引凤,推出优惠政策,制定了“低租金、零费率、一站式、全方位”的措施,让企业家在此安营扎寨,长期发展,吸引众多民营中小企业和特色企业在园内“扎堆”,进而形成产业链和中小企业集群。老城区、老工厂、老车间、老工人与新产业、新科技、新方向等,都使这里的产业园富有嫁接的优势,新的子一代将更加具有兼容性、生命力。江城壹号入选《武汉市文化产业振兴计划(2012—2016)》,被省市两级政府批准为“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全民创业示范基地”,获得2014年文化创意产业金鼎奖“十大优秀园区”,2014年被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评为本年度“全国最具潜力十大园区”。正因为武汉市硚口区的工业园内容丰富,既是生产区、商务区,又是美食、娱乐消费区、文化品味区,所以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往就业、休闲,成为老百姓喜欢的新去处。汉正街工业园的发展模式,引起俞正声同志的高度关注,并多次来园区考察指出:“这一做法把改革、发展、就业、环境有机结合,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创举。坚持下去,对全省、全国都有指导意义。[1]”
参考文献
[1] 俞正声讲话,转自:胡新桥:武汉汉正街工业园区在闲置土地上崛起[EB/OL].http://news.sohu.com/20060725/ n244437773.shtml.
关键词:武汉 创意工业园 孵化器 文化魅力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a)-0058-02
武汉市硚口区古田一路到古田五路,是武汉1950—2000年代大片规划的工业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厂污染严重,旧有的老城区面临改造和拆迁的境遇。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老企业转型,形成了庞大的新型民营企业家乐园——江城壹号文化创意产业园(以下简称为“江城壹号”)、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包括长丰科技园、硚口民族工业园、柴油机厂工业园、长源工业园、新华印务工业园等)、古田五路17号(国家级武汉新材料科技企业孵化器、精诚科创等)等。这些创意园和工业园都是旧城、旧厂改造的结果,很有创意特色,保留了老汉口风情、老工厂的建筑,博物馆浓缩了武汉传统工艺和民间文化的精华,新老企业在此改造升级、相得益彰,很值得前往体验、为之思索。
1 枯木逢春,主动嫁接
为顺应时代的潮流,武汉硚口区的老厂房“改头换面”,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实现了它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方面。
1.1 老工厂、新产业相结合
过去这里是国有企业部落,有较好的工业技术,丰富的管理经验,成熟的生产技术,并且有大量熟练的工人。作为武汉市的老工业基地,此地生产了武汉的第一块肥皂、第一根火柴、第一滴自来水和新中国的第一台手扶拖拉机。因企业多数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大量工人下岗,大量厂房设备闲置,为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就因地制宜,推出了一系列产业园——小商品加工园、化工医药园、机电园、服装园、新材料园、印务园等,生龙活虎。他们盘活老工业基地的存量资源,就要从企业改制入手,创新改制思路。在工业园区建设中,企业改制运用得十分灵活,效果良好。
1.2 新商加入,充满活力
当商业入驻老城区,新的行业模式和旧的厂房设备碰撞形成新的亮点。武汉特色的创意园区“江城壹号”秉承“招商、造商、富商、润商”的建园理念,注重园区与商家共同成长,是商业和苏式建筑协调结合的典范。从江城壹号1号楼到26号楼,聚集着100多家小商铺。商铺结合本身要求,创造力地改造苏式建筑,使以前的老厂房成为新型的商业店铺,成就了它存在的价值。新华印务园不仅有副食品批发,火锅调料干鲜区,还有一些小型的设备有限公司。工业园和创意园海纳百川,不厌细流,对名不见经传的“小本买卖”也能够慷慨接纳,让人想到了经营上的道家理念在这里闪光。
1.3 科技孵化,孕育新企
武汉推出“青桐计划”项目,主动服务和扶持微小企业,鼓励年轻人创业,让他们在老工业基地上,凭借地气发力,勇敢前进,茁壮成长。武汉硚口区制定优惠政策加快示范基地创建,包括每年安排2 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发展,并在税收返还、融资支持、物流配套等方面出台了多条政策,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企业载体。例如,汉正街都市工业园的武汉易能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电力系统施工机具研制、销售及售后于一体的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并与美国、日本等多家国际知名厂家建立了代理合作关系,所代理产品均为国际顶尖品质,正茁壮成长,不断壮大。
2 历史传承,文化涵养
武汉硚口区的科技文化创意园的亮点之一,在于植根于保护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彰显人文历史风貌,富有文化底蕴。
2.1 硚口民族工业博物馆
硚口区通过改造原武汉铜材厂老厂房,建成现在的硚口民族工业博物馆。博物馆分硚口百坊手工业、民族工业、新中国工业3个部分。从明清手工业的兴起到现代工业区的建立,还原了历史文化风貌。如:硚口百坊手工业一条街展示了谦祥益衡记绸布庄、高洪太铜器店、叶开泰参药店、蘇恒泰伞店等店铺等。
2.2 江城壹号的非遗展示、老车间标识
“江城一号”文化创意园,位于武汉市硚口区古田四路47号,古朴典雅的装饰,显示了武汉著名的工业区、商业区并没有遗忘文化的内涵。传统技艺、民间手艺通过图片,栩栩如生,再现了老汉口的老百姓的风土人情、名牌产品(叶开泰药店、谭炎记水饺)、名人才艺(口哨、口艺)、木雕工艺、雨伞等“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在汉正街都市工业园、江城壹号,我们看到这里的办公室、会议室、培训地,专门摆放了一些图书,典雅的书架,点缀了环境,独具匠心,使工业、科技、商业“包围圈”内洋溢着难得的“书卷气”,文化品味溢于言表。在商业化非常浓厚、寸土寸金的大汉口,江城壹号仍然不惜成本,仔细雕琢文化内涵,非常可贵。
2.3 洋厂长格里希的塑像
原武汉柴油机厂1980年代引用德国的“洋厂长”格里希,在武汉乃至中国引起了轰动。洋厂长格里希已经告别人世,但是那段难忘的历史永远定格,洋厂长格里希的塑像警示人们注意科学管理,讲究质量,向世界一流产品奋进。
2.4 苏式建筑,红砖红瓦
在新华印务创意园,有大型的俱乐部、厂房,加上家属区三层楼房,均为苏式建筑,显示了1950年代中国学习“苏联老大哥”的历史。现在看来,那些苏式民居,仍然富有特色,简朴中有讲究,雕花图案的美丽大气,不失趣味,似乎“大家闺秀”。
3 新旧结合,开拓升级
我们看到,武汉硚口的工业园,是新型的科技文化创意园区,在旧城改造上用心良苦,颇具新意,不失传统,是新旧文化交相辉映的范例。
3.1 保留历史 独特的城市历史是难得的稀缺资源。有的地方对待城市倒闭、转型、搬迁的工厂彻底“清剿”,在地球版图上永远消失,使整个城市永久失去历史文化记忆,老工人、老市民无法与他们往日朝夕相处的老地方、老工厂进行直接对照,而武汉市硚口区非常清醒,着意保留历史文化、工业历史、城市记忆,难能可贵!我们寻访后,为之感叹:武汉硚口的领导有远见卓识,园区规划高瞻远瞩,细致入微,富有生机,立意高远。江城壹号的文化创意很有特色,老工厂、老车间,历历在目,宛若回到50年前武汉工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年代,进入园区似乎仍然能够听到机器的轰鸣、看到工人的忙碌、工厂旺盛的生意。武汉城市和工业的历史在此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因此我们寻访时十分感慨这里设计的独具匠心、政府的良苦用心,正好遇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的大学生前来进行调查研究,她们在本子上仔细记录数据,画出图纸,如数家珍,看来也被感动。
3.2 电子商务
2012年5月,汉正街都市工业区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承担起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先行区、集聚区任务。自此,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大力引进、培育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计划打造电子商务专业楼宇,力图构成较为健全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争取电子商务产业竞争力在中部地区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在汉正街都市工业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已聚集40余家规模较大的电子商务企业,包括全国综合性服务平台中文百科在线、阿里巴巴武汉营运中心武汉企派等。汉正街都市工业园的百分之一、庞图服饰、安都服装3家企业,已获得风险投资注入;中百电子商务被商务部评为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百分之一、楼兰蜜语分列淘宝网女装类和拍拍网食品类全国销量第一。江城壹号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由中国创意产业的领军企业上海圣博华康、上海原投与硚口开发区共同投资建设。
3.3 呼唤新企
工业园的发展需要积极扶持新人、新企业、新科技。在创意园,积极关注微小新企业,帮助年轻人,“扶上马,送一程”,创意园没有因为他们年轻、利润、微小而嫌弃,而是主动吸纳,主动帮助。政府也专门设立办公室服务、协调,进行培训,提供信息。为此,他们积极进行观念创新(工业、科技、文化、贸易综合发展)、体制创新、产业创新(发展优势产业,淘汰高污染、高能耗、工艺落后的产业)。
汉正街都市工业园的印务园(印刷科技工业园),由湖北省新华印刷厂发起并控股,联合湖北教育出版社、少儿出版社等组建;台湾名品工业园,由台商联合武汉数家企业组建,将建成包括服装产业、电子产业的综合工业园区。他们积极招商引资,扶持新人、新企业,鼓励创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海洋(武汉)精密制品有限公司是武汉市硚口区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开工生产的第40家企业,其副总经理游辉廉很兴奋地说,公司开工头一个月就完成500万元销售收入,到年底销售达到8 000万元,今后发展提速更快。各个方面通力合作,效果明显。工业园利用闲置土地,盘活存量,激活增量,走出了一条节约型发展的新路。
江城壹号文化创意产业园,从细节入手精心打造园区特色,积极行动。北京小马影院、加拿大思翰设计、长江地理摄影俱乐部、谢珍珠艺术工作室、李海峰工作室和新音界音乐中心、江林道原木设计、丰泽苑装饰、那些年艺术吧等个性化商家、实力文化商家接踵而来。他们说干就干,不是把文化当工具、当“花瓶”搭台装点,故弄风雅,而是把文化当主流、当产业、当主人,园区建设文化气息十分浓郁,朝气蓬勃。自主投资建设的“微果(非遗)创意平台建设及市场开发项目”,集“微果青年创意创业孵化器中心”、“硚口区非遗体验与展示中心”两个中心的平台融合和建设,都是亮点。
总之,武汉市科技工业园有自身独特发展模式,文化品味浓郁。相对于当今的高科技工业园来说,这里的工业园面积比较小、投资比较少、效益也不一定那么高,但是在城市中心区域,考虑到下岗就业、环境保护、商业网店布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武汉市井风情保留等方方面面,武汉市硚口区的科技工业园的确是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还有文化效益,是多种多样综合效益的比较完美的结合,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在科技开发区、工业园的好典型。他们积极招商,筑巢引凤,推出优惠政策,制定了“低租金、零费率、一站式、全方位”的措施,让企业家在此安营扎寨,长期发展,吸引众多民营中小企业和特色企业在园内“扎堆”,进而形成产业链和中小企业集群。老城区、老工厂、老车间、老工人与新产业、新科技、新方向等,都使这里的产业园富有嫁接的优势,新的子一代将更加具有兼容性、生命力。江城壹号入选《武汉市文化产业振兴计划(2012—2016)》,被省市两级政府批准为“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全民创业示范基地”,获得2014年文化创意产业金鼎奖“十大优秀园区”,2014年被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评为本年度“全国最具潜力十大园区”。正因为武汉市硚口区的工业园内容丰富,既是生产区、商务区,又是美食、娱乐消费区、文化品味区,所以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往就业、休闲,成为老百姓喜欢的新去处。汉正街工业园的发展模式,引起俞正声同志的高度关注,并多次来园区考察指出:“这一做法把改革、发展、就业、环境有机结合,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创举。坚持下去,对全省、全国都有指导意义。[1]”
参考文献
[1] 俞正声讲话,转自:胡新桥:武汉汉正街工业园区在闲置土地上崛起[EB/OL].http://news.sohu.com/20060725/ n2444377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