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协调和统筹良好的教育关系,构建爱的网络,从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使班级发展更健康,使学生成长更具有可持续性。
关键词: 教育关系,教育合力,健康发展,归属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能带给人良好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中的人际关系主要体现为: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要把这些关系协调、统筹好,以爱为核心,用爱构建起心心相印、心理相容,充满正能量的良好教育关系,形成教育合力,激发学生内在积极向上的主管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和谐的教师群体可以起到榜样的引领作用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学校的教师,尤其是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是一个育人群体,他们配合的好坏,对于带好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这一群体不仅影响着学生心灵的塑造,情操的陶冶,而且直接关系着校风学风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必须形成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和谐的、志同道合的关系。同时,班主任还应起到班级精神领袖的作用,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理念和治班思想,并通过沟通,将自己的这些理念和思想转化为所有任课老师的共识,并尽可能落实在行动上。另外,班主任要善于欣赏自己的任课老师,并引导学生欣赏每一个任课老师,搭建起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彼此欣赏、彼此感动。这种有着共同教育理念的、和谐的教学团体,给学生们起到榜样的引领作用,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关爱和责任,从而健康发展。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保障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
师生关系是学校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育过程是师生关系形成的一个动态过程。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中学时代,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老师的人际交往,则有80%是与学生的交往。因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给学生安全感和亲近感,缩短了师生距离,让学生乐于接受,也有利于教师知识的传授,更有利于班级合力的形成。
彼此尊重,彼此信任,是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好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理解和信任,希望老师能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思想,给他们一个可以陈述自己想法的空间,而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又反过来影响老师的情绪、思想和行为,这种双方的相互影响伴随着师生关系的始终。因此,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给学生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更可以让老师在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教书育人、传道授业。
三、友爱的同学关系是良好学习氛围的基本保障
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真诚待人、阳光心态、心理健康的人,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学会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小摩擦、小矛盾。一个团队的班级成员要团结协作,相互帮助,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学习氛围。
多样而又生动的班级活动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如举行各种节日晚会,学生们一起创作、排练、演出,既能激发他们的艺术细胞,也给了他们展现才华的机会,还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情谊。又如组织户外集体活动也是促进凝聚力的一种手段。在一次爬山活动中,遇雨路滑,同学们手牵手、臂挽臂,一个拉一个,彼此帮助,相互鼓励,共同爬过了最险的山脊,趟过了泥泞的山路。眼泪、欢呼、雨水、泥泞,深刻的记忆,真挚的友谊,也许会伴随许多人的一生。在友谊的基础上,更加有助于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良性的竞争局面,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四、和睦的家庭关系与谐调的家校关系是健康发展的基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虽然家长和教师在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双方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文化水平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于是在教育效果上就会出现优、差、快、慢的区别。
人是社会的人,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来自社会,最终也会要走向社会。教育社会化是现代教育的显著特征。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协调好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指导好家庭教育,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各种班级活动以及主题班会,邀请家长共同参加,让家长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听听孩子们的心声,老师不定期进行家访,大家共同交流、沟通、分享,互通信息,群策群力,奠定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石。
正值青春期的学生时代,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青春叛逆使他们容易有孤独感、迷茫感。良好的教育关系会让学生建立群体归属感,有了群体归属感才会有安全感,从而形成愉悦的情绪体验。
参考文献:
[1]万明春 陶元红 .《班主任工作规范与技能》 重庆出版社 2007
[2]张小兵 《你是善于反思的老班吗》 班主任杂志社2013.4
关键词: 教育关系,教育合力,健康发展,归属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能带给人良好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中的人际关系主要体现为: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要把这些关系协调、统筹好,以爱为核心,用爱构建起心心相印、心理相容,充满正能量的良好教育关系,形成教育合力,激发学生内在积极向上的主管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和谐的教师群体可以起到榜样的引领作用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学校的教师,尤其是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是一个育人群体,他们配合的好坏,对于带好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这一群体不仅影响着学生心灵的塑造,情操的陶冶,而且直接关系着校风学风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必须形成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和谐的、志同道合的关系。同时,班主任还应起到班级精神领袖的作用,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理念和治班思想,并通过沟通,将自己的这些理念和思想转化为所有任课老师的共识,并尽可能落实在行动上。另外,班主任要善于欣赏自己的任课老师,并引导学生欣赏每一个任课老师,搭建起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彼此欣赏、彼此感动。这种有着共同教育理念的、和谐的教学团体,给学生们起到榜样的引领作用,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关爱和责任,从而健康发展。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保障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
师生关系是学校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育过程是师生关系形成的一个动态过程。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中学时代,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老师的人际交往,则有80%是与学生的交往。因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给学生安全感和亲近感,缩短了师生距离,让学生乐于接受,也有利于教师知识的传授,更有利于班级合力的形成。
彼此尊重,彼此信任,是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好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理解和信任,希望老师能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思想,给他们一个可以陈述自己想法的空间,而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又反过来影响老师的情绪、思想和行为,这种双方的相互影响伴随着师生关系的始终。因此,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给学生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更可以让老师在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教书育人、传道授业。
三、友爱的同学关系是良好学习氛围的基本保障
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真诚待人、阳光心态、心理健康的人,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学会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小摩擦、小矛盾。一个团队的班级成员要团结协作,相互帮助,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学习氛围。
多样而又生动的班级活动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如举行各种节日晚会,学生们一起创作、排练、演出,既能激发他们的艺术细胞,也给了他们展现才华的机会,还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情谊。又如组织户外集体活动也是促进凝聚力的一种手段。在一次爬山活动中,遇雨路滑,同学们手牵手、臂挽臂,一个拉一个,彼此帮助,相互鼓励,共同爬过了最险的山脊,趟过了泥泞的山路。眼泪、欢呼、雨水、泥泞,深刻的记忆,真挚的友谊,也许会伴随许多人的一生。在友谊的基础上,更加有助于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良性的竞争局面,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四、和睦的家庭关系与谐调的家校关系是健康发展的基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虽然家长和教师在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双方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文化水平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于是在教育效果上就会出现优、差、快、慢的区别。
人是社会的人,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来自社会,最终也会要走向社会。教育社会化是现代教育的显著特征。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协调好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指导好家庭教育,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各种班级活动以及主题班会,邀请家长共同参加,让家长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听听孩子们的心声,老师不定期进行家访,大家共同交流、沟通、分享,互通信息,群策群力,奠定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石。
正值青春期的学生时代,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青春叛逆使他们容易有孤独感、迷茫感。良好的教育关系会让学生建立群体归属感,有了群体归属感才会有安全感,从而形成愉悦的情绪体验。
参考文献:
[1]万明春 陶元红 .《班主任工作规范与技能》 重庆出版社 2007
[2]张小兵 《你是善于反思的老班吗》 班主任杂志社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