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浮梁来说,其茶产业是其极具特色的主导产业,茶产业的发展对浮梁社会经济收入的稳定与增长都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在最近几年,景德镇各级政府都将浮梁茶产业列为重要的发展和开发产业对象。自2014年,浮梁茶首次与景德镇的瓷器携手举办“一带一路”瓷茶文化展览,这也是瓷器与茶叶的同台展览。而如何深入挖掘浮梁茶产业,逐渐形成品牌效应,不断拓宽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浮梁茶产业集群的有序开发与发展已经成为了浮梁茶叶亟待突破的问题。
关键词:茶叶;浮梁茶;產业发展与有序开发
课题编号:GL18138
课题名称:“一带一路”背景下浮梁茶叶产业的发展趋向研究
一、浮梁茶产业发展历史
浮梁拥有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浮梁地区种茶、产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和晋朝,彼时浮梁风光无限,一时无两,留下了“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辉煌。及至隋唐时期,浮梁仍然是全国极为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曾有故事赞曰: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一诗句充分印证了唐朝时期浮梁茶产业的兴盛与繁荣。待到改革开放时期,浮梁茶产业又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将生产、品牌、资源、市场、产业以及收入作为产业的发展目标,连续多年通过资金整合来推动茶产业的良性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浮梁县茶产业基础、茶叶深加工能力、品牌塑造、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地理特征的“浮梁茶”品牌效应。[1, 2]
二、制约浮梁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1.优良品种普及程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对于茶产业来说,茶叶品种的质量将决定茶叶的产量、品质,最终影响茶叶产品投放市场后的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浮梁县拥有茶叶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4.3万亩,良种率未达到40%,为39.6%。[3] 同时浮梁茶存在名优茶比例较低的情况,无法在高端市场立足,这对于浮梁茶产业的发展将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长期限制浮梁茶产业的发展。
2.缺乏精细化管理,产业规模有待提升
在浮梁茶叶企业中,大多数企业仍然规模较小,主要的商业运转模式也是“茶农”或者是“茶厂+茶农”初级模式,而采用“公司基地”模式的茶叶生产企业仍然为数较少。采用“茶农”或者是“茶厂+茶农”初级运营模式会造成单元规模上的限制,无法精细化管理,同时由于科技水平与各项投入不足,一方面造成了单产偏低,另一方面茶叶的品质也无法得到充足的保证。正是由于这种较为落后的生产模式,造成了茶企在规模上受到限制,从而导致企业的收入相对较低。
3.营销推广投入低,市场占有率落后
第一,对于浮梁茶来说,它并没有形成一个规范有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茶叶销售市场。尽管浮梁茶在瑶里、浮东以及西湖构建了三个规范的产地销售网络,但是在市区以及县城范围内仅仅存在几家茶叶销售门店,并没有形成完成的销售网络,与此同时销售网点存在分散且缺乏沟通的弊端,因此无法快速占领市场。[4] 第二,由于落后的“以产定销”机制,造成了生产与市场的脱离。浮梁茶生产企业一定沿袭着茶叶供给由茶叶生产所决定的供给机制,同时在茶叶生产过程当中也存在着重视春茶,而忽视夏茶以及秋茶的情况,这也间接导致了市场销售过程中存在“单季生产,单季销售”的局面。第三,浮梁茶缺乏足够的宣传,由于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品牌效应不佳。尽管早有“好茶在浮梁”,但是随着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化,由于缺乏宣传,品质极佳的浮梁茶也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知名度。第四,浮梁茶缺乏足够专业的销售团队,同时本地拥有系统学习的人才又相对较少,这就导致浮梁茶在市场当中缺乏一定的号召力和品牌形象。[5, 6]
三、推动浮梁茶产业发展的措施与手段
1.强化政策引导,推动龙头企业发展
茶产业是相对原始和传统的农业产业,因此存在一定的弱质性,这就是其一方面需要长期大量的稳定投入的同时,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最近几年,各级政府部门密集推出政策规定,同时拨出一部分资金来投资浮梁茶产业。对于浮梁茶产业发展来说,市场是不断推动其发展的无形的手,而政府的宏观支持与帮助则是另一只可见的手,成为促进整个浮梁茶产业发展的原始动力。对于茶产业来说,其需要产业化,生产模式逐步向现代化转型,这就需要政府不断强化对龙头企业的培养,对一些规模较大、发展前景较好、市场占有率较大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补贴。[7]
2.科技赋能茶产业,提高盈利能力
迄今为止,浮梁茶产业在深加工能力上仍然较为薄弱,无法进行相关茶叶产品的研发,从而无法很好的契合市场上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对于茶企来说,他们必须契合时代的发展方向,逐步强化自身的深加工能力,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茶叶产品,并面向终端消费市场推出不同类型的茶饮料,这有助于拓宽销路,解决中端茶叶的销售问题,同时通过产品的多样化培育有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开始加强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茶企应该加大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将有机观念植入到采摘、加工以及包装各个环节的各个流程当中,确保茶叶能够符合食品的安全生产规程以及有机食品的国家标准,逐步摆脱传统分散加工的模式,强化生产技术升级,提升机械化水平,有效推进茶叶产量与质量的双重提高。
3.有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改变原有增长方式
对于产业发展来说,产业结构的优化调节是最为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一通过对产能落后的茶园进行改造,提升无性系良种茶业品种的种植面面积,从而大幅度提升茶叶的产量。通过引入无性系良种茶树,提升茶叶的机械化程度,同时也有利于后续初制步骤的规范化,从而推动茶叶品质的提升,对后续的高端茶叶产品的研发起到了促进作用。第二,实现产品定位的合理化,进一步实现名优茶走向平民化市场,以及大宗茶叶市场产品质量的提升。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浮梁茶产品两极分化,高端产品奢侈品化,而大宗茶则过于低端,使得其无法覆盖整个茶产品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1].黄崇焘:《浮梁茶叶宝鉴》[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5.
[2].冯云龙:《浮梁县志》[M].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9.
[3].程关森:《浮梁四绝》[M]. 北京: 作家出版社, 2005.
[4].浮梁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浮梁民俗》[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9.
[5].林景梧:《瓷都史话》[M]. 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4.
[6].冯云龙:《浮梁县志》(1994-2005) [M].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9.
[7].浮梁县旅游规划[EB/OL]. 浮梁县政府信息公开, (2008-12-3). http:// xxgk.jdz.gov.cn/ flx/bmgkxx/xlvyj/fzgh/fzgh/200812/t20081203_30176.html.
关键词:茶叶;浮梁茶;產业发展与有序开发
课题编号:GL18138
课题名称:“一带一路”背景下浮梁茶叶产业的发展趋向研究
一、浮梁茶产业发展历史
浮梁拥有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浮梁地区种茶、产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和晋朝,彼时浮梁风光无限,一时无两,留下了“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辉煌。及至隋唐时期,浮梁仍然是全国极为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曾有故事赞曰: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一诗句充分印证了唐朝时期浮梁茶产业的兴盛与繁荣。待到改革开放时期,浮梁茶产业又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将生产、品牌、资源、市场、产业以及收入作为产业的发展目标,连续多年通过资金整合来推动茶产业的良性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浮梁县茶产业基础、茶叶深加工能力、品牌塑造、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地理特征的“浮梁茶”品牌效应。[1, 2]
二、制约浮梁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1.优良品种普及程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对于茶产业来说,茶叶品种的质量将决定茶叶的产量、品质,最终影响茶叶产品投放市场后的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浮梁县拥有茶叶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4.3万亩,良种率未达到40%,为39.6%。[3] 同时浮梁茶存在名优茶比例较低的情况,无法在高端市场立足,这对于浮梁茶产业的发展将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长期限制浮梁茶产业的发展。
2.缺乏精细化管理,产业规模有待提升
在浮梁茶叶企业中,大多数企业仍然规模较小,主要的商业运转模式也是“茶农”或者是“茶厂+茶农”初级模式,而采用“公司基地”模式的茶叶生产企业仍然为数较少。采用“茶农”或者是“茶厂+茶农”初级运营模式会造成单元规模上的限制,无法精细化管理,同时由于科技水平与各项投入不足,一方面造成了单产偏低,另一方面茶叶的品质也无法得到充足的保证。正是由于这种较为落后的生产模式,造成了茶企在规模上受到限制,从而导致企业的收入相对较低。
3.营销推广投入低,市场占有率落后
第一,对于浮梁茶来说,它并没有形成一个规范有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茶叶销售市场。尽管浮梁茶在瑶里、浮东以及西湖构建了三个规范的产地销售网络,但是在市区以及县城范围内仅仅存在几家茶叶销售门店,并没有形成完成的销售网络,与此同时销售网点存在分散且缺乏沟通的弊端,因此无法快速占领市场。[4] 第二,由于落后的“以产定销”机制,造成了生产与市场的脱离。浮梁茶生产企业一定沿袭着茶叶供给由茶叶生产所决定的供给机制,同时在茶叶生产过程当中也存在着重视春茶,而忽视夏茶以及秋茶的情况,这也间接导致了市场销售过程中存在“单季生产,单季销售”的局面。第三,浮梁茶缺乏足够的宣传,由于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品牌效应不佳。尽管早有“好茶在浮梁”,但是随着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化,由于缺乏宣传,品质极佳的浮梁茶也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知名度。第四,浮梁茶缺乏足够专业的销售团队,同时本地拥有系统学习的人才又相对较少,这就导致浮梁茶在市场当中缺乏一定的号召力和品牌形象。[5, 6]
三、推动浮梁茶产业发展的措施与手段
1.强化政策引导,推动龙头企业发展
茶产业是相对原始和传统的农业产业,因此存在一定的弱质性,这就是其一方面需要长期大量的稳定投入的同时,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最近几年,各级政府部门密集推出政策规定,同时拨出一部分资金来投资浮梁茶产业。对于浮梁茶产业发展来说,市场是不断推动其发展的无形的手,而政府的宏观支持与帮助则是另一只可见的手,成为促进整个浮梁茶产业发展的原始动力。对于茶产业来说,其需要产业化,生产模式逐步向现代化转型,这就需要政府不断强化对龙头企业的培养,对一些规模较大、发展前景较好、市场占有率较大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补贴。[7]
2.科技赋能茶产业,提高盈利能力
迄今为止,浮梁茶产业在深加工能力上仍然较为薄弱,无法进行相关茶叶产品的研发,从而无法很好的契合市场上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对于茶企来说,他们必须契合时代的发展方向,逐步强化自身的深加工能力,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茶叶产品,并面向终端消费市场推出不同类型的茶饮料,这有助于拓宽销路,解决中端茶叶的销售问题,同时通过产品的多样化培育有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开始加强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茶企应该加大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将有机观念植入到采摘、加工以及包装各个环节的各个流程当中,确保茶叶能够符合食品的安全生产规程以及有机食品的国家标准,逐步摆脱传统分散加工的模式,强化生产技术升级,提升机械化水平,有效推进茶叶产量与质量的双重提高。
3.有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改变原有增长方式
对于产业发展来说,产业结构的优化调节是最为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一通过对产能落后的茶园进行改造,提升无性系良种茶业品种的种植面面积,从而大幅度提升茶叶的产量。通过引入无性系良种茶树,提升茶叶的机械化程度,同时也有利于后续初制步骤的规范化,从而推动茶叶品质的提升,对后续的高端茶叶产品的研发起到了促进作用。第二,实现产品定位的合理化,进一步实现名优茶走向平民化市场,以及大宗茶叶市场产品质量的提升。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浮梁茶产品两极分化,高端产品奢侈品化,而大宗茶则过于低端,使得其无法覆盖整个茶产品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1].黄崇焘:《浮梁茶叶宝鉴》[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5.
[2].冯云龙:《浮梁县志》[M].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9.
[3].程关森:《浮梁四绝》[M]. 北京: 作家出版社, 2005.
[4].浮梁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浮梁民俗》[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9.
[5].林景梧:《瓷都史话》[M]. 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4.
[6].冯云龙:《浮梁县志》(1994-2005) [M].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9.
[7].浮梁县旅游规划[EB/OL]. 浮梁县政府信息公开, (2008-12-3). http:// xxgk.jdz.gov.cn/ flx/bmgkxx/xlvyj/fzgh/fzgh/200812/t20081203_30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