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老边区财政收入仅为3.05亿元,而2011年,1月至10月份的财政收入就已经突破20亿元,增长幅度接近6倍;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肆虐开来,而老边区先行一步,抓住中央政府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率先走出了阴霾;2009年,招商伊始,仅有几家开发企业入驻老边区,而2011年,新建项目超过180个……老边区的幸福生活,已经开启。
老边区的变化:
她不再担心儿子娶不到媳妇儿
2011年11月7日,营口市老边区。虽然天气渐寒,但新修建的引俸河上,依然是微波粼粼,偶尔,几片柳叶飘落河面,淡淡的波浪顺着微风朝着岸的两边划去。
8时许,回迁居民唐洪顺(音)开车行经此处,降低了速度,开始环顾起周围的风景。“如果是夏天,这里更美,住惯了平房的我还真的有些不太适应。”唐洪顺说,自从住进了这个园区,他感觉整个人都变了。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老边区还不是这般模样。“下雨天不敢出门,鞋子上淤泥足有2斤重。”唐洪顺说。
2008年,老边区财政收入仅为3.05亿元,而2011年,1月至10月份的财政收入就已经突破20亿元,增长幅度接近6倍。这样的增长数据在中国所有区县发展中绝无仅有。
因为快速的发展,生活在当地的人们也感觉找到了体面。出租车司机李金荣大姐就因为有老边区的居民身份而受到营口市区内同行的羡慕。“几个老家伙都想把姑娘嫁过来,盼望着将来能享福。”李大姐说,她的哥哥现在每个月可以领取到600多元的养老保险,医保不用自己交一分钱;同时,家里两亩地每年还可以不用干活拿到1600元的“土地纯收入”;而她24岁的儿子,也通过参加区里面组织的培训,学习了电焊技术,在一家企业的月薪有2400元。
“以前担心儿子娶不到媳妇儿,现在,我可得挑一挑了。”李大姐一边开车,一边眉飞色舞地说着。
老边区的发展:
经济危机后先行一步迎转机
今天,在20万老边区人民开始享受幸福的时候,他们却很难知道其中的坎坷。
众所周知,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肆虐开来。中国大多数外向型企业经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那时,老边区也未能幸免。“全区两大纳税大户——五矿中板和嘉晨一下子由财政收入90%的提供者几乎变成了零纳税。”老边区负责人说。
然而,由营口市下达的工作目标,却并没有因为危机的到来而打折。“两项任务一个都不能放松。”上述负责人说,一是城市化,另一个就是新型工业化。
当时老边区的城镇容貌并不乐观,受金融危机影响,项目承接、拓展也面临诸多困难,而省市领导对该区域工业发展的模式丝毫没有放松:不能一味地上化工企业,不能上有污染项目,不能上高耗能的项目。
一边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快速发展,一边却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经济低迷。规划中营东新城的商业用地一度陷入了无人问津的窘境。
两个月之后,中央政府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坚决落地。当大多数县区尚未读懂这一政策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的时候,老边区出手了。
很少有人知道,在多数人看空当时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时候,老边区的几位主要负责人已经开始围绕日后的全球救市展开部署:规划先行,土地打包,项目包装。
正是这先行的一步,掀开了老边区进行脱胎换骨的崭新一页。
老边区的胸怀:
让全区居民过得更好些
当钱不再成为问题,接下来就是要有事可做。
可是,一些重大的国家级项目虽然落户营口,但每一项都总是与老边区擦肩而过。沿海产业基地,距离老边区中心距离有十几公里,沿海经济带,看上去似乎依旧与老边区未曾瓜葛。
而区委区政府却将目光瞄到了另一处:建设营口市的新兴主城区。“就像很多人不敢贷款一样,几乎没有人敢相信曾经的城中村、城郊村有一天会成为营口人民的新城区。”区委宣传部长李燕说,2008年底,这个巨大的目标跃然纸上,并开始付诸实施。“天辽地宁大营口,水环绿绕秀新城”,这样的宣传口号足以让每个老边人感觉到前景光明。
2008年末,当20亿贷款资金到位的时候,老边区在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做了一件事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据了解,这些资金涵盖了今天已经竣工的营口实验学校、营口实验高级中学、营口市第二人民医院、文化艺术中心以及超级宽阔的公路。终于在今天,不管下起多么大的雨,百姓出门不会再打怵了。
2009年初,老边区商业用地价格由一年前的251元上升至800元,如今,已经飙升至2000元以上。
与此同时,在解决动迁及失地农民等问题上,老边区也是游刃有余:动迁户需货币补偿,将获取市场最高补偿标准;农民变成市民,不但可以免费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每月可以得到600元以上,同时每年还可以得到每亩土地800元的土地纯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包括地下停车场、生态停车场、门市房等归村里经营,永久性的“只准出租不准出让”。
市民唐洪顺表示,当初以为回迁房的质量不会太好,结果只要了几个小户型的房子,想将来卖出去再到营口市内居住,结果现在发现,回迁楼不但质量与商品房无异,而且楼间距还要宽于商品房。
2011年11月7日15时许,出租车司机李金荣大姐收车回家,一进屋感觉温暖如春,说起采暖费,她十分骄傲:“我们的采暖费在东北可能是最便宜的,每平方米只要20块钱。”她说,如今在老边区生活很温暖,也很幸福。而老边区区委书记郭伦则表示: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全区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
营东新城发力:
两年后财政收入力争超50亿
金融危机过去整整3年时间了,营东新城还不满3岁。截至目前,这个新城在所有熟悉营口的人眼中充满了希望。
2009年,招商伊始,仅有几家开发企业入驻,而2011年,新建项目超过180个。在可配置的土地资源方面,如今尚有15平方公里可以出让。但老边区负责人表示,可供将来开发建设的土地一定是遵循科学安排、集约利用、合理使用的原则,工业也好,商业也好,如果项目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不能满足生态城市要求,多少钱都不能出让。
谈及当前国内一线城市出现的地方负债等情况时,这位负责人表示,老边区不会出现资金链安全等问题。
他表示,将继续发扬“追求好、力争快、埋头干”的老边精神,2011年财政收入肯定超过22个亿,在强大的产业集群诸如钢铁、汽保等产业带动下,在“新型工业化、全域城市化、都市型农业、现代服务业”四个轮子同时驱动下,财政收入2013年可望超过50个亿。
(许可)
老边区的变化:
她不再担心儿子娶不到媳妇儿
2011年11月7日,营口市老边区。虽然天气渐寒,但新修建的引俸河上,依然是微波粼粼,偶尔,几片柳叶飘落河面,淡淡的波浪顺着微风朝着岸的两边划去。
8时许,回迁居民唐洪顺(音)开车行经此处,降低了速度,开始环顾起周围的风景。“如果是夏天,这里更美,住惯了平房的我还真的有些不太适应。”唐洪顺说,自从住进了这个园区,他感觉整个人都变了。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老边区还不是这般模样。“下雨天不敢出门,鞋子上淤泥足有2斤重。”唐洪顺说。
2008年,老边区财政收入仅为3.05亿元,而2011年,1月至10月份的财政收入就已经突破20亿元,增长幅度接近6倍。这样的增长数据在中国所有区县发展中绝无仅有。
因为快速的发展,生活在当地的人们也感觉找到了体面。出租车司机李金荣大姐就因为有老边区的居民身份而受到营口市区内同行的羡慕。“几个老家伙都想把姑娘嫁过来,盼望着将来能享福。”李大姐说,她的哥哥现在每个月可以领取到600多元的养老保险,医保不用自己交一分钱;同时,家里两亩地每年还可以不用干活拿到1600元的“土地纯收入”;而她24岁的儿子,也通过参加区里面组织的培训,学习了电焊技术,在一家企业的月薪有2400元。
“以前担心儿子娶不到媳妇儿,现在,我可得挑一挑了。”李大姐一边开车,一边眉飞色舞地说着。
老边区的发展:
经济危机后先行一步迎转机
今天,在20万老边区人民开始享受幸福的时候,他们却很难知道其中的坎坷。
众所周知,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肆虐开来。中国大多数外向型企业经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那时,老边区也未能幸免。“全区两大纳税大户——五矿中板和嘉晨一下子由财政收入90%的提供者几乎变成了零纳税。”老边区负责人说。
然而,由营口市下达的工作目标,却并没有因为危机的到来而打折。“两项任务一个都不能放松。”上述负责人说,一是城市化,另一个就是新型工业化。
当时老边区的城镇容貌并不乐观,受金融危机影响,项目承接、拓展也面临诸多困难,而省市领导对该区域工业发展的模式丝毫没有放松:不能一味地上化工企业,不能上有污染项目,不能上高耗能的项目。
一边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快速发展,一边却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经济低迷。规划中营东新城的商业用地一度陷入了无人问津的窘境。
两个月之后,中央政府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坚决落地。当大多数县区尚未读懂这一政策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的时候,老边区出手了。
很少有人知道,在多数人看空当时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时候,老边区的几位主要负责人已经开始围绕日后的全球救市展开部署:规划先行,土地打包,项目包装。
正是这先行的一步,掀开了老边区进行脱胎换骨的崭新一页。
老边区的胸怀:
让全区居民过得更好些
当钱不再成为问题,接下来就是要有事可做。
可是,一些重大的国家级项目虽然落户营口,但每一项都总是与老边区擦肩而过。沿海产业基地,距离老边区中心距离有十几公里,沿海经济带,看上去似乎依旧与老边区未曾瓜葛。
而区委区政府却将目光瞄到了另一处:建设营口市的新兴主城区。“就像很多人不敢贷款一样,几乎没有人敢相信曾经的城中村、城郊村有一天会成为营口人民的新城区。”区委宣传部长李燕说,2008年底,这个巨大的目标跃然纸上,并开始付诸实施。“天辽地宁大营口,水环绿绕秀新城”,这样的宣传口号足以让每个老边人感觉到前景光明。
2008年末,当20亿贷款资金到位的时候,老边区在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做了一件事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据了解,这些资金涵盖了今天已经竣工的营口实验学校、营口实验高级中学、营口市第二人民医院、文化艺术中心以及超级宽阔的公路。终于在今天,不管下起多么大的雨,百姓出门不会再打怵了。
2009年初,老边区商业用地价格由一年前的251元上升至800元,如今,已经飙升至2000元以上。
与此同时,在解决动迁及失地农民等问题上,老边区也是游刃有余:动迁户需货币补偿,将获取市场最高补偿标准;农民变成市民,不但可以免费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每月可以得到600元以上,同时每年还可以得到每亩土地800元的土地纯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包括地下停车场、生态停车场、门市房等归村里经营,永久性的“只准出租不准出让”。
市民唐洪顺表示,当初以为回迁房的质量不会太好,结果只要了几个小户型的房子,想将来卖出去再到营口市内居住,结果现在发现,回迁楼不但质量与商品房无异,而且楼间距还要宽于商品房。
2011年11月7日15时许,出租车司机李金荣大姐收车回家,一进屋感觉温暖如春,说起采暖费,她十分骄傲:“我们的采暖费在东北可能是最便宜的,每平方米只要20块钱。”她说,如今在老边区生活很温暖,也很幸福。而老边区区委书记郭伦则表示: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全区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
营东新城发力:
两年后财政收入力争超50亿
金融危机过去整整3年时间了,营东新城还不满3岁。截至目前,这个新城在所有熟悉营口的人眼中充满了希望。
2009年,招商伊始,仅有几家开发企业入驻,而2011年,新建项目超过180个。在可配置的土地资源方面,如今尚有15平方公里可以出让。但老边区负责人表示,可供将来开发建设的土地一定是遵循科学安排、集约利用、合理使用的原则,工业也好,商业也好,如果项目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不能满足生态城市要求,多少钱都不能出让。
谈及当前国内一线城市出现的地方负债等情况时,这位负责人表示,老边区不会出现资金链安全等问题。
他表示,将继续发扬“追求好、力争快、埋头干”的老边精神,2011年财政收入肯定超过22个亿,在强大的产业集群诸如钢铁、汽保等产业带动下,在“新型工业化、全域城市化、都市型农业、现代服务业”四个轮子同时驱动下,财政收入2013年可望超过50个亿。
(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