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师生共同探究合作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合作和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问题驱动教学法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应用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驱动教学法;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
G642.4;I206-4
随着素质教育和通才教育的概念深入人心,各级各类学校都掀起了教改实验。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逐渐被以学生为本的新颖教学模式所取代。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及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自然而然,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问题驱动教学法不仅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参与互动和交流,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判断学生思维、及时获得教学效果反馈。笔者在探索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时,也实施了问题驱动教学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经验与心得总结如下。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该门课程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国家提倡通识教育,淡化专业,各种平台课、公共课增加,基础课减少,导致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计划不断调整,课时压缩,既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二是学生的文学基础和文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中学阶段受应试教育影响,课外阅读量较小,文学感受力较差,文本分析鉴赏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缺乏对文学的兴趣,课外也不愿意阅读文学典籍;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不够,受主观因素和科研压力影响,导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二、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和价值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双向式教学方法,符合人的思维和认知规律,它以问和疑发端,终于总结和知识内化。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学习和悟的知识,因而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或学生提炼出若干问题,由学生自学教材和其它相关学习资料,理解、思考和解答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根据自己的自学成果和以往的知识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讨论进行总结和点评。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一是能促进教师素质提高。教师为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必须要最大程度地搜集和遴选资料,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从而形成多层面、跨学科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层级。二是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学贵有疑”,问题是实施教学的基础与灵魂,问题驱动和自由的讨论,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形成对事物进行多角度深入分析的能力。同时,由于问题式教学强调情景设计、多方设问、多层次回答,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涉足广泛的知识领域,汲取多学科的知识营养,这对于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形成有深刻影响,这反过来也会更促使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
三、问题驱动教学法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围绕教学内容建立多层次的问题体系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問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必须做到层级性,即应由核心问题、重要问题和具体问题三个层次的问题组成。核心问题的设置必须从教学大纲出发,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置问题。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戏剧教学为例,要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现代戏剧史,必须要理解和把握的核心问题是晚清的戏曲改良在现代戏剧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20年代与30、40年代的戏剧有何联系和区别?为什么说新时期戏剧是现代戏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这些问题涉及到中国现代戏剧的产生和发展,它们是整体性、全局性的问题,学生把握了这些问题,就能把握整个中国现代戏剧史。重要问题主要是对重要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理解与把握。而具体问题则是在前两类问题基础上的更深入探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刻细致的理解与赏析,让学生在这些具体问题的探讨中获得最生动的文学感受,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二)科学合理地进行学生分组
问题驱动教学法既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同时又注重互助学习。因而,通常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施问题驱动教学。分组必须考虑学习成绩、学生性格、兴趣等各种因素。具体说来,在学习成绩上,需做到每组优、良、中、差的人数相当;尽量使每组操作能力好、中、差的人数相当;尽量将性格不同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组,使学生的性格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互补作用,同时又可以提升学习效果;组长的选择不能光看成绩,还必须考虑其操作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一定的领导能力,并且做事认真负责;人数安排以五人为宜。另外,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起到监督与引导作用。
(三)通过课堂讨论实现知识内化
课堂讨论是问题式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它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来检测学习效果,明确问题的答案。根据教学进度,各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问题的解决情况,提出疑难与困惑,然后,学生进行评点和质疑。教师就学生发言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漏点之处,进行精炼的评析和总结,对学生有可能认知不是很清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点拨和讲解,加深学生对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理解。
(四)通过评价与总结进行教学反思
在问题式教学改革实践中,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是就学生完成整个项目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过程性评价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将三者相结合,完成最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此外,问题驱动教学法对作业的要求也是多形式的,主要是带着“问题”准备材料,并完成一篇格式规范的小论文和学习心得。这些作业都将给予一定的分数,计入学期末总成绩中。
四、结语
问题驱动教学法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密切结合,同时,也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融为一体,有助于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切实实现知识内化和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鲁雪莉. “问题驱动”教学在当代文学课程中的应用[J]. 丽水学院学报,2014,03:112-115.
[2]沈滨. 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05:155-156+159.
【关键词】问题驱动教学法;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
G642.4;I206-4
随着素质教育和通才教育的概念深入人心,各级各类学校都掀起了教改实验。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逐渐被以学生为本的新颖教学模式所取代。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及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自然而然,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问题驱动教学法不仅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参与互动和交流,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判断学生思维、及时获得教学效果反馈。笔者在探索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时,也实施了问题驱动教学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经验与心得总结如下。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该门课程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国家提倡通识教育,淡化专业,各种平台课、公共课增加,基础课减少,导致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计划不断调整,课时压缩,既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二是学生的文学基础和文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中学阶段受应试教育影响,课外阅读量较小,文学感受力较差,文本分析鉴赏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缺乏对文学的兴趣,课外也不愿意阅读文学典籍;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不够,受主观因素和科研压力影响,导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二、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和价值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双向式教学方法,符合人的思维和认知规律,它以问和疑发端,终于总结和知识内化。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学习和悟的知识,因而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或学生提炼出若干问题,由学生自学教材和其它相关学习资料,理解、思考和解答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根据自己的自学成果和以往的知识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讨论进行总结和点评。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一是能促进教师素质提高。教师为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必须要最大程度地搜集和遴选资料,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从而形成多层面、跨学科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层级。二是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学贵有疑”,问题是实施教学的基础与灵魂,问题驱动和自由的讨论,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形成对事物进行多角度深入分析的能力。同时,由于问题式教学强调情景设计、多方设问、多层次回答,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涉足广泛的知识领域,汲取多学科的知识营养,这对于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形成有深刻影响,这反过来也会更促使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
三、问题驱动教学法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围绕教学内容建立多层次的问题体系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問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必须做到层级性,即应由核心问题、重要问题和具体问题三个层次的问题组成。核心问题的设置必须从教学大纲出发,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置问题。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戏剧教学为例,要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现代戏剧史,必须要理解和把握的核心问题是晚清的戏曲改良在现代戏剧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20年代与30、40年代的戏剧有何联系和区别?为什么说新时期戏剧是现代戏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这些问题涉及到中国现代戏剧的产生和发展,它们是整体性、全局性的问题,学生把握了这些问题,就能把握整个中国现代戏剧史。重要问题主要是对重要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理解与把握。而具体问题则是在前两类问题基础上的更深入探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刻细致的理解与赏析,让学生在这些具体问题的探讨中获得最生动的文学感受,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二)科学合理地进行学生分组
问题驱动教学法既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同时又注重互助学习。因而,通常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施问题驱动教学。分组必须考虑学习成绩、学生性格、兴趣等各种因素。具体说来,在学习成绩上,需做到每组优、良、中、差的人数相当;尽量使每组操作能力好、中、差的人数相当;尽量将性格不同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组,使学生的性格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互补作用,同时又可以提升学习效果;组长的选择不能光看成绩,还必须考虑其操作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一定的领导能力,并且做事认真负责;人数安排以五人为宜。另外,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起到监督与引导作用。
(三)通过课堂讨论实现知识内化
课堂讨论是问题式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它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来检测学习效果,明确问题的答案。根据教学进度,各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问题的解决情况,提出疑难与困惑,然后,学生进行评点和质疑。教师就学生发言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漏点之处,进行精炼的评析和总结,对学生有可能认知不是很清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点拨和讲解,加深学生对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理解。
(四)通过评价与总结进行教学反思
在问题式教学改革实践中,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是就学生完成整个项目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过程性评价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将三者相结合,完成最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此外,问题驱动教学法对作业的要求也是多形式的,主要是带着“问题”准备材料,并完成一篇格式规范的小论文和学习心得。这些作业都将给予一定的分数,计入学期末总成绩中。
四、结语
问题驱动教学法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密切结合,同时,也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融为一体,有助于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切实实现知识内化和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鲁雪莉. “问题驱动”教学在当代文学课程中的应用[J]. 丽水学院学报,2014,03:112-115.
[2]沈滨. 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05:155-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