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斑点病一例报告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823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65岁.因反复腰背痛10余年、加重20d入院.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痛,晨起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缓解,无明显夜间痛,无发热史,无明显体重改变,不伴有双下肢感觉异常.近20d来疼痛加重,活动困难.查体:神志清,一般情况佳,腰椎活动受限,无压痛或叩击痛,双下肢感觉、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阴性.X线片示腰椎多个椎体松质骨内可见多发圆形、椭圆形骨致密区,大小不一,直径约为1~3mm,边界清晰、边缘光滑(图1).骨盆X线片示双侧髂骨、骶骨、耻骨松质骨内多发边界清晰的骨致密区;双侧股骨头、股骨颈内亦见散在圆形骨致密区:双侧股骨上段皮质下可见片状骨致密区(图2).右侧肱骨头内下方可见一边缘光滑、圆形骨致密区,髓腔变窄(图3).左侧第1、2肋骨和颈、胸椎多个椎体密度不均匀、可见圆点状骨致密区(图4).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正常,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肿瘤指标正常.以脊柱转移瘤收住入院后行左髂骨病灶活检,术中见局部轻微隆起、质地硬,似正常骨组织.诊断为弥漫性致密性骨病.经休息、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其他文献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a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方法.早在1946年和1947年,Jaslow和Cloward就分别报告了PLIF技术,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2].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椎间融合器、经椎弓根内固
患者女,60岁.以左股骨干病理性骨折于2003年12月20日入院.患者于1991年行右下颌骨肿物切除,病理诊断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998年因肋骨骨折在拍摄胸部X片时发现双肺广泛结节状阴影,未作进一步诊治.2000年为确定双肺广泛结节状阴影性质再次入院,病理活检示支气管炎,未见肿瘤细胞.此次入院后查体:呈贫血貌,体形消瘦,轻度驼背,全身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右下颌角原手术切口处有一与下颌骨相连的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