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让数学课堂变得“活”起来,而课堂要真正活起来应是和谐的统一,不仅是课堂气氛的活跃,更要把知识教活。
【关键词】数学课堂 实中求活 自主学习 活跃开放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58-02
教学实践证明活跃的数学课堂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非常重要。数学课堂要想真正活起来,我想不仅是课堂气氛的活跃,更应该把知识教“活”,学习内容要开放,学习方式要灵活。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把握住重点、难点,科学地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为使数学课堂变得活跃充实,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作以下思考。
一、重视内容开放,但要防止随意增减
新课标对教师处理教材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使之变成学生能够体验的、有兴趣的知识。教学中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学习身边的数学,并应用到生活中去,来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教学《利息》时,教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到银行去做调查,学生了解到了最新利率标准和有关利息税的知识后再让他们在课堂上探讨交流、合作学习,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教学扎实灵活,学生就会学得生动活泼。
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成为过去,教学内容向生活开放,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彻底改变了数学课程孤立、封闭、僵化的弊端。然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往往会出现偏差,过多过泛地补充教学内容,有时还会拔高教学要求,这样不利于课堂效益的提高。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两步计算应用题》新授课时,有优秀学生提问三步计算的问题,教师应该赞赏。但其他学生出于从众心理,也千方百计提出三步计算的问题,教师组织讨论逐一解答就拔高了教学要求,与课堂教学目标相背离。
可见,为活跃数学课堂教学,在充分挖掘和使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讲求教学内容开放,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但随意增减教学内容就不利于课堂效益提高了。
二、 讲求自主学习,但要防止放任自流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增大了学生选择的机会,但是我们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决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也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指导。因此,既要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也要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师生要在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互相交流中完成教学目标。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不应该是学生单方面的行为,而应该是师生两方面的作用。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是主体,学习活动开展学生是主体。数学课中的自主学习教师应抛开“我讲你听”、“我算你看”的教学模式,要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自觉性为主,教师必须把精力放在关注学生学习、关注学生情感上来,这样教师教得灵活自如,学生也學得轻松活泼。
就选择自主学习内容而言,加强指导有两个层面的含义:①要尊重学生自己选择的同时,也要指导学生选择有价值的学习内容。②教师同样有选择内容的必要,而且要善于用自己的示范加强选择学习内容的指导。例如,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时,教师要求学生试着想办法找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教师可以指导他们看一看边和角,量一量边的长度,比一比角的大小,学生选择了有价值的切入口自主探索,学习效果一定很好。
三、营造课堂气氛,但要防止“活”而无效
“活跃课堂气氛”是一个过程。数学教学应该通过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高效率地进行思考,进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有效学习。我们不仅要从表面看学生是否在动口、动手、动脑,更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一些如小品表演、游戏、谜语等小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数学课堂的活动设计一定要符合数学教学内容的需要,一节课活动设计过多,知识教学的时间就难以保证,就会给人一种轻松有余而扎实不足的感觉。其实有许多知识,缺少冷静思考、刻苦训练是不能够获得的。
合作学习是促进课堂气氛活跃的有效形式,教师会经常采用。我认为组织合作学习要注意两个问题: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合作学习。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他们面对同一个问题都有各自不同的思考,凡是学生独立思考能解决的,就不需要合作学习。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见解,再组织合作学习,能发挥集体的智慧,会促进学生共同发展。②合作学习要形式多样,合作学习可以是小组学习,同桌交流、也可以全班讨论、师生互动,但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合理使用。
总之,课堂教学的“活”与“实”是缺一不可的。不论是采用哪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都要注意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要注意学习内容是否有价值,学生是否都能积极地投入学习,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开发,情感是否得到交流。如果只是表面的热热闹闹,那将收效甚微。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创新,在务实中求活,要追求实而不死,放而有导,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真正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学生的主体性,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 实中求活 自主学习 活跃开放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58-02
教学实践证明活跃的数学课堂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非常重要。数学课堂要想真正活起来,我想不仅是课堂气氛的活跃,更应该把知识教“活”,学习内容要开放,学习方式要灵活。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把握住重点、难点,科学地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为使数学课堂变得活跃充实,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作以下思考。
一、重视内容开放,但要防止随意增减
新课标对教师处理教材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使之变成学生能够体验的、有兴趣的知识。教学中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学习身边的数学,并应用到生活中去,来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教学《利息》时,教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到银行去做调查,学生了解到了最新利率标准和有关利息税的知识后再让他们在课堂上探讨交流、合作学习,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教学扎实灵活,学生就会学得生动活泼。
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成为过去,教学内容向生活开放,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彻底改变了数学课程孤立、封闭、僵化的弊端。然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往往会出现偏差,过多过泛地补充教学内容,有时还会拔高教学要求,这样不利于课堂效益的提高。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两步计算应用题》新授课时,有优秀学生提问三步计算的问题,教师应该赞赏。但其他学生出于从众心理,也千方百计提出三步计算的问题,教师组织讨论逐一解答就拔高了教学要求,与课堂教学目标相背离。
可见,为活跃数学课堂教学,在充分挖掘和使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讲求教学内容开放,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但随意增减教学内容就不利于课堂效益提高了。
二、 讲求自主学习,但要防止放任自流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增大了学生选择的机会,但是我们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决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也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指导。因此,既要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也要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师生要在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互相交流中完成教学目标。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不应该是学生单方面的行为,而应该是师生两方面的作用。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是主体,学习活动开展学生是主体。数学课中的自主学习教师应抛开“我讲你听”、“我算你看”的教学模式,要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自觉性为主,教师必须把精力放在关注学生学习、关注学生情感上来,这样教师教得灵活自如,学生也學得轻松活泼。
就选择自主学习内容而言,加强指导有两个层面的含义:①要尊重学生自己选择的同时,也要指导学生选择有价值的学习内容。②教师同样有选择内容的必要,而且要善于用自己的示范加强选择学习内容的指导。例如,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时,教师要求学生试着想办法找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教师可以指导他们看一看边和角,量一量边的长度,比一比角的大小,学生选择了有价值的切入口自主探索,学习效果一定很好。
三、营造课堂气氛,但要防止“活”而无效
“活跃课堂气氛”是一个过程。数学教学应该通过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高效率地进行思考,进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有效学习。我们不仅要从表面看学生是否在动口、动手、动脑,更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一些如小品表演、游戏、谜语等小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数学课堂的活动设计一定要符合数学教学内容的需要,一节课活动设计过多,知识教学的时间就难以保证,就会给人一种轻松有余而扎实不足的感觉。其实有许多知识,缺少冷静思考、刻苦训练是不能够获得的。
合作学习是促进课堂气氛活跃的有效形式,教师会经常采用。我认为组织合作学习要注意两个问题: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合作学习。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他们面对同一个问题都有各自不同的思考,凡是学生独立思考能解决的,就不需要合作学习。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见解,再组织合作学习,能发挥集体的智慧,会促进学生共同发展。②合作学习要形式多样,合作学习可以是小组学习,同桌交流、也可以全班讨论、师生互动,但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合理使用。
总之,课堂教学的“活”与“实”是缺一不可的。不论是采用哪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都要注意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要注意学习内容是否有价值,学生是否都能积极地投入学习,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开发,情感是否得到交流。如果只是表面的热热闹闹,那将收效甚微。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创新,在务实中求活,要追求实而不死,放而有导,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真正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学生的主体性,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