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极致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帕相机是瑞士生产的名牌产品,以极致奢华闻名于世。用它拍摄出来的照片会有怎样的细腻质感呢?其品牌的签约摄影师用照片告诉你极致的涵义。
  
  Q_阿尔帕是一款非常经典的、奢华型的相机,您用数码后背进行摄影创作后,感觉和用传统胶片拍摄有什么不同?
  A_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是在2002年成为阿尔帕公司旗下签约摄影师的。那时我们便开始寻求解决在传统相机上安装数码后背的方案。因为在此之前,我们使用大画幅相机和专业镜头进行创作,非常了解传统相机的优势和在数码时代它的劣势。在和公司主创人员进行讨论之后,第一次测试非常快地在阿尔帕12型相机的平台上展开,并且得到了非常完美的效果。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结果,但是进一步的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必须快速地取得成果,比如研究生产可调节的连接器以补偿传感器接受光源的不足等等。传统相机的魅力对于我们来说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在数码时代,用现代科技和非凡的能力产生伟大的结果,是我们的梦想。
  
  Q_据说阿尔帕12型以上相机可以使iPhone4作为监控器,您用过吗?什么感受?
  A_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设计,事实上,这是对阿尔帕相机聪明的修饰。它帮助作者确认是否对影像的最终成像结果满意,另外iPhone手机上的许多有趣的程序也可以为作者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比如它可以作为监控器、笔记本、景深计算器,尤其是它还可以为您的作品精准定位。看上去非常小的附件,很可能让阿尔帕相机成为最灵活的相机,让笨重的阿尔帕能像数码相机一样,给使用者带来更多自由创作的空间。
  
  『你应该知道的』
  阿尔帕相机的机械加工精度已经达到了“科研仪器”的水平,以工艺精湛、坚固耐用和品质优异而成为众多相机收藏家竞相追逐的对象。
  
  『阿尔帕相机的历史』
  产自瑞士的阿尔帕相机在20世纪的发展,可分为早期(1939-1952年)、成熟发展期(1953-1982年)、衰落期(1983-1989年)、新生期(1996- )四个阶段。其中1939-1989年间的阿尔帕相机是135相机,由位于瑞士西北部株罗(Jura)山区巴莱吉斯的家族企业皮能士(Pignons)制造。1989年皮能士经营不善破产后,由瑞士政府托管。1996年由科伯尔和韦伯(Capal oa Weber)夫妇代表两个家族(也是皮能士公司的最大债权人)从瑞士政府手中通过不公开拍卖,接收了阿尔帕,并于1996年开始设计新型的阿尔帕相机;使用120胶卷排6.6×4.4cm及其他规格画幅的阿尔帕12W、12S/W。其主体由位于瑞士苏黎世(Zurich)赛兹(Seitz)公司制造。
  如今的阿尔帕不仅仅是一台相机,它还是一台能兼容六款不同相机,几十款高性能镜头,优异的可选择性的附件,包括取景器、6×9胶卷后背和大部分数码后背的“广纳”型相机。
  
  『作者简介』
  安卓娜·斯坎德贝格(Andreana Scanderbeg),1969年出生于美国洛杉矶,亚历山大·萨奥尔(Alexander Sauer)1971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目前生活在苏黎世,2005年开始以斯坎德贝格
其他文献
『1期主题 过年』  过年是中国老百姓最大的节日,也是最长的节日,历来被人们所看重。从年前到年后,很多忙碌的事情和其间经历的心情都与平时大不一样,身边的许多情景都很值得留在记忆中。用手中的相机来记录下那些美妙的瞬间,感受镜头中动人的过年故事,是摄影人不该错过的机会。每个人都会过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年,只要用心去拍,每个人镜头中的年也同样可能与众不同。    1.从头开始 李艳芬 摄  2.点面灯 韩
|编者按|查尔斯·格雷莫(Charles Cramer) ,美国当代著名风光摄影师。这是一位使用大画幅相机长达30年的摄影师,然而你会发现他的作品多是表现一片树叶、一块石头等细小的事物,尽管微小却如一首首抒情诗般撞击着读者的内心。在聊天中,格雷莫也一直在强调情绪、审美对于作品的重要性。    Q:除了这里展示的有关树的影像外,我们看到你的作品经常是表现一块石头、一条小溪,为何用大画幅相机来拍摄这些
立德树人 润物无声  她扎根农村,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融入课堂,业余时间坚持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让农村孩子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目前,很多人进城务工,孩子多由家中老人抚养,由于老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或隔辈人溺爱,出现了一些“问题孩子”。每当看到一些孩子厌学、不团结同学、自私自利没有感恩之心时,她都会忧心忡忡。她扪心自问,教师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仅仅是每节课完成教案上的三维目标吗
一提到腾龙的镜头,笔者脑海中首先会浮现出“便携”两个字。的确,无论是专业级还是入门级,腾龙的镜头几乎总是同规格、同等级中相当轻便的,轻巧和便携已然成为了腾龙镜头的设计理念之一。AF18-270mm1∶3.5-6.3 Di II VC PZD镜头(型号B008,以下简称B008)是腾龙最新的一款力作,它继续秉承便携的理念并将之发挥到了极致。    『小巧的身躯』    虽然是一款超大变焦范围的镜头,
无论胶片时代,还是数码时代,照相机小型化的进程始终没有停歇。虽然旁轴取景式的数码相机很早就出现过,但真正抛弃反光镜,让相机成功瘦身,并走向普及却是近两年的事。2008年末,松下推出了首款微型4/3系统的可更换镜头数码相机,虽然保留了单反相机的外观,但小巧的体积却创造了当时之最。2009年,奥林巴斯E-P1、E-P2,以及松下GF1等机型让此类相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获取了无限商机。当许多人认
6月份接到用松下LUMIX GF3(以下简称GF3)试拍风光的任务时,我首先想到的是美国怀俄明州的黄石国家公园。黄石不仅是美国最古老的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我觉得这个地方可以拍出各种类型的风光照片。让人高兴的是松下接受了我的提议。    轻巧的印象    当我刚拿到松下GF3时,首先触动我的是它的轻巧。对于旅行者来说,轻便小巧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相机握在手里的感觉很舒服。当我将它与我忠
2011“BMW中国文化之旅”历经10天,行程近2000公里,途径山西、河南、湖北三省九地。  一路走来,车队成员耳闻了粗犷豪放的太原锣鼓、古老纯真的武当道乐,品味了醇香绵长的陈醋佳酿; 在殷墟、嵩阳书院中寻找中华文化的遗响,于禅宗祖庭少林寺中感受这弘扬全球的绝大智慧;见证了龙门石窟的雄奇,也被唐三彩、汝窑、汉画、镇平玉雕的细腻打动……  深入中原文化腹地,一路尽览华夏文明,积垫千年、深厚博大的中
2011年1月,首届全国青年大展正式启动。  2011年10月12日,经过历时十天的公示期,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终于花开有主,陈龙、夏阳等9人成为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的“状元”。  2011年10月23日,大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开幕,共展出了123组入选获奖和入围作品。  本刊在这里为大家呈现的4组作品,有最佳作品,提名奖作品和入围作品,但无论获奖与否,这些青年摄影人都以他们的作品关注着现
中国所处的东亚大陆位于北半球,地势由西至东海拔逐渐降低,这种根本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的水系走向,再加上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所形成的种种地形,形成了如今的河湖规模。我们的祖先从上古开始就不断开拓自己的生存范围,用船舶等工具渡过江河溪流。而随着中国传统土木结构建筑的逐渐成熟,中国桥梁也随之不断发展成熟,在几千年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震撼世界的中国古桥  从黄河两岸,到江浙水乡,再到闽中山
调色一招先  我们知道,在所有的色彩空间标准中,Lab是最广的色彩模式,不过真正使用Lab调整图像色彩却寥寥无几,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RGB色彩空间。那么我们能否延续习惯,又能享用Lab的优势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项既简单又实用的色彩饱和度调整技巧。  1 这是一张RAW格式照片,经过解压转换,不嵌入任何ICC保留原始大空间的素材,照片的直方图显示,像素峰值基本达到最大,照片层次丰富,影调连续,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