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农村地区发生的雷击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以及雷击事故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设性地提出了强化农村地区雷电防御工作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从事雷电防御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定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地区;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8.081
根据我国气象部门所提供的数据资料,雷电现象所引发的自然灾害已经成为了中国仅次于暴雨、洪水的第三大气象灾害,并且最近十年雷电现象引发灾害事故的案例数量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就雷电现象引发的经济损失来进行分析,农村地区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占到了总量的90%以上,这表现了我国农村地区在防雷减灾工作上仍存在有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现有的农村地区防雷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雷电现象对农村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造成的威胁。
1 雷电事故相关状况和造成事故原因分析
1.1 事故相关状况
2017年8月23日17:45,在某县某乡镇发生强雷暴天气,当地村民马某扛着铁锹和锄头,拉著家中的水牛在农田中进行耕作,此时一道强光从天降落,在一声巨大的雷响以后,马某倒地,当场身亡。从现场照片中可以看到,马某背后衣物有严重烧焦的痕迹。
1.2 “8.23”雷击事故原因分析
相关工作人员对马某死亡区域以及周边进行勘察,认为造成马某死亡的原因是雷电直接击中马某当时正扛着的锄头和铁锹,同时和死者马某的身体组成了电流通路,导致马某死亡。理由有如下几点,1)此次雷击事故的发生地点位于当地的低洼地带,此处朝南是当地的一座水库,朝北是一座山坡。从当地气象部门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可以发现,在2017年8月23日当天下午,雷暴由南朝北延展,并且发生雷电灾害的农田地势极为平坦,周围十分空旷,没有设立相关的防雷装置。2)经过当地气象部门的检测,雷击事故发生地点农田电阻率约为50Ω·m,山坡的电阻率约为560Ω·m。水库中的水处在两种地质电阻率的交接位置,成为了天然的良导体,是雷击事故发生最为常见的典型区域[1]。3)当雷暴云从南向北到达事故发生农田时,实际上朝北方发展的气流在延伸过程中是受到了一定程度阻碍的,大量的电荷集中于事故发生农田周围。在大气中电场达到一定的强度以后,雷暴云就开始对地面放电,在雷电击穿空气朝正下方发展的过程中,选取的是雷电先导和聚集异性电荷之间电场强度最大的物体,因为雷击事故案发现场周围广阔,在农田中工作的马某自然而然就成为了这一区域当中的最高点,并且当时在马某肩膀上的金属制品,其聚集的异性电荷数量最为庞大,所以极易成为雷击尖端放电的选择点[2]。在铁锹和锄头和闪电接触以后,死者马某的身体便成为了雷电的良导体,强大的雷电电流通过马某的身体,造成了马某的死亡。
2 强化我国农村地区雷电防御工作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从“8.23”雷击事故中不难发现,出现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三点,1)死者马某缺少应有的雷防知识。在出现了雷暴等危险天气时,仍在极为危险的雷击区劳作。2)自我防雷意识较弱,在野外发生雷暴现象时,应迅速采取相关自我保护措施,例如,两只脚并拢,并让自己保持侧卧的状态,迅速解除自己身上的金属导体。3)在雷击发生区周围,没有相关的雷电保护装置。根据当地最近几年的雷击现象调查结构分析可以发现,农村地区所发生的雷电灾害事故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并且当地雷电导致死亡的事故都是在农村地区,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雷电防御工作是雷防工作的薄弱点,其雷防工作亟待进行强化。
早在2006年,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就颁布了《有关进一步优化防雷减灾工作的相关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基于雷电伤害事件多出现在农村地区的特征,加速对现有农村地区防雷装置的安装工作。但实际上,农村地区防雷减灾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有着覆盖面广、自身雷电防御能力较弱、农村居民防雷意识淡薄、封建迷信思想较重等特征。并且基于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建房开始在农村地区出现,各种电器设备数量逐年增加,但绝大部分自建建筑没有经过科学有效的防雷设计,相关电器设备也没有安装雷电防护装备,很容易将雷电带进室内,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基于以上背景,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当地雷防工作的开展,提出以下建议。
2.1 强化雷防工作宣传力度
通过对此次雷击事故的事后调查发现,当地居民对雷电防御的知识知之甚少,在遇见雷暴天气时基本上不会采取相应的防御手段,所以强化雷电防御工作,首先需要进行有效的科普宣传。基于当地所发生的雷击事故案例,来让当地居民了解雷击所造成的危害,依靠进学校、进农村,有效培养当地居民的防雷意识,消除人们对雷电的迷信心理,降低雷电事故所造成的威胁[3]。
2.2 针对农村见着建筑进行雷防装置设计
农村居民对雷防基础知识认识了解不足,所以我国农村地区自建房往往没有安装必要的防雷装置,导致这些建筑在修建完成之后,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状况,需要强化对农村地区建筑的防雷检测,并指导当地居民接受防雷改装,安装相应的防雷装置。
2.3 农村防雷工作施行责任制
强化农村地区的雷电防御工作,必须实行责任制,在当地政府的监督管理下,构建全农村防雷减灾责任人体系和雷电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强化对农村地区居民自建房的防雷设计审查工作,定期针对农村地区的学校、办公大楼等重要建筑进行雷电灾害隐患排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建筑进行强制性整改,快速消除安全隐患。
2.4 建设户外避雷场地
在农村地区的空旷地带和易出现雷暴灾害的区域,当地政府应出资建设与之相对应的避难区域,例如,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每间隔一定的距离修建一座避雷亭,一旦发生雷暴灾害,身在户外的农村居民便可以快速进入避雷亭躲避,让自己能够有效进入安全状态,最大限度降低雷电事故出现的概率。
3 结语
农村地区防雷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依托当地政府对农村居民的防雷知识宣传以及监督当地居民在自建房屋当中安装对应的防雷装置在户外设置避雷亭,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让雷电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韦传波,何磊.如何加强农村新建住宅楼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5,36(4):108-110.
[2] 郭友福.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3,33(7):182.
[3] 孟志群,骆亚军.切实关注和加强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71,162.
(责任编辑:刘昀)
关键词:农村地区;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8.081
根据我国气象部门所提供的数据资料,雷电现象所引发的自然灾害已经成为了中国仅次于暴雨、洪水的第三大气象灾害,并且最近十年雷电现象引发灾害事故的案例数量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就雷电现象引发的经济损失来进行分析,农村地区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占到了总量的90%以上,这表现了我国农村地区在防雷减灾工作上仍存在有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现有的农村地区防雷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雷电现象对农村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造成的威胁。
1 雷电事故相关状况和造成事故原因分析
1.1 事故相关状况
2017年8月23日17:45,在某县某乡镇发生强雷暴天气,当地村民马某扛着铁锹和锄头,拉著家中的水牛在农田中进行耕作,此时一道强光从天降落,在一声巨大的雷响以后,马某倒地,当场身亡。从现场照片中可以看到,马某背后衣物有严重烧焦的痕迹。
1.2 “8.23”雷击事故原因分析
相关工作人员对马某死亡区域以及周边进行勘察,认为造成马某死亡的原因是雷电直接击中马某当时正扛着的锄头和铁锹,同时和死者马某的身体组成了电流通路,导致马某死亡。理由有如下几点,1)此次雷击事故的发生地点位于当地的低洼地带,此处朝南是当地的一座水库,朝北是一座山坡。从当地气象部门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可以发现,在2017年8月23日当天下午,雷暴由南朝北延展,并且发生雷电灾害的农田地势极为平坦,周围十分空旷,没有设立相关的防雷装置。2)经过当地气象部门的检测,雷击事故发生地点农田电阻率约为50Ω·m,山坡的电阻率约为560Ω·m。水库中的水处在两种地质电阻率的交接位置,成为了天然的良导体,是雷击事故发生最为常见的典型区域[1]。3)当雷暴云从南向北到达事故发生农田时,实际上朝北方发展的气流在延伸过程中是受到了一定程度阻碍的,大量的电荷集中于事故发生农田周围。在大气中电场达到一定的强度以后,雷暴云就开始对地面放电,在雷电击穿空气朝正下方发展的过程中,选取的是雷电先导和聚集异性电荷之间电场强度最大的物体,因为雷击事故案发现场周围广阔,在农田中工作的马某自然而然就成为了这一区域当中的最高点,并且当时在马某肩膀上的金属制品,其聚集的异性电荷数量最为庞大,所以极易成为雷击尖端放电的选择点[2]。在铁锹和锄头和闪电接触以后,死者马某的身体便成为了雷电的良导体,强大的雷电电流通过马某的身体,造成了马某的死亡。
2 强化我国农村地区雷电防御工作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从“8.23”雷击事故中不难发现,出现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三点,1)死者马某缺少应有的雷防知识。在出现了雷暴等危险天气时,仍在极为危险的雷击区劳作。2)自我防雷意识较弱,在野外发生雷暴现象时,应迅速采取相关自我保护措施,例如,两只脚并拢,并让自己保持侧卧的状态,迅速解除自己身上的金属导体。3)在雷击发生区周围,没有相关的雷电保护装置。根据当地最近几年的雷击现象调查结构分析可以发现,农村地区所发生的雷电灾害事故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并且当地雷电导致死亡的事故都是在农村地区,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雷电防御工作是雷防工作的薄弱点,其雷防工作亟待进行强化。
早在2006年,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就颁布了《有关进一步优化防雷减灾工作的相关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基于雷电伤害事件多出现在农村地区的特征,加速对现有农村地区防雷装置的安装工作。但实际上,农村地区防雷减灾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有着覆盖面广、自身雷电防御能力较弱、农村居民防雷意识淡薄、封建迷信思想较重等特征。并且基于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建房开始在农村地区出现,各种电器设备数量逐年增加,但绝大部分自建建筑没有经过科学有效的防雷设计,相关电器设备也没有安装雷电防护装备,很容易将雷电带进室内,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基于以上背景,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当地雷防工作的开展,提出以下建议。
2.1 强化雷防工作宣传力度
通过对此次雷击事故的事后调查发现,当地居民对雷电防御的知识知之甚少,在遇见雷暴天气时基本上不会采取相应的防御手段,所以强化雷电防御工作,首先需要进行有效的科普宣传。基于当地所发生的雷击事故案例,来让当地居民了解雷击所造成的危害,依靠进学校、进农村,有效培养当地居民的防雷意识,消除人们对雷电的迷信心理,降低雷电事故所造成的威胁[3]。
2.2 针对农村见着建筑进行雷防装置设计
农村居民对雷防基础知识认识了解不足,所以我国农村地区自建房往往没有安装必要的防雷装置,导致这些建筑在修建完成之后,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状况,需要强化对农村地区建筑的防雷检测,并指导当地居民接受防雷改装,安装相应的防雷装置。
2.3 农村防雷工作施行责任制
强化农村地区的雷电防御工作,必须实行责任制,在当地政府的监督管理下,构建全农村防雷减灾责任人体系和雷电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强化对农村地区居民自建房的防雷设计审查工作,定期针对农村地区的学校、办公大楼等重要建筑进行雷电灾害隐患排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建筑进行强制性整改,快速消除安全隐患。
2.4 建设户外避雷场地
在农村地区的空旷地带和易出现雷暴灾害的区域,当地政府应出资建设与之相对应的避难区域,例如,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每间隔一定的距离修建一座避雷亭,一旦发生雷暴灾害,身在户外的农村居民便可以快速进入避雷亭躲避,让自己能够有效进入安全状态,最大限度降低雷电事故出现的概率。
3 结语
农村地区防雷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依托当地政府对农村居民的防雷知识宣传以及监督当地居民在自建房屋当中安装对应的防雷装置在户外设置避雷亭,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让雷电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韦传波,何磊.如何加强农村新建住宅楼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5,36(4):108-110.
[2] 郭友福.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3,33(7):182.
[3] 孟志群,骆亚军.切实关注和加强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71,162.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