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探究

来源 :软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s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助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目标,针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指导政策、加强培训、创设环境等多方面入手,提出“促发意愿”“培育能力”“强化实践”三步走的提升路径.通过转变教师评价机制,明确提升目标,促发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意愿;通过搭建信息素养教育平台,个性化精准定制策略,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高校信息化应用氛围,使理论、工作、实践一体化,从而推动教育教学实践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创新.
其他文献
在疫情影响下,线上远程教学与考核使教学的高效性和考核的公平性受到质疑.由中山大学自主研发的程序在线自动评测平台Matrix具有教学、机考、在线评测等功能,是疫情下实施远程教学与考试的优选平台.文章介绍了如何通过Matrix平台翻转课堂实践程序设计课程的远程教学,特别介绍了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下,学校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建立面向考生的管道模型,有序地开展考生身份核验、主辅机位引导与测试,顺利对700多名学生开展远程机考.
为解决地方院校培养的软件人才严重外流、创新创业能力不足、难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求问题,将课程思政贯穿软件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组织模式等方面,基于课程思政开展创新探索.以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为例,探讨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的有效实施路径.试点结果表明,基于新的实施路径,在传授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职业素养水平.新路径实施性良好,可为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全面实施提供借鉴.
为研究学生持续使用网络学习空间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UTAUT2与TTF等理论,构建了持续使用网络学习空间意愿理论模型,界定潜在变量的情境概念,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并通过问卷调研方式收集525份有效样本数据.通过数据预处理、测量模型信效度检验与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对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绩效期望是直接影响学生持续使用意愿最关键因素,其次是社会影响、任务技术匹配、习惯、享乐动机、便利条件等,而努力期望对其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