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调查分析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配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配质量的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9~2020年在中药房取药且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的4 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的2 000例设为对照组,2020年的2 000例设为观察组。调查2019年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配情况,统计调配差错,分析影响因素;从2020年1月起采取PDCA循环管理方法,比较两个阶段中药配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分析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配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配质量的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9~2020年在中药房取药且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的4 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的2 000例设为对照组,2020年的2 000例设为观察组。调查2019年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配情况,统计调配差错,分析影响因素;从2020年1月起采取PDCA循环管理方法,比较两个阶段中药配方颗粒调配差错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处方调配质量评分、平均调配时间、取药时间和满意度。结果:影响中药配方颗粒调配质量的因素为调配人员和调配环境两方面。观察组的装量差异、标签不合格、装药差错、发药有误等差错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调配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调配时间、取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9.45%,高于对照组的97.6%(P<0.05)。结论: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配质量主要受调配人员和调配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实行PDCA循环管理后,有效减少了调配差错事件,提升了中药配方颗粒调配质量,缩短了调配时间和患者取药时间,实现了处方调配高效化,提高了患者对中药房服务的满意度。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建筑地面工程的设计中,大量天然石材、木块岩、人工石以及各种塑胶材料被广泛采用。其中,经过多年的建筑工程实践证明,采用现浇水磨石地面,施工完成后具有强度高,表面平整光滑、易于维护和保洁、易于体现美术装饰效果且成本低等优势。在诸如教室楼等公共建筑的地面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就水磨石地面施工要点进行讨论。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秉承先贤之善,弘扬先辈之和,借荷花之美提炼了"和美"文化的表达。"和美"特色班级文化打造既是落实学校"和美育人"理念的重要举措,又促进"和美育人"文化的再发展。为了使班级文化建设更具有操作性,学校根据核心素养的核心要义、三大领域、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等方面来指导班级文化建设。
随着城市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装配式竖井建造中,也使得装配式竖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逐渐朝着更深、更大的方向发展,这对结构防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南京市建邺区沉井式智能停车设施建设项目,介绍了国内首例采用VSM工法施工的超深装配式竖井项目,分析了超深装配式竖井结构的防水难点,结合工程特点,针对密封垫的防水性能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超深装配式竖井结构防水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由于海洋中富含大量的生物与矿产资源,世界各国十分重视海洋战略且大力开发海洋资源。我国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海洋经济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探索海洋资源对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大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速度的提高,无人化设备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产品,无人式水面航行器更是海洋资源探索及海洋军事活动的利器。
水磨石生产企业对于水磨石产品的质量管理,首先要重视质量管理,重视制度实施标准化,公司的高层应给予品质管理部门较高的权利,并由品质管理部门来运作全面的质量管理工作;其次,品质管理要注重执行力,要制定完善的品质标准,确定标准与检验项目一致性非常好,要采取纠正措施,并追踪所纠正的效果,并且要定期的修订新标准;再次,要重视分析,品质管理工作要不断地循序渐进,才能达到质的飞跃。这主要得利于统计分析手法
为解决城市综合管廊结构健康状况评估结果无法量化并指导运维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在交通隧道结构健康评价方法研究中的应用,依照类比思想,利用该理论建立城市综合管廊结构健康状况评价体系。先依据有关养护规定和调研结果,基于不同需求分别建立管廊结构的本体完好状况和本体结构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以交通隧道和综合管廊养护经验为基础,划分各指标的分级判定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采用
目的比较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对调剂方法进行优化。方法借助药品信息管理系统,输入查询内容("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与时间(2019年5月—2020年5月),查询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在此期间,随机抽取就诊患者200例及从事配药工作的人员10名,开展问卷调查,并在工作人员选择、患者选择等方面,对比并分析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与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结果较之传统中药饮片调
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与植被碳吸收是国家“双碳”发展战略中“减排”与“增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理解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ERCE)与植被固碳(VCS)的演变特征及空间差异,本文基于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土地覆盖数据及统计资料等,分别在全国尺度、省域尺度和县域尺度上,定量分析2000-2017年我国ERCE和VCS的动态变化与空间分异格局,并利用碳压力指数(CPI),表征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