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路面是否完好直接关系到道路的正常使用与服务质量乃至道路的使用寿命。对此本文主要对公路路面养护技术及路面病害成因进行阐释,仅供参考。
【关键词】 公路路面;养护技术;病害;措施
引言:
路面是道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铺筑在路基上的带状建筑物,直接与车辆接触承受车辆荷载,并将荷载传递给路基。路面应该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与水温稳定性。公路路面可分为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与路基共同承受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一、公路路面病害与措施
1、车辙
车辙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的早期破坏形式之一,严重影响着高速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车辙是行车道轮迹带上产生的永久变形,有轮迹的凹陷及两侧的隆起组成。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车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漂滑而导致交通事故。车辙一般发生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沥青面层在车轮的反复碾压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和塑性流动而逐渐形成带状沟槽。
措施:一是,提高面层沥青混合材料的压实度,以减小孔隙率。在组成设计时,应该尽量设计小的孔隙率。在压实过程中,应该采用相匹配的压实机械。二是,应该选择适当的沥青标号,必要时也可以选择改性沥青来提高软化点,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70号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以保证路面的热稳定性与提高高温时沥青路面的抗剪强度。三是,根据路面上、中、下三种面层层次的功能,选择矿料的最大粒径和粗骨料的数量,建议使用的是AC25、AC20和AC1613的密实型搭配形式,从而形成骨架起到抗车辙作用。
2、泛油
产生的原因:混合料组成设计不当;混合料拌和控制不严:在沥青混合料拌和时矿粉等细料含量较难准确控制,如细料含量过少,混合料比表面积较小,则沥青用量相对较多,也易泛油;粘层油用量不当:在施工沥青面层前往往需在基层顶面喷洒粘层油或做沥青封层(特别是在基层完工与沥青面层施工间隔较长的情况下),由于施工工艺掌握不好,粘层油用量不当或喷洒不均匀而导致面层局部泛油;施工质量较差:因摊铺时混合料产生离析,局部细料过分集中,也易泛油;水损坏:雨水渗入使下层沥青与石料剥离,在动水作用下,沥青膜剥落、上浮引起表层泛油。
措施:严格控制混合料组成,准确控制矿粉等细料含量、沥青用量;控制粘层油用量,均匀喷洒不;避免因摊铺时混合料产生离析。
3、裂缝
长期以来,裂缝现象都是公路建设的常见病害,由于裂缝形成的因素复杂多样,常给现场的应急处理造成很大的难度。公路产生裂缝问题易损坏路面的牢固性能,路面裂缝主要是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裂与龟裂,按其成因可分施工中的原因和温度变化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基层强度不够造成的,当然也有上述几种原因的综合。施工时纵向接缝处理不好,黏结不牢,在冬季会冷缩而产生纵裂或横裂。而由于温度变化影响,路面每隔一定距离就会出现裂缝,以横缝最为常见。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不良,或沥青材料老化变质,往往会形成大面积的网裂和龟裂。局部性的网裂和龟裂则常由局部压实不足等施工因素而引起。
措施: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后,应及时予以处理,防止水等有害物质侵入,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对于细裂缝(2~5mm)可用乳化沥青进行灌缝处理;对于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进行灌缝处理;灌缝前,必须清除缝内、缝边碎料、垃圾等,并保证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应洒布粗砂或3~5mm的石屑。
4、沉陷
路面基层局部成形不足,强度不够在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等作用下易形成路面沉陷。常见的类型有有均匀沉陷、不均匀沉陷和局部较大面积沉陷。由于路基路面在行车作用和自然因素下,达到进一步密实稳定的表现,是均匀性沉陷,这种沉陷不会引起路面破损。基层局部强度不够,成型不足,在自然因素和行车荷载等作用下形成的是不均匀沉陷,会对路面造成严重破坏。对于局部大面积沉陷则一般是由于填方路基,特别是高填方路段的局部滑移或不均匀沉降引起的。
为防治沉陷,基层的粒料需要增加粗骨料的数量,而适当减少细料和粉料的数量。在七天内的抗压强度方面,不要超过了3MPa;在二十八天的强度不超过6MPa;当强度达不到要求时,需要修改组成设计,并尽量使水泥用量不大于5.5%;虽然强度略低一些,但是完全能够满足强度的要求,重点是应该在施工过程中,抓好影响强度的材料均匀性。二是,在路基低的情况下,应该加深边沟以增加其排水量,来防止冬季路基的含水量过高。并且在路基加宽的施工过程中,新旧路基之间可以铺盖上一层塑料格栅来加强连接。基层和面层应该分两次以上摊铺,当两台摊铺机梯型作业时,中间的接缝应该要错开50厘米到100厘米,碾压也应该从压实层逐渐以15厘米的错动碾压到新铺层,以确保纵向接缝连缝的牢固。当上面层时路幅不太宽时,应该尽量用一台摊铺机进行摊铺,这样就可以帮助避免了路面产生的沉陷。
二、加强路面的养护技术
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有:稀浆封层、雾封层、还原剂封层、超薄磨耗层、微表处、石屑封层和薄层罩面等,其目的是封水、封缝、抗滑、改善平整度,下文以路面养护运用微表处技术为例。
1、微表处
微表处是采用专用摊铺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合理配合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并迅速摊铺到原路面上,形成一层与原路面结合牢固、具有良好的抗滑耐磨性能的结构。目前微表处罩面技术主要是用于建立和恢复道路表面功能,在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工程中微表处已经成为防水、抗滑、耐磨、耐久的道路表面功能层,其摊铺1~3h后可迅速开放交通,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上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微表处可以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阻止水分下渗、防止路面的老化与松散,从而有效地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微表处的使用可根据路面状况实施单层或双层摊铺,微表处还可以填补已经稳定的车辙。
2、治路病害先治水
要保证公路工程、养护质量,首先必须先处理好水,故而公路扩建、改造工程的设计必将排水防护工程作为整个工程设计的重点之一,使地下水不得渗泡路基,地表水不渗透路面。在日常的路面养护中,应加强对路基路面排水设施的养护,路肩与路面衔接应平顺,及时排除路肩、路面积水,这样才能使路基路面长期处于干燥状态,使路基路面保持一定的刚度和强度。
3、加强冬季养护
除雪、除冰、防滑要根据气象资料、沿线条件、降雪量、积雪深度、危害交通范围等确定作业计划,并做好机驾人员培训、机械设备、作业工具、防冻防滑材料的准备。除雪作业以清除新雪为主,除冰为辅。除冰作业应防止破坏路面。路面防冻防滑的主要措施:使用盐或其他融雪剂降低路面上的结冰点;使用砂等防滑材料或与盐掺合使用,既降低结冰温度又加大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防冻、防滑料施撤时间,主要根据气象条件(降雪、风速、气温)、路面状况等来确定。一般可在刚开始下雪时就撤布融雪剂或与防滑料掺合撤布,或者估计在路面出现冻结前1~2H撒布;防止路面结冰时,通常撒布一次防冻料即可,除雪作业时,撤布次数可以和除雪作业频率一致。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公路投入到社会生产当中,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因此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严格控制路面质量,运用先进技术,做好路面平常的养护工作,从而确保参与公路交通的社會大众出行需求能够得到可靠性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传超,姜磊.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0(13):83-83
[2]韦玉冰.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研究[J].民营科技,2010(10):252.
[3]宋继增.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3,36(25):289-290.
【关键词】 公路路面;养护技术;病害;措施
引言:
路面是道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铺筑在路基上的带状建筑物,直接与车辆接触承受车辆荷载,并将荷载传递给路基。路面应该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与水温稳定性。公路路面可分为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与路基共同承受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一、公路路面病害与措施
1、车辙
车辙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的早期破坏形式之一,严重影响着高速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车辙是行车道轮迹带上产生的永久变形,有轮迹的凹陷及两侧的隆起组成。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车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漂滑而导致交通事故。车辙一般发生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沥青面层在车轮的反复碾压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和塑性流动而逐渐形成带状沟槽。
措施:一是,提高面层沥青混合材料的压实度,以减小孔隙率。在组成设计时,应该尽量设计小的孔隙率。在压实过程中,应该采用相匹配的压实机械。二是,应该选择适当的沥青标号,必要时也可以选择改性沥青来提高软化点,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70号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以保证路面的热稳定性与提高高温时沥青路面的抗剪强度。三是,根据路面上、中、下三种面层层次的功能,选择矿料的最大粒径和粗骨料的数量,建议使用的是AC25、AC20和AC1613的密实型搭配形式,从而形成骨架起到抗车辙作用。
2、泛油
产生的原因:混合料组成设计不当;混合料拌和控制不严:在沥青混合料拌和时矿粉等细料含量较难准确控制,如细料含量过少,混合料比表面积较小,则沥青用量相对较多,也易泛油;粘层油用量不当:在施工沥青面层前往往需在基层顶面喷洒粘层油或做沥青封层(特别是在基层完工与沥青面层施工间隔较长的情况下),由于施工工艺掌握不好,粘层油用量不当或喷洒不均匀而导致面层局部泛油;施工质量较差:因摊铺时混合料产生离析,局部细料过分集中,也易泛油;水损坏:雨水渗入使下层沥青与石料剥离,在动水作用下,沥青膜剥落、上浮引起表层泛油。
措施:严格控制混合料组成,准确控制矿粉等细料含量、沥青用量;控制粘层油用量,均匀喷洒不;避免因摊铺时混合料产生离析。
3、裂缝
长期以来,裂缝现象都是公路建设的常见病害,由于裂缝形成的因素复杂多样,常给现场的应急处理造成很大的难度。公路产生裂缝问题易损坏路面的牢固性能,路面裂缝主要是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裂与龟裂,按其成因可分施工中的原因和温度变化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基层强度不够造成的,当然也有上述几种原因的综合。施工时纵向接缝处理不好,黏结不牢,在冬季会冷缩而产生纵裂或横裂。而由于温度变化影响,路面每隔一定距离就会出现裂缝,以横缝最为常见。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不良,或沥青材料老化变质,往往会形成大面积的网裂和龟裂。局部性的网裂和龟裂则常由局部压实不足等施工因素而引起。
措施: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后,应及时予以处理,防止水等有害物质侵入,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对于细裂缝(2~5mm)可用乳化沥青进行灌缝处理;对于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进行灌缝处理;灌缝前,必须清除缝内、缝边碎料、垃圾等,并保证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应洒布粗砂或3~5mm的石屑。
4、沉陷
路面基层局部成形不足,强度不够在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等作用下易形成路面沉陷。常见的类型有有均匀沉陷、不均匀沉陷和局部较大面积沉陷。由于路基路面在行车作用和自然因素下,达到进一步密实稳定的表现,是均匀性沉陷,这种沉陷不会引起路面破损。基层局部强度不够,成型不足,在自然因素和行车荷载等作用下形成的是不均匀沉陷,会对路面造成严重破坏。对于局部大面积沉陷则一般是由于填方路基,特别是高填方路段的局部滑移或不均匀沉降引起的。
为防治沉陷,基层的粒料需要增加粗骨料的数量,而适当减少细料和粉料的数量。在七天内的抗压强度方面,不要超过了3MPa;在二十八天的强度不超过6MPa;当强度达不到要求时,需要修改组成设计,并尽量使水泥用量不大于5.5%;虽然强度略低一些,但是完全能够满足强度的要求,重点是应该在施工过程中,抓好影响强度的材料均匀性。二是,在路基低的情况下,应该加深边沟以增加其排水量,来防止冬季路基的含水量过高。并且在路基加宽的施工过程中,新旧路基之间可以铺盖上一层塑料格栅来加强连接。基层和面层应该分两次以上摊铺,当两台摊铺机梯型作业时,中间的接缝应该要错开50厘米到100厘米,碾压也应该从压实层逐渐以15厘米的错动碾压到新铺层,以确保纵向接缝连缝的牢固。当上面层时路幅不太宽时,应该尽量用一台摊铺机进行摊铺,这样就可以帮助避免了路面产生的沉陷。
二、加强路面的养护技术
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有:稀浆封层、雾封层、还原剂封层、超薄磨耗层、微表处、石屑封层和薄层罩面等,其目的是封水、封缝、抗滑、改善平整度,下文以路面养护运用微表处技术为例。
1、微表处
微表处是采用专用摊铺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合理配合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并迅速摊铺到原路面上,形成一层与原路面结合牢固、具有良好的抗滑耐磨性能的结构。目前微表处罩面技术主要是用于建立和恢复道路表面功能,在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工程中微表处已经成为防水、抗滑、耐磨、耐久的道路表面功能层,其摊铺1~3h后可迅速开放交通,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上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微表处可以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阻止水分下渗、防止路面的老化与松散,从而有效地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微表处的使用可根据路面状况实施单层或双层摊铺,微表处还可以填补已经稳定的车辙。
2、治路病害先治水
要保证公路工程、养护质量,首先必须先处理好水,故而公路扩建、改造工程的设计必将排水防护工程作为整个工程设计的重点之一,使地下水不得渗泡路基,地表水不渗透路面。在日常的路面养护中,应加强对路基路面排水设施的养护,路肩与路面衔接应平顺,及时排除路肩、路面积水,这样才能使路基路面长期处于干燥状态,使路基路面保持一定的刚度和强度。
3、加强冬季养护
除雪、除冰、防滑要根据气象资料、沿线条件、降雪量、积雪深度、危害交通范围等确定作业计划,并做好机驾人员培训、机械设备、作业工具、防冻防滑材料的准备。除雪作业以清除新雪为主,除冰为辅。除冰作业应防止破坏路面。路面防冻防滑的主要措施:使用盐或其他融雪剂降低路面上的结冰点;使用砂等防滑材料或与盐掺合使用,既降低结冰温度又加大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防冻、防滑料施撤时间,主要根据气象条件(降雪、风速、气温)、路面状况等来确定。一般可在刚开始下雪时就撤布融雪剂或与防滑料掺合撤布,或者估计在路面出现冻结前1~2H撒布;防止路面结冰时,通常撒布一次防冻料即可,除雪作业时,撤布次数可以和除雪作业频率一致。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公路投入到社会生产当中,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因此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严格控制路面质量,运用先进技术,做好路面平常的养护工作,从而确保参与公路交通的社會大众出行需求能够得到可靠性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传超,姜磊.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0(13):83-83
[2]韦玉冰.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研究[J].民营科技,2010(10):252.
[3]宋继增.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3,36(25):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