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师常带两个班。时常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甲班我们上得神采飞扬、口吐莲花;满怀着希望和激情来到了乙班,想象中“应然的学生”是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课堂气氛高潮迭起,师生共同浸润其中,而多年的教学实践却告诉我们,“实然的学生”并非全都如此,有时的教学效果甚至是截然相反。
一.案例
梁衡的散文《夏感》是一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经典篇目。一次,我备好课后,在甲班进行了试讲,整节课我引导到位,学生互动热烈,既有思维的碰撞,也有深度的思考,预设与生成交相辉映,真可谓高潮迭起、笑声不断,师生达到了共享课堂的境界。当堂检测,效果极佳。
第二天,我满怀信心来到了乙班,还是这个教案,还是这个教学流程,还是我这个授课教师。但课堂气氛、授课效果都不理想。整堂课,乙班的学生愤而不启,启而不发,哑炮连连,冷场不断。尽管大多数同学认认真真,但大部分学生还是神情迷惘。当堂反馈,效果不佳。
当天我把同事的听课笔记和自己的备课进行了认真的比对研读:在甲班,学生循着问题一步步探求,学生参与积极,情绪高昂;文本研读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学生处于积极思维、大胆表达的主体状态,活跃的课题氛围贯穿文本研读过程的始终。这些积极的表现得益于甲班在第一个教学环节极佳的表现,课堂气氛被瞬间激发,学习热情被点燃。而在乙班,第一个教学环节由于学生预习不充分,出现了冷场,我没有及时根据学情适时调整教学环节,而是强行推进,导致多个环节不太顺畅。致使整节课学生参与度不高,情绪不够积极,学生思维受阻,加之教师引导不得力,课堂效果不佳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反思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不但学生之间有差异,班级和班级也有不同。在目前班级授课的情况下,教学中如何处理班级之间的异同,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而往往忽略了班级集体之间的差异,虽然他们是同一学段、同一年龄,甚至刚刚过去的语文考试,他们的平均分也旗鼓相当。但是,班级之间确是有差异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怎能指望几十个生龙活虎、个性迥异的学生组成的班集体能够一样呢?
我教的甲乙两班的学生虽然年龄相同,知识结构一样,考试成绩也大致不差。但是甲班学生成绩优秀者多为男生,且这些男生天生外向,性格幽默,知识面广。在他们的带动下文静的女孩子也敢大胆发言,积极思考,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有时会不易驾驭,学生思想的野马会到处驰骋,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乙班学生成绩优异者多为女生,她们显得文静、内敛,学习踏实,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时明明对问题有思考但也不愿意回答,她们信奉“沉默是金”,这样就使得班级缺少引擎,缺少发动机,缺少“引燃者”,这样课堂气氛就会略显沉闷。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力促课堂气氛趋于活跃。如果教师不会抓住时机进行架桥铺路,不会“煽风点火”,课堂气氛就会沉闷,继而影响教学效果。
不注意班级差异,套用同一教案,同一教学流程,就会像郑人买履,削足而适履。
三.启示
1.班级差异是以生为本的起点。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注意到班级与班级的差别。只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我们是班级授课制,所教的班级人数往往在40人以上。我们嘴上念念不忘个性化教学,但到真正实施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困难的。班级是由学生组成的,不同学生的个性组成了班级个性。这些班级个性应是我们因材施教的起点,也是我们以生为本的起点。
2.根据班级差异,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应根据学情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同一个文本,两个班级的同学可能起点不同,有的班级对文本了解的多一点,有的班级对文本了解的少一点;有的班级对语言鉴赏感兴趣,有的班级对理清文章结构很重视。这就需要老师根据不同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这样教学效果自然会更高。
3.在学习目标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教学环节。一般来讲,虽然是不同的班级,但由于是同一个任课教师,又要完成相同的教学任务,我们可以在学习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班级差异,适当调整教学活动。
4.在学习效果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对于不同的班级,在保证教学效果相同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评价训练及不同的评价标准。
张颖,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南京。责任编校:左晓光
一.案例
梁衡的散文《夏感》是一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经典篇目。一次,我备好课后,在甲班进行了试讲,整节课我引导到位,学生互动热烈,既有思维的碰撞,也有深度的思考,预设与生成交相辉映,真可谓高潮迭起、笑声不断,师生达到了共享课堂的境界。当堂检测,效果极佳。
第二天,我满怀信心来到了乙班,还是这个教案,还是这个教学流程,还是我这个授课教师。但课堂气氛、授课效果都不理想。整堂课,乙班的学生愤而不启,启而不发,哑炮连连,冷场不断。尽管大多数同学认认真真,但大部分学生还是神情迷惘。当堂反馈,效果不佳。
当天我把同事的听课笔记和自己的备课进行了认真的比对研读:在甲班,学生循着问题一步步探求,学生参与积极,情绪高昂;文本研读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学生处于积极思维、大胆表达的主体状态,活跃的课题氛围贯穿文本研读过程的始终。这些积极的表现得益于甲班在第一个教学环节极佳的表现,课堂气氛被瞬间激发,学习热情被点燃。而在乙班,第一个教学环节由于学生预习不充分,出现了冷场,我没有及时根据学情适时调整教学环节,而是强行推进,导致多个环节不太顺畅。致使整节课学生参与度不高,情绪不够积极,学生思维受阻,加之教师引导不得力,课堂效果不佳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反思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不但学生之间有差异,班级和班级也有不同。在目前班级授课的情况下,教学中如何处理班级之间的异同,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而往往忽略了班级集体之间的差异,虽然他们是同一学段、同一年龄,甚至刚刚过去的语文考试,他们的平均分也旗鼓相当。但是,班级之间确是有差异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怎能指望几十个生龙活虎、个性迥异的学生组成的班集体能够一样呢?
我教的甲乙两班的学生虽然年龄相同,知识结构一样,考试成绩也大致不差。但是甲班学生成绩优秀者多为男生,且这些男生天生外向,性格幽默,知识面广。在他们的带动下文静的女孩子也敢大胆发言,积极思考,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有时会不易驾驭,学生思想的野马会到处驰骋,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乙班学生成绩优异者多为女生,她们显得文静、内敛,学习踏实,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时明明对问题有思考但也不愿意回答,她们信奉“沉默是金”,这样就使得班级缺少引擎,缺少发动机,缺少“引燃者”,这样课堂气氛就会略显沉闷。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力促课堂气氛趋于活跃。如果教师不会抓住时机进行架桥铺路,不会“煽风点火”,课堂气氛就会沉闷,继而影响教学效果。
不注意班级差异,套用同一教案,同一教学流程,就会像郑人买履,削足而适履。
三.启示
1.班级差异是以生为本的起点。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注意到班级与班级的差别。只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我们是班级授课制,所教的班级人数往往在40人以上。我们嘴上念念不忘个性化教学,但到真正实施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困难的。班级是由学生组成的,不同学生的个性组成了班级个性。这些班级个性应是我们因材施教的起点,也是我们以生为本的起点。
2.根据班级差异,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应根据学情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同一个文本,两个班级的同学可能起点不同,有的班级对文本了解的多一点,有的班级对文本了解的少一点;有的班级对语言鉴赏感兴趣,有的班级对理清文章结构很重视。这就需要老师根据不同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这样教学效果自然会更高。
3.在学习目标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教学环节。一般来讲,虽然是不同的班级,但由于是同一个任课教师,又要完成相同的教学任务,我们可以在学习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班级差异,适当调整教学活动。
4.在学习效果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对于不同的班级,在保证教学效果相同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评价训练及不同的评价标准。
张颖,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南京。责任编校:左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