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数成年人的记忆里,童话几乎等同于安徒生和格林;在中国,凡出版过儿童读物的出版社,都出版过“安徒生童话”。他的作品在世界被翻译成150多种语言。
在他之后的一个多世纪,每天都有人读他的童话;而在一年中某一天,人们会想起这个制造童话的人。
二百年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05~75)出生在丹麦欧登赛。这个“丹麦第二大城市”当时全城居民才1200余户,其中有一百多户是穷人。安徒生的父亲是个靠打零工勉强度日的穷鞋匠,在安徒生不到9岁时染病身亡。安徒生的母亲改嫁给另一个鞋匠,当洗衣妇挣钱养家,却又粘上了酗酒恶癖。童年的艰辛清贫在安徒生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安徒生没有正规学历,仅仅在济贫学校识了点字。不过安徒生还是幸运的,他在裁缝铺当学徒却没有当成裁缝。他一心要当演员,于是腰缠全部家当(13枚银币,大抵仅够两个月的伙食费),背了个行囊徒步跋涉来到首都哥本哈根这情景大概和我们闯北京当“北漂”差不多。在历尽碰壁吃足苦头之后,他居然“漂”出了个样儿来。当演员没多久,就谋到了一笔奖学金改行专注写作。自传体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使他有了点名气。此后,他又创作了一些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等。平心而论,他在严肃文学方面成就相当一般,并没有写出惊世骇俗的绝唱佳作来。作品多改编传说,化平淡为神奇
1835年安徒生出版了它的第一本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收集了《大绒盒》、《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伊达的花》,其中前三篇都是经加工整理的旧故事复述,只有第四篇是他的原创作品。
童话集出版后起初受到了冷遇,连他自己都不抱多少希望,认为“这类小玩意儿”不会闹出什么名堂。反倒是丹麦电磁物理学家奥斯特给他指点了迷津,说道:长篇小说可以使人出名的话,那么童话会使他不朽。
从此,他专心于童话故事的创作。1835年以来安徒生一共发表170余篇童话故事。正是这一文学题材奠定了他在丹麦和世界文坛上的不朽地位,他的童话被翻译成150多种不同的语言。就中国来说,从1919年初《新青年》杂志刊登了周作人翻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出版了约有600多万册,其中包括蒙古文、哈萨克文等少数民族语言。
“童话”这个字眼恐怕只有汉语里才有,即便安徒生本人也只用“故事”(eventyr)和“传说”(historier)来称呼自己的作品。英语里的“fairy tale”也只是“神话故事”或者“灵怪故事”。童话,16世纪末在欧洲已流传开来,却由于安徒生才得到发扬光大走向巅峰。更有评论家认为,没有安徒生童话开创了先河,便不会有日后儿童文学的繁荣局面。他的170余篇童话里除了一部分是原创之外,相当数量都是把以往的民间传说、神仙故事、神话、寓言等等吸收融合,加工改写,赋予故事深刻的内涵和全新的面貌。
《皇帝的新衣》原本是西班牙的堂·胡安·曼努埃王子(1277~1347)所写的一个故事,西班牙大作家塞万提斯(1547~1616)在他的戏剧里也曾借用过。安徒生改写这个故事时,在结尾处让一个孩子嘴里喊出了“国王他没有穿衣服”的真话。这一声呼喊确实是神来之笔,把整个故事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并且使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增添了一个富有深刻哲理的典故“皇帝的新衣”。
《小美人鱼》是从《灰姑娘》脱胎而来,不同之处在于《灰姑娘》以有情人喜结良缘告终,而前者却打破了传统性的大团圆为结局,小美人鱼为真诚的爱情而无怨无悔地化为泡沫。这一艺术形象感人肺腑,也因此坐落在哥本哈根朗哥宁海滨的小美人鱼铜像已成了丹麦在国际上的象征。
《卖火柴的小女孩》则是按照三个圣诞愿望的画面仓促写成的。但是完稿之后,安徒生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苦思冥想了几乎一整夜,终于添上了小女孩在满天大雪中死去的结局。这一添不打紧,整个故事因这个读来令人辛酸的结局而化平淡为神奇,但也因此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不仅在丹麦被指控为对教会慈善事业的恶毒中伤诽谤,甚至国际上也闹得沸沸扬扬,说是过分凄惨的结尾将使儿童读者的幼小心灵遭受到毒害。后来又一位颇有名气的美国作家当仁不让地出面折衷改写了结尾:原来小女孩的祖母不曾蒙主宠召,而是移民到大洋彼岸的“人间天堂”,当上了“美籍丹人”,于是腰缠万贯的美国奶奶回国探亲,把小女孩接到彼岸去享受有烤鹅可撮、有壁炉取暖的美国的幸福生活了。
与童话相反的人生
安徒生童话创造出了一系列至今仍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如:丑小鸭、小美人鱼、光着身子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红鞋子等等。它的童话取材相当广泛,主题都比较集中并且单纯,那就是表现真、善、美,抱着浪漫主义的幻想去追求人生的理想境界,颂扬仁慈、同情、宽容、博爱等等。
安徒生在《我一生的童话》里说道:“我的一生就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既那么丰富多彩,又那么幸福快乐。”他还说:“在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过有这么多的幸福。”确实如此,童话给与安徒生名声、地位、荣誉、尊敬……莎士比亚被人奉为“The Swan of Avon”(艾冯河的天鹅,因为沙翁故乡在艾冯河畔),那么安徒生则是翱翔在丹麦上空的白天鹅。然而他果真那么幸福快乐吗?他的真实人生有时甚至恰恰相反。对名利的成就感确实曾使他头晕眼花,陶醉迷惘,而人生现实的冷酷打破了他的迷梦:上流社会在开门接纳他的同时,仍然把他看成是一个非我类族的鞋匠之子,或是猎奇审视,或是嗅闻他身上有无臭气,或是苦苦追问他早先的贫贱细节等等,并且还给他起了一串侮辱人格之极的外号:“一心向上爬的势利鬼”、“嫌贫爱富者”、“上流社会的闯入者”等等不一而足。他不得不全都忍气吞声,不过也从王公贵族对他表面上礼贤下士、骨子里轻蔑侮慢中看到了上流社会结交名士无非是附庸风雅点缀身价而已。在贵族老爷太太的眼里他只不过是个闲谈客而已。他也终于明白过来:原来丑小鸭变成天鹅之后还是要靠有人扔面包和麦粒来养活的。
安土生童话里对贫苦穷人的同情和民主主义精神也为上流社会的卫道士所不容。被贬抑为“保育室里的瞎说”、“哄孩子的小玩意儿”,甚至还说除了有出处可查的十几篇之外,其余全都是他剽窃或赝伪之作,还取笑他连母语都没有学好就胡写乱划起来。另一方面,以丹麦文学评论家布朗克斯和哲学家克尔凯戈尔为代表人物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也一刻不曾中断过对他的幻想浪漫主义和取媚献悦于王室权贵的中肯批评。安徒生不得不长篇大论地辩白自己的苦衷,弄得心力交瘁烦恼不堪。安徒生的个人生活也因门第之差一生不幸,曾三次坠入情网都是只开花不结果。起初有个名叫里堡·伏格特的名门闺秀对他春心萌动,但是门第鸿沟终于逼得她临渊止步。1843年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同他来往了三年,这段相恋亦无疾而终。后来安徒生向他庇护人的女儿路易丝·柯林求婚,却遭到了她的担任司法部次官的哥哥坚决阻拦。森严壁垒的门第界限,根深蒂固的世俗偏见给安徒生沉重的心理打击。在《单身汉的睡帽》里,在以“瑞典的夜莺”燕妮·林德为蓝本的《夜莺》里,在《小美人鱼》里,我们都能听到安徒生从流淌着鲜血的心灵深处发出的天鹅临终时怨啼哀鸣般的幽歌。
童话给了安徒生成功,却并没有给他幸福。安徒生的内心世界是充满矛盾的,是双重性的,基调是颇为痛苦的彷徨,甚至还曾向往死亡的解脱。他不能也不敢把郁结在心里的苦闷怨愤宣泄出来,只得在荣耀欢乐和沉郁孤寂之中走完了他的真实人生。这种灰色情调在他已经出版了的日记和大量的辩白似的书信里反映得淋漓尽致。
正因如此,安徒生童话(尤其是中、后期的)往往流露出一股肃杀深沉的忧感和哀伤,令人读来身同感受,甚至扼腕叹息。这般耐人寻味的苦涩余韵恰恰正是安徒生童话的独到之处。
在他之后的一个多世纪,每天都有人读他的童话;而在一年中某一天,人们会想起这个制造童话的人。
二百年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05~75)出生在丹麦欧登赛。这个“丹麦第二大城市”当时全城居民才1200余户,其中有一百多户是穷人。安徒生的父亲是个靠打零工勉强度日的穷鞋匠,在安徒生不到9岁时染病身亡。安徒生的母亲改嫁给另一个鞋匠,当洗衣妇挣钱养家,却又粘上了酗酒恶癖。童年的艰辛清贫在安徒生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安徒生没有正规学历,仅仅在济贫学校识了点字。不过安徒生还是幸运的,他在裁缝铺当学徒却没有当成裁缝。他一心要当演员,于是腰缠全部家当(13枚银币,大抵仅够两个月的伙食费),背了个行囊徒步跋涉来到首都哥本哈根这情景大概和我们闯北京当“北漂”差不多。在历尽碰壁吃足苦头之后,他居然“漂”出了个样儿来。当演员没多久,就谋到了一笔奖学金改行专注写作。自传体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使他有了点名气。此后,他又创作了一些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等。平心而论,他在严肃文学方面成就相当一般,并没有写出惊世骇俗的绝唱佳作来。作品多改编传说,化平淡为神奇
1835年安徒生出版了它的第一本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收集了《大绒盒》、《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伊达的花》,其中前三篇都是经加工整理的旧故事复述,只有第四篇是他的原创作品。
童话集出版后起初受到了冷遇,连他自己都不抱多少希望,认为“这类小玩意儿”不会闹出什么名堂。反倒是丹麦电磁物理学家奥斯特给他指点了迷津,说道:长篇小说可以使人出名的话,那么童话会使他不朽。
从此,他专心于童话故事的创作。1835年以来安徒生一共发表170余篇童话故事。正是这一文学题材奠定了他在丹麦和世界文坛上的不朽地位,他的童话被翻译成150多种不同的语言。就中国来说,从1919年初《新青年》杂志刊登了周作人翻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出版了约有600多万册,其中包括蒙古文、哈萨克文等少数民族语言。
“童话”这个字眼恐怕只有汉语里才有,即便安徒生本人也只用“故事”(eventyr)和“传说”(historier)来称呼自己的作品。英语里的“fairy tale”也只是“神话故事”或者“灵怪故事”。童话,16世纪末在欧洲已流传开来,却由于安徒生才得到发扬光大走向巅峰。更有评论家认为,没有安徒生童话开创了先河,便不会有日后儿童文学的繁荣局面。他的170余篇童话里除了一部分是原创之外,相当数量都是把以往的民间传说、神仙故事、神话、寓言等等吸收融合,加工改写,赋予故事深刻的内涵和全新的面貌。
《皇帝的新衣》原本是西班牙的堂·胡安·曼努埃王子(1277~1347)所写的一个故事,西班牙大作家塞万提斯(1547~1616)在他的戏剧里也曾借用过。安徒生改写这个故事时,在结尾处让一个孩子嘴里喊出了“国王他没有穿衣服”的真话。这一声呼喊确实是神来之笔,把整个故事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并且使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增添了一个富有深刻哲理的典故“皇帝的新衣”。
《小美人鱼》是从《灰姑娘》脱胎而来,不同之处在于《灰姑娘》以有情人喜结良缘告终,而前者却打破了传统性的大团圆为结局,小美人鱼为真诚的爱情而无怨无悔地化为泡沫。这一艺术形象感人肺腑,也因此坐落在哥本哈根朗哥宁海滨的小美人鱼铜像已成了丹麦在国际上的象征。
《卖火柴的小女孩》则是按照三个圣诞愿望的画面仓促写成的。但是完稿之后,安徒生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苦思冥想了几乎一整夜,终于添上了小女孩在满天大雪中死去的结局。这一添不打紧,整个故事因这个读来令人辛酸的结局而化平淡为神奇,但也因此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不仅在丹麦被指控为对教会慈善事业的恶毒中伤诽谤,甚至国际上也闹得沸沸扬扬,说是过分凄惨的结尾将使儿童读者的幼小心灵遭受到毒害。后来又一位颇有名气的美国作家当仁不让地出面折衷改写了结尾:原来小女孩的祖母不曾蒙主宠召,而是移民到大洋彼岸的“人间天堂”,当上了“美籍丹人”,于是腰缠万贯的美国奶奶回国探亲,把小女孩接到彼岸去享受有烤鹅可撮、有壁炉取暖的美国的幸福生活了。
与童话相反的人生
安徒生童话创造出了一系列至今仍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如:丑小鸭、小美人鱼、光着身子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红鞋子等等。它的童话取材相当广泛,主题都比较集中并且单纯,那就是表现真、善、美,抱着浪漫主义的幻想去追求人生的理想境界,颂扬仁慈、同情、宽容、博爱等等。
安徒生在《我一生的童话》里说道:“我的一生就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既那么丰富多彩,又那么幸福快乐。”他还说:“在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过有这么多的幸福。”确实如此,童话给与安徒生名声、地位、荣誉、尊敬……莎士比亚被人奉为“The Swan of Avon”(艾冯河的天鹅,因为沙翁故乡在艾冯河畔),那么安徒生则是翱翔在丹麦上空的白天鹅。然而他果真那么幸福快乐吗?他的真实人生有时甚至恰恰相反。对名利的成就感确实曾使他头晕眼花,陶醉迷惘,而人生现实的冷酷打破了他的迷梦:上流社会在开门接纳他的同时,仍然把他看成是一个非我类族的鞋匠之子,或是猎奇审视,或是嗅闻他身上有无臭气,或是苦苦追问他早先的贫贱细节等等,并且还给他起了一串侮辱人格之极的外号:“一心向上爬的势利鬼”、“嫌贫爱富者”、“上流社会的闯入者”等等不一而足。他不得不全都忍气吞声,不过也从王公贵族对他表面上礼贤下士、骨子里轻蔑侮慢中看到了上流社会结交名士无非是附庸风雅点缀身价而已。在贵族老爷太太的眼里他只不过是个闲谈客而已。他也终于明白过来:原来丑小鸭变成天鹅之后还是要靠有人扔面包和麦粒来养活的。
安土生童话里对贫苦穷人的同情和民主主义精神也为上流社会的卫道士所不容。被贬抑为“保育室里的瞎说”、“哄孩子的小玩意儿”,甚至还说除了有出处可查的十几篇之外,其余全都是他剽窃或赝伪之作,还取笑他连母语都没有学好就胡写乱划起来。另一方面,以丹麦文学评论家布朗克斯和哲学家克尔凯戈尔为代表人物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也一刻不曾中断过对他的幻想浪漫主义和取媚献悦于王室权贵的中肯批评。安徒生不得不长篇大论地辩白自己的苦衷,弄得心力交瘁烦恼不堪。安徒生的个人生活也因门第之差一生不幸,曾三次坠入情网都是只开花不结果。起初有个名叫里堡·伏格特的名门闺秀对他春心萌动,但是门第鸿沟终于逼得她临渊止步。1843年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同他来往了三年,这段相恋亦无疾而终。后来安徒生向他庇护人的女儿路易丝·柯林求婚,却遭到了她的担任司法部次官的哥哥坚决阻拦。森严壁垒的门第界限,根深蒂固的世俗偏见给安徒生沉重的心理打击。在《单身汉的睡帽》里,在以“瑞典的夜莺”燕妮·林德为蓝本的《夜莺》里,在《小美人鱼》里,我们都能听到安徒生从流淌着鲜血的心灵深处发出的天鹅临终时怨啼哀鸣般的幽歌。
童话给了安徒生成功,却并没有给他幸福。安徒生的内心世界是充满矛盾的,是双重性的,基调是颇为痛苦的彷徨,甚至还曾向往死亡的解脱。他不能也不敢把郁结在心里的苦闷怨愤宣泄出来,只得在荣耀欢乐和沉郁孤寂之中走完了他的真实人生。这种灰色情调在他已经出版了的日记和大量的辩白似的书信里反映得淋漓尽致。
正因如此,安徒生童话(尤其是中、后期的)往往流露出一股肃杀深沉的忧感和哀伤,令人读来身同感受,甚至扼腕叹息。这般耐人寻味的苦涩余韵恰恰正是安徒生童话的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