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李天珏 作者:Fang Lei 美编:徐佳媛 插图:陶嘉
部分图片:gettyimages
有人说,她是沙漠玫瑰;有人说,她是百变娇娃;有人说,从黄沙到碧海;有人说,从地中海到撒哈拉。她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我等着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突尼斯,海水与沙漠的玫瑰结晶
我无可救药地中了地中海的毒。一路走过,从生活方式,到建筑风格,再到饮食习惯,我爱上了那里一个个小细节的精致,在定焦镜头里幻化成的虚实和光影。从罗曼风到摩尔式,从哥特到巴洛克,从文艺复兴到洛可可,地中海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形容词,它代表一种精致的生活。我迷恋那里没有云彩的天空,深蓝镜面一样的海,斑驳的石头墙面,风中摇曳的艳红色野罂粟。我乐于在游轮上晃荡,在路边的酒吧里呆坐—下午,在拐来拐去的中世纪小巷子迷路,在
白墙和彩色房子中间用镜头穿梭,在古老喷泉旁的阴凉下看书。我享受那些日子,舔着冰激凌,大嚼着当地美食,喝着冰咖啡,无目的地闲逛。好吧,我承认,我幻想每天都能过这样慵懒和自由的日子。我回味和期待着每一次地中海的精妙旅行,在希腊的海岛上,我经常问自己,在地中海的对面,是个怎样的世界?记得第一次看到突尼斯的照片,就是令人迷醉的蓝白小镇。那纯粹的蓝和白,很像希腊的圣托里尼岛,唯一不同的是房子的门窗花样已经变成北非的阿拉伯模样,我便毅然决定,出发去突尼斯!向地中海的南部进发吧!突尼斯,这朵地中海边的沙漠玫瑰,令人种往。
神似希腊,形似非洲
1912年,一位德国贵族买下了小镇,10年间,用他崇尚的西班牙安达卢西亚风格去改造,后来政府为了统一风格,全部按照该风格去建造这个小镇,于是,有了今天的西迪·布塞(De sidi Bousaid)。在全国出售的明信片上,都有它的身影。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种类繁多的门和窗,有时在一片蓝与白之间,跳跃出一个黄色的门,那可是房屋主人身份显赫的象征。街道两旁都是些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小店,铜盘、瓷器、布偶,还有我最爱的露天咖啡馆。时不时有人来兜售茉莉花,男人也把它戴在头上,香气浓郁,因为这是突尼斯的国花。
站在曾经的繁华面前
说实话,遗迹并不像其他景点那样令人新奇。最多就是能依稀想象当年的盛况,但站在被遗落的文明面前,总有些许感伤。带着故事去看,便能体会出另一番心境。Elissa公主一张牛皮的传说和汉尼拔将军指挥着百头大战象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故事才是这里的灵魂,所以这里被称为突尼斯的国家纪念碑之城。突尼斯政府在这个遗址建立了国家考古公园,并且在迦太基遗址里还有个小博物馆,很快就能参观完,里面展示了当年迦太基的强大,还有当年在迦太基出土的一些古迹。从残存的剧场到公共浴室,还有渡槽,看到这些遗迹能够想象当年工程之浩大宏伟。
与“地中海人”来个拥抱!
突尼斯虽说也是阿拉伯国家,但在这里几乎看不到蒙着脸的阿拉伯女人。他们喜欢称自己为地中海人,而不是非洲人。他们对来自中国的游客都很友好。我住的酒店工作人员看我一个人拿着大相机天还没亮就去海边,便一路上陪着我。为了感谢他。我特意把带去的中国铁观音送给他一盒,还特别叮嘱他,千万不要放糖。
有趣的是,突尼斯的孩子们也很热情,每次你要替他们拍照时,就全都争先恐后地往相机前面凑,照完相,小朋友还和你拥抱—下,女孩子们还会来上个全套的法式左右脸颊的亲吻。
来一碗“库斯库斯”,喝一杯薄荷松子茶
突尼斯的菜融合了中东的阿拉伯、地中海和南法的风格。别看这是在非洲,其实突尼斯盛产的葡萄酒和橄榄油都水分充足、清甜可口。特别是西瓜、软子石榴和仙人掌果实,因此在这里吃水果,几乎可以做到每天都不重样,对于女性来说,这是难得的诱惑。
别以为远在非洲,口味就很奇怪。其实,突尼斯莱的烹饪手法很像中国菜,光烧茄子就有200多种做法,“中国肠胃”到了这里也不用担心水土不服。爱吃甜点的你,来到突尼斯一定会欣喜不已,因为这里的甜品种类不胜枚举,不过唯一的缺点就是甜度太高,小心发胖哦。
当然,当地的特产——“薄荷松子茶”是一定要来品尝的。茶煮好放糖,加入炒熟的松子,再撒上几片新鲜的薄荷叶,就OK了!松子茶价格在2到3.5个第纳尔(约合人民币1元到3元)。说到主食,还有一个必吃的就是突尼斯盖浇饭“库斯库斯”。煮好的牛羊肉、胡萝卜、土豆,还有浓浓的汤汁,浇在小米饭上,看起来便是色泽光鲜,吃起来口感也很丰富。而小小的“蛋饺”是很受欢迎的食物之一,其外皮类似中国的春卷皮,薄薄的。其馅料用鸡蛋、土豆泥或牛羊肉做成,再入油锅炸熟,吃起来既可口又方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突尼斯的法式面包非常正宗,刚刚出炉时,真是香软可口,刷上一层辣椒酱、抹上芝士、涂上厚厚的吞拿鱼,再配以番茄、洋葱和橄榄,口感真是无与伦比的鲜美!其实吞拿鱼的酱哪里都有,但是这里的鱼罐头是用橄榄油调制的,因此吃起来味道特别好。
有故事的马赛克
Bardo Museum,巴尔杜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世界上收集最多最全的马赛克作品博物馆。这里的马赛克画和古罗马的雕像用烧土、黏土块、卵石、贝壳制作,耐久性好,被誉为“洗不掉的壁画”和“踩不烂的地毯”,确实大家就是踩着这些马赛克的画进去参观的。而我觉得应该把这些地砖保护起来。不能让游客乱踩,毕竟已经踩了2500年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幅镶嵌画《海神尼普顿的胜利》铺满博物馆第一大厅的整个地面,一走进去便觉得气势非凡。
要说这里的镇馆之宝就是1893年在苏斯老城城墙上的《维琪尔肖像》。这幅镶嵌画用了10多种不同色彩的石块,特别用上了绿色玻璃,这在当时的镶嵌画中是很少见的。画中的人物形象精致生动,在打开的诗卷上,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史诗中的“埃尼特”一句诗。
裁下这一页,让它带你游突尼斯
礼仪
着装:以保守为主
突尼斯是伊斯兰教国家,参观清真寺或博物馆时,不可穿露背装、短裤和高跟鞋等,应该尊重当地风俗。因此穿着以轻便的棉质衣服为主。同时不要忘记太阳镜、防晒霜和薄毛衣。如果在沙漠远行的话,最好穿上宽松舒适的衣服和保暖的外套。在当地也可以买到棉质的大围巾来抵御风沙。
饮食:阿拉伯食物
突尼斯的中餐馆非常少,当地食物以阿拉伯食物为主。最有名的小吃叫库斯库斯(COUS COUS),它将肉类与蔬菜煮熟后拌进香料。再浇在小米饭上。另外不要带与猪肉有关的食品进入突尼斯。
小费:
出租车司机通常不需要给。搬运行李需要给1比尔。往内陆方向旅行时,需要给司
部分图片:gettyimages
有人说,她是沙漠玫瑰;有人说,她是百变娇娃;有人说,从黄沙到碧海;有人说,从地中海到撒哈拉。她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我等着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突尼斯,海水与沙漠的玫瑰结晶
我无可救药地中了地中海的毒。一路走过,从生活方式,到建筑风格,再到饮食习惯,我爱上了那里一个个小细节的精致,在定焦镜头里幻化成的虚实和光影。从罗曼风到摩尔式,从哥特到巴洛克,从文艺复兴到洛可可,地中海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形容词,它代表一种精致的生活。我迷恋那里没有云彩的天空,深蓝镜面一样的海,斑驳的石头墙面,风中摇曳的艳红色野罂粟。我乐于在游轮上晃荡,在路边的酒吧里呆坐—下午,在拐来拐去的中世纪小巷子迷路,在
白墙和彩色房子中间用镜头穿梭,在古老喷泉旁的阴凉下看书。我享受那些日子,舔着冰激凌,大嚼着当地美食,喝着冰咖啡,无目的地闲逛。好吧,我承认,我幻想每天都能过这样慵懒和自由的日子。我回味和期待着每一次地中海的精妙旅行,在希腊的海岛上,我经常问自己,在地中海的对面,是个怎样的世界?记得第一次看到突尼斯的照片,就是令人迷醉的蓝白小镇。那纯粹的蓝和白,很像希腊的圣托里尼岛,唯一不同的是房子的门窗花样已经变成北非的阿拉伯模样,我便毅然决定,出发去突尼斯!向地中海的南部进发吧!突尼斯,这朵地中海边的沙漠玫瑰,令人种往。
神似希腊,形似非洲
1912年,一位德国贵族买下了小镇,10年间,用他崇尚的西班牙安达卢西亚风格去改造,后来政府为了统一风格,全部按照该风格去建造这个小镇,于是,有了今天的西迪·布塞(De sidi Bousaid)。在全国出售的明信片上,都有它的身影。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种类繁多的门和窗,有时在一片蓝与白之间,跳跃出一个黄色的门,那可是房屋主人身份显赫的象征。街道两旁都是些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小店,铜盘、瓷器、布偶,还有我最爱的露天咖啡馆。时不时有人来兜售茉莉花,男人也把它戴在头上,香气浓郁,因为这是突尼斯的国花。
站在曾经的繁华面前
说实话,遗迹并不像其他景点那样令人新奇。最多就是能依稀想象当年的盛况,但站在被遗落的文明面前,总有些许感伤。带着故事去看,便能体会出另一番心境。Elissa公主一张牛皮的传说和汉尼拔将军指挥着百头大战象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故事才是这里的灵魂,所以这里被称为突尼斯的国家纪念碑之城。突尼斯政府在这个遗址建立了国家考古公园,并且在迦太基遗址里还有个小博物馆,很快就能参观完,里面展示了当年迦太基的强大,还有当年在迦太基出土的一些古迹。从残存的剧场到公共浴室,还有渡槽,看到这些遗迹能够想象当年工程之浩大宏伟。
与“地中海人”来个拥抱!
突尼斯虽说也是阿拉伯国家,但在这里几乎看不到蒙着脸的阿拉伯女人。他们喜欢称自己为地中海人,而不是非洲人。他们对来自中国的游客都很友好。我住的酒店工作人员看我一个人拿着大相机天还没亮就去海边,便一路上陪着我。为了感谢他。我特意把带去的中国铁观音送给他一盒,还特别叮嘱他,千万不要放糖。
有趣的是,突尼斯的孩子们也很热情,每次你要替他们拍照时,就全都争先恐后地往相机前面凑,照完相,小朋友还和你拥抱—下,女孩子们还会来上个全套的法式左右脸颊的亲吻。
来一碗“库斯库斯”,喝一杯薄荷松子茶
突尼斯的菜融合了中东的阿拉伯、地中海和南法的风格。别看这是在非洲,其实突尼斯盛产的葡萄酒和橄榄油都水分充足、清甜可口。特别是西瓜、软子石榴和仙人掌果实,因此在这里吃水果,几乎可以做到每天都不重样,对于女性来说,这是难得的诱惑。
别以为远在非洲,口味就很奇怪。其实,突尼斯莱的烹饪手法很像中国菜,光烧茄子就有200多种做法,“中国肠胃”到了这里也不用担心水土不服。爱吃甜点的你,来到突尼斯一定会欣喜不已,因为这里的甜品种类不胜枚举,不过唯一的缺点就是甜度太高,小心发胖哦。
当然,当地的特产——“薄荷松子茶”是一定要来品尝的。茶煮好放糖,加入炒熟的松子,再撒上几片新鲜的薄荷叶,就OK了!松子茶价格在2到3.5个第纳尔(约合人民币1元到3元)。说到主食,还有一个必吃的就是突尼斯盖浇饭“库斯库斯”。煮好的牛羊肉、胡萝卜、土豆,还有浓浓的汤汁,浇在小米饭上,看起来便是色泽光鲜,吃起来口感也很丰富。而小小的“蛋饺”是很受欢迎的食物之一,其外皮类似中国的春卷皮,薄薄的。其馅料用鸡蛋、土豆泥或牛羊肉做成,再入油锅炸熟,吃起来既可口又方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突尼斯的法式面包非常正宗,刚刚出炉时,真是香软可口,刷上一层辣椒酱、抹上芝士、涂上厚厚的吞拿鱼,再配以番茄、洋葱和橄榄,口感真是无与伦比的鲜美!其实吞拿鱼的酱哪里都有,但是这里的鱼罐头是用橄榄油调制的,因此吃起来味道特别好。
有故事的马赛克
Bardo Museum,巴尔杜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世界上收集最多最全的马赛克作品博物馆。这里的马赛克画和古罗马的雕像用烧土、黏土块、卵石、贝壳制作,耐久性好,被誉为“洗不掉的壁画”和“踩不烂的地毯”,确实大家就是踩着这些马赛克的画进去参观的。而我觉得应该把这些地砖保护起来。不能让游客乱踩,毕竟已经踩了2500年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幅镶嵌画《海神尼普顿的胜利》铺满博物馆第一大厅的整个地面,一走进去便觉得气势非凡。
要说这里的镇馆之宝就是1893年在苏斯老城城墙上的《维琪尔肖像》。这幅镶嵌画用了10多种不同色彩的石块,特别用上了绿色玻璃,这在当时的镶嵌画中是很少见的。画中的人物形象精致生动,在打开的诗卷上,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史诗中的“埃尼特”一句诗。
裁下这一页,让它带你游突尼斯
礼仪
着装:以保守为主
突尼斯是伊斯兰教国家,参观清真寺或博物馆时,不可穿露背装、短裤和高跟鞋等,应该尊重当地风俗。因此穿着以轻便的棉质衣服为主。同时不要忘记太阳镜、防晒霜和薄毛衣。如果在沙漠远行的话,最好穿上宽松舒适的衣服和保暖的外套。在当地也可以买到棉质的大围巾来抵御风沙。
饮食:阿拉伯食物
突尼斯的中餐馆非常少,当地食物以阿拉伯食物为主。最有名的小吃叫库斯库斯(COUS COUS),它将肉类与蔬菜煮熟后拌进香料。再浇在小米饭上。另外不要带与猪肉有关的食品进入突尼斯。
小费:
出租车司机通常不需要给。搬运行李需要给1比尔。往内陆方向旅行时,需要给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