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调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深化价格改革、抑制通货膨胀的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的一项行之有效的价格调控手段。它的建立,对增强政府调控市场物价的实力,保持市场主要副食品价格的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吉林省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的创建是从1993年开始并逐渐发展完善的, 截止今年6月末,全省9个市(州)、所有县(市)都建立了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1995 年以来,先后投放使用3亿多元,主要用于平抑粮油副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异常波动,对困难群体的救助、支持重要商品储备以及为保障供给、促进流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的政府资助等等,减轻了各级政府的财政负担,为繁荣我省“菜篮子”工程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稳定人民生活,保持社会安定,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近年来,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发生,在“非典”、禽流感和局部旱涝灾害以及节假日集中消费等情况下,各地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在稳定肉蛋蔬菜等重要商品价格,应对全省市场价格波动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价格调节基金所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用于影响人民生活的主要副食品临时性、突发性价格波动,防止价格暴涨暴落。1995年夏季,我省东部地区连降暴雨,洪涝灾害十分严重,部分城市蔬菜等副食品供应短缺,致使价格飞涨,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促使市场价格尽快回落,通化、白山等市拿出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183.7万元,用于蔬菜等副食品补贴, 吉林省先后两次动用75万元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对受灾较重的通化、白山、桦甸、辉南、抚松等市、县给予支持,在很短的时间内稳定了市场价格。1998年夏,白城地区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2001年白城、四平、辽源、长春等中西部地区遭受的旱灾、2002年春节前夕,延边地区遭受的特大雪灾等灾情,省及各地区都先后动用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对灾区市场给予了适当的价格补贴。
二是用于生产成本提高而相关产品又不能相应提价的个别主要商品的政策性补贴。90年代末,长春牛奶、豆制品、调味品等敏感商品,由于粮食及饲料价格大幅度上涨,致使生产成本急剧提高。为保证居民消费品价格稳定,全面完成物价调控目标,省及长春市共拿出副食品风险基金和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234万元, 用于上述商品的价格补贴,既扶持了生产,又保持了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
三是用于发展副食品生产基地,支持“菜篮子”工程建设。松原市自1995年以来共投入价调基金620多万元,兴建了四大蔬菜基地。引导农民种菜推广蔬菜新品种,推动了种植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了群众买菜难的问题,并逐步实现了蔬菜品种的高、精、细、全的多样化,丰富了人民群众的“菜篮子”。白山市地处高寒山区,吃菜难一直是困扰该市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冬春季蔬菜供应淡季,居民餐桌基本上以白菜、土豆为主。虽然也从外地调运了一些蔬菜,但由于长途贩运质次价高,市民难以接受。为解决这一实际困难,2000年以来白山市共投资131.1 万元价调基金,并向省价调办无息借款100 万元用于扩建蔬菜保护地和节能日光温室及其改进配套设施、引进配套技术。现在市区共有反季节蔬菜保护基地2310亩和节能日光温室630亩,丰富了市区反季蔬菜市场。其它如四平市投入40万元,用于水浇地和保护地建设,共开垦水浇地2650亩;通化市投入60万元兴建蛋鸡基地,解决了这一地区节日期间一直外购鸡蛋的问题。
四是用于重大节假日期间主要副食品价格的补贴。由于多数蔬菜等副食品价格已实行市场调节,重大节假日期间,价格极易产生波动,充分利用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调控节日市场物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省用于节假日市场调节基金已近7000万元,有效地防止了节假日期间蔬菜等副食品价格的过度上涨。
五是用于重要商品储备的投入。为增强猪肉、白糖、冬菜、节日鲜菜等重要商品的储备能力,各地在地方财力拮据的情况下,动用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给予了大力支持,发挥了价调基金平抑市场的积极作用。
六是利用价格调节基金。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近年来,由于通货紧缩压力加大,物价持续走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各地在继续发挥价格调节基金调控基本消费品价格水平的同时,积极研究利用价格调节基金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发展高科技农业,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基金投向实现了两个转变:
从单纯满足量的扩张,保障蔬菜副食品的供给,到追求质的提高,促进向绿色农业、高科技农业转变。近年来,延边将基金重点投放在拉动经济增长、科技含量高的蔬菜品种的引进推广上。其中:州价调办投入20万元给州蔬菜局培育推广南韩白菜、无毒马铃薯和美国、日本两个元葱种子等品种进行制种基地建设,经过延吉、敦化、汪清等县(市)的种植,产量和质量都比其它同品种提高30-50%,深受种植户的欢迎。图们市投入基金8 万元,为长安镇绿色猪场引进韩国现代化养猪技术;汪清县投入10万元为扶持汪清镇菜农进行“三辣”(辣椒、大葱、大蒜)生产,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白山市拥有丰富的山野菜资源,为发挥这一资源优势,市价调办投资11万元在太安乡、市郊乡帮助农民建立山野菜基地和晚豆角基地建设,力争使当地的山野菜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创出名气、创出效益,其中全年拨款8 万元为黑沃子山野菜基地解决引水工程的资金,解决了菜民的后顾之忧,为今后生产提供了保障;投资4 万元为大镜沟乡传统种植的晚豆角品种进行异地复壮提纯,并建立了稳定的良种繁育基地,目前种植面积 5000亩,产量6000万公斤,除供应本地外,还远销外省市。
从单纯满足城镇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到为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服务。通化市在海龙镇设立包保点投入价调基金10万元,建立1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该基地现已全部投入使用并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农民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松原市投放价调基金251.8 万元支持本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支持前郭灌区改变单一水稻生产结构,发展水产和蔬菜,全年产出各类蔬菜10万公斤,每栋大棚纯收入达0.8万元,年纯收入15 万元,并由过去的农业生产单一结构,向稻菜间作的发展新路转化;支持宁江区善友乡建起脱毒马铃薯基地,为春夏两季培育了50万株种苗,实现产值近 100余万元,使善友乡脱毒马铃薯项目走上产业化的道路,促进了新品种的种植、生产和转化增值;扶持前郭县穆家乡脱毒马铃薯栽培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使这些老基地重焕生机。
十几年来,吉林省价格调节基金工作,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地区对价格调节基金使用存在“短期行为”,把基金的投放使用做财政补贴,在投资使用中没有较多地考虑基金的保值增值;二是价格调节基金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制度和手续不完善的地方,个别地区在投放个别项目时,没有严格和严密的审批程序和考察论证手续,实施中暴露出监督管理不严、借贷回收率低等问题;三是我省大部分市、县经济基础薄弱,价调基金征收额小,而使用额相对较大,价调基金准备金留存比例不足等等。
(作者单位:吉林省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管理办公室)
吉林省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的创建是从1993年开始并逐渐发展完善的, 截止今年6月末,全省9个市(州)、所有县(市)都建立了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1995 年以来,先后投放使用3亿多元,主要用于平抑粮油副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异常波动,对困难群体的救助、支持重要商品储备以及为保障供给、促进流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的政府资助等等,减轻了各级政府的财政负担,为繁荣我省“菜篮子”工程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稳定人民生活,保持社会安定,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近年来,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发生,在“非典”、禽流感和局部旱涝灾害以及节假日集中消费等情况下,各地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在稳定肉蛋蔬菜等重要商品价格,应对全省市场价格波动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价格调节基金所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用于影响人民生活的主要副食品临时性、突发性价格波动,防止价格暴涨暴落。1995年夏季,我省东部地区连降暴雨,洪涝灾害十分严重,部分城市蔬菜等副食品供应短缺,致使价格飞涨,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促使市场价格尽快回落,通化、白山等市拿出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183.7万元,用于蔬菜等副食品补贴, 吉林省先后两次动用75万元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对受灾较重的通化、白山、桦甸、辉南、抚松等市、县给予支持,在很短的时间内稳定了市场价格。1998年夏,白城地区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2001年白城、四平、辽源、长春等中西部地区遭受的旱灾、2002年春节前夕,延边地区遭受的特大雪灾等灾情,省及各地区都先后动用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对灾区市场给予了适当的价格补贴。
二是用于生产成本提高而相关产品又不能相应提价的个别主要商品的政策性补贴。90年代末,长春牛奶、豆制品、调味品等敏感商品,由于粮食及饲料价格大幅度上涨,致使生产成本急剧提高。为保证居民消费品价格稳定,全面完成物价调控目标,省及长春市共拿出副食品风险基金和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234万元, 用于上述商品的价格补贴,既扶持了生产,又保持了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
三是用于发展副食品生产基地,支持“菜篮子”工程建设。松原市自1995年以来共投入价调基金620多万元,兴建了四大蔬菜基地。引导农民种菜推广蔬菜新品种,推动了种植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了群众买菜难的问题,并逐步实现了蔬菜品种的高、精、细、全的多样化,丰富了人民群众的“菜篮子”。白山市地处高寒山区,吃菜难一直是困扰该市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冬春季蔬菜供应淡季,居民餐桌基本上以白菜、土豆为主。虽然也从外地调运了一些蔬菜,但由于长途贩运质次价高,市民难以接受。为解决这一实际困难,2000年以来白山市共投资131.1 万元价调基金,并向省价调办无息借款100 万元用于扩建蔬菜保护地和节能日光温室及其改进配套设施、引进配套技术。现在市区共有反季节蔬菜保护基地2310亩和节能日光温室630亩,丰富了市区反季蔬菜市场。其它如四平市投入40万元,用于水浇地和保护地建设,共开垦水浇地2650亩;通化市投入60万元兴建蛋鸡基地,解决了这一地区节日期间一直外购鸡蛋的问题。
四是用于重大节假日期间主要副食品价格的补贴。由于多数蔬菜等副食品价格已实行市场调节,重大节假日期间,价格极易产生波动,充分利用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调控节日市场物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省用于节假日市场调节基金已近7000万元,有效地防止了节假日期间蔬菜等副食品价格的过度上涨。
五是用于重要商品储备的投入。为增强猪肉、白糖、冬菜、节日鲜菜等重要商品的储备能力,各地在地方财力拮据的情况下,动用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给予了大力支持,发挥了价调基金平抑市场的积极作用。
六是利用价格调节基金。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近年来,由于通货紧缩压力加大,物价持续走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各地在继续发挥价格调节基金调控基本消费品价格水平的同时,积极研究利用价格调节基金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发展高科技农业,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基金投向实现了两个转变:
从单纯满足量的扩张,保障蔬菜副食品的供给,到追求质的提高,促进向绿色农业、高科技农业转变。近年来,延边将基金重点投放在拉动经济增长、科技含量高的蔬菜品种的引进推广上。其中:州价调办投入20万元给州蔬菜局培育推广南韩白菜、无毒马铃薯和美国、日本两个元葱种子等品种进行制种基地建设,经过延吉、敦化、汪清等县(市)的种植,产量和质量都比其它同品种提高30-50%,深受种植户的欢迎。图们市投入基金8 万元,为长安镇绿色猪场引进韩国现代化养猪技术;汪清县投入10万元为扶持汪清镇菜农进行“三辣”(辣椒、大葱、大蒜)生产,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白山市拥有丰富的山野菜资源,为发挥这一资源优势,市价调办投资11万元在太安乡、市郊乡帮助农民建立山野菜基地和晚豆角基地建设,力争使当地的山野菜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创出名气、创出效益,其中全年拨款8 万元为黑沃子山野菜基地解决引水工程的资金,解决了菜民的后顾之忧,为今后生产提供了保障;投资4 万元为大镜沟乡传统种植的晚豆角品种进行异地复壮提纯,并建立了稳定的良种繁育基地,目前种植面积 5000亩,产量6000万公斤,除供应本地外,还远销外省市。
从单纯满足城镇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到为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服务。通化市在海龙镇设立包保点投入价调基金10万元,建立1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该基地现已全部投入使用并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农民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松原市投放价调基金251.8 万元支持本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支持前郭灌区改变单一水稻生产结构,发展水产和蔬菜,全年产出各类蔬菜10万公斤,每栋大棚纯收入达0.8万元,年纯收入15 万元,并由过去的农业生产单一结构,向稻菜间作的发展新路转化;支持宁江区善友乡建起脱毒马铃薯基地,为春夏两季培育了50万株种苗,实现产值近 100余万元,使善友乡脱毒马铃薯项目走上产业化的道路,促进了新品种的种植、生产和转化增值;扶持前郭县穆家乡脱毒马铃薯栽培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使这些老基地重焕生机。
十几年来,吉林省价格调节基金工作,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地区对价格调节基金使用存在“短期行为”,把基金的投放使用做财政补贴,在投资使用中没有较多地考虑基金的保值增值;二是价格调节基金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制度和手续不完善的地方,个别地区在投放个别项目时,没有严格和严密的审批程序和考察论证手续,实施中暴露出监督管理不严、借贷回收率低等问题;三是我省大部分市、县经济基础薄弱,价调基金征收额小,而使用额相对较大,价调基金准备金留存比例不足等等。
(作者单位:吉林省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