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区民族服饰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湖南传统服饰蕴含着深厚的传统艺术理念与文化内涵,为动画角色服饰设计提供灵感与思路,然而当前许多动画设计师将传统服饰简单地在动画中复原或者作为一种装饰元素直接使用,违背传统服饰的审美意向。动画角色的设计应从角色性格、时代审美特征、受众审美需求等多角度出发,对服饰的造型、色彩、纹饰等元素进行动画符号的转换,将传统服饰(缺具体内容)运用在动画中的同时,保留传统服饰的文化寓意。
  关键词:服饰  动画角色  符号转换
  动画角色的服饰设计与动画角色性格设计有着极强的关联性。服装造型的设计能够体现角色基本信息,如角色的年龄、民族及时代背景等,同时也能有效烘托角色的性格、情绪等内在信息,甚至有效推动影片剧情的发展。带有民族元素的动画作品的传播也能够增加文化输出力度,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并且形成独特的动画风格。
  一、国产动画作品中角色服饰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影视作品中,为了烘托角色的内在情绪,表现角色的身份信息,民族服饰成为了角色服饰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考量对象。一方面民族服装更能表现民族题材,传播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民族服饰也丰富了设计资源,为将来的设计提供更好的思路与方法。然而某些动画作品中对于民族服饰的应用出现一些误区,在传统元素的转换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部分国产动画中的角色服饰设计仅仅是对传统服饰的盲目复原。这些动画的角色设计只重视传统服饰的形式而忽略了服饰与角色在动画中的身份与性格等方面的信息,在色彩、装饰等元素方面的选取上不够严谨。虽然注重了审美效应,但是未考虑到受众对于角色身份认知的问题。例如2006年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虹猫蓝兔七侠传》中的角色服饰多借用了中国传统民族服饰,但是动画在对角色服饰造型处理的时候并没有进行动画语言的转换,只是对于传统服饰进行了一个简单复原。虽然导演在进行角色刻画的时候根据低幼龄儿童受众的视觉特征对色彩进行了局部的调整,使用了较为鲜艳的配色,但是这种配色并未根据动画角色性格进行特定的考量,没有起到突出角色性格,表现角色个性的目的。
  优秀的角色服饰设计应符合动画的环境、角色性格、剧情的需要加以设计。例如中国动画《大闹天宫》就是通过不同的色彩、妆容、装饰来表现不同的角色性格,将中国传统服饰与动画角色的性格设计结合在一起,如图一、图二所示。优秀的中国动画并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复原,而是通过动画设计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合理地应用符合角色时代、角色个性并且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中国传统服饰元素。
  其二,部分中国动画作品中的角色服饰设计虽重视对传统符号的提取,但是未能对其进行动画符号的转换,也忽略了符号本身的文化寓意。在动画设计中,部分动画角色设定并非对传统服饰的一種复制,而是将传统服饰中的某些元素应用在动画角色服饰设计上,以此来体现动画的一种民族特色。但是这种设计只是简单地将相关传统符号作为装饰元素加以应用,并非将传统元素与现在的服饰进行很好的融合。
  例如2018年华青传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推出的《画江湖》系列动画作品《风语咒》在服饰的设计方面虽然非常精细,但是其中的一些角色在设计过程中仅仅将中国元素作为一种装饰性的符号,并未考虑到符号本身的文化属性,传递民族情感,所以这些设定是与角色脱节的,无法有效的体现角色本身的特征。以动画中的苏兮为例,这个角色的服饰在造型上比较偏向西方魔幻游戏风格的特征,虽然在服饰的设计中有许多中国传统元素的烘托,却在上面强行加入了许多装饰性的民族符号,动画中角色服饰设计既有西方的服饰造型,又有中国传统的服饰元素,两种不同的风格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结合,容易使观众对角色的定位产生疑惑。
  在具有民族元素的动画中,导演鄢艳2018年制作的侗族非遗动画《道喜》的故事设定就是以湖南侗族为背景的。动画中以主角小喜的故事为主线,探讨了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导演在本片中为不同年纪、不同心境的小喜设计了不同的服饰,刚出生的小喜的服饰是极具侗族特色的鹅黄衣,颜色和款式在侗族的服饰中都较为显眼,突出了动画中小喜外婆的织锦手艺同时也体现出小喜的年龄;少女小喜则是换上了鲜艳的红色服饰,佩戴具有少女风格的银饰,而外婆为她绣的蓝色蝴蝶代表着她对于侗族服饰的幻想与喜爱。最后小喜的婚礼上的侗族服饰造型是将侗族的服饰元素与现代的服饰造型相融合,对侗族的服饰进行再设计,使得整体服饰极具民族风格又不失现代造型,整体造型合情合理也并不突兀,既能够传承湖南侗族的民族特色,又能够使观众接受湖南民族特色的角色服饰设计。
  二、湖南传统民族服饰在动画设计中运用的原则和方法
  动画角色服饰设计中民族服饰的应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应从角色本身的性格以及时代与受众的审美出发,对角色服饰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一些国产动画作品中的动画角色服饰设定上面存在许多不足,究其原因,应从以下几方面对湖南传统服饰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思考。
  1.湖南传统服饰的应用应符合角色性格
  服饰可以体现一个角色内在的性格与个人的习惯,而在动画设计中对于传统服饰的应用应考虑到角色个人所处的环境、个人习惯及思想等因素,在传统服饰的基础上进行符合角色身份特征的设计,以合理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在一些动画设计中,由于动画角色时代设定的限制,对于角色的服饰设计要做到对传统服饰的真实复原,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角色设计的时候就应该直接照搬传统服饰,而是在可以改动的范围内根据不同角色的性格对颜色、装饰等方面进行再次的设计,既符合时代需求又能够展现角色特征。
  以色彩为例,著名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在他的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中将观者对色彩的感受总结为纯感官感受与色彩的心理效果。①色彩的纯感官感受也就是对于色彩的第一印象,是一种生理上的感觉。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心灵,色彩的效果会更加深刻,感染力更强,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因此在传统服饰的应用上,对于服饰色彩的把握是抓住观众对角色性格理解的重要元素。   现阶段的一些国产动画在动画制作技术方面有所进步,然而角色服饰的色彩设定上还是有待提高。许多角色服饰只是简单选择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颜色填补到角色身上,并没有进行精心的设计。例如《猪猪侠》中的主角猪猪侠性格直爽,服饰的设定便是通身大红色,这种颜色的设计比较简单直接,缺乏深层次对于角色服饰色彩的进一步设定。同样,具有湖南民族特色的角色设计上也要注意色彩的问题。湖南的民族色彩基本以红、蓝、黑等颜色为主,颜色对比较大。那么性格直爽的角色在服饰的设计上可以选择鲜艳的色彩作为主色,选取一些深色来进行配色可以表现角色另一面的固执等性格。这样在不偏离角色性格设定的情况下对于服饰色彩的进行设定既能凸显湖南传统民族服饰的特色,又能表现角色本身的个性。
  2.湖南传统元素的应用应符合时代审美需求
  在动画角色服饰设计中,对于各种民族元素的应用也是比较常见的。纵观各国制作的带有民族特色的动画,民族元素都必不可少。然而对于民族元素的使用也不能简单将其作为装饰符号进行应用,也要符合现代的审美需求,在大众能接受的前提下对传统元素进行再设计。这样既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又能够传播民族文化,提高动画作品的美术价值。
  动画《海洋奇缘》中的设定是在波利尼西亚,但是《海洋奇缘》的故事设计更像是美国现代动画的风格。虽然角色的服饰设计融入了非常多的当地元素,但是在角色的服饰造型设计上更偏向现代的审美,使得观众在体会动画中民族风味的同时对角色产生一些熟悉和共鸣,动画作品也会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如图三、图四所示。湖南本地也有许多民族元素,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与繁多的饰品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在设计具有湖南民族特色的角色时,要将湖南本土的传统元素与现代的审美观进行融合。例如设计一个具有湖南民族特色的动画角色,就可以将湖南传统的民族纹样进行提取,与现代服饰的纹样或角色纹身等图形进行结合。而在角色的装饰上同样也可以借鉴优秀动画的形式,将具有湖南民族特色的银饰进行动画符号的转换,根据角色的性格与现代装饰品样式综合考量设计。湖南民族传统银饰的材质、纹样与现代装饰品的形式可以成为湖南民族风格的角色服饰装饰设计元素,设定出的角色在表达动画本身民族风格的同时也满足了现代的审美需求。
  因此在湖南民族动画的角色服饰设计中,也并非需要照搬湖南的民族服饰或者民族元素,可以借用一些民族的元素使得动画角色既有民族风格的同时又符合当代受众的审美,这样也不会因为“文化折扣”的问题而导致自说自话。
  三、结语
  综上所述,湖南地区民族服饰作为一种设计题材,在动画角色服饰设计中应起到引导思路,提供灵感的作用。在我国大力支持民族动画发展的环境中,如果能够合理使用湖南传统民族服饰的元素,在符合时代审美与受众需求的前提下将民族元素与动画角色性格相贴合,避免简单粗暴得将民族传统服饰复原或直接使用传统装饰元素的問题,就可以更加客观地设计出符合民族特色、时代需求、观众诉求及贴合角色性格的动画角色服饰,也可以更加巧妙得通过动画角色服饰中传统元素的应用来体现湖南民族特色,传扬湖南地方文化。
  注释:
  ①瓦西里·康定斯基.论艺术里的精神[M]. 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
  项目基金:湖南省社科评审委项目,XSP18YBC294湖南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动画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熊明,湘潭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赵梦琦,湘潭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崔惟悌墓志》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土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亢杨村的一方唐代墓志。其出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对其墓志内容的考证可补新、旧唐书史料之阙。但由于缺少史料依据,无法建构其完整的家世谱系。该墓志整体艺术风格宗法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瘦硬、秀丽的书风。  关键词:唐代 墓志 崔惟悌 书法 艺术风格  一、墓志的起源及其发展  墓志为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石刻随葬品之通称。《墨子·明鬼篇》云:“古
期刊
湖南省文化馆美摄部研究馆员章作人同志作为文化志愿者,积极参与湖湘文化建设,创作了300多幅作品的《红色塔卧》画集,画集通过国家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大历史题材出版审查,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画集展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创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建立以湘西永顺县塔卧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根据地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井冈星火,燎原了湘鄂川黔。湘鄂川
期刊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南宋·朱熹(别称:沧洲病叟。堂号:沧洲精舍。婺源人。封爵:徽国公)  1.  程亮是我在歙县认识的一个雕砚小友,待人真诚,做事聪敏。他雕制的一方龙尾山青皮眉纹籽石歙砚,景状幽美,琢出上下天光,岸芷汀兰,九只鸬鹚或卧或立,或欹或侧,或左右顾盼,或曲颈天歌。箫韶九成,却只见江面上又归来一羽,静影沉璧。砚石呈色寒碧,郁郁青青;缕缕眉纹,恰如云水茫茫、横无际涯…… 
期刊
一、藏品由来  戊戌年秋季某周末,笔者到云洲古玩城访友,在何总的店里聊了聊后,踱步到飞哥的店里来唠唠嗑。见面寒暄不表,飞哥从橱柜里面摸出一个小纸包,展开摊出一根袖珍的小镇尺。笔者攥在手里仔细端详:包浆很厚,双面刻工。凭着多年玩尺的经验,这个尺子应该不俗!  尺子一面刻:“汉铜尺文曰虑俿铜尺建初六年八月十五日造 丙午(1906)孟夏公培手摹”  另一面刻篆书:“汉铜尺文曰虑俿铜尺建初六年八月十五日造
期刊
在墨盒持授名人考证上,我们常常讲“孤证不立”。对此如何理解呢?个见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从数量上理解“孤”字,就是不能孤独地仅有一个证据;另一层是从联系上理解“孤”字,就是各证据间不能孤立的而没有关联,因为这样无法在众多的知名或不知名的重名重姓中保证做到排他性。“孤证不立”的下句話,应该是“双证关联”。在实践中,我们往往采用“主旁双证”的方式,即以考证人物为主证,以与人物相关证据为旁证,这样即可
期刊
電脑服装画
期刊
2018年12月,我到河北石家庄参加书法展,收藏家杨未君接我去他府上,途中兴奋地告诉我:最近参加拍卖得了件宝贝。  到了杨府,未君给我递上白手套,我俯身细赏宝贝:宝贝是件拓本,里面有梁启超、姚茫父合作的12条屏拓片。其大致背景是:1924年,梁启超的女儿梁令娴在其母亲去世前九个月,从美国归来伺候生病的母亲,梁夫人最终因病去世。梁启超在哀痛中静心以小楷摘录宋词,书写在12个铜屏上,又请他的好友——民
期刊
在当今刻铜界一提起刻铜,就不能不提及张樾丞先生和张寿丞先生,就不能不谈及同古堂。清晚期,文房刻铜艺术以北京为中心兴盛起来。由于大批书画名家如陈师曾、齐白石、张大千、姚茫父、陈半丁、溥心畬、章浩如、汪慎生、王雪涛等的积极参与,同时出现了以同古堂张樾丞先生、张寿丞先生(原籍冀州新河县)兄弟为代表的刻铜艺术大家,民国时期发展至鼎盛。这种在一个不长的时期内,大批文人书画家如此广泛、深入的直接参与到一种文房
期刊
远去大历史会在一些小物件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这是一方为老人作寿定制的铜墨盒。盒面抬头刻着“月霞十姑姐七秩开一志庆”字样。“姑姐”是粤语中对父亲妹妹的称呼。“姑妈”或“姑母”则指的是父亲的姐姐。那么“七秩开一”又是多少岁?十年为一秩,第七秩开始的第一年应是六十一岁,而不是七十一岁。后面标明“敬赠”墨盒的“承庆”人,关姓侄“校”字辈40余人;侄孙“家”字辈20余人。  从以上文字看,这是方两广地区一
期刊
留香如日月连珠,丰姿多丽。眉睫之前,卷舒云霞之色;莺啭之间,吐纳珠玉之声。况唱演并擅,文武兼资,身跻四大名旦之林,自属允当。惜迨后妄辟蹊径,禅同野狐,专心于绮罗香泽,肆志于蝶乱蜂喧。好事者谓为荀派,余则悲其飘落花而依衰草,离衢路而就隅隙;然其本质造诣,尚属上选,仍应置之精品,唯当以白牡丹时代衡之耳。此为旧时文人邹伟成 戏品中对荀慧生的评价。  荀慧生(1900-1968)(图1),别署留香,初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