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G抗体相关脑脊髓炎合并贝赫切特综合征一例

来源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45岁,右利手,主因"四肢麻木伴发热20 d,左侧肢体无力2 d。"就诊,患者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史,无吸烟、饮酒史,无家族遗传史,职业为农民,既往有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红斑及双眼相继视力下降病史。2021年7月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肢体麻木、发热,头痛,期间就诊于发热病房、肿瘤病区,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肿瘤后转入神经内科病区。

症状体征

患者有右下肢麻木、头痛和间断发热,此后逐渐进展为四肢麻木,后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体格检查可见口腔及外阴有黏膜溃疡灶,神志清楚,精神差,言语略欠清。左眼完全失明,右眼约0.5米仅可见指动,左眼瞳孔不清,右眼瞳孔直径2.5 mm,对光反射灵敏。其余颅神经未见阳性体征。四肢肌张力正常,左上肢肌力V-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右上肢肌力Ⅴ级,右下肢肌力Ⅳ级。腹股沟平面以下针刺觉减退,四肢共济运动欠稳准,双侧腱反射活跃,左下肢踝阵挛阳性,双侧Babinski征、Chaddoc征阳性。

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结合病史及影像学检查,按照2018年MOG抗体相关的脑脊髓炎诊断标准和1990年贝赫切特综合征的ISG诊断标准,确诊为MOG抗体相关的脑脊髓炎和贝赫切特综合征。

治疗方法

免疫球蛋白0.4g/kg/天治疗5天,甲泼尼龙1000mg/d冲击治疗,每3天减半。减量至120mg/d时,加用吗替麦考酚酯0.25g/次,2次/d,同时加用秋水仙碱0.5mg/次,1次/d联合环磷酰胺0.2g/次,2次/周。其中吗替麦考酚酯逐渐加量至0.5g/次,2次/d。

临床转归

随访1个月,患者四肢肌力已恢复至V级,可正常行走1公里以上。随访2个月,患者已完全恢复至此次发病前生活,复查头颅影像较前对比,颅内病灶明显缩小且无强化。但很可惜的是,患者的视力无法恢复。

适合阅读人群

神经科;风湿免疫科

其他文献
病史摘要患者,女,22岁,以"发现双肾结石13年,左侧腰痛2天"为主诉入院。13年前因双侧腰痛于当地医院查彩超发现双肾结石,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结石多次复发,5年前出现右侧输尿管狭窄,多次型球囊扩张并更换输尿管支架,2月前患者因右侧输尿管狭窄于行Allium支架植入术。术后右侧输尿管引流通畅。2天前患者出现左侧肾绞痛,为治疗肾绞痛及查找结石病因住院。症状体征双肾区无隆起,左肾区叩击痛阳性。诊断方法进行全面代谢评估:血肌酐:124µmol/L;24小时尿代谢分析:草酸:118.29mg/24h,枸
病史摘要患者为青年男性,因"头痛伴耳鸣2个月余"于2020年1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症状体征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耳鸣、吞咽困难。既往体健,专科体格检查未见特殊。诊断方法头颅MRI示"后颅窝占位性病变",结合病史及影像学考虑脑膜瘤可能性大,入院后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结果提示Rosai-Dorfman病,对石蜡包埋组织行分子检测发现KRAS突变。治疗方法入院后行手术治疗。临床转归7个月后复发再次入院行手术治疗。适合阅读人群病理科;神经外科;放射诊断科
病史摘要患者,女,29岁,主因左面颈部烧伤后瘢痕半年入院。患者于半年前不慎被火焰烧伤左面颈部,在当地医院行换药、抗感染治疗,创面愈合后瘢痕形成并增生,门诊以"左面颈部瘢痕挛缩"收入院。症状体征左面颈部可见面积约10cm×6cm瘢痕,瘢痕上部及内侧1/2表现为质硬的增生性瘢痕,其余均表现为萎缩性瘢痕,瘢痕边界清晰,表面无破溃,瘢痕牵拉致头部后仰功能部分受限。诊断方法病史、治疗经过及专科查体。治疗方法1.采用扩张的左侧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修复左面颈部瘢痕;2.采用扩张的左侧背阔肌皮瓣修复左侧胸前区继发创面
病史摘要本病例发现四肢关节伸面多发黄色肿物5年余,病理证实为黄色瘤,伴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升高,LDLR基因和ApoB基因突变。症状体征四肢关节伸面多发黄色肿物5年余,进行性增大,质软,无压痛,心脏听诊无杂音,肝脏质软,无增大。诊断方法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至16.1mmo/L、总胆固醇升高至18.86mmol/L,黄色肿物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黄色瘤,有家族高血脂病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血脂升高,基因测序证实LDLR基因和ApoB基因各有杂合错义突变以及LDLR基因杂合缺失突变。治疗方法服
病史摘要患者男,64岁。胸憋气短1个月余,加重伴双下肢浮肿1周。患者3年前于外院行肠道间质瘤切除术,具体发病部位与期间用药情况不详。症状体征双下肢浮肿。诊断方法经超声心动图及冠脉CT显示右心室占位。遂行心脏肿瘤切除术,送病理检查结果示:胃肠间质瘤右心室转移。治疗方法行心脏肿瘤切除术。临床转归患者术后6个月死亡。适合阅读人群病理科;心脏外科;消化科
病史摘要患者,女,52岁,双侧甲状腺多发性微小乳头状癌切除术后3月余,入我科行碘131治疗。症状体征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颈动脉搏动未见异常,颈静脉未见异常,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甲状腺未触及,颈前胸骨切迹上两横指可见术后瘢痕,长约5cm。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诊断方法完善甲状腺静态显像、颈部B超、血尿便常规、甲功等相关检查。患者于服碘后第3天行全身碘扫,提示颈前弥漫性高度摄取碘。治疗方法给予患者碘[131I]化钠口服溶液100mCi清甲治疗,治疗期间给予支持治疗。临床转归随访患者服碘1个月后
病史摘要患者,男,15岁,接种疫苗后20余天出现发热,最高40℃,抗炎治疗1周无效。后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一般检查示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降低。LDH、铁蛋白、sCD25升高,影像学检查示脾大、全身淋巴结肿大,病理学淋巴结急性T区增生。症状体征患者持续高热十余天伴全身淋巴结肿大,脾大,一过性风团样皮损。诊断方法血清学、骨髓细胞学、影像学、病理学方法综合诊断。治疗方法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依托泊苷、地塞米松,抗感染 支持治疗。临床转归临床症状减轻,有无远期复发待长期随访(目前随访1个月
病史摘要患者因沸水烫伤全身多处并发下消化道大出血,院外治疗历时21天,无法行进一步有效诊疗,转入本科。症状体征体温:38.5℃,脉搏:11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16/58mmHg,未愈创面分布于全身多处,总面积约90%;暗红色血性稀便约1000ml。诊断方法当地医院肠镜检查示,回盲部、升结肠广泛糜烂出血;我院行"注水结肠镜检查",发现回盲瓣处附着血凝块,剥脱血凝块后见活动性出血。治疗方法肠镜下发现呈喷射状活动性出血,立即采用"热凝钳充分电凝 金属夹夹闭",再次检查肠腔情况,未见出血点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24岁,学生,因"反复头痛1年,加重伴呕吐、视物模糊1月"于2020年11月17日收治入院。入院前1天曾有癫痫发作史。症状体征患者于入院前1年出现反复头痛伴头昏,自行口服止痛药后好转。1月前出现头痛加重,伴呕吐、视物模糊及眼部胀痛,于当地医院治疗后缓解。1天前曾出现癫痫发作,约3~4分钟后自行缓解。诊断方法床旁视力>数指/50cm,视乳头边界不清,双眼左视及下视胀痛加重。头颅CT检查提示脑积水。腰穿脑脊液检查提示颅内感染,但病原学不明。治疗方法经脱水、抗感染、抗癫痫等治疗,效果欠佳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28岁,因胸闷3d就诊外院,CT发现纵隔肿物,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转诊本院。症状体征胸闷,无其他不适。体格检查无异常。诊断方法肿瘤标志物 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PET/CT) 组织病理学检查(穿刺活检)。治疗方法行放疗 对症治疗(右侧胸腔胸腔积液引流)。临床转归经过对症治疗、化疗后,病人症状缓解,无其他不适,后续定期化疗 免疫治疗,4个月后复查CT示:前纵隔肿块以及腋窝淋巴结稍增大;右胸腔新增积液。适合阅读人群肿瘤科;胸外科;核医学科;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