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生源的现实差异严峻地考验着职业教师,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精心设计教学,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健康心理因素,才能在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标。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教育观念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建设需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岗位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以培养人们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的能力为本位。这就要求走出中职校门,走入社会,承担职业角色的中职毕业生应该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然而,严峻的现实是,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为保生存,“零分数”的入学门槛使生源质量严重下滑,走入中职校门的学生不仅是学习成绩差,更重要的是隐含在成绩背后的学习目标茫然,行为习惯散漫,自我约束力差,自卑心理倾向较重等。万般无奈选择了中职,糊里糊涂地选择了专业,也是很多中职生真实的写照。教育目标与教育现实的巨大差异考验着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名工作在中职教育一线的教师,感触良多。“中职生难教,中职教师难当”曾是我发自内心的慨叹,然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到职业教学的特性,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认清教育现实,转变教育观念
职业教育已经是国家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既要看到职业教育的前景的光明,又要认清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不能坐等职业教育的春天,更不能抱怨职业教育的严冬,而应积极主动投身于职业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汲取新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改进和发展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钻研教育技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知识、技能、道德操守较高的实用性优秀人才。
二、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和较高的技能水平,并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有利于缩小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差距,使走出职校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真正体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优势。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加强技能培训,掌握前沿的专业技能,除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广泛涉猎一些基础学科知识和相关的专业学科知识,开阔视野,以有助于触类旁通,更有效地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顺应社会发展对职业教师的要求。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师,是完整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加者,教与学的互补与共振才能产生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1.注重言、谈、举、止、形的修养,加强自身形象的塑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走进课堂,站在学生面前的教师必须是以职业角色展示个人形象,因而,教师职业着装要大方得体,语言要简练、幽默、逻辑性强,教态要亲切自然,心态要平和积极,教法要灵活多变,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上老师进而喜欢他的课。
(2)精心备课,安排好教学内容,设计好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实用性,加强教学的趣味性。一成不变的课堂不可能永远吸引学生认真听讲,教师要学会因时、因地、因科目、因生源、因专业、因突发事件而灵活多变地设计教学,调整教学。教学过程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尽可能使用实物、挂图、模型、视频、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理性知识感性化,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弥补学生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不足的欠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和教学重点的掌握。
(3)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平等、民主的课堂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课堂的提问、实验的演示、角色的体验等环节精心设计,大胆设疑,巧妙引导,让学生去思索、去探究、去总结、去体验、去感悟,完成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培养优秀学生
成功的教学活动往往伴随着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在最佳心理状态下,学生的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培养其最佳学习心理状态。这就要求职业教师要改变重视智育教育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在与学生交往的实践中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客观分析中职学生在性格、知识、能力、特长、天赋、智力、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性,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尊重每一位学生,既有统一要求,又要注重个体发展,在注重培养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克服影响其成长的不良心理障碍,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既需要国家宏观上的扶植与投入,更需要我们每一位职业教师全身心的努力,立足本岗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向45分钟的课堂要效果,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辉.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与创新之路.职业教育与研究,2010.6.
[2]张立松.提高中职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新课程研究,2010.8.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教育观念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建设需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岗位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以培养人们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的能力为本位。这就要求走出中职校门,走入社会,承担职业角色的中职毕业生应该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然而,严峻的现实是,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为保生存,“零分数”的入学门槛使生源质量严重下滑,走入中职校门的学生不仅是学习成绩差,更重要的是隐含在成绩背后的学习目标茫然,行为习惯散漫,自我约束力差,自卑心理倾向较重等。万般无奈选择了中职,糊里糊涂地选择了专业,也是很多中职生真实的写照。教育目标与教育现实的巨大差异考验着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名工作在中职教育一线的教师,感触良多。“中职生难教,中职教师难当”曾是我发自内心的慨叹,然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到职业教学的特性,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认清教育现实,转变教育观念
职业教育已经是国家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既要看到职业教育的前景的光明,又要认清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不能坐等职业教育的春天,更不能抱怨职业教育的严冬,而应积极主动投身于职业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汲取新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改进和发展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钻研教育技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知识、技能、道德操守较高的实用性优秀人才。
二、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和较高的技能水平,并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有利于缩小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差距,使走出职校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真正体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优势。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加强技能培训,掌握前沿的专业技能,除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广泛涉猎一些基础学科知识和相关的专业学科知识,开阔视野,以有助于触类旁通,更有效地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顺应社会发展对职业教师的要求。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师,是完整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加者,教与学的互补与共振才能产生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1.注重言、谈、举、止、形的修养,加强自身形象的塑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走进课堂,站在学生面前的教师必须是以职业角色展示个人形象,因而,教师职业着装要大方得体,语言要简练、幽默、逻辑性强,教态要亲切自然,心态要平和积极,教法要灵活多变,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上老师进而喜欢他的课。
(2)精心备课,安排好教学内容,设计好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实用性,加强教学的趣味性。一成不变的课堂不可能永远吸引学生认真听讲,教师要学会因时、因地、因科目、因生源、因专业、因突发事件而灵活多变地设计教学,调整教学。教学过程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尽可能使用实物、挂图、模型、视频、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理性知识感性化,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弥补学生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不足的欠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和教学重点的掌握。
(3)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平等、民主的课堂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课堂的提问、实验的演示、角色的体验等环节精心设计,大胆设疑,巧妙引导,让学生去思索、去探究、去总结、去体验、去感悟,完成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培养优秀学生
成功的教学活动往往伴随着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在最佳心理状态下,学生的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培养其最佳学习心理状态。这就要求职业教师要改变重视智育教育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在与学生交往的实践中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客观分析中职学生在性格、知识、能力、特长、天赋、智力、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性,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尊重每一位学生,既有统一要求,又要注重个体发展,在注重培养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克服影响其成长的不良心理障碍,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既需要国家宏观上的扶植与投入,更需要我们每一位职业教师全身心的努力,立足本岗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向45分钟的课堂要效果,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辉.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与创新之路.职业教育与研究,2010.6.
[2]张立松.提高中职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新课程研究,2010.8.